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詩壇盟主王士禛,因為和了李清照的這首《蝶戀花》,不僅一詞名天下,還得到了「王桐花」的雅號。
走過詩宗神韻展區的遊客,會不禁發問,「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這句詞究竟好在哪裡?且容小編即興解說:把郎比作桐花,把妻妾比作棲息在梧桐樹上的鳳凰,可以理解為對古代平等、自由婚戀觀的讚美,婚姻可以不問出身,不問門第,只要兩情相悅,便可結為百年之好。
桐花,開在中國文化裡的花。梧桐常在圖案中與喜鵲合構,諧音「同喜」,寓意吉祥。油桐可榨油,泡桐最遮蔭,梧桐宜制琴。古代典籍中的梧桐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主要包括梧桐(青桐)與泡桐(白桐)兩種。梧桐夏天開花,花小,淡黃綠色,並不顯目。詩詞中的桐花所指主要是泡桐花,而非梧桐花。泡桐春天開花,花大,紫、白兩色。
也許因為桐花開在高大的樹枝上,擁擁攘攘擠了滿樹,開得灰樸樸的桐花,從未牽絆住路人欣賞她的腳步。其實細細觀察桐花也還是嬌俏動人的,喇叭狀花冠內有著鳳羽狀深色花紋,星黃花蕊,淡淡的香。好像是為了讓人看個仔細,桐花落時是花冠新鮮完整地墜落,鋪滿野徑閒池,不僅不讓人起傷感之思,還帶來一種別樣的美感。中唐時期,桐花「自開還自落」、「紛紛開且落」與文人的落寞寡合、高士的自愜自洽情懷分外投契,成了詩人遣懷抒情的載體。而桐花鳳的流傳,更被賦予了祥瑞、愛情的美好寓意。
桐花鳳是四川的特產珍稀鳥類,現在已瀕臨絕滅。她大約有一寸長,身上羽毛金黃色,大紅脖子,紫色頭,嘴長而彎,像釣魚鉤,尾長二寸。桐花鳳是美麗燦爛的,它們常常成群集隊,暮春裡在盛開的桐花叢中飛來飛去,像蝴蝶般輕盈,這樣的意境令人遐想。古人常說,鳳凰棲梧桐,而鳳凰已渺,於是就有桐花鳳臨於桐花叢,以解思梧桐祥鳥之苦。
唐時,四川曾產一種聞名全國的名扇,叫做「桐花鳳扇」,那是用白紈作成的團扇,非常輕巧,扇面上繪以桐花和桐花鳳,唐劍南西川節度使李德裕曾作《桐花鳳扇賦》:「美斯鳥兮類鴛鴦,具體微兮容色丹。彼飛翔於宵漢,此藻繪於冰紈」,文既贊扇的精美,又在詠嘆桐花鳳。此後桐花鳳的名字大量出現在詩詞歌賦裡,更因為王士禛那一句「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桐花成為寄託男女纏綿愛情的棲息地,小小桐花鳳也成了飛入桐花的相思鳥。
「漁洋以清空縹緲之音變異天下耳目」,這是紀曉嵐評價先生詩作佳句,詞想必也是如此吧。清空、縹緲,或濃、或淡、或清麗、或婉轉,「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的意境想必也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了。
「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一句詞便能成就一位詞人,其中的好,只能細細品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