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我上青雲》:從王國維的三重境界,解讀人生的立、守、得

2020-08-29 小幸梔

電影《送我上青雲》,是新進80後女導演滕叢叢的處女作,作為一部文藝片,票房的確不佔優勢,但是縱使票房不高,在上座率上卻能維持同期最高的水平,並且口碑一路上漲,在挑剔的豆瓣最終的到7.1的高分。雖然有人說這部作品在製作上有些許瑕疵,但作為一部我國首次將女性的愛欲表達呈現在熒幕上的「開時代先河」的電影,可以說是瑕不掩瑜,它的精神價值創造遠遠超過了它的技術體現。

在談到電影的精神追求時,導演滕叢叢說是從王國維處得到的啟發。王國維的三重境界,是他在《人間詞話》中註解的學習的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34;此第一境也。&34;此第二境也。&34;此第三境也。(王國維《人間詞話》第26則)。

後續人們將王國維的學習三境界引申至人生的三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立志堅定,為第一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堅守不悔,為第二境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豁然得到,為第三境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立、守、得。下面,我將根據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對電影中人物與命運的迷茫糾纏,進行剖析解讀。

01 立:&34;

晏殊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是晏殊所做的離別傷愁之詞,婉悽中帶著豪情,尤其在後句的表達上最為經典,這也是能成為最重要的能代表第一境界「立」的原因。上闋通過借景言情的手法,在秋日清冷的早晨,以「泣、寒、燕雙飛、離恨苦」來表達離別後的迷茫蒼涼之感,而後的「月光穿朱戶」,更體現了此時孤獨之心無人理解的無助的心情。

而下闕畫風一轉,以「昨夜西風凋碧樹」體現一夜未眠的複雜心境,承接上闋的月光下的孤獨蒼涼。而最終以「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來體現悲壯遼闊的境界。從小院裡的憂思情懷轉向對遼闊的嚮往,由婉約傷感跳轉到「望盡天涯」的悲壯,精神得到升華。

王國維借用晏殊在離別後心境的轉變,描寫了人生的第一境界:立。

當人生處於無助迷茫的困惑時,能夠跳出迷茫本身,堅定立志,看透矛盾的本質。縱然有「山長水闊」的前途迷茫,仍然願意以「望盡天涯路」的決心來面對。

在電影《送我上青雲》中,女主角盛男是一名記者,她的名字、性格與職業高度吻合:強硬、清高、要強。從小隻穿帶「對號」的鞋,面對劫匪敢正面剛追出一條街去打架,瞧不起四毛對錢的卑微和母親對男人的諂媚。但就是這樣一個要強的人,卻在山上被瘋子狠狠一腳踹進了醫院,順便查出得了卵巢癌。

她哭訴:「為什麼我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努力不讓你們失望,我還是要死?」

她一直做她認為對的事,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努力了一輩子,最後還是逃不出一個「死」字。人生註定有些東西是無法靠努力爭取得到的,比如生命。此時她的心境和晏殊那個秋天冷清的早晨是一樣的,孤獨迷茫。

醫生告訴盛男,治病需要30萬元手術費,並且即使手術成功,也只有5年生命。但是她想活下來,即使只有五年。她需要錢做手術,可是父親瀕臨破產還包養了情人、母親除了精神支持什麼都給不了,而最好的朋友四毛又不肯借給她錢,只願意介紹給她一份工作——給一個土豪的父親寫傳記,對於清高的盛男來說,這是她曾經最不屑的工作。但是為了活命,她不得不接受這份曾經最鄙夷的工作。

此時的盛男,終於在孤獨迷茫後有了「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遼闊悲壯,她實現了人生的第一個境界突破。至於手術會成功嗎?成功後會活多久?這些對於她而言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解決當下的困境,先活下來。

盛男的人生更像世俗的我們,雖然足夠努力,但仍然避免不了溝溝坎坎,當我們陷入孤獨迷茫的時候,難免會有一段「西風凋碧樹」悲愴的心態,看什麼都是悲的,嘗什麼都是苦的。但是當跳脫出去高樓遠眺時,心境自然明朗:放棄無用的抱怨,抓住當前需要解決的關鍵。在註解中,立是一切的關鍵,有了立,才有守與得。「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身陷迷茫的時候,沒有什麼比立志前方的精神信念更實在的東西了。

02 守:「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王國維的第二境界是守,投射至人生,就是在立志之後,苦心追尋的經歷,即使最終卻求而不得,但仍不悔繼續追尋的人生境界。

