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雲臺】王戎,」竹林「裡的葛朗臺

2021-02-13 雲臺山景區


說起「竹林七賢」,首先躍然眼前的是嵇康。山濤說:「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色,阮籍擅翻青白眼,有時無英才,使豎子成名的哀嘆。劉伶醉酒更不用說,除了造酒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有高山松柏之氣象,令人神往。而其他的幾位仁兄也各有特的杜康,他可以算是酒中「亞聖」。阮籍的侄子阮鹹和他們也是一丘之貉,蔑視禮法,狂悖不羈,曾和豬共飲一槽。向秀比較清雅,好讀書,不善飲酒,和嵇康最要好,有「嵇康打鐵,向秀鼓風」的美談。山濤比較務實,這和他的出身寒微有關,嵇康因山濤為官,又出面邀他出山,憤而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但其間多少含有政治背景的糾纏。嵇康和魏宗室通婚,以他高傲的性格,怎麼可能出來做司馬家族的官。其實,山濤並無什麼人生汙點,渴望功名,事實上也無可厚非。何況嵇康在臨行前,曾吩咐兒子嵇紹說,有山巨源在,你就不會孤獨無靠了。可見嵇康的絕交是出於政見不同,並非鄙視山濤的人格,嵇康託孤,說明山濤是好好先生。


唯獨七賢中的小老弟王戎,頗有些令人鄙視。王戎五短身材,目光如炬。他或許是七賢中,最早熟的一個神童,年僅七歲的時候,和一群小孩在野外玩耍,看見一棵被壓彎的李子樹,上面果實纍纍,小夥伴們爭著上去搶,唯獨王戎一動不動,行人好奇,問他為什麼不去吃啊?王戎說,這李子樹上那麼多果實,卻無人去摘,這李子肯定很苦。多聰明的王戎,從小就懂得推理,比那個七歲讓梨的孔融強多了。


阮籍和王戎的父親王渾是朋友。而阮籍每次去王渾家,常常一盞茶的工夫,即起身離去。但看見王戎,會座談良久,並扔下一句話說:「濬衝(王戎字)清賞,非卿倫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談。」意思是說,和您老談話,還不如和王戎來得有趣。而此時的王戎才十五歲,比阮籍小了足足有二十多歲,隔代的人能在一起暢談,且是和當代的大名士,可見王戎的才氣非一般黃口小兒可比。

王戎的聰明是得到公認的,鄙俗也是公認的。作為七賢中的小老弟,王戎也經常和那幫大仙們在竹林裡喝酒,有一次王戎後到,阮籍嬉笑地罵道:俗物又來敗壞我們的興致了。而王戎也不已為忤,樂顛顛地反駁說:老哥的興致也太容易敗壞了,哈哈哈。

王戎的俗是貪鄙,且到了可笑的程度。王戎家有上好的李子樹,他想把李子拿到市場上去賣,但又怕別人得到種子,於是在每顆李子上面鑽一個洞,讓別人得不到種子。王戎的女兒嫁給裴頠時,曾經和王戎借了數萬錢,很久沒有歸還。等女兒回來省親時,王戎便不高興,給臉子看,直到把錢還清才高興起來,活脫脫一個葛朗臺形象。而王戎家裡「多置園田水碓,聚斂無已,富甲京城」,富得流油,還計較這些零花錢。王戎的侄子結婚,王戎只送了一件單衣,完婚後又要了回來。吝嗇得不近情理,難怪阮籍要罵他俗物。


王戎貪吝是本性,但絕對是聰明之人。他的父親王渾去世後,父親手下的官員贈錢百萬,資助他辦喪事,但王戎一概不取,由是留下聲名。王戎的確是一個懂得拿捏分寸的人,知道該拿的拿,不該拿的送上門也不要。而王戎最終能在亂世得以善終,和他的聰明是分不開的。王戎孰知族弟王敦有起兵之意,經常託病避而不見,後來王敦果然起兵謀反,由此也可以看出王戎的確有過人的見識。

王戎雖然貪鄙,但並無大惡,他不像嵇康那樣敢於正面對抗,也不似阮籍那樣縱酒消沉。他其實是一個亂世的聰明人,知道世道險惡,苟全性命於亂世!君子他是做不來的,只是個沉浮在淤泥中的俗人罷了。



