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種境界,能達到第二種就很牛了!但先要學會制定目標!

2021-02-08 彭博說學

01你有沒有認真認真地做過一件事情?

有過這樣經歷的話,你肯定有一種感受:原來用心、認真做事的時候,效率真的很高!可惜很多人很多時候,都是渾渾噩噩的混日子。因為根本沒有找到奮鬥的感覺和狀態。

今天和大家談的一個話題,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夠找到方向、狀態!

02人生的三種狀態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說過,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會經歷這三種境界:

第一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是三種不同的狀態,第一種表達了一種追尋,尋找方向,「望盡天涯路」;第二種狀態就是為了目標奮鬥的樣子,「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不是有點「沉迷工作(學習),日漸消瘦」的境界呢?

03你有沒有進入過第二種狀態?有沒有為學習、工作而廢寢忘食?

我得承認,很多的時候,我也過得渾渾噩噩的,沒有找到學習或者工作的狀態。如今年過不惑,回頭再看,發覺自己當初學習也罷、工作也好,真的都沒有狀態,所以效率極低。

看起來好像也在學習,也在工作,但上課盼著下課鈴聲,工作等著下班打卡。偶爾也會忘記下課下班,但也是因為瞎忙。

「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終不悔三個字,道出了其中的狀態,無怨無悔,心甘情願,衣帶漸寬,為伊值得!

其實我們很多人就卡在了第二種狀態,就暫且不談第三種了。第三種狀態,有一種悟,對成功的悟,對自己的悟,不論是否別人眼中的功名,但對於自己,是一種成功的心情。因為,你曾經追尋過,奮鬥過了,無怨無悔過了。

那麼,人怎樣才能有這種狀態呢,能夠進入到「沉迷學習、工作,日漸消瘦終不悔」?我想,首先要有目標,這就是你心中的「伊」,為伊消得人憔悴的「伊」,就像燃燒的愛情,哪怕有一天終究會激情消退,但你努力去追求過就是一種美好的境界。

04有目標,而且是唯一的目標

當人只有一個目標,而且別無選擇,這個目標對你來說很有誘惑力,同時你認為通過你的努力也可以完成,那麼這個目標就最有動力。

所以一個人制定目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幾點:

05第一,唯一性

目標千萬不要多了,所謂一心不能二用,所以你只需要一個目標,然後努力去實現它。不論學習,還是工作。記住這一點。在一段時間內,或者在做事情的時候,同時只需要一個目標。

06第二,目標要有誘惑力

期望理論告訴我們,一個人做事的動力來自於兩方面,第一方面就是所謂的事情的效價,也就是事情的價值,做這件事情對你有沒有價值?有多少價值?這決定了這件事情、這個目標對你的誘惑力。所以制定一個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誘惑力的目標吧!

07第三、能夠完成

指定的目標是自己能夠完成的,能夠通過努力,通過挑戰,完成。這決定了你做這件事情時候的自信力。所以,不要把目標制定得太高,逐漸失去信心,也不要制定得太低,沒有挑戰性和誘惑力。

記住了嗎?目標制定一定要注意三點:唯一性、誘惑力、能夠完成。

然後在具體制定目標計劃的時候,按照德魯克的目標管理法來制定。

首先給自己一個總目標,然後以總目標統領一系列分目標,形成目標體系,再按照SMART原則,制定出具體的計劃。

08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想當年我準備考研究生,那時候距離考研還有三個多月時間,我的複習計劃很簡單。首先總目標就是考研,報的是中科院研究生院,我們班有同學陸續考上,我想他們能考上,我也能。所以這個目標對我來說既有誘惑力,又自我認為可以實現,然後整整三個多月,足不出戶,一心考研。

總目標有了,就開始制定分目標。四門課程,三個月時間。

我的分目標是:

第一個月目標:兩門專業課教材和指導書,每天各看50頁,看懂即可。一個月看完。每周做一套英語試卷。

第二個月目標:兩門專業課教材和對應練習題,每天各看50頁,就看還不懂的或者重點,對應做課後題和章節練習冊;每周一套英語卷。

第三個月目標:每天看50頁政治,前半月看一遍,後半月做題加看一遍。每天粗略地複習專業課,每天50頁;英語每周一套英語卷。

每天完成任務後,可以玩遊戲,看電視。期間累了可以睡覺,身旁放著《后街男孩》和《圓頓靜心曲》的音樂磁帶。第一首英文歌,節奏感強,聽不懂,但可以讓人專心;第二首調整情緒,讓人靜心。

三個月時間,順利考取中科院研究生。

那段時間,我的狀態是挺好的,可惜之後的職場中,又開始渾渾噩噩,虛度了好些光陰。如今回想起來,依舊覺得那是一段難忘的日子,有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個月瘦了幾十斤,成功減肥,且整個狀態極佳。

09我的考研目標制定就遵循了SMART原則。

1、S,目標要具體,要做什麼要安排得一清二楚;

2、M,目標要可衡量,儘量量化,就像我上面得目標每天就看50頁。

3、A,可行性,不要制定的太高,也不要太低,正好適合自己.