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作詞之時當時正漂泊異鄉,孤苦無依。上闋描寫滿眼望去皆是春愁的「草色煙光殘照」,韶光將要失去,心事也無人訴說的蒼涼。在下闕,柳永對這一切進行了深度思考,認為即使選擇喝醉也是強得歡樂,而自己的思念即使「衣帶漸寬」也不後悔,仍然願意為其憔悴。

柳永是有名的「風流」才子,是流連花柳巷的風流浪子,他的作品細膩又有格局,王國維用柳永的思念情懷,表達了探索過程中苦尋無果的無奈。在這首詞的後三句是心情一波三折的轉折,也是全文的點睛之句,描寫了在追求中,即使形容消瘦也仍不後悔堅持追尋的人生態度。

也就是人生第二境界:守。

人生漫漫,坎坷是常態。即使有了目標且堅定立志的去追尋,也不一定有所結果。而真正能守得住這份執著,如夸父逐日般信念的人,是有著「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執著。

盛男在決定做手術時,好友四毛告訴她,一旦手術成功,這輩子都無法享受性愛高潮。所以說寫傳記既是一場求生之旅,也是一場求欲之旅。她在途中遇見了「文青」劉光明,她以為劉光明能給她高潮。然而當她學母親塗上她認為象徵諂媚的口紅時,劉光明卻被她下體發病的洇血嚇跑。後來得知,他只不過是委身於土豪家靠背圓周率維持生活的倒插門女婿。

與急於尋求活命的心情一樣,此時的盛男急於通過性慾尋找心理的安慰,與劉光明做愛不成,便向好友四毛求助,但是四毛一面拒絕了她,一面與酒店女服員搞在一起。報復心起的盛男將四毛因色盲而打標籤的衣服掉包,導致他穿了一身粉色西裝參加葬禮。於是負氣回來的四毛與盛男發生了關係,與四毛所說的「我太強了」相反,盛男最終靠自慰實現了高潮。

李老告訴盛男「愛欲是生死之門」。盛男一路尋找生的希望,她試著通過愛欲去打開生欲,她踐踏尊嚴諂媚獻醜卻仍然求而不得,但在尋找中卻感受到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的決絕,最終靠自己達到了苦尋的欲望高潮。此時對命運雖依然無解,但是她已經不再執著於此,因為她靠自己打開了生死之門。

生命的本質,就是一場有目標卻無結果的探索過程。命運的走向無常,我們常常「上下求索」卻仍然求而不得,我們尋求救贖卻仍然無路可走。而無常的命運之下,始終不放棄目標自我救贖的過程,就是守。

陳丹青說:每個人應該救自己,從很小的一件事做起,哪怕把一個標點符號弄對了,這封信不要有錯別字,這就是救自己,一寸一寸的把自己救出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既是與命運終生奮鬥的執著,也是守住內心的堅毅。守住了內心,也就守住了方寸。守住了方寸,才能守住人生。

03得:「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王國維的第三境界,是在立志追逐後苦經探索,最終終有所悟,豁然開朗的學習歷程。放在人生的境界中,就是得。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描寫了在元宵節的夜晚,火樹銀花歌舞生平,蕭聲入耳人聲喧譁,令人目不暇接。當喧鬧的場景下人流散去,苦心尋找的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驀然出現。詞意在尋人,實際卻是內心的苦心追求終有結果的豁然開朗。從立志追尋的堅決,到求而不得的人生無悔,最終豁然開朗而終有所得,人生三境界在最後一處得到了精神的凝結和升華。

當我們特別年輕的時候,總是大言妄語的立目標,無知無畏。用強硬的態度對抗這個世界,如同電影中最初的盛男,幻想執筆正義寫天下,剛正清高任平生。直到你被生活狠狠踹了一腳之後,方能醒悟,大話不是用來說的,而是用來做的,當淡定從容踏踏實實的走過去,一切才能豁然開朗。

而這一切的驀然醒悟,就是人生第三境界:得。

電影中的每個人物都生活的很擰巴,劉光明嚮往「青雲」的美好,卻貪戀物質的舒服,畢生在尊嚴與物質中掙扎;四毛是個渴望成功的金錢主義者,心底卻藏著高尚的「記者夢」,但是現實面前渴望成功是比色盲更嚴重的絕症;盛男要強清高,卻在生命面前不得不臣服,選擇最鄙夷的方式尋找生路。

而電影的最後,劉光明在李老的棺材前替他受禮,在尊嚴的實現中與自己和解,四毛收到盛男寄給他曾經被摔碎當做信仰的獎盃,與現實握手言和,而盛男,則開始學著李老每天大笑三聲的方法治病,來擁抱生活。他們從擰巴的活著,實現了與無解的人生和解。

