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那李子是苦的( 亂世中的風流 之四)

2021-02-13 貓妙妙

王戎:那李子是苦的

    大衛

     

在竹林七賢中,王戎最小,屬於年輕有為的後備幹部,比山濤小近30歲,比阮籍小20多,他只所以能夠獲得與另外六人在嵇康的山陽寓所開PATTYA的資格,估計是因為他太聰慧了。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神童。在他六七歲時,魏明帝把去了牙的老虎放在一開闊地,讓眾人觀看,眾皆大驚失色,只有王戎面不改色心不跳。

還有一次,他與一群小孩在路邊嬉戲,突見一棵李樹結有很多果子,別的小孩都爭先恐後地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動。有人問他你怎麼不去摘呢,他面無表情地說,摘什麼摘呀,李樹在路邊,果實卻很多,那李子肯定是苦的。

那人不信,摘了一個嘗嘗,果然苦得能把舌頭都吐出來。王戎還有一點讓人嘖嘈稱奇之處,那就是雙目可以放電,我懷疑他晚上看書都不用點燈,如果哪個姑娘見了他,怕也走不了三步。最奇怪的是他的雙眼可以與太陽對視,仿佛那太陽原本就是他家的親戚,早就認識,且有血緣關係。

王戎的父親王渾,在洛陽任尚書郎。也算不小的幹部了,與阮籍玩得不錯,但兩人卻沒有多少共同的語言,幸好有王戎與阮籍相談甚歡,以至於老阮對王渾不無幽默地說,與你聊還不如與你兒子聊有趣。

說這話的時候,王戎才15歲,若擱現在,也就是初二年級的學生。倘或那時再有QQ或MSN什麼的,估計王戎坐於鬥室之中,就能把阮大爺給聊暈了。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王戎這個高幹子弟加入七人集團,阮籍應該是他的入團介紹人。

王戎是個很有膽量的人,這從他小時候不懼虎就看出來了,後來在徵戰東吳的戰爭中,胸中自有雄兵百萬的他,屢立戰功,官至尚書令,獲得大量田產。

但,王戎仍不滿足,每天晚上還和老婆一起用自製的牙籌(一種古老算盤)在燈下算來算去,挖空心思地盤算著如何才能掙到更多的錢。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發麻,現代人所追求的這種境界,人家王戎早就體驗了。

王戎與老婆越數高興,不知發了哪根神經,他媳婦就發嗲,忍不住對王戎叫起「卿」來。諸位,這「卿」可不是隨便叫的,只有長輩對晚輩才可以有這種略顯親暱的稱呼。王戎覺得老婆這樣叫成何體統,感覺一點也不爽。

還有一回,也不知是數錢數高興還是做愛來高潮了,王戎老婆——姑且叫她張小菊吧——又對王戎發起嗲來,張口「卿」,閉口「卿」。王戎一聽就把臉拉下來了,說,小菊同志,請嚴肅一點,你不能叫我為卿,差了輩份的事咱可不能做。嗨,興頭上的張小菊哪吃這一套,索興抱住王戎的脖子,並用櫻桃般的小嘴,「啪啪啪啪」地在王戎腮幫子上蓋了幾個印章:「小樣,正因為我親卿愛卿,所以才稱卿為卿。我不對卿稱卿,誰該對卿稱卿」!

王戎一想,說得有理。從此就聽任小菊對他卿來卿去了。現在有個成語「卿卿我我」也正是濫觴於此。

王戎看人賊準,應該是組織部長最合適的人選,對山濤和王衍以及裴頹等人都有獨到認識。族弟王敦很有名,但王戎卻很厭惡他,認為他會作亂。

王敦每次來找王戎,王戎總是稱病不見。王敦後來果然作亂,王戎先見之明,讓人只有豎起大拇指。但王戎優點再多,也掩蓋不了他的吝嗇,王戎女兒嫁給裴頹時,曾借數萬錢財,時間很長了仍然未還。

