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結構(組詩10首)
琴聲
順著樓頂的滴水而下的琴聲
與順著下水管道而下的琴聲
是同樣的琴聲
有一種清潔的琴聲
必有一種弄髒的琴聲
有一種鳥鳴般的琴聲
必有一種咕嚕咕嚕擠壓的琴聲
它們選擇不同的道路
同時鑽進了我的耳朵
我愛你
兩顆白牙暴露
難得一見的牙床
展現一條牛的微笑
肥厚的嘴唇
像某個熟悉的長輩
但又想不起是誰
敞開的鼻孔
豎起的耳朵
眼神溫柔如水
牛安靜地享受
一雙手
撫摸它的脖子
如果牛開口說話
一定會說我愛你
君山島
我在君山島上尋找我的家
每一棵古樹都是我的家
樹上烏黑的鳥巢我睡過
每一口古井都通向西方國家
但我不常去
我坐在井邊
問候世界盡頭的朋友
他們在那邊想像我們這邊的生活
他們聽到了君山島上鷓鴣的鳴叫
平原上的亭子
洞庭湖平原沒有盡頭
我走一天還找不到你的家
每一戶人家都是相同的家
每一條路都通向同一個亭子
天空下只有一個洞庭湖
天空擠滿白色的魚鱗雲
天空下只有一個孤零零的亭子
四根柱子聳立平原
形式主義的屋頂
棍子的線條
搭建簡單的美學
我走進虛無的亭子
從而改變了亭子的結構
老虎背著陰沉木
在洞庭湖挖出老虎
淤泥裡的老虎
仿佛只是睡了一覺
從洞庭湖挖出陰沉木
森林已經消失
時間滾滾向前
老虎背著陰沉木
從鬱悶中走上岸
青魚遊向大街
我跟隨青魚
它們越遊越快
脊背如刀片劃開大街
又迅速合攏
濁浪翻滾
情形險惡
我騎在青魚背上
像騎著一艘威武的艦艇
在大街疾馳
東北暴雪
屋子裡的女人
使勁推
也推不開門
屋外的男人
眉毛結了白霜
他從雪地裡拔出雙腿
在漫天飛雪中接著走
他回頭望見屋頂
他的女人
從煙囪裡爬了出來
東北
在暴雪裡抬高三尺
我們住在白色屋子裡
天空漆黑,漫無邊際
我們住在白色屋子裡
白色牆壁高聳
牆與牆像兩張白紙對摺
輕輕對摺
我們看不見黑色屋頂
只有一個方形窗口
一個黑夜的洞
感謝白色牆壁
投下灰色陰影
我們住在白色屋子裡
我們抬起白色面部
傾聽隱秘的宇宙
輕輕對摺
桫欏
有丹霞的地方有白鶴
有白鶴的地方有桫欏樹
有桫欏樹的地方有我在樹下
白色的衣服搭配黑色的鞋子
四周全是乾淨的氧氣
我一聲聲呼喊恐龍
我在桫欏樹下
等待恐龍回來
榫卯結構
元代
江南遍地樹木
伐木的人興高採烈
把木材堆到了天上
木材多了就造廟吧
不用一顆釘子
木頭就是最溫柔的釘子
木頭釘在木頭上
木頭插入木頭身體深處
木頭緊緊插入木頭的肉裡
只要一插入就永遠不抽出來
木頭把木頭釘在了歷史的柱子上
七八百年都不鬆口
愛與被愛就是這樣牢固
後來梁思成與林徽因
爬上福田寺的閣樓
夫妻二人激動得
熱淚盈眶
【作者簡介】周瑟瑟,著有詩集《松樹下》《慄山》《暴雨將至》《世界盡頭》《犀牛》《種橘》《向杜甫致敬》(多語種)《周瑟瑟詩作》(西班牙語),詩歌評論集《中國詩歌田野調查》,長篇小說《曖昧大街》《中關村的烏鴉》《中國兄弟連》等30多部,《詩書畫:周瑟瑟》書畫集。曾獲「2009年中國最有影響力十大詩人」、《北京文學》詩歌獎等。主編《中國當代詩歌年鑑》、《中國詩歌排行榜》(年選),編選有《新世紀中國詩選》《讀首好詩,再和孩子說晚安》(五卷)《中國當代詩選》(中文版與西班牙文版)等。曾應邀參加第27屆哥倫比亞麥德林國際詩歌節、第七屆墨西哥城國際詩歌節、第三屆(越南)亞太地區詩歌節、哥倫比亞首屆裡奧尼格羅文學節(Rio Negro de Letras)。
穿行於生命河流中的閃電與意象
——讀周瑟瑟的組詩《榫卯結構》
文/十品
