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發現沙窩裡全是金子,專家到時只剩碎骨,追回後成為鎮館之寶

2021-01-10 縱觀歷史幾千年

一九七二年冬天,草原大地上颳起了寒風,還結了一層薄薄的冰,年僅16歲的小社員巴雅爾就來到了阿魯柴登的南部地區放羊,那裡的植物繁茂,是最好的放羊地點。

在放牧的時候,巴雅爾突然發現有一隻羊不見了,結果發現那隻羊被陷在沙窩裡面了,巴雅爾準備將羊刨出來,但是突然挖到了一個黃燦燦、圓圓的疙瘩。

把羊救出來之後,巴雅爾覺得這個東西很有趣,於是就把它撿起來帶回了家,帶回家後,家裡人突然驚呼的:「這是金子啊!」後來,家人全部都去那裡找寶貝了,之後,這家人在沙窩裡面挖到了很多的金子,裡面仿佛是一個金窩,裡面藏了太多的財寶了。

不久後,這個沙窩有財寶的消息,很快的就傳到了其他人的耳朵裡,結果全村人都在這裡來挖掘了,一九七三年的春天,就是大家挖掘沙窩的事情才過去沒多久的時候,內蒙古文管會就接到有人舉報,說村裡突然出現了大量的黃金,請專家趕快到現場進行調查。

文物工作隊很快地趕赴現場進行調查。李作智、田廣金兩個專家很快就找到了沙窩,只見沙窩裡面已經沒有任何財寶了,裡面竟然有不少的碎骨。

情況很緊急,他們立即報了警,一是準備對古墓進行搶救性挖掘,二是對這裡的每家每戶做思想工作,拿回被村民挖走的文物。

一周後,文物就全部追回了,很快的,專家也對沙窩進行了挖掘,在裡面發現了,兩座千年古墓,但是這兩座古墓都已被挖爛了,就連墓主的遺骸都很難找到了。

最後,被追回的文物經過統計,有金器218個、銀器5件、玉石珠串45件。它們的造型精美別致,可以說是稀世珍寶,裡面的一枚金冠,上面刻了4隻狼和4隻盤角羊。除此之外,有很多的金項鍊,金串等等,這麼多精美的金銀器物,實在是太珍貴了。

那麼這些珍寶到底是屬於誰的呢?從兩個古墓葬裡面出土的金冠可以看出,這是匈奴王的陵墓。根據文獻記載,自戰國以來,在這一地區活躍的匈奴王有林胡王和白羊王兩個,他們曾在這裡活動了幾百年。

因為這兩個千年古墓被毀壞得非常嚴重了,因此暫時還不知道究竟是哪個王的陵墓。要說匈奴王的陵墓都是埋於沙漠之中的,因為流沙的大量活動,這個千年古墓能夠露出地面,然後非常運氣好的被公社小孩發現。

現在,這些珍寶都被收藏在內蒙古博物館,還是博物館裡面的鎮館之寶呢,按照現在的市場價值來說,這些金銀器的價值是非常高的,再加上它們的歷史意義非常的強大,價值就更高了,可以說是無價之寶了。

之後當地政府對發現這個沙窩和主動上交金銀器的村民們,給予了一定的獎勵,而且還頒布了證書,就這樣,這段千年珍寶的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

