2020-03-15 11:16 |評論員 江帆
資料圖片
近日,浙江各地釋放消費活力頻頻亮招:寧波開展提信心促消費十項行動,發放億元文旅消費券;杭州出臺八項措施支持旅遊行業共渡難關,鼓勵"杭州人遊杭州";更有地方發文倡議機關幹部帶頭購物消費,做好導向宣傳。這體現出了政府的關切所在:要穩經濟,急需恢復消費信心,刺激消費增長,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
消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下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過六成,超過投資與出口之和。若消費這駕馬車奔馳無力,那經濟增長註定疲軟。不論是確保完成今年的經濟社會各項發展目標,還是恢復老百姓正常生活秩序,都需要儘快地拉動消費增長,讓居民消費水平恢復正常。
當政府出手刺激消費,有人心有疑慮:市場的問題是否該留給市場"無形之手"自己去解決?政府用"有形之手"去刺激消費,是不是一種市場幹預?
我們需要認識到,雖然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但市場不是萬能的。在戰疫的背景下,百業待興,要讓市場依靠自身的調節能力恢復興旺,可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會大大增加時間成本、經濟成本、社會成本,更會影響"六穩"之首的就業穩定。很多企業,尤其是抗風險能力較差的小微企業,很難熬過這個漫長的過程。
隨著復工復產有序推進,不少商鋪已經開業,但有些市民顧慮重重,仍不敢出門消費。某大型餐飲連鎖店的店長坦言,儘管工作人員已經到位,但一天卻只有一兩桌顧客上門。事實上,當前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許多人依舊不願意出門消費,甚至如"驚弓之鳥"般不願意走出家門,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受"心理疫期"影響。
這時候,恢復消費信心,"有形之手"要"該出手時就出手"。近日,寧波鄞州區發出倡議,鼓勵幹部帶頭到餐飲、景點等地購物旅遊消費。幹部的行動往往能讓普通老百姓吃下"定心丸"。此舉正是通過幹部帶頭,以身體力行的行動向群眾傳導積極信號:疫情已經得有效控制,並不會影響正常的消費生活。信心更比黃金重。一旦消費信心提升上來,那些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潛能自然會蓬勃而出。這種親身體驗式的方法早已有之,與環保局長下河遊泳、農業局長吃農副產品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更應當看到,幹部群體雖說是"關鍵少數",但畢竟是"少數"。幹部帶頭消費,對提振消費而言也只是一種"手動支持",並不是最終目的。況且,次數一多,老百姓會出現審美疲勞,作用也會越來越弱。
想要全面盤活14億人的消費大市場,"有形之手"要伸得又快又準。要讓市場真正興旺起來,政策的支持就必不可少。比如,在抗疫背景下,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浙江先後制定出臺了兩批支持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的政策舉措,助力小微企業渡過難關。這些政策從資金周轉難、勞動用工難、疫情防控難和矛盾化解難等多維度來精準解困小微企業當下面臨的難題。除了惠企政策外,各類消費券的發放、應急措施的實施、一線人員的增補、供應保障的協調調度等等,都需要政府在關鍵處伸出"有形之手"。日前,寧波就以發放文旅消費券,通過增加民眾購買力與消費欲望的方式來振興消費。就在上個月,香港也決定向18歲或以上市民每人派發1萬港幣。這些消費券或者現金的發放,明確指向鼓勵消費,還能進一步帶動生產與投資等活動的成長。
無論市場之手與政府之手,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特殊背景下,適應新挑戰、新變化,需要練就市場與政府之間"平衡木"的硬功夫。既不讓"無形之手"失控,也要讓"有形之手"伸得恰到好處,相信我們一定能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讓經濟社會發展穩健前行。
158424219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