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富網訊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和開學季的到來,少年兒童眼保健及近視等兒童眼部疾病的預防再次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如何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保護好尚處在「發育期」的雙眼?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眼科主任李莉教授認為:「培養兒童和看護人的主動護眼意識是預防近視等眼部疾病發生的關鍵。」
據了解,自2020年7月以來,門診量逐漸恢復以來,北京兒童醫院眼科接診病例明顯增加,特別是學齡兒童,首診近視的比率明顯增加,且很多患者初次驗光近視度數比以往的患者高,已經發生近視的兒童近視度數增長快,這種現象在國內其它開設兒童眼科門診的醫院同樣存在。
教育部公布的對9省份14532人的抽樣調查則顯示,與2019年底相比,2020年上半年,國內學生近視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學生近視率增加了15.2%,初中生近視率增加了8.2%,高中生近視率增加了3.8%。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眼科主任李莉教授
「在居家的環境下,戶外活動時間減少,接受紫外線減少。同時,『線上課程』和近距離用眼時間的增加都是導致兒童近視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李莉表示。她建議學齡前兒童每次近距離用眼時間不超過15分鐘,學齡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每20分鐘需要向遠處望20秒,可以讓眼睛得到短暫休息。
在談及常態化防控期間的兒童眼保健問題時,李莉的建議是,首先要培養青少年個人衛生意識的養成,在學校、家庭都應該勤洗手,避免接觸感染;其次,是增加戶外運動,保持每天2小時左右的「陽光暴露」時間,同時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正確讀寫姿勢,並注意在食物攝取過程中的營養均衡。「比如胡蘿蔔素,既可以改善眼乾的問題,又可以促進兒童視覺細胞的正常發育。」李莉表示。
李莉認為,家長帶兒童定期到正規醫院做眼部健康檢查,通過科學的驗光確定孩子是否有近視、遠視、散光等視力問題,同樣是預防近視等兒童眼部疾病的關鍵。她建議正常的學齡前兒童1年檢查1次,存在遠視儲備不足、近視風險的兒童,複查周期為6個月。
「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特別是低齡兒童,由於不會表述,且處於生長發育早期,一些眼部疾病如果不做檢查很難被發現。」李莉表示,「一些常見的異常表現,如歪頭、眯眼、斜眼看東西,可能會伴有弱視、斜視等視力問題,還有一些像間歇性外斜視、麻痺性斜視更不易被發現。」
此外,她認為早產兒常伴有視網膜眼底發育不全,要及早進行眼底檢查,發現病變後及時治療。父母患有高度近視,子女過早近視的機率很高,同樣需要及時進行檢查。「實際上,防止近視的發生、發展,重點是為了減少高度近視、病理性近視的發生。因為較之成人正常眼軸的24mm左右長度,高度近視眼軸會在26mm以上,眼軸過度拉長會令視網膜脆弱,眼球壁變薄,容易發生眼底病理性改變,如視網膜脫離,黃斑出血等病變,嚴重影響視力,且不可逆。目前,高度近視已經成為導致眼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預防近視低齡化也可以降低高度近視發生的機率。」李莉表示。
李莉教授在青海省為眼疾患兒進行手術治療
據了解,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眼科目前設有斜視、弱視、屈光、眼整形、淚道疾病、青光眼等9個亞專業,以及嬰幼兒眼底檢查、眼腫瘤疾病等專病門診。北京兒童醫院眼科目前開展先天性白內障、青光眼、玻璃體切割等兒童眼部疾病手術。此外,2017年6月北京兒童醫院眼科獲批北京市角膜移植備案單位,是北京市唯一一所兒童醫院。據李莉介紹,兒童醫院眼科開展角膜移植手術3年,年平均手術50臺左右,術後隨訪一年半穿透性角膜移植手術成功率達到72%,板層角膜移植手術成功率95%;先天性白內障手術每年在120臺左右,成功率90%以上。而且對於這部分視覺損傷嚴重的患兒,在手術後積極開展視覺康復治療。
科技創新方面,北京兒童醫院眼科充分利用大數據優勢,針對0-6歲兒童的正視化過程,把一些影響兒童正視化的因素,如父母近視、用眼習慣納入其中,充分進行樣本比對分析,提出科學化建議。
李莉與義診患兒合影
同時,在響應「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過程中,北京兒童醫院眼科積極行動,對被託管的地方或基層醫院關聯科室加大技術支持力度,實行「雙主任」管理等務實舉措,對加強當地醫院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以及解決地方醫院對疑難重症的處置等方面均起到了明顯的幫扶作用,有效提升了被託管醫院的臨床、科研水平,為當地患者就醫提供了極大便利。正如李莉教授希望的:「以自身學識和醫院技術儲備為基層醫生提供更多幫助,在全國範圍內為兒童眼部健康保駕護航。」(作者:祝磊)
(文中圖片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