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憶:19歲上大學,22歲當教授,1年攻克西方數學難題

2020-12-20 騰訊網

2003年9月,劉嘉憶開始了他的中學生涯。然而開學第一天就很不順利。這一年6月,他參加了大連市79中附屬小學的小學升初中考試,因為理科是自己的弱項,在升學考試中權重又高,所以自己考得很不理想。劉嘉憶後來回憶說,當時其實知道自己成績不行,但一直騙自己,心想考試已經結束了,一切都過去了,之後好好用功就好。

但他沒有瞞過初中班主任。開學第一天的第二節課,是數學課。下課後,他正準備去操場活動,班主任高老師在班門口叫住了他,「劉路(當時還叫劉路,後來改成劉嘉憶),你過來一下」,說完就朝班級後面走去,劉嘉憶身體一哆嗦,心想,「這下完了。」初中開學前,同學們都在打聽自己班級的老師和班主任。他們嚴不嚴厲,脾氣怎樣,是這些學生最關注的問題。一班班主任高老師,是全校公認最嚴厲的班主任,劉嘉憶心知肚明。他走到班級後面,高老師開門見山:

「你知道自己入學考試總分和排名嗎?」一陣沉默後,高老師接著說,「語文、數學、英語,滿分300分。你語文考了81.5分,英語考了77分,數學不及格,45分。總成績全班倒數第5名。初中看似有3年6個學期,實際你只有2年。剛入學,你要適應吧?半學期過去了。初三下學期,你要複習中考吧?半學期又過去了。還剩兩年。你如果這個學期成績上不去,後面很難再上去了,自己的路,你自己要想明白。如果以後不想繼續讀,那就早做打算,如果還想好好學,那就從今天開始,一步一個腳印。聽懂了嗎?」

這樣坦蕩直白的話,看似冷峻,實則溫暖。正是高老師的嚴厲訓誡,讓劉嘉憶看清了自己的水平,不再自欺欺人。第一學期開始後,當其他學生還在體驗新的生活時,劉嘉憶已經悄悄發力。

「前幾次的成績依然不行」,他回憶道,「數學連續好幾次不及格,最後連英語都不及格了,拿著自己的成績單,看著周圍同學的成績,都不好意思問別人,當時心裡特別自卑。」

但他沒有氣餒,依然十分努力,隨著他逐漸適應了初中氛圍,成績開始慢慢好轉。「初中一年級畢業,大概到了班裡15名左右,在年級可以排到前100名了。」

此後,劉嘉憶的成績雖然沒有突飛猛進,但始終穩定在這個水平。2005年9月,他考取了大連市第一中學。進入高中後,劉嘉憶突然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過去數學成績一直不好,感覺這門課很沒意思,加上當時老師實行輪班制,我們經常換數學老師,最後就越來越學不懂了,自己也很無奈。後來父親給我買了一本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我當時知道牛頓名氣很大,是抱著這種敬佩和興趣讀這本書的,所以很有動力。遇到不會的地方,我就想盡辦法搞明白,沒想到最後居然讀懂了很多內容。當時不但對數學再次提起了興趣,還意識到:自己不是能力不行,只是沒有興趣。」

對數學產生興趣後,劉嘉憶便一發而不可收。每天做完作業,所有時間都在閱讀。期間,他從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到拉卡託斯的《證明與反駁》;從波利亞的《數學與發現》,到高斯的《算數研究》。劉嘉憶用濃烈的興趣證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只要智力正常,所謂的缺乏能力,只不過是缺乏熱情。由於種種原因,應試教育下的許多學生,都或多或少對一些科目不感興趣。這時候,因為學生年紀還小,加之教育引導無方,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種偏見:某門課程學得不好,全都因為腦袋笨。事實並非如此。

