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人間詞話》,人生竟然有三個境界

2020-12-22 文途旅人

王國維是近現代的一位著名學者,即使在國際上他也享有很高的聲譽。他早些年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將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的古典學、美學相融合,這促使他形成了兼收並蓄、包容萬千的個人風格。可能有部分網友只聽過王國維這個人,對他的一些事跡也並不了解,但是「境界說」應該有不少網友知道吧?這也是王國維的一個比較出名的學術觀點。今天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王國維大師的「境界說」。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看王國維《人間詞話》原文是怎麼說的吧,如下:

①「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②『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③『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境界」,「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戀花》。以下是《蝶戀花》的原文: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人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才會開始思考、反思自我、質疑自我。有了這種反思、質疑之後,不懼孤獨寂寞,才能將自己融入到自己內心當中。往往成功的人內心都會有一個孤獨的自我,王國維用這句話來形容學海無涯,勇於登高遠望者才能尋找到自己要達到的目標;不畏懼孤獨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兩句出自柳永的《鳳棲梧》,王國維用這句話來比喻為了尋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覺得後悔。也有許多網友誤解這句話,認為這是述說愛情的詩句,小編在這裡解釋囉,柳永雖然常常出沒於煙花柳巷之地,但他一直想要為國效力,只是苦於沒有機會。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很難想像辛棄疾作文豪放派的代表居然能夠寫出這樣唯美婉約的詞句,詞極力鋪陳,營造了一片繁華美麗的場景。

王國維用這句話來比喻經過長期的努力奮鬥而前路坎坷,正值困惑難以解脫之際,突然獲得成功的心情。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便是這種恍然間由失望到願望達成的欣喜。小編覺得這應該算是一種人生感悟,常常我們極力追求某件東西,反而實現不了。而當我們不那麼在意了,反而能夠達到一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效果。

如今人們常用這「三重境界」來解析愛情離合、仕途升遷、財運得失等等。愛情也罷,人生也罷,所有成功的個案無非都是經歷著三個過程:有了目標,欲追求之;追求的過程中有所羈絆,堅持不放棄;成敗關鍵一刻,挺過來了,喜獲豐收。很多人往往就在第二步迷失了方向,又或者沒有堅持住,而最終失敗了。

小編認為,凡人都可以從容地做到第二境界,但要想逾越它卻不是那麼簡單。能過成功的人,往往不畏艱險、堅持不懈,這種品質造就了他們不同於凡人的成功。他們逾越的不僅僅是人生的境界,更是他們自我的極限。成功後回望來路的人,才會明白原來是這樣: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相關焦點

