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為對話斯蒂格利茨:川普再當選,會有什麼黑暗後果?

2020-11-17 觀察者網

當地時間11月3日,2020美國大選日。

眼下兩位候選人不分伯仲,而這場選舉也被視為關係美國乃至世界格局變動的重要事件。

日前,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對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提及此次大選,斯蒂格利茨教授認為相比川普,拜登更具有民主價值,也能重新把美國帶回正軌。張維為教授則認為,美國選舉制度下產生的領導人越來越短視,恐怕很難將美國帶出危機。

本文為對話第二部分「選舉就能救美國嗎?」,更多內容請點擊#張維為對話斯蒂格利茨#。

斯蒂格利茨:我們現在看到,美國社會對民主黨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的支持噴湧而出。這種程度的參與,人們覺得美國迎來了一個轉折點,整個國家處於威權統治之下——我們有川普這麼一號威權主義人物——他試圖分裂這個國家。我們還有另一號人物,拜登,他高度忠於民主價值觀,試圖彌合社會的分歧。尤其是那些平時不參與政治的年輕人,他們這次的參與程度是現象級的。其實全社會各個年齡段都參與其中,以前從不參與的人現在變得非常積極。我希望能夠形成一股制衡的力量,剎住我前面描述的這股不正之風。

楊晗軼:如果川普連選連任怎麼辦?這對美國體制來說意味著什麼?金錢統治似乎已經根深蒂固,它庇護並延續著美國這種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的生命。如果美國無法通過漸進式改良實現自我更新,未來會發生什麼?大家都知道美國這種資本主義模式不可持續,但究竟會發生什麼?會發生內爆,引發更大的危機,進而威脅世界和平嗎?

斯蒂格利茨:首先我想說,我認為接下來會非常清楚,大多數美國人將選擇民主道路,選擇拜登,對此我比較有信心。許多美國人跟你問著同樣的問題。川普再當一屆總統會產生什麼黑暗的後果?老實說,我們不知道。一部分原因在於,它取決於參議院眾議院的選舉結果,這是美國政治裡的制衡機制,但遺憾的是僵局才是更可能的出現的結果。

過去兩年總統在讓國會立法方面可以說是比較失敗的,這種僵局很可能持續下去。不幸的是,這意味著兩點。一、美國無法解決它面臨的重大問題,社會上明顯存在的不滿情緒將繼續發酵。這將削弱美國應對挑戰的能力。

它導致的另外一個問題在於,川普是個威權主義者。他不理解民主價值觀,腦子裡沒有這根弦。他喜歡籤行政命令,喜歡突破規範甚至法律。

不幸的是,他把自己人塞進司法部門,導致司法部門無法履行它本來的職能。說句實話,我很擔心,很擔心。但我還是要重複剛才的話。我對最終的結果抱有很大信心,相信我們美國人將作出正確的選擇,相信我們眼裡的這段噩夢將在明年1月20日結束。

張維為:先說選舉,從我們收集的資料來看,拜登在民調等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但反對他的力量仍然很強勁。很快我們就會看到結果。

你在書中常常提到進步時代(老羅斯福、塔夫脫、威爾遜)、羅斯福新政(小羅斯福)和偉大社會(林登·詹森),這都是美國通過重大改革贏得挑戰的先例,但相較於這三個歷史先例,今天的美國正如你在書中詳細描述的那樣,金錢政治、金元民主的力量比當年強大得多,新興社交媒體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資本力量左右的,社會也要分裂得多。過去推動整個美國社會更多是靠中產階級,不斷往上走的中產階級。現在整個社會可以說是分裂的,到處都在講身份政治。這種重大改革都需要強有力的、有能力、有遠見的領導人。我懷疑美國未來短期內出不了這樣的領導人。

至於中美關係,我由衷希望我們兩國能克服當前階段的困難。白宮裡面有一群冷戰鬥士,我認為這非常愚蠢,你根本沒法遏制中國這樣的國家。它是130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擁有全世界最大的中產人口,而且是真的有財產的中產人口,它還是世界頭號貿易大國。你沒法遏制這樣的國家。這是我要傳遞的最基本的信息。拜登提出美國面臨四大挑戰:大流行病、空前的不景氣、氣候變化以及種族鴻溝。我認為除了種族問題我們幫不上什麼忙,另外三個大流行病、(經濟)不景氣和氣候變化,美國都需要中國的幫助。中國也做好了幫助美國的準備。11月或者明年1月之後,不管美國誰掌權,希望中美兩國關係都能得到極大的改善。這不僅是我們兩個國家的事,也關乎全人類。

楊晗軼:張教授,您提到美國下一任……毫無疑問美國面臨著危機,能夠幫助美國渡過危機的人必然得是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我想問的是,對美國的未來而言,拜登是這樣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嗎?