後來,女兒回娘家,見王戎臉色比豬肝還難看,仿佛明白了什麼,趕緊回家把錢還了,王戎這才笑逐顏開。他的侄子結婚時,王戎送了一件單衣作禮物,但等侄子結婚之後,他硬是把單衣又要了回來。

魏晉時代,寫詩作文是高雅之舉,經商最被人瞧不起,當局不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而是讓一部人先寫起來,所以,能詩會文,大大地吃香。

為了防止更多的人下海,甚至對商人還有種種不無歧視性的規定,比如,商人得戴頭巾,頭巾上要寫自己的姓名和商品名稱;還要一隻腳穿白鞋,一隻腳穿黑鞋。

寧要資本主義草,不要社會主義的苗,王戎的那個時代對商業的不重視,與「文革」時期可以一比。但這些嚴苛的規定並沒阻止王戎經商的念頭,他家有一棵李子樹,結出的李子,又大又香又甜,他就讓家人摘下來拿去賣錢。令人肝顫的是,王戎為了不讓別人家以後長出這種李子,出售前總是將李子的核鑽破,使其喪失發芽能力。

王戎有一個獨子,名叫王萬,年紀小小卻胖得很有水平。但治這鐘肥胖病卻要花錢,王戎一想到要花自家的銀子,就心如刀絞。最後,他想了一個不花錢的絕招,那就是不讓兒子吃好的,什麼麥當勞,肯得基,一律退避三舍,只讓兒子吃糠。沒想到吃糠也胖,(正如人若不走運,喝涼水也塞牙),以至於王萬不到20歲就一命嗚呼。

可以說,王戎是葛朗臺在中國的豪華引進版。但,以王戎之聰慧果真如此地葛朗臺到連兒子的命都不要了嗎?我看未必。

王戎愛財與劉伶奢酒一樣,在那個豺狼當道的時代,何嘗不是一種無可奈何卻又明哲保身的生存智慧?使得當局誤以為那個神童王戎,早就自己把自己給格式化了,現在這個王戎只不過是他自己的盜版,只愛銀子,不愛位子,更不愛皇帝屁股下的位子,當然讓人一千個放心,一萬個放心了,所謂玩物喪志是也。


縱觀王戎同志一生,也確實是光榮的正確的位高爵顯的一生。哪怕大難臨頭,他也能憑自己的智慧保全性命,比如「八王之亂」中,王戎因為出錯了主意,險遭殺頭,只見他急中生智地跑到廁所解手,又佯裝五石散藥力發作,故意掉到茅坑裡,弄得渾身腥臭,結果,這位早就明白「那李子是苦」的神童得以保全了性命。

嵇康:最性感的鐵匠( 亂世中的風流 之三)