姚晨在採訪中說,這不單單是一部女性電影,更是借女性反應了人心,即見眾生、見自己。

生活之中,我們每個人都有過迷茫孤獨的時刻,通過「獨上高樓」尋找出口,通過「望盡天涯路」確定了勇敢面對的決絕。但是人生並非全是坦途,立志追尋的過程中難免經歷「無言誰會憑欄意」的失落,而形容消瘦、衣帶漸寬時,仍然有不悔追尋的意志繼續前行,最終總會找到出路,於燈火闌珊處得到人生的答案。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即使看清生活本質,仍然報以熱愛不悔追尋,最終在千百度的尋找中得到「燈火闌珊處」的豁然開朗。導演借用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將電影中人性的困惑與掙扎進行剖析解讀,這是它所賦予我們的精神意義。

影片的名字來源於《紅樓夢》中薛寶釵用來形容柳絮的詩句,雖然樂觀向上,但是對於柳絮而言,青雲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生如柳絮,在命運的大風之下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身不由己。既然無法掌控命運的方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對自我的誠實。「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與命運之風共舞,勇敢享受被拋向高空又極速下落的快感,實現「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也許,這正是電影想告訴我們的答案。

結語

魯迅說:悲劇就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電影中雖然充斥著真與假、生與死、以及人生「無常」的悲劇,卻在悲劇的背後引申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意義「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影片的名字雖然帶有積極色彩,但是影片的整體色調確是偏暗的,給人一種霧蒙蒙的游離感。就像永遠都參不透的人生,摸索著前進,在琢磨不定的命運裡隨風漂浮。而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則是我們在無常的命運之風下所能維持的自我堅守。正如導演滕叢叢所說:我們依然微不足道,但我們獨一無二。