---

更多旅遊資訊,請關注云臺山官方網站、微博(雲臺山)、微信服務號(雲臺山風景名勝區)。

相關焦點

  • 竹林七賢中的"鐵公雞"王戎
    自然首推「竹林七賢」,儘管他們表面只是終日飲酒服藥、吟詩對弈、縱歌撫琴,但其內心仍期冀有朝一日能夠獲得權力從而大展拳腳,實現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宏願。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人物畫畫家範曾所作《竹林七賢》竹林七賢之王戎本篇主人公是竹林七賢之中的王戎。他是一個優秀的文人,也是竹林七賢中少有的仕途有成之人。
  • 竹林七賢裡的王戎,一不小心創造了一個愛情成語
    竹林七賢的王戎,一不小心創造了一個愛情成語說到愛情,很容易會聯想到一個詞——卿卿我我,形容夫妻之間的感情深厚親密。那麼,你知道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嗎?《世說新語·惑溺》記載:王安豐婦,常卿安豐。安豐曰:「婦人卿婿,於禮為不敬,後勿復爾。」
  • 王戎:那李子是苦的( 亂世中的風流 之四)
    王戎:那李子是苦的    大衛     在竹林七賢中,王戎最小,屬於年輕有為的後備幹部,比山濤小近30歲,比阮籍小20多,他只所以能夠獲得與另外六人在嵇康的山陽寓所開PATTYA的資格,估計是因為他太聰慧了。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神童。
  • 嘉寄閒情 七賢為何要在竹林中聚會
    編者按:其實,七賢在哪裡聚會並不重要,無論是在竹林中還是草原上,甚至像餘佔鰲和戴鳳蓮一樣在高粱地裡,都不重要。
  • 竹林七賢中竟然有一個吝嗇鬼
    不過在這麼優越的環境裡,王戎可沒長成「高衙內」(欺男霸女的惡少)那樣,相反王戎可是歷史上有名的「神童「(可見豪門之所以是豪門,它能屹立幾百年不倒,對子孫的教育培養是非常注重的。)。王戎很小的時候就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清晰的判斷能力,不會盲目的跟隨其他小孩,而且膽識過人,古書上還說過他兩眼閃閃發亮,好像有電!當然我可不是胡說的,把他誇地這麼好,這些《世說新語》裡都寫過的。下面我們來舉幾個例子。
  • 竹林七賢中王戎的個性特徵
    王戎在荊州積極籠絡當地吳人,頗為成功,舉薦了因與孫皓不和而辭官的故吳舊光祿勳石偉。太康三年(282年)王戎被徵為侍中。南郡太守劉肇以十丈細布賄賂王戎,王戎雖沒有接受,但寫信感謝劉肇,為司隸校尉劉毅彈劾。武帝為王戎開脫道:「戎之為行,豈懷私苟得,正當不欲為異耳。」然而王戎從此為清議所鄙。太康五年遷光祿勳、十年補吏部尚書。
  • 王戎:集矛盾於一身的魏晉傳奇
    而將這些矛盾點具於一身,就造就了王戎本人。王戎,竹林七賢裡最為意外的一位。他沒有嵇康的朗朗松下風;也沒有阮籍、劉伶的酒酣斷人腸。相反他世俗得讓人或許會有些鄙然,覺得這樣一位將俗氣沾染一身的人,為何能夠名列「竹林七賢」的盛名之中?可他偏偏用一生,詮釋了緣由。王戎出身琅琊王氏,傳聞他身材秀美,長於清談。對於品評和識鑑有著自己獨特的思想。
  • 竹林七賢:越名教而任自然,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作者:渤海居士
    魏晉之際,在古山陽(今河南修武縣)之地的嵇公竹林裡,聚集著一群文士,他們談玄清議,吟詠唱和,縱酒昏酣,遺落世事。以其鮮明的人生態度和獨特的處世方式引起了世人的廣泛關注,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個廣受爭議的群體,也成為魏晉時期的一個文化符號。他們就是被稱為竹林七賢的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鹹和王戎。
  • 竹林七賢「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又認識向秀,接著又結識阮籍、阮鹹與王戎。最後劉伶與諸人相遇,欣然聚合,遂成七人之數。七人集結,大約在嘉平元年(249)高平陵之變,曹爽、何晏被殺,王弼被罷的當年。竹林七賢既不是政治組織,也不是學術團體,也不因政治中心的吸引力,它是什麼意義上的文人集團呢?它是一個具有特殊文化職能的社交團體,其成員有著共同的行為方式、相近的思想政治傾向和密切的學術活動,互通聲氣,親密交往。