這樣,在高中畢業之前,劉嘉憶早已自學完成了大學數學,高二上學期,他就自修了中國大學數學專業的基礎學科《數學分析》。高中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中南大學數學科學與計算機學院。進入大學後,基礎課程對於劉嘉憶來說已經是小菜一碟,他將重點放在了自己鑽研上面。當時他最感興趣的數學問題,就是西塔潘猜想(Seetapun Conjecture)。

1930年,英國數學家弗蘭克·普倫普頓·拉姆齊(Frank·Plumpton·Ramsey)於他去世前幾個月,在其出版的著作《形式邏輯上的一個問題》中,提出了拉姆齊二染色定理。而西塔潘猜想,則是後來英國的數理邏輯學家西塔潘,在1990年針對拉姆齊二染色定理提出的一個數學猜想。這個猜想具有世界級難度,提出後,全世界範圍內許多數學家曾試圖攻克這個難題,均以失敗告終。西塔潘猜想非常複雜,如果不是專門研究數學的人,很難理解,大家可以看看:

[1]拉姆齊數定義:對於所有N頂圖,包含k個頂得團或l個頂的獨立集,具有這樣性質的最小自然數N,就稱為一個拉姆齊數,記作R(k,l);[2]拉姆齊二染色定理要解決的問題是:要找到一個最小數n,使得n個人中必定有k個人相識或l個人互不相識;[3]西塔潘猜想:西塔潘發現WKL_0並不強於RT_2^2,因此他猜想RT_2^2要強於WKL_0,(來源:西塔潘的論文:《On the Strength of Ramsey’s Theorem》)。

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劉嘉憶就對解決西塔潘猜想產生了濃厚興趣,經過將近1年努力,他於2010年攻克了這個世界級數學難題,並在《符號邏輯雜誌》(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2012年第二期第602頁到609頁,發表了他撰寫的題為《RT_2^2 does not imply WKL_0》的論文。這篇論文發表後,立刻引發轟動,劉嘉憶一戰成名。2012年,中南大學獎勵了正在上大學四年級的劉嘉憶人民幣100萬元,同時,因為他的學術水平已經達到教授水平,在他22歲這一年,中南大學破格提拔他為教授。

劉嘉憶不是天才,他只是一個對數學非常熱愛的普通學生。他曾經和許多人一樣,因為種種原因,對數學失去了興趣,成績越來越差,最後掛科。但他和許多學生不同的是,他從不氣餒、不甘心,不相信自己真的是因為能力不足,而學不好數學。這一點,或許比他攻克數學難題更加值得欽佩。