讀周瑟瑟的詩有一種氣象萬千的感覺,這不是來自於讀者的目標認識,而是來自於作者意象空間的無限拓展和生活閱歷的有序積澱所致,將詩歌作為靶標一切努力終會達到一個高度,一個驚豔高度。李元洛在《詩美學》一書中就指出:「在美的意象裡,詩人的內在之意融化於外在之象,讀者也正是根據詩人所創造的外在之象,去尋索與領會詩人原來的內在之意。讓讀者在審美活動中去補充、豐富和發展詩人所完成的意象,在再創作與再評價中和作者共同進行意象的創造,這是詩的藝術欣賞的規律」。因此,當我們讀到那些名著名篇的時候,不由自主地發出了慨嘆。比如聶魯達的詩,就有那種能夠喚醒讀者的詩句:「科羅拉多河之西/有一處地方,我愛它。/我以搏動著流過我的一切,/以過去的一切,現在的一切,/保持的一切,傾心於它。/那裡有巍巍的紅色巖石,/千百隻手的粗野的風,/把它形成了建築的結構。/炫目的豔紅從深淵升起,/照在它上面變成了銅、火和力量。/亞美利加鋪展著,好似野牛的皮,/騎馬馳騁的空闊明淨的夜,/從那裡向著高高的群星,/我飲了你的綠色露珠的杯子。」這是聶魯達的有名的長詩《伐木者醒來吧》的開頭,多麼有磁性的詩句,留住了該留下那種真性情。
周瑟瑟的詩就有這樣磁性魅力。看他的《琴聲》是怎樣一步一步把我們帶入他的意境中的:「順著樓頂的滴水而下的琴聲∕與順著下水管道而下的琴聲∕是同樣的琴聲∕有一種清潔的琴聲∕必有一種弄髒的琴聲∕有一種鳥鳴般的琴聲∕必有一種咕嚕咕嚕擠壓的琴聲∕它們選擇不同的道路∕同時鑽進了我的耳朵」。先不說這個「琴聲」寓意什麼,就這種無處不在,處處都可以神奇表達的琴聲就讓我感慨頗多。「琴聲」可以是任何一種琴演奏出的樂聲,常人的理解,小提琴的琴聲,或者是鋼琴的琴聲,亦或是中國的古琴、揚琴、古箏等之類的「琴聲」。琴聲一定悠揚,琴聲一定高雅。然而,詩中所述的「琴聲」是來自於樓頂的滴水、下水管道。「琴聲」還有清潔的和弄髒的琴聲,還有鳥鳴的琴聲。綜上所述,能夠把琴聲描述成這個樣子就很不錯了。天底下能有一定響聲的,都可以稱之為「琴聲」。那麼我們所接受到的「琴聲」就遠不止是音樂的「琴聲」,或者把這種來自於生活中的所有聲音都視為「琴聲」,那就意味無窮了。再談「琴聲」的寓意,在這首詩的情境中可視之為生活的「琴聲」,亦可視作心靈的「琴聲」。生活的「琴聲」是我們接收到的信息,而心靈的「琴聲」則是我們將接收到的各種信息通過心靈沉澱和洗滌,幻化為音樂的「琴聲」。不論作者寫作時是否這麼考慮,在讀者這裡就是一種心靈的「琴聲」,並且還具有無限延展的魅力。《桫欏》的表現手法如出一轍:「有丹霞的地方有白鶴∕有白鶴的地方有桫欏樹∕有桫欏樹的地方有我在樹下∕白色的衣服搭配黑色的鞋子∕四周全是乾淨的氧氣∕我一聲聲呼喊恐龍∕我在桫欏樹下∕等待恐龍回來」。很精彩,也很有詩意。再看《青魚遊向大街》:「我跟隨青魚∕它們越遊越快∕脊背如刀片劃開大街∕又迅速合攏∕濁浪翻滾∕情形險惡∕我騎在青魚背上∕像騎著一艘威武的艦艇∕在大街疾馳」。這首詩看似幻覺一般,有畫面流動感,其實有其深意和寓意的。這裡的青魚很大,遊進大街,大街上的人流就是水流,「我」騎著青魚,在大街上破浪前行,並且前行中喜形於色,那種豪邁,那種興奮,是「我」性格和心情的一次爆發性的展露。因此,也從另一個側面也看到,「我」在當下社會中受制於種種因素,被壓抑,被束縛的狀態。這無疑是一面人性精神狀態的放大鏡,看到細節和變化才是目的和結果。詩中的描寫也很生動,「們越遊越快∕脊背如刀片劃開大街∕又迅速合攏」「濁浪翻滾∕情形險惡∕我騎在青魚背上∕像騎著一艘威武的艦艇」。這種似有實無的精神意象是詩人的一種手法,以最生動最準確的現實描述,達到意象轉換,現代派技巧中又稱之為「超現實主義」。他的另一首《老虎背著陰沉木》與此意象描述亦有共同之妙處:「在洞庭湖挖出老虎∕淤泥裡的老虎∕仿佛只是睡了一覺∕從洞庭湖挖出陰沉木∕森林已經消失∕時間滾滾向前∕老虎背著陰沉木∕從鬱悶中走上岸」。詩人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久遠的傳說,而樣的傳說似有若無地連接的虛幻與現實之間。還有一首《君山島》也有同工異曲之妙的小詩(好在周瑟瑟的詩都為短小精緻的作品):「我在君山島上尋找我的家∕每一棵古樹都是我的家∕樹上烏黑的鳥巢我睡過∕每一口古井都通向西方國家∕但我不常去∕我坐在井邊∕問候世界盡頭的朋友∕他們在那邊想像我們這邊的生活∕他們聽到了君山島上鷓鴣的鳴叫」。這首詩好在他的幻化一個更大的空間,而這個空間如自己設計和主宰的,若童話中編織的世界,不重細節,只在這空間的合理性。再輔以口語的表達,這就在詩人的空間中增添了現實的存在感。「超現實主義」的現代技巧往往就是建立一個現實的另一個世界或者空間。