  • 「竹林七賢」其實既非七人也無竹,到底是誰命名的?
    作者:常志梅都說魏晉風流,而竹林七賢是其一面精神旗幟,被後人神話般膜拜。「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竹林七賢,對中國古代的文化、藝術與思想,都產生過大而深刻的影響,青史留芳。民間流傳,他們或仕或隱,仕隱兼得;或愚或智,大智若愚;或嗔或怒,不形於色;或愛或憎,愛憎分明。
  • 中國歷代名家竹林七賢圖
    傳播:傳統文化、書畫名家、藝術品收藏、茶道、文玩雜項
  • 「竹林七賢」的「竹林」究竟在哪裡?
    從字面來看,「竹林七賢」所展現的是三國時期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嵇康,同阮籍、山濤、向秀、阮鹹、王戎和劉伶六位名士,在自己所住的山陽居所旁的竹林裡縱情遊賞的場景。「七賢」在「竹林之遊」中各抒己見,展現自我的自由狀態,不但成為魏晉文化的象徵,而且對中國文士階層的風尚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七賢」諸人的事跡也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 神評:竹林七賢究竟有多奇葩?個個都是大酒鬼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修武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7 阮鹹阮鹹原為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南)人。 魏晉時期名士。
  • 魏晉畫像磚 「竹林七賢」變「八賢」
    「竹林七賢」磚畫。  「竹林七賢」磚畫一塊為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四人,另一塊為向秀、劉伶、阮鹹、榮啟期四人。榮啟期是早於「七賢」許多年的春秋時期人物,由於他的性格和「七賢」極為相似,又被時人譽為「高士」,所以,磚畫中安排榮啟期和「七賢」在一起。將不同歷史時期的人物因志趣相同而展現在同一幅畫面上,既是墓室兩壁畫面對稱的需要,也反映了當時「貴在肆志」、「仰慕同趣」的社會風尚。
  • 《竹林七賢》合集
    竹林七賢01聚會竹林七賢02入仕竹林七賢03才情竹林七賢04絕響竹林七賢05餘韻人物介紹嵇康
  • 唐朝末年畫家描繪「竹林七賢」的故事的《高逸圖》
    作者:孫位創作年代:唐代規格:45.2cm×168.7cm材質:絹本設色唐朝末年畫家孫位的《高逸圖》描繪「竹林七賢」的故事。由於年代久遠,這幅《高逸圖》只是殘卷,畫面上只有山濤、王戎、劉伶和阮籍四位人物,而嵇康、向秀、阮鹹三位人物的畫面,在北宋時就已缺佚。圖右的第一位人物是山濤。山濤在「竹林七賢」中年齡最大,與嵇康、阮籍是好友。他善於飲酒,但從不失態。畫面上,山濤袒胸露腹,披襟抱膝,豐腴的軀體,倚著華麗的花墊,頭微微仰起,雙目凝視前方,那恢弘曠達的儀態,呼之欲出。山濤身旁的侍者,正在將一張古琴奉上。
  • 古代最強樂隊——竹林七賢
    樂隊的取名也十分有趣福祿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樂隊」在魏晉交替的亂世他們7位不願意卷進權力的遊戲秉持著自己的作風「不談國事」在竹林之下,喝酒、演奏縱歌,肆意酣暢是他的顏粉王戎見到他人吹捧帥哥,他便會說「這都算帥,你是沒見過嵇康」可以讓直男王戎說出這番話
  • 魏晉男團竹林七賢:愛酒成痴的男人也會放蕩不羈愛自由
    今天來聊聊竹林七賢,七個煙雲水氣而又風流自賞的男子,他們身懷絕技,才華橫溢。他們也放蕩不羈愛自由。竹林七賢指的是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喝酒、縱歌,後與地名竹林合稱。
  • 竹林七賢:他們瘋癲紅塵,卻是中國人最烈的風骨
    向秀成為竹林七賢的時候,才20歲。在這個以喝酒為主要日常的團體裡,他最大的樂趣就是和嵇康聊天,幫嵇康打鐵。在古畫裡,常看見有個年輕人在旁邊拉風箱,這人就是向秀。他還經常和嵇康整宿整宿地討論養生,事後專門寫文章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