相關焦點

  • 湖北省博物館發布十大「鎮館之寶」 記者對話專家解讀背後的故事
    在湖北省博物館三期擴建工程即將竣工之際,開展「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將原來的「四大鎮館之寶」擴容為「十大鎮館之寶」,將更好地發揮文物瑰寶代言荊楚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作用。據了解,為保證評選的廣泛性、公正性和權威性,這次評選活動公眾網絡投票和專家投票權重各佔50%。
  • 專家熱議十大「鎮館之寶」評選—— 一次有儀式感的集體銘記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錢紅、黃敏)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舉辦的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吸引廣大網友投票,也受到學界廣泛關注。專家們認為,博物館與媒體聯合發動公眾進行投票、評選,是對「鎮館之寶」一次有儀式感的集體銘記,非常有意義。
  • 赤峰市博物館有個普通的石頭人,別看刻得挺粗糙,卻是鎮館之寶
    可在赤峰博物館中,一個看似普普通通、毫無美感的的「石頭人」,居然是館中的「鎮館之寶」,這不禁讓人們思考,它之所以能成為寶貝,是因為它背後有深刻的寓意,還是它本身有厚重的歷史價值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為「鎮館之寶」。 此次評選自11月11日啟動,為期一個月,採用網絡投票和專家投票權重各佔50%的方式,從20件候選「鎮館之寶」中,產生「十大鎮館之寶」。活動還走進多所高校。揭曉儀式現場,中南民族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學生高睿澤分享了自己與「鎮館之寶」元青花四愛梅瓶的故事。他認為,參與「鎮館之寶」評選,拉近了博物館與普通公眾的距離。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13日,十大「鎮館之寶」發布會現場火爆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稱,湖北省博物館三期工程預計明年全新開放,擴建後的博物館建築面積11.3萬平方米,展陳面積2.8萬平方米,比現在擴大一倍。為保證評選的廣泛性、公正性和權威性,本次評選活動公眾網絡投票和專家投票權重各佔50%,從20件候選「鎮館之寶」中,最終產生十大「鎮館之寶」。令人驚喜的是,網絡投票數據顯示的前十名與專家投票結果高度一致。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為更好地發揮文物瑰寶代言荊楚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作用,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開展了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共吸引235萬餘人投出268萬餘票,投票頁面訪問總量達821萬餘次。為保證評選的廣泛性、公正性和權威性,本次評選活動公眾網絡投票和專家投票權重各佔50%,從20件候選「鎮館之寶」中,最終產生十大「鎮館之寶」。
  • 省博十大「鎮館之寶」揭曉!其中一個寶貝來自十堰
    為更好地發揮文物瑰寶代言荊楚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作用,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開展了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對原有四大「鎮館之寶」進行擴容。本次評選活動,自11月11日啟動,線上線下反響強烈,公眾通過博物館網站、微信,湖北日報微信為心儀的「鎮館之寶」投票。活動還走進中南民族大學、湖北美術學院等多所高校,廣大學子踴躍投票。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04瀋陽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龍虎寶劍「 清太祖努爾哈赤唯一遺物是大明皇帝授予他的…… 」△原諒畫質 瀋陽故宮實在是太神秘了最近有一個文化梗笑話在網上流傳:有一位網友參加漢服活動時,被問到祖上有什麼名人嗎
  • 這10件珍貴文物被評為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黃敏)12月13日,歷時一個月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結果揭曉,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10件珍貴文物脫穎而出,當選省博十大「
  • 這10件珍貴文物被評為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黃敏)12月13日,歷時一個月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結果揭曉,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10件珍貴文物脫穎而出,當選省博十大
  • 省博館長:「寶貝」太多難以割捨,期待看到一票票選出的「鎮館之寶」
    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開展的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雙十一啟動後,受到廣泛關注,不少網友表示想聽省博館長方勤說說他心目中的十大「鎮館之寶」。11月12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就此採訪方勤,方勤笑稱,「想了好幾天,也沒想明白」,在他心目中,20件候選文物件件都是「鎮館之寶」,實在難以割捨,因此很想聽聽公眾的意見。