相關焦點

  • 20歲破解世界數學難題,21歲成最年輕教授,學渣劉路如何辦到的?
    高考過後,劉路雖然成績不如其他同學一般突出,卻也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中南大學,理所當然地,劉路選擇了他最喜歡、最熱愛的數學。大學的劉路仍舊沒有什麼過人之處,成績也處在中等,沒有引起任何人的重視,但劉路對數學的熱愛,始終如一。
  • 15歲天才少女,攻克世界性難題後婉拒央視採訪,聽完原因讓人沉默
    01聰穎少女談方琳2004年,談方琳出生在上海的一個書香世家,父母都是從事教育工作,父親是一名大學數學教授但有一次,談方琳初一的時候,意外接觸到了父親知識領域之外的東西,並且被深深吸引,於是向父親探討,但父親無力解答之際,帶領談方琳找到一位資深教授,在教授與談方琳的交流中,教授對她的思維接連讚美與肯定。
  • 邯鄲臨漳教師「十六字口訣」攻克數學難題九宮格
    原標題:河北臨漳教師「十六字口訣」攻克數學難題九宮格日前,記者從河北省臨漳縣獲悉,該縣教師秦衛東用創新法免運算巧填方陣圖,成功攻克「方陣圖」這一數學歷史難題。秦衛東今年50多歲,現在該縣柳園鎮中學教數學。
  • 浙江大學27歲教授博導陸盈盈簡歷及檔案照片 本科畢業才5年
    5年後,年僅27歲的她已是教授、博士生導師、「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並將回到母校浙大全職任教。  其實,早在2009年,就有一位海歸「學霸」曾被媒體報導。  《重慶日報》當年12月4日報導,時年29歲的施鵬鵬在《2009年度重慶市海外留學回國人員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擬批准人員公示》上因「個人成果突出」被排在第一位。5月8日,西南政法大學同意施鵬鵬的教授職務任職資格,並於當月26日公布了相關通知,「 80後教授橫空出世」。
  • 清華年輕女教授顏寧:37歲攻克世界難題,出走美國引來罵聲一片
    1977年,顏寧出生於山東的一個小村子,自小成績優異的顏寧進入清華大學的生物系就讀,獲得了該學士學位,後來又前往了美國留學,而她的老師就是著名的施一公教授。之後顏寧就一直在國外進行著生物學的研究,直到2007年的時候,顏寧放棄了國外的高薪職位,選擇回國工作。
  • 棄國赴美,清華女教授為美國立下大功,直接攻克半世紀難題
    自小聰慧的顏寧,順利進入清華就讀1977年,顏寧出生於山東章丘,上初中時就已經對科學世界產生了濃厚興趣,經常思考人是怎麼來的,宇宙中有哪些事物。後來憑藉優異成績,年僅19歲的她考入了清華大學生物學專業,2000年,顏寧從清華大學本科畢業,她的專業成績相當優異,並不想止步於此,於是開始向新的人生目標發起衝擊,申請前往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深造,在該學校獲得了分子生物博士學位。
  • 雷家祥教授與心理專家方雅聯手 攻克世界性難題——抑鬱症、精神...
    雷家祥教授與心理專家方雅聯手 攻克世界性難題——抑鬱症、精神分裂症 第十二代雷氏中醫世家雷家祥與十五年精神心理臨床實戰專家方雅聯手攻堅抑鬱、精分等各種心身疑難雜症,強強聯合身心同調,從跟本上解決世界性難題,受到病人的歡迎和好評!
  • 一個被我們「嫌棄」了23年的數學天才,累死才知道他的價值
    當年的陸家羲只有22歲,他只是單純地對這些難題感興趣,卻做夢也沒有想到,這本薄薄的小冊子竟然會改變他的一生,為他帶來遺憾、光榮和死亡。陸家羲的心中萌生一個念頭:我要攻克這個世界難題! 只有初中文憑、高中課程全靠自學的中國青年,有如此的志向令人佩服,但搞研究不能只憑熱情和決心,知識的匱乏使陸家羲想要繼續讀書。 1957年秋天,他放棄工作,考入了吉林師範大學物理系(現為東北師範大學),靠微薄的助學金開始了艱苦的大學生活。
  • 30年來攻克上百個技術共性難題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李華軍獲青島市...
    面對這些問題,如何消除隱患使海中結構物巍然立於海面,如何為人類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和海洋權益維護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了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三十餘年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李華軍在海洋工程領域劈波斬浪,攻關了一項項技術難題,為中國海洋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 殺人犯在獄中破解歷史性數學難題