4、R,分目標要和總目標高度相關,這樣才能更有利於實現總目標。

5、T,要有時間限制,一天做多少,一周做多少,一個月做多少,充分利用時間。

然後,嚴格執行!隨時監督,調整再執行!

人總要有點目標,有點夢想!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實際上也是為了找到方向,找到目標,那麼「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也是為了目標而努力!如果你能達到第二種狀態,就已經很牛了。但首先你要先找到目標,然後制定目標,然後去為目標而努力。

其實很多人都有夢想,也有目標,但就是沒有注意到制定目標要有唯一性讓自己別無選擇、要有足夠得誘惑力來說服自己,要有挑戰性的同時又有可行性讓自己能夠完成,然後按照SMART原則的五個方面來建立目標體系就行了。也不用太複雜,簡單易行,做起來才更有效率。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大家有用,謝謝收藏,點讚!

相關焦點

  • 儒家的人生四種境界和禪宗的人生三種境界,哪一種打動你的心?
    儒家哲學的終極目標就是成為聖人,而聖人就是中國文化中的最高境界和理想人格。既然說中國文化的終極目標是提升人生境界,那麼什麼是中國人的人生境界呢?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把人生分成四種境界。分別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第一個境界是自然境界。這個比較容易懂。就是說,在這個境界的人,基本上和動物差不多,只是滿足於吃飽飯活著而已,他追求的是身體本能的幸福。
  • 曹操和劉備:一種境界,兩種人生,三種不同結果
    有個很著名的人生三境界論,第一層境界是:看山是山,望水是水。這一時期人比較單純,通常是人家說啥是啥,看到啥就是啥。而隨著年齡增長,閱曆日深,便來到了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望水不是水。這一時期,由於經歷的多了,變得複雜了,便不再相信所看到的一切,懷疑一切。第三境界便是:再次回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狀況,此刻卻是一種洗盡鉛華後的回歸狀態。
  • 充耳不聞的三種境界
    講到悟性,就拿「充耳不聞」來個舉例,就這四個字,悟性就分三種境界。劉彤秘書長與韓國駐中國大使盧英敏(右一)當你正在臺上或者聚會時,興高採烈地激情演講,臺下的觀眾對你的演講非常認可而且投入,這時突然聽到「噗」的一聲,好像有人放屁,第一種境界是,雖然聽到屁聲,甚至能感到屁臭,你會繼續演講
  • 三五法則:人生三大境界五種秘訣,中年人領悟一二,生活幸福三分
    明月照大江:境界第一種境界:心中有事,裝作若無其事這是有閱歷的體現。誰不為俗事煩惱?第二種境界:心中有事,還能若無其事這是有格局的體現。事有大小之分,因為格局大,眼光長遠,才能不為眼前利益所動,才能不因一時的成敗利鈍而急。
  • 天道:人生有5重境界,丁元英在第4層,只有芮小丹達到第5層
    在《天道》中,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充分向人們展現了人性的複雜,在這部電視劇裡,我們可以看到不同人的多樣人生,也見識到了不同人的生活境界,今日筆者便簡單總結了一下從《天道》中看到的五種人生境界,或許能對生活窮困潦倒的你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 講公開課時,制定教學目標大有學問,這樣設計教學目標不會出錯
    教師無法提前備課,況且從抽取課題到講課之間一般不超過30分鐘的時間,是非常倉促的,能體現出教師的基本功。無論講語文、數學、英語這些主科,還是講生物、歷史這些副科,我們要備課的第一環節都是相同的,即備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簡而言之就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所要達到的要求和標準,制定教學目標是課堂設計的重要環節,特別能凸顯教師的教育理念是教師能力的重要體現。
  • 南懷瑾:三句話說透了人生最高境界,若能達到,前程不可限量
    《無量壽經》謂:「斯義弘深,非我境界。」所謂境界,在佛教中指的是學佛所能達到的境地,修行的成果。而在俗世中,境界也指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也是自我修持的能力,人生的感悟。這世上之人,高矮胖瘦,窮富美醜皆有,有些人成就非凡,有些人卻只能碌碌無為;有些人清淨自在,有些人卻遭受諸多煩惱苦厄,這一切差別,在佛門看來,都是境界不同引起的。
  • 晏殊經典相思詞,有三句被王國維喻為人生三種境界之一,意義深刻
    其以詞句比喻人生三種境界,也發人深省。王國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這第一種,就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我們不妨通過詞句原作的賞析,來分析王國維所說的第一種境界。
  • 民歌《茉莉花》道出了人的三種境界
    婦孺皆知的江蘇民歌《茉莉花》有三段歌詞,每段的最後一句分別是:  「我有心採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我有心採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  「我有心採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這最後的三句歌詞,不經意間道出了人的三種境界。哪三種境界呢?
  •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人生三種境界,你在哪一層?