張維為:我不太確定。從我讀的材料來看,他性格不是很強勢,但這說不準,也許等到他成為領導人之後,會展示出我們還沒見到過的另一面,成為強勢領導人。我們在此祝願美國能得到對它而言最好的結果。

美國未來的領導人不但要強勢,還要有遠見,能看到長遠的未來。這回到了我對西方政治體制的批評上來,它現在已經產生不了眼光長遠的領導人,產生出來的都是著眼當下、目光短淺、煽動民粹的領導人。這成了一種趨勢,是非常遺憾的。

斯蒂格利茨:我認為,確實如你所說,一個好的領導人身上要集合許多特質,比如鑄造共識,我認為拜登在這方面將表現得非同尋常的出色,尤其在上一屆總統製造嚴重分歧之後,他要把國家重新凝聚起來。我認為在這方面他將做得非常出色。

我還是抱有極大的期望。在這一切塵埃落定之前,你不可能知道誰將是下一個羅斯福。但每個時代都呼喚著不同類型的領導人。我們無可避免地需要一個療傷的過程。我希望拜登能夠成為這樣一個領導人,這正是這個國家所需要的。

(翻頁查看英文版)

相關焦點

  • 張維為對話斯蒂格利茨:被川普破壞的全球化,該恢復了
    於是人們有了另一種期盼:民主黨拜登入主白宮,被川普破壞的全球秩序會重新恢復嗎? 這四年,川普破壞的可不少:退出國際組織、大談美國優先,曾經建立全球化秩序的美國,成了秩序的最大阻礙。 但中國在這個過程中,始終秉持開放心態,從未放棄推動全球化,「一帶一路」、進博會就是行動。中國構建的這些全球化平臺,也正在讓世界受益。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84集:對話斯蒂格利茨
    「當前川普面臨敗選,他是否可能會製造國際緊張局勢?」 12月14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84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先生對張維為教授與斯蒂格利茨先生就美國該如何改革的對話進行了解讀。以下為觀察者網根據節目內容整理的文字稿。
  • 張維為對話BBC:用冷戰方式遏制中國?大多數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我記得查塔姆研究所所長吉姆·奧尼爾說過,幸虧疫情在中國發生,如果發生在其他國家,比如印度,甚至是美國,誰知道會怎麼樣呢,可能會有更加災難性的後果。 張維為:這真的很蠢,老實說,這位政客不太了解國際事務和中國事務,因此這種無知可能意味著美國會犯巨大的戰略錯誤,我覺得部分原因可能是美國的選舉政治所致,但總的來說,這種言論會失去熱度的。 BBC:您認為美國國務卿部署的這些戰略不會有更深刻的後果?不論這些戰略是不是川普總統選舉的一部分。
  • 今晚22:00《這就是中國》,和張維為一起談談美國「憲政危機」
    主講人張維為教授將攜手中國研究院副院長範勇鵬教授,分析美國產生「憲政危機」的背景和原因,以及此次總統大選對美國整個政治格局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在川普領導下,美國民主模式越來越民粹化、極端化,政治人物之間的競爭變成了你死我活的競爭,雙方都想把對方投入監獄。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86集:心勝2020
    處理大國關係,要有成熟的心智和心態。中美兩個大國完全可以發展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雙邊關係,甚至即使以競爭為主也沒有問題,雙方總有可以合作的領域。這對中美雙方和世界都是有益的。但如果美國有些人還要繼續「耍流氓」,那對不起,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美國一定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現在我再談談第三件事情,就是前段時間一直講到的中美貿易戰。對這個我們也作了一個判斷,現在看來也是靠譜的。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61集:美國抗疫失敗的背後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認為,川普政府的疫情防控是「一場絕對混亂的災難」,比爾蓋茨的夫人說,如果要給川普的疫情防控打分的話,只能是「D-」,在國外讀書一般是ABCD制。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認為,美國面對疫情很像「第三世界國家」。
  • 建議川普辭職的侄女再發聲:我會盡我所能,確保拜登當選總統
    「我會盡我所能,確保拜登當選總統。」據《華盛頓郵報》7月28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的侄女瑪麗·川普27日接受該媒體採訪時表示,她打算「盡其所能」幫助川普大選勁敵、民主黨總統競選人拜登當選美國總統,但她尚未與後者競選團隊接洽。報導稱,瑪麗的新書《太多和永遠不夠:我的家族如何造就了世界上最危險的人》於7月14日出版。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78集:美國「憲政危機」
    「不管誰當選,其實都改變不了美國今天的困境。」 「它會不會有一個連鎖反應,讓其它的西方國家也出現政治體制的危機呢?」 美國大選前的11月2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78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副院長範永鵬教授一起對美國的「憲政危機」進行解讀。以下為觀察者網根據節目內容整理的文字稿。
  • 川普侄女:我要讓拜登當選(上)