作為詩人的周瑟瑟在營造詩歌場景空間時一定是自覺、自醒和自信的。《榫卯結構》就是在用詩歌的方式表達民族自信:「元代∕江南遍地樹木∕伐木的人興高採烈∕把木材堆到了天上∕木材多了就造廟吧∕不用一顆釘子∕木頭就是最溫柔的釘子∕木頭釘在木頭上∕木頭插入木頭身體深處∕木頭緊緊插入木頭的肉裡∕只要一插入就永遠不抽出來∕木頭把木頭釘在了歷史的柱子上∕七八百年都不鬆口∕愛與被愛就是這樣牢固∕後來梁思成與林徽因∕爬上福田寺的閣樓∕夫妻二人激動得∕熱淚盈眶」。這首詩談的是中國的「榫卯結構」,而「榫卯結構」可是古代人的智慧結晶,是典型的中華文化遺產的代表,更是中國人引以自豪的巧奪天工的技術集大成者。因此,諸多的文件資料對此都有過詳細記載和描述。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和林徽因對此而有過感人的故事。詩人就是把這件事演繹為詩歌素材,將無需一根鐵釘就能將木頭製作成各種家具用什、房屋椽梁等之類,僅僅用不足二十行的短詩,就將這一傳奇生動地表現出來。「木頭釘在木頭上∕木頭插入木頭身體深處∕木頭緊緊插入木頭的肉裡」,詩人關注到的是一種人的行為,並輔以「愛與被愛就是這樣牢固」的定義。這樣的偉大和境界,怎能不增強者自醒和自信呢。周瑟瑟的詩歌達常常是多樣的、精緻的和情境的。如《我愛你》:「兩顆白牙暴露∕難得一見的牙床∕展現一條牛的微笑∕肥厚的嘴唇∕像某個熟悉的長輩∕但又想不起是誰∕敞開的鼻孔∕豎起的耳朵∕眼神溫柔如水∕牛安靜地享受∕一雙手∕撫摸它的脖子∕如果牛開口說話∕一定會說我愛你」。和另一首《我們住在白色屋子裡》:「天空漆黑,漫無邊際∕我們住在白色屋子裡∕白色牆壁高聳∕牆與牆像兩張白紙對摺∕輕輕對摺∕我們看不見黑色屋頂∕只有一個方形窗口∕一個黑夜的洞∕感謝白色牆壁∕投下灰色陰影∕我們住在白色屋子裡∕我們抬起白色面部∕傾聽隱秘的宇宙∕輕輕對摺」。前者與牛為伍,視角特別,故才有「我愛你」的肺腑之言。後者則是獨自在一間屋子裡的無言的獨白,觀察中的黑與白是反差的對立面,又是心裡對「傾聽」與「宇宙」的意象而感到的一種宿命觀。詩人以小窺大,以表及裡,以聯想推意象,從中為讀者提供多重視角看世界的可能性。
周瑟瑟的詩歌有著鮮明的個性,每首詩都很精緻奇巧,每首詩都不失其魅力。在口語化的節奏中透著一種靈性的氣質,不用華麗的辭藻也能體現多彩紛呈的詩歌意境。讀他的詩總有輕鬆的感覺,仿佛好友對面交流,聆聽中不知不覺就走進了詩人營造的氛圍中,並在這種氛圍中煩惱消失,心靈洗滌,熱愛生命。
2021/1/10(古鹽河邊)
【作者簡介】十品 本名葉江閩,生於江蘇沭陽,祖籍福建壽寧。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寫作三十餘年,發表作品約300餘萬字。有詩作被譯成英文交流到國外。作品入選《中國新詩年鑑》《中國散文詩九十年》《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10年詩歌卷》《江蘇百年新詩選》等80多種作品選本。出版詩文集有《熱愛生命》《十品詩選》《一個人擁抱天空》《光芒湧出》《蝴蝶飛起》《世紀悲歌》《穿過時間的河流》等11種。曾獲「詩神杯」全國新詩大獎賽一等獎及「十佳詩人」稱號。現居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