  • 安伽墓發現「詭異」石榻,為何成陝博的鎮館之寶,只因一個原因
    在陝西省歷史博物館有一件石質的鎮館之寶,它似床非床,似椅非椅,專家們稱之為石「榻」。關於這件石「榻」,很多讀者都表示不理解,看起來如此普通的石「榻」,怎麼會成為寶貝呢?而且歷史上對於安伽的記載也並不多,所以安伽墓就成了研究後周歷史的重要資料。而墓葬內的所有文物,自然也就都具有極高的歷史意義,其中最有價值的就是這件石「榻」了。這件石「榻」長約2米,寬約1.5米,並且圍有石刻的屏風,故稱圍屏石榻。榻這種家具在當時主要用於休息,吃飯或者讀書,直到現在,在我國北方的一些地區,榻也依然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家具。那麼這件圍屏石榻的價值體現在哪裡呢?
  • 湖北省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
    來到這裡,可以了解到湖北省的古代歷史。湖北省博物館位於武漢市東湖風景區,是全國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屬於國家旅遊局5A級遊覽景區。其中,湖北省博物館有四大「鎮館之寶」,包括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越王勾踐劍在地下埋藏了兩千多年,現在依舊鋒利無比。
  • 北京發現元大都遺址,出土國寶級元青花,後成首都博物館鎮館之寶
    在中亞,有一個文明古國十分的崇尚藍色,它就是波斯,波斯人自稱伊朗人,如果你今天前往伊朗,就會發現,伊朗人特別喜歡洋蔥頂和藍色的瓷磚。因為蒙古帝國一度徵服了波斯,而蒙古人也把波斯的文化和習俗帶到了中國,甚至於蒙古人通過徵服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很多本來產自東方的技術,似乎也被帶到了西方,這或許和當年亞歷山大東徵造成了中亞到印度北部的希臘化有著類似的性質,青花瓷就是這樣的產物。
  • 隨州2件「國寶」被評為省博十大「鎮館之寶」,速看!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其中隨州出土的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被納入省博十大「鎮館之寶」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渾源犧尊: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
    1923年,在山西省渾源縣李峽村的黃土地上,一位農民肩扛籮筐到村外廟坡區幹活,當他掄起鐵鋤時,噶噔一聲,鋤頭碰到硬物,他用手扒拉扒拉沙土,發現了一件件綠鏽斑駁的青銅器。犧尊紋飾反映了春秋晚期一項新的青銅鑄造技術,因為犧尊頸部、腹部、腿部等部位精細的紋飾居然是一模一樣的,只是有的是倒置過來的形狀,專家考證是來自同一個母模的翻印。這種青銅鑄造技術在侯馬鑄銅遺址中也曾出現,利用一塊母模根據不同的部位的需要連續壓印花紋,可以大大提高鑄造效率。
  • 這五大中國文物絕世罕見,可惜都成了外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所以讓人遺憾的是,很多堪稱絕世罕見的中國文物,要到國外才能一睹真容,其中有五件中國文物還成為外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不知何時,它們才能回歸祖國。二:永樂大帝寶劍1991年,英國皇家軍械局博物館斥資10萬英鎊購入這把寶劍,不僅成為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還被館方專家譽為「古兵器收藏之首」!明成祖朱棣雖得位不正,但他遷都北京發展經濟,北徵蒙古,南平安南,編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七下西洋,開創了「永樂盛世」,因此被後人稱為「永樂大帝」,他的寶劍如今自然也是無價之寶。
  • 西安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知道嗎?
    千餘年後仍能靈活轉動,令現代人嘆服。 大家逛博物館的時候 可以重點參觀哦~ 西安博物院鎮館之寶 秦代玉高足杯 該杯於1976年陝西省西安市東張村,秦阿房宮遺址出土。
  • 國際博物館日,見識一下這些鎮館之寶
    2011年,《剩山圖》赴臺灣,與《無用師卷》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合璧展出,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話。「鎮水神獸」萌萌噠成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頭萌萌噠的「鎮水神獸」,它就是2013年出土於成都市中心天府廣場的石犀。
  • 首都博物館鎮館之寶:新疆農民挖到同種雄尊,上交拿最高獎勵一千
    平心而論,首都博物館依然是中國首屈一指的博物館,藏品不乏國寶之類的,比如說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元青花鳳首扁壺 !——尤其是對待元青花鳳首扁壺,2003年,首都博物館委託國內著名古陶瓷修復專家蔣道銀先生修復鳳首扁壺,最頂級的專家,最頂尖的材料(現代高科技的無色無味環氧樹脂、高分子油漆顏料······),耗時13個月,48塊碎片終於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