相關焦點

  • 竹林七賢中的"鐵公雞"王戎
    亂世之中,文人一身抱負無處施展,索性醉心在自己內心世界追求個性解放與自由。借飲酒服藥笑談高山流水,用藝術的形式來宣洩自己心中之不快,此為所謂的魏晉風骨。採菊東籬、種豆南山之悠閒;曲水流殤、詠詩論文之歡愉;絲竹白丁、耳根清淨、兩袖清風、無所煩心……魏晉名士的這種風氣,在後世亦常受到追捧。若問彼時最具代表性之文人?
  • 【文化雲臺】王戎,」竹林「裡的葛朗臺
    他或許是七賢中,最早熟的一個神童,年僅七歲的時候,和一群小孩在野外玩耍,看見一棵被壓彎的李子樹,上面果實纍纍,小夥伴們爭著上去搶,唯獨王戎一動不動,行人好奇,問他為什麼不去吃啊?王戎說,這李子樹上那麼多果實,卻無人去摘,這李子肯定很苦。多聰明的王戎,從小就懂得推理,比那個七歲讓梨的孔融強多了。
  • 竹林七賢中王戎的個性特徵
    曾與同伴在路邊玩耍,見道旁有結滿李子的李樹,其他人爭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動聲色,別人問他為何如此,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驗之,果然如此。王戎與其父之友、年長其二十四歲的阮籍交好。時阮籍與王渾同為尚書郎,造訪王渾時,便說:「與卿語,不如與阿戎語。」王渾死後,其故吏贈錢百萬,王戎辭而不受,由此顯名。鍾會評之:「裴楷清通,王戎簡要。」
  • 王戎:集矛盾於一身的魏晉傳奇
    眾人都會忍不住納罕,這樣一位俗氣至極的人,是如何成為那般高雅的「竹林七賢」一員?而魏晉史書中記載王戎,也更是將他貪財的本色描繪到了極致。《世說新語》「儉嗇」篇中九個故事,有四個都是王戎所貢獻。可他從未貪墨過一分一毫。王戎做官一生,家財萬貫是他生來的資本,卻並不是他貪墨的積攢。
  • 四月芳菲,桃杏梨櫻字字成詩,唯獨李花沒有李子出名
    或問其故,其曰:「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魏晉南北朝的名士,位列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小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吃李子。有一次他與幾個小朋友在路邊玩耍,看到路過有一棵李子樹,結滿了果實。孩子們爭相去摘,只有王戎不著急。有人就納悶了,就問王戎,你不是最愛吃李子嗎?怎麼不去摘啊。
  • 四年級語文上冊,小學生不會文言文?語文老師批註來幫你!
    時間過得很快哦,已經到第八單元啦,我們今天要講解的是四年級上冊第25課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它的文字很簡約,卻蘊含著深遠的意義,本文就是以簡練的筆觸,為我們勾勒出一個聰明的七歲孩童的形象。
  • 竹林七賢中竟然有一個吝嗇鬼
    這個吝嗇鬼就是王戎,不過說起王戎,那人家絕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生於豪門大閥琅琊王家。如果看過前一段關曉彤演的《鳳囚凰》的話,裡面張馨予扮演的琅琊王家的王意之想來都有印象吧,王戎和他是一家。如果是看書的話,對琅琊王家印象會更深刻。
  • 一人寫下《廣陵散》傳世,一人街邊賣李子
    竹林七賢是指生活在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他們分別是稽康、阮籍、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他們是魏晉時期玄學的代表人物,但他們各自的政治取向卻不太相同,唯一的相同之處就在於他們皆對司馬氏的晉王朝秉持不合作的原則。
  • 放浪形骸、無所束縛的魏晉名士,一杯茶喝出無數風流!
    他們生於亂世,卻至真至性,超然脫俗。他們飽肚詩書,卻不拘於世俗禮法,放浪形骸,無所束縛。他們崇尚於自然。常於竹林中,撫琴暢飲;流水之畔,吟詩作賦;高山之巔,擊鼓長嘯。閒來無事,開個Party,邀一幫好友,喝茶,聊天,養幾個舞姬跳跳舞,順道服個五石散啥的。
  • 傳奇落幕,記憶永存,《亂世佳人》中的「梅蘭妮」離世
    她也是最後一位離世的《亂世佳人》主創演員。1999年,在巴黎舉辦的《亂世佳人》60周年紀念酒會上,時年83歲的奧利維亞曾高舉酒杯說,「我是最後一個還活著的了。」大學時,她在學校裡參加《仲夏夜之夢》的戲劇演出,被導演看中,推薦給了華納兄弟。她的出道作品就是華納兄弟推出的《仲夏夜之夢》改編奇幻片。
  • 竹林七賢裡的王戎,一不小心創造了一個愛情成語
    也就是說,王戎的妻子經常稱呼王戎為「卿」,王戎勸告婦人,婦道人家稱自己的丈夫為卿,在禮數上是不敬的。以後不能這樣稱呼。可是王妻卻回答道,我親近你愛戀你,所以才叫你「卿」,我不叫你「卿」,誰該叫你「卿」,於是,王戎只好任由她這樣稱呼下去。這就是卿卿我我一詞的來歷。同時我們也發現夫妻之間稱呼「卿」在古代是不合禮數的,並非敬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