    因為情緒的碰撞,思想的交融,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肯定會成就一段美妙的記憶。如果有所啟發,請順手在文章末尾處——點「在看」、點讚和分享。出書還不夠?川普侄女:我會盡我所能確保拜登當選「我會盡我所能,確保拜登當選總統。」
  • 【速報】川普當選?在日本被美國大選刷屏是什麼感受
    但是根據目前的趨勢來看,川普連任是比較穩了。美國建國以來,只要拿下俄亥俄州的總統,目前還沒有輸過。所以川建國連任應該是沒問題的。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這場大戲,仿佛今年最頂流的超級電影。已經持續了一年多的川普和拜登之間混亂的大戲,吸引著全世界所有吃瓜群眾的眼球。也許會有人說, 美國大選和日本有什麼關係?這話可能正常人都會反問:難道沒有關係?
  • 如何看待拜登當選?關鍵時刻基辛格再度發聲,川普遭當頭棒喝
    甚至有媒體放出川普近照,此前標誌性的一頭金髮也變成了白髮,可謂是「一夜白頭」。不過,美國民調顯示,還有38%的民眾支持川普捲土重來,在2024年再次與拜登過招。很明顯,川普並沒有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據美媒消息,當前支持川普的民眾開始遊行,高舉「選票作弊」的牌子,要為川普扳回一局。川普不僅沒有阻止,更是多次發推:是我贏了大選!
  • 如果川普拒絕籤署抒困法案 會出現什麼後果?
    當地時間周四(12月24日),國會已經正式將該份法案遞交給川普。如果川普拒絕籤署,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經歷長達數月的談判之後,美國國會周一(12月21日)晚間終於就疫情援助法案達成共識,通過了一項法案,該法案包括9000億美元抗疫紓困資金和1.4萬億美元直至本財年末的常規聯邦支出。
  • 美國「最黑暗一天」,世界卻有了短暫的寧靜!
    因此,喬治亞、密西根、內華達、賓州這些大選時的關鍵搖擺州結果很快就確認了,彭斯口齒清晰、語速飛快,看來是下定決心要連夜完成清點任務。7日凌晨,結果出爐。彭斯宣布「拜登獲得306張選舉人票,而川普獲得232張」,拜登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
  • 川普當選《時代》2016風雲人物:美利堅分裂國總統!
    這個房地產大亨和賭場擁有者,後來又是真人秀明星和挑釁者——他從沒擔任過一天公職,從未有欠過任何債務。所有人都不認為他真的會當上總統,但超乎想像的是,川普真的登上統領之位,未來或好或壞。《時代周刊》稱,川普並沒有描繪一幅光明前景,而是擴大了分裂局勢,激發了全國的憤怒和恐懼。無論你怎麼評價川普,有一點不可否認:他展示了一個其他人想都不敢想的機遇,這是最壞的也是最偉大的。川普改寫了美國政治的遊戲規則。「很難衡量他帶來的斷裂。這個房地產大亨和賭場擁有者,後來又是真人秀明星和挑釁者——他從沒擔任過一天公職,從未有過欠過任何債務。
  • 川普當選「棄臺論」或重起,臺灣抱不住美國大腿了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就在臉書上發文指,「川普當選,再見蔡英文!」。邱毅還指出,蔡英文一直堅信希拉蕊會贏,美國亞太戰略不會變,臺灣只要抱緊美國大腿,就高枕無憂。不過川普當選之後至少TPP是沒了,蔡英文所謂的「新南向政策」也泡湯了,軍購更困難了。
  •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全球進入「混世魔王」時代
    ,2016年世界上黑天鵝事件不斷,從英國脫歐到埃爾多安與普京由敵人變朋友,從杜特爾特脫美入中到樸槿惠的「閨蜜門」事件,現在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無疑是最大的一隻黑天鵝,川普和杜特爾特兩人成功當選總統使全球進入「混世魔王」時代。
  • 拜登確認當選!川普說了一句話
    據央視新聞報導當地時間 1 月 7 日凌晨 3 時 45 分左右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在經過計票後完成了選舉人團票認證美國前副總統民主黨候選人拜登以 306 票的多數票當選第 46 任美國總統哈裡斯當選副總統美國現任副總統參議院主席彭斯在完成計票後宣布了以上結果此後川普表示這一決定"代表了總統歷史上最偉大的第一個總統任期的結束。"
  • 張維為:「歷史終結論」的終結
    坦率地講,我們有一點點驚訝,因為這跟我們原來給他的題目不完全吻合。但是這些年來,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西方話語的滲透非常之深,特別是政治學、經濟學、新聞學、法學等。在與福山進行辯論之前,我也看了一些中國學者和他進行的對話和討論。恕我直言,我覺得那不是對話,更像是「匯報工作」。
  •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將出席2010年香港國際地產交易會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2010年6月11日巴黎:ReedMIDEM今天宣布,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將出席定於11月10日-12日在香港舉行的作為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和銀行前高級副行長,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將發表題為《全球經濟聚焦於亞太地區和房地產業》的演講,與出席MIPIM Asia這個亞太地區領先的國際房地產交易會的代表分享他睿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