  •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人生三種境界,你在哪一層?
    有人將王國維的學術成就比作一顆耀目的鑽石,每一個晶瑩剔透的切面都閃爍著令人心旌搖曳的光彩。這並非溢美之詞。在哲學、史學、美學、文學、倫理學、文字學、考古學、心理學、詞學、曲學、紅學、金石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王國維均有深詣和創新。他平生學無專師,沒有碩士、博士的頭銜,卻能自闢戶牖,勤奮鑽研,築起了一座又一座學術裡程碑。
  • 王國維《人間詞話》之中,三層境界:立守得,他用三句古詩詞名句
    王國維的死是中國文化界的巨大損失,雖然如今我們已很少關注他的作品,但王國維的成就卻是不可小覷的:他既有中國古典美學的氣質,又深諳西方美學體系,文史曲哲字略無不精通,被譽為新史學的開山之人,是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學者。此說法被王國維寫在《人間詞話》之中,三層境界分別是:立、守、得。
  •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為何覺得李清照是「詞別是一家」?
    王國維是近代詞學批評史上一位很有影響力的批評家,其聲名最顯赫的評論著作莫過於《人間詞話》。《人間詞話》形式上雖然採用的是詩話詞話的傳統模式,但它所建立的批評體系,但是卻有十分明顯的開拓性——不僅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論建構,而且幾乎使詞史上有成就的詞家以獨特而清晰的面目呈現在他所構建的批評格局中。
  • 王國維給寫詩5條建議,句句切中要害,讀人間詞話,悟詩詞新境界
    △王和尚讀書:品讀王國維人間詞話王氏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最值得借鑑。詩中所寫之景,絕非客觀無情之刻畫,而要代入作者之感情。△ 王和尚論詩:李白與孟浩然跋:和尚有話說今日起,王和尚開闢新系列文章,解讀王國維《人間詞話》。
  • 王國維:人生三境界
    另一位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為王國維先生的紀念碑銘寫道:「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而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有著這樣一句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115年前,王國維寫《人間詞話》,專家評論:最高格的無我之境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王國維開始沉迷於西方哲學,想要從尼採、叔本華等人的哲學觀裡找到解決痛苦的辦法,找到一條超脫於人生的道路。很可惜,事與願違,哲學的研究並沒有給予王國維實質性的幫助。王國維便捨棄哲學而改投文學,在1906~1908年間,他撰寫了此部影響巨大的《人間詞話》。《人間詞話》是晚清之後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詞話著作。
  • 《人間詞話七講》讀書做事等種種人生經歷的三個階段
    第二個理由,要從書名的前半部分「人間」說起。一般詞話都是用作者的號命名的,比如歐陽修的《六一詞話》,「人間」是王國維詞集的名字,也是他寫作中常用的一個詞,體現的是他對於詩詞和人生的一種態度,既有隻緣身在此山中的親近,又有種超脫客觀的悲憫,所以這本詞話不像一般詞話那麼散亂,而是有一條脈絡可以把握的。
  • 《送我上青雲》:從王國維的三重境界,解讀人生的立、守、得
    王國維的三重境界,是他在《人間詞話》中註解的學習的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34;此第一境也。&34;此第二境也。&34;此第三境也。(王國維《人間詞話》第26則)。後續人們將王國維的學習三境界引申至人生的三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立志堅定,為第一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堅守不悔,為第二境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豁然得到,為第三境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立、守、得。
  • 談談人生:弗洛伊德有三我,王國維有三個階段,而他,有四個境界
    超我,指人在成長過程中有了道德感和價值觀,並能用它來約束和管理自己,超我要求按社會可接受的方式來滿足自己我。這更多的,類似於我們現在所說的「自律」。王國維的治學三境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 晏殊經典相思詞,有三句被王國維喻為人生三種境界之一,意義深刻
    王國維是近代比較著名的學者。他經歷了中式傳統教育,又有西方留學的經歷。所以他既精通中國古典文學,又諳熟西方文學。兩種思想交替影響,王國維將西方哲學、美學與中國古典文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美學體系。《人間詞話》就是這種美學體系的產物,也是王國維的代表作之一。
  • 真正用心讀書的人,王國維《人間詞話》裡的細緻功夫!
    昨天看了《人家詞話》,不得不感慨,古時候的讀書人,是真正用心在讀書。封建社會,以科舉取士。這些古時候的讀書人,為了好好讀書,考中進士,光耀門楣,絕對是付出了很多的。就拿王國維來說,一本《人間詞話》裡頭,至少有一把五十篇,是耳熟能詳,能夠背誦下來的。這樣的大量的背誦的輸入,使得他對詞的感覺,十分地敏銳。我呢,讀了一遍之後,印象最深刻的,不過是一種大略的感覺。我知道了王國維的對於詞的品味,和我有相似之處。
  • 從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看教育者的「教學三境」
    ——王國維《人間詞話》 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第一境界是立志、是下決心,只有具備了這個條件才會有第二、第三境界。從王國維先生的「人生三境」中我得出了些許體會和感悟。
  • 《人間詞話》:對不起,南宋詞不配擁有姓名
    南宋詞究竟何罪之有,王國維如此不待見?以「真」論詞,詞體發展呈退化趨勢王國維以「真」論文學,從這個標準出發,他認為詞從晚唐五代、北宋到南宋是每況愈下的。《人間詞話》中說:「故謂文學後不如前,餘未敢信。但就一體論,則此說固無以易也。」
  • 王國維《人間詞》《人間詞話》,全文收藏版!
    醉也還醒,忽聽孤鴻三兩聲。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西河垂柳裡,蘭舟當日曾系。千帆過盡,只伊人不隨書至。怪渠道著我儂心,一般思婦遊子。昨宵夢,分明記,幾回飛渡煙水。西風水斷,伴燈花,搖搖欲墜。宵深待到鳳凰山,聲聲啼鴂催起。錦書宛在懷袖底,人迢迢,紫塞千裡。算是不曾相憶!倘有情,早合歸來,休寄一紙無聊相思字!
  • 王國維:今生,只想做一個自由的人
    說到王國維,很多人知道他的《人間詞話》,知道他著名的「三境界說」,甚至還知道他是以自沉的方式離開了人間,但卻很少人知道他的真實經歷。今人常以「國學大師」的稱號形容一個知識淵博、風度儒雅、著述等身的大學者,然而放眼當下的學術圈,真正能稱得上是大師的卻寥寥無幾,但王國維生活的民國一代,卻是大師頻出的時代。
  • 王國維之死
    在《人間詞話》中,他將「為學」分三個境界,至今廣為流傳。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 王國維:兩度娶妻相敬如賓,51歲沉湖自殺,16字遺書至今無人能解
    為孩子娶妻後來,莫氏在生第四個孩子時,因為難產而死,此後王國維一度頹廢。妻子死後留下了三個孩子,而王國維自己又常年不在家,家中不能沒有人照料。當時的王國維已經小有成就,很多人都想要做他的「續弦」,但是王國維對擇偶只有一個要求—:要對孩子好。
  • 人間詞話·王國維
    >>官方微信公眾號:shufaorg>>官方網站:www.shufa.org [一]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二]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
  • 儒家的人生四種境界和禪宗的人生三種境界,哪一種打動你的心?
    人生境界是個很玄乎的東西,很難說清楚。但是好在在歷史上,已經有著名哲學家、評論家等,都對人生境界進行過闡述,非常經典,對提升我們的人生境界很有教益。一、儒家學說的人生境界。著名哲學史家馮友蘭先生,對中國哲學特別是儒家學說有很深的研究。馮友蘭先生認為,中國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提升人生境界的學問。
  • 《人間詞話》禮盒版咪咕中信獨家發售,引領品質定製書新趨勢
    《人間詞話》禮盒版全網獨家發售作為3月重磅圖書,咪咕中信書店聯合浙江文藝出版社,推出了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定製禮盒版。在這份「書禮」中,紙書的版本以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王國維手定稿為底本,參校民國十五年(1926年)樸社定本,譯註者系詩人周公度。這本《人間詞話》全本全譯全注本,深入淺出地將國學經典進行細緻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