    海文斯的案例顯示了:鑽研數學,不一定非要在大學課堂一名被判刑的殺人犯在美國一所監獄裡自學高等數學,解開一道複雜數學難題,並還鼓舞了其他獄犯愛上數學。要是好萊塢想出了這個故事,人們便會說,"嗨,不可信。俗套。全屬誇張。"然而,眾所周知,最好的故事來自生活。
  • 河南快遞小哥餘建春,用新算法破解世界難題,創舉流傳海外引熱議
    在這期間,餘建春發現自己對數學有著非同尋常的熱情,便在空閒時間裡不斷學習,並開始嘗試解答一些數學難題。事實上,在上大專的時候,餘建春就發現了自己的這個愛好,但為了能夠好找工作,他依舊選擇了畜牧專業。但這個專業並沒有幫助餘建春找到好工作,為了生存,餘建春最終被迫選擇了物流相關工作。
  • 數學王國的凱撒大帝: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 | CNCC 2017
    他的父親丘鎮英是哲學教授,來往的客人常常談希臘哲學,談康德,談中國文學,幼小的丘成桐懵懂地聽著,這些知識都對他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但他最喜歡的還是數學。1966年,17歲的丘成桐考入香港中文大學崇基書院數學系,大學三年級時,獲 Stephen Salaff 教授推薦前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深造,師從一代宗師陳省身。
  • 浙江日報關注|麗水籍頂級科學家 解開了這兩道世界數學難題!
    日前,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發表了這一成果,論文從寫作到發表歷時11年。據了解,陳秀雄是青田縣山口鎮人,青田中學是他的母校。1982年,他以優異成績被中國科技大學錄取。1989年,他赴美國留學,獲得博士學位。
  • 大學教授與律師丈夫在家中被害,疑兇竟是22歲的兒子!警方發布通報…
    大學教授與律師丈夫在家中被害,疑兇竟是22歲的兒子! 近日,廣西中均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黃某普和妻子陳某琴在家中被害,陳某琴系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
  • 含笑學生數學講壇1——潘洛斯階梯與盜夢空間
    與數學有關的知識經常會在電影中出現,比如文中提到的《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等。    今天咱們一不做二不休,再介紹幾本數學電影,供各位空閒時欣賞。本微信公眾號也將不定期推出《含笑影院數學課》與各位交流觀後收穫。 1.
  • 號稱神童的沈詩鈞,9歲上大學,18歲博士畢業後,在美國當教授
    大多數人在9歲的時候應該都在上小學二、三年級,而18歲的時候正從高中邁入大學,然而,卻有這樣一個人,他的9歲和18歲和普通人完全不同。9歲的他已經開啟了大學生活,18歲的他更是成為了一名大學教授,這個人就是神童沈詩鈞。
  • 22歲成中國最年輕教授 講述劉路的底色與愛情
    原標題:22歲成中國最年輕教授 講述劉路的底色與愛情 劉路  劉路又快要發表論文了。發論文在大學並不是稀奇事,但加上了劉路的名字,立馬變成中南大學的大新聞。  2010年,本科生劉路因破解國際數學難題「西塔潘猜想」,而震驚國際數理邏輯界;2012年3月,他被中南大學破格聘為教授級研究員,時年22歲,媒體稱其為「中國最年輕的教授」,「別人當教授要20年,而他從本科生直接晉級,只花了一年。」  即將要發表的論文或許又是一枚「重磅炸彈」。「這次的論文將產生比破解『西塔潘猜想』更大的影響力。」中南大學一位老師對湘聲報記者說。
  • 21歲MIT本科生破解數十年來未解數學難題,師從華裔導師
    21 歲的本科生,推動了幾十年懸而未決的數學難題。他就是麻省理工學院(MIT)數學系的 Ashwin Sah,其用手中的筆和草紙,助力拉姆齊數(Ramsey number)問題的解決,而該問題這是組合數學(Combinatorics)領域最重要的問題之一。「Ashwin 解決的難題是數學組合學的核心問題。
  • 14 部數學電影,14 個數學人生
    年正是我在念大學的時候,當時完全沒有一位教授在課堂上提到這件事,也許他們認為,一位真正的研究者,自然而然地會被數學吸引,然而對一位不是天才的學生來說,他需要的是老師的指引,引導他走向更高深的專業認知,而指引的道路,就在科普的精神上。
  • 清華女博導顏寧:37歲攻克半個世紀不解難題,出走美國引來罵聲
    顏寧,這位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年僅37歲便帶領著自己年輕的團隊,攻克了生物學界將近半個世紀難以解決的科研難題,第一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而且在《Nature》、《Science》等諸多國際頂級科研雜誌上,發表多篇重大科研成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