    他平生學無專師,沒有碩士、博士的頭銜,卻能自闢戶牖,勤奮鑽研,築起了一座又一座學術裡程碑。 王國維的人生三種境界 此一境界,乃對人生的迷茫,孤獨而不知前路幾何。 解析:第一境界以西風颳得綠樹落葉凋謝,表示當前形勢相當惡劣,但在亂世之中,也只有他能真正爬上高樓,居高臨下高瞻遠矚,清晰地看到遠方,看到天涯海角盡頭,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說明他能排除幹擾,不為暫時的煙霧所迷惑。
  • 太極拳的三種境界
    你能從太極拳中得到什麼,靠的是你的積累和你的悟性。這時候的社會角色對你毫無用處,甚至如果拿著角色不肯放下,反而會讓你枉費了心血。我們可以把太極拳和禪各分為三種境界。拳三境:第一境,它是一種適量的運動。外在的拳架難度不高,適合男女老少所有人習練。每天晨起,打一趟太極拳,活動筋骨,可以強身健體。第二境,可以進一步鑽研拳理。
  • 莊子的三條魚,三種人生境界!
    而莊子追求的就是一種心靈無礙身體無拘的自由的人生哲學,這一點和魚兒的生活狀態很像,所以莊子經常想像自己就是一條魚,就像張雨生唱的那樣,「一天到晚遊泳的魚啊魚不停遊,一天到晚想你的人啊愛不停休,從來不想回頭,不問天長地久。」第二,魚是莊子的飽腹之物。莊子精神很豐滿,生活很骨感,基本上是吃上頓沒下頓的狀態。
  • 佛教:金剛經中提到的三種境界,您悟到了哪一種
    而且這個境界高低外人也很難看出來,正如唐玄奘法師所說的那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自己心裡才最清楚。大家都知道《金剛經》是大乘佛法最經典的幾部經文之一,這裡面釋迦佛就提及到了三種境界,也分別對應了三種善業,也有著不同的三種福報。
  • 王國維《人間詞話》,人生竟然有三個境界
    可能有部分網友只聽過王國維這個人,對他的一些事跡也並不了解,但是「境界說」應該有不少網友知道吧?這也是王國維的一個比較出名的學術觀點。今天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王國維大師的「境界說」。首先我們先來看一看王國維《人間詞話》原文是怎麼說的吧,如下:①「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 不爭,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不與人爭又如何?
    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寬;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郭子儀是唐朝名將,他平定了安史之亂,是大唐的中興之臣。郭子儀在前線作戰的時候,唐肅宗最受寵的大太監內務總管魚朝思向唐肅宗建議:要吸取安祿山擁兵自重的教訓,要對郭子儀多加防備,以免成為安祿山第二。肅宗就派魚朝恩去郭子儀的軍中做監軍。
  • 愛一個人有三種境界,最後一種境界最高,別不信
    愛一個人有三種境界,分別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第一種境界: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個境界的愛,就如同初戀一樣,簡單而又純粹,善良而又美好。
  • 宋代禪師總結人生的三重境界,你在第幾重?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惟信在《指月錄·卷二十八·六祖下第十四世》中提出參禪的有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不光修行,人生也是如此。
  • 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如看完所有秋季檔的新劇
    土豪的世界我們不懂,這一個億對大多數人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夢想,所以,不少網友惡搞了這句名言: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如先瘦他個70斤。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如先約一下傅園慧。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如先嫁一下張繼科。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如先考他個北大清華。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如先進他個500強。
  • 《論語》開篇3句話,便道透了3種人生境界,看看你是屬於哪一種?
    」那麼,論語開篇的這三句話到底是要表達什麼意思呢?其實,《論語》開篇孔子所說的3句話,便道透了3種人生境界,看看你是屬於哪一種?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如果我們能夠達到這種人生境界,也算是好學之人,也會發自內心生出一種喜悅之情。比如說,書上說「做人要以柔克剛」,我們去實踐了,發現效果不錯,便會暗自高興,感慨「古人誠不欺我」。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費腦筋去學習知識,本是一件難事;學完了,還要去生活中實踐,就更加難上加難了。
  • 莊子三隻鳥,人生三種境界
    父母子女之間,同事朋友之間,夫妻之間,都要保持這樣的尊重和界限。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凌駕在別人的意志之上。這是鳥的自由,也是人的自由。2第二隻鳥:鳳凰鳥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