相關焦點

  • 王國維《人間詞話》之中,三層境界:立守得,他用三句古詩詞名句
    王國維的死是中國文化界的巨大損失,雖然如今我們已很少關注他的作品,但王國維的成就卻是不可小覷的:他既有中國古典美學的氣質,又深諳西方美學體系,文史曲哲字略無不精通,被譽為新史學的開山之人,是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學者。此說法被王國維寫在《人間詞話》之中,三層境界分別是:立、守、得。
  • 王國維:人生三境界
    另一位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為王國維先生的紀念碑銘寫道:「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而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有著這樣一句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王國維《人間詞話》,人生竟然有三個境界
    王國維是近現代的一位著名學者,即使在國際上他也享有很高的聲譽。他早些年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將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的古典學、美學相融合,這促使他形成了兼收並蓄、包容萬千的個人風格。可能有部分網友只聽過王國維這個人,對他的一些事跡也並不了解,但是「境界說」應該有不少網友知道吧?
  • 從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看教育者的「教學三境」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 薦讀 | 人生三重境界
    慧能大師從嶺南獦獠,到得法開悟,再到大開宗門,這既是時間的磨礪也是人生境界的轉變。說到人生境界,王國維先生在其《人間詞話》裡面用三首宋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比喻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其實禪宗裡面也有「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的三重境界。
  • 《送我上青雲》:三重矛盾下的現實世界,選擇妥協,還是和解?
    文/牧心圖/網絡《送我上青雲》是2019年8月新上映,由年輕導演滕叢叢執導,著名演員姚晨主演的一部文藝片。文藝片的票房一向慘澹,上映4個多月了,票房還不足3000萬。「送我上青雲」的說法是出自於《紅樓夢》的一個片段:有一天在大觀園裡面,大家聚會作詞,詞的主題是柳絮,所有人都在說,柳絮是如何地輕,如何地轉瞬即逝,就像人生,在茫茫塵世中,都是微小和無力的。只有薛寶釵,她讚賞柳絮,她說:「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因為輕,所以可以借風使力,活出人生的新境界。
  • 王國維:古典時代的守墓人
    再也沒有人,能唱出「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這樣飽經滄桑、凝練歲月的詞句。再也沒有人,能埋首故紙作出《人間詞話》、《宋元戲曲考》、《古史新證》這樣別開生面、語驚今古的學術巨著。王國維逝世一周年日,清華大學為他立紀念碑,碑文由陳寅恪撰,林志鈞書丹,馬衡篆額,梁思成設計。
  • 女性題材電影《送我上青雲》解讀
    母親梁美枝在好友孩子的生日宴上說起盛男小時候的事,說她從小隻穿一個牌子的鞋,因為鞋上有對勾。從小盛男就非常要強,成績也一路領先,到現在讀到博士。這種要強與原生家庭的影響是分不開的,這點在盛男與母親爭論的一場戲中也可以看到,她說:「我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不讓你們失望,可我那麼努力,還是要死。」
  •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人生三種境界,你在哪一層?
    王國維的人生三種境界 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裡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這三句雖然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悲壯,毫無纖柔頹靡。
  • 談談人生:弗洛伊德有三我,王國維有三個階段,而他,有四個境界
    超我,指人在成長過程中有了道德感和價值觀,並能用它來約束和管理自己,超我要求按社會可接受的方式來滿足自己我。這更多的,類似於我們現在所說的「自律」。王國維的治學三境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 晏殊經典相思詞,有三句被王國維喻為人生三種境界之一,意義深刻
    王國維是近代比較著名的學者。他經歷了中式傳統教育,又有西方留學的經歷。所以他既精通中國古典文學,又諳熟西方文學。兩種思想交替影響,王國維將西方哲學、美學與中國古典文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美學體系。《人間詞話》就是這種美學體系的產物,也是王國維的代表作之一。
  • 王國維之死
    在所有人言必談「革命」、「西學」的一派新氣象中,固執的王國維至死也沒有剪掉瓜皮帽下的辮子,他盡己所能地捍守了前朝傳統士大夫最後的堅貞。
  • 備考故事|推廣大使趙怡寧:談人生三境,繪備考心路
    中財MBA第三屆推廣大使團成員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人力「人生三境界」語出王國維《人間詞話》。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更多人知道的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送我上青雲》:眾人追求的青雲究竟是什麼?
    今年一部由新人滕叢叢導演以及姚晨監製並主演的電影《送我上青雲》走入人們的視野,並引起廣泛的討論。豆瓣評分7.2,對於一部少見的以女性角度切入的國產片來說,這個成績還是不錯的。電影的名字《送我上青雲》,出自《紅樓夢》中薛寶釵所作的一首關於柳絮的詩:「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這點在電影中也借袁弘飾演的劉光明之口說了出來。
  • 《送我上青雲》:誰有錢誰是大爺
    電影《送我上青雲》講了一個兩條線索的簡單故事:女主找錢、找男人。找錢,為治病。找男人,為做愛。主要人物6個:女主、女主媽、女主同事、李總、李總爸、李總女婿。女主在尋找的過程中,遇到了「有的是錢」的李總,瞧不起他,認為他是傻缺。
  • 賞美文丨人生三境界 作者:池莉 誦讀:王卉
    人生有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滿禪機的語言來說明,這段語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就是說一個人的人生之初純潔無瑕,初識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人家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隨著年齡漸長,經歷的世事漸多,就發現這個世界的問題了。這個世界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經常是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無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難行,好人無好報,惡人活千年。
  • 女性電影《送我上青雲》:直面內心的欲望並不「羞恥」
    在《送我上青雲》中,也表現出女性意識的掙扎和迷茫。盛男在醫院看病的時候,得知自己得了卵巢癌。她初次聽到自己患病,她表現的是震驚「我也沒有亂搞男女關係,好多年沒有性生活了,怎麼可能得卵巢癌?」,可以見得盛男直接將這個病和她的傳統道德綁在一起。
  • 人生三大境界,悟透受用一生
    一個農民種了一塊田的玉米,在他日日的辛勤勞作下,這塊玉米地鬱鬱蔥蔥長得枝葉茂盛。一段時間後碩大的玉穗頭戴著金絲帽屹立在枝幹上,著實讓農夫滿心歡喜。一天一天過去了,穗子上顆顆米粒豐腴飽滿。國學大師王國維曾提語——人生三大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 宋代禪師總結人生的三重境界,你在第幾重?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惟信在《指月錄·卷二十八·六祖下第十四世》中提出參禪的有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不光修行,人生也是如此。
  • 電影院線新片《送我上青雲》:生活再難,也要活出新境界!
    姚晨主演的電影《送我上青雲》,是一部都市女性電影,刻畫的是實實在在的眾生相。採寫過程中,盛男的尊嚴不斷被踐踏,金錢與自尊的糾葛,讓她苦不堪言……擔任監製與主演的姚晨演得從容自如,而吳玉芳老師塑造的形象更是讓人難忘。實際上,說它是「國內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女性電影」,也並不誇張。姚晨飾演的女主角「盛男」所表現出來的自我獨立與敢愛敢恨,她面對死亡所展現出來的恐懼、彷徨、不甘心、不服氣以及最終站上城牆眺望遠方的釋然與坦蕩,都足以令我們心生敬畏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