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送我上青雲》,是新進80後女導演滕叢叢的處女作,作為一部文藝片,票房的確不佔優勢,但是縱使票房不高,在上座率上卻能維持同期最高的水平,並且口碑一路上漲,在挑剔的豆瓣最終的到7.1的高分。雖然有人說這部作品在製作上有些許瑕疵,但作為一部我國首次將女性的愛欲表達呈現在熒幕上的「開時代先河」的電影,可以說是瑕不掩瑜,它的精神價值創造遠遠超過了它的技術體現。
在談到電影的精神追求時,導演滕叢叢說是從王國維處得到的啟發。王國維的三重境界,是他在《人間詞話》中註解的學習的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34;此第一境也。&34;此第二境也。&34;此第三境也。(王國維《人間詞話》第26則)。
後續人們將王國維的學習三境界引申至人生的三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立志堅定,為第一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堅守不悔,為第二境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豁然得到,為第三境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立、守、得。下面,我將根據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對電影中人物與命運的迷茫糾纏,進行剖析解讀。
晏殊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是晏殊所做的離別傷愁之詞,婉悽中帶著豪情,尤其在後句的表達上最為經典,這也是能成為最重要的能代表第一境界「立」的原因。上闋通過借景言情的手法,在秋日清冷的早晨,以「泣、寒、燕雙飛、離恨苦」來表達離別後的迷茫蒼涼之感,而後的「月光穿朱戶」,更體現了此時孤獨之心無人理解的無助的心情。
而下闕畫風一轉,以「昨夜西風凋碧樹」體現一夜未眠的複雜心境,承接上闋的月光下的孤獨蒼涼。而最終以「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來體現悲壯遼闊的境界。從小院裡的憂思情懷轉向對遼闊的嚮往,由婉約傷感跳轉到「望盡天涯」的悲壯,精神得到升華。
王國維借用晏殊在離別後心境的轉變,描寫了人生的第一境界:立。
當人生處於無助迷茫的困惑時,能夠跳出迷茫本身,堅定立志,看透矛盾的本質。縱然有「山長水闊」的前途迷茫,仍然願意以「望盡天涯路」的決心來面對。
在電影《送我上青雲》中,女主角盛男是一名記者,她的名字、性格與職業高度吻合:強硬、清高、要強。從小隻穿帶「對號」的鞋,面對劫匪敢正面剛追出一條街去打架,瞧不起四毛對錢的卑微和母親對男人的諂媚。但就是這樣一個要強的人,卻在山上被瘋子狠狠一腳踹進了醫院,順便查出得了卵巢癌。
她哭訴:「為什麼我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努力不讓你們失望,我還是要死?」
她一直做她認為對的事,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努力了一輩子,最後還是逃不出一個「死」字。人生註定有些東西是無法靠努力爭取得到的,比如生命。此時她的心境和晏殊那個秋天冷清的早晨是一樣的,孤獨迷茫。
醫生告訴盛男,治病需要30萬元手術費,並且即使手術成功,也只有5年生命。但是她想活下來,即使只有五年。她需要錢做手術,可是父親瀕臨破產還包養了情人、母親除了精神支持什麼都給不了,而最好的朋友四毛又不肯借給她錢,只願意介紹給她一份工作——給一個土豪的父親寫傳記,對於清高的盛男來說,這是她曾經最不屑的工作。但是為了活命,她不得不接受這份曾經最鄙夷的工作。
此時的盛男,終於在孤獨迷茫後有了「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遼闊悲壯,她實現了人生的第一個境界突破。至於手術會成功嗎?成功後會活多久?這些對於她而言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解決當下的困境,先活下來。
盛男的人生更像世俗的我們,雖然足夠努力,但仍然避免不了溝溝坎坎,當我們陷入孤獨迷茫的時候,難免會有一段「西風凋碧樹」悲愴的心態,看什麼都是悲的,嘗什麼都是苦的。但是當跳脫出去高樓遠眺時,心境自然明朗:放棄無用的抱怨,抓住當前需要解決的關鍵。在註解中,立是一切的關鍵,有了立,才有守與得。「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身陷迷茫的時候,沒有什麼比立志前方的精神信念更實在的東西了。
王國維的第二境界是守,投射至人生,就是在立志之後,苦心追尋的經歷,即使最終卻求而不得,但仍不悔繼續追尋的人生境界。
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作詞之時當時正漂泊異鄉,孤苦無依。上闋描寫滿眼望去皆是春愁的「草色煙光殘照」,韶光將要失去,心事也無人訴說的蒼涼。在下闕,柳永對這一切進行了深度思考,認為即使選擇喝醉也是強得歡樂,而自己的思念即使「衣帶漸寬」也不後悔,仍然願意為其憔悴。
柳永是有名的「風流」才子,是流連花柳巷的風流浪子,他的作品細膩又有格局,王國維用柳永的思念情懷,表達了探索過程中苦尋無果的無奈。在這首詞的後三句是心情一波三折的轉折,也是全文的點睛之句,描寫了在追求中,即使形容消瘦也仍不後悔堅持追尋的人生態度。
也就是人生第二境界:守。
人生漫漫,坎坷是常態。即使有了目標且堅定立志的去追尋,也不一定有所結果。而真正能守得住這份執著,如夸父逐日般信念的人,是有著「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執著。
盛男在決定做手術時,好友四毛告訴她,一旦手術成功,這輩子都無法享受性愛高潮。所以說寫傳記既是一場求生之旅,也是一場求欲之旅。她在途中遇見了「文青」劉光明,她以為劉光明能給她高潮。然而當她學母親塗上她認為象徵諂媚的口紅時,劉光明卻被她下體發病的洇血嚇跑。後來得知,他只不過是委身於土豪家靠背圓周率維持生活的倒插門女婿。
與急於尋求活命的心情一樣,此時的盛男急於通過性慾尋找心理的安慰,與劉光明做愛不成,便向好友四毛求助,但是四毛一面拒絕了她,一面與酒店女服員搞在一起。報復心起的盛男將四毛因色盲而打標籤的衣服掉包,導致他穿了一身粉色西裝參加葬禮。於是負氣回來的四毛與盛男發生了關係,與四毛所說的「我太強了」相反,盛男最終靠自慰實現了高潮。
李老告訴盛男「愛欲是生死之門」。盛男一路尋找生的希望,她試著通過愛欲去打開生欲,她踐踏尊嚴諂媚獻醜卻仍然求而不得,但在尋找中卻感受到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的決絕,最終靠自己達到了苦尋的欲望高潮。此時對命運雖依然無解,但是她已經不再執著於此,因為她靠自己打開了生死之門。
生命的本質,就是一場有目標卻無結果的探索過程。命運的走向無常,我們常常「上下求索」卻仍然求而不得,我們尋求救贖卻仍然無路可走。而無常的命運之下,始終不放棄目標自我救贖的過程,就是守。
陳丹青說:每個人應該救自己,從很小的一件事做起,哪怕把一個標點符號弄對了,這封信不要有錯別字,這就是救自己,一寸一寸的把自己救出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既是與命運終生奮鬥的執著,也是守住內心的堅毅。守住了內心,也就守住了方寸。守住了方寸,才能守住人生。
王國維的第三境界,是在立志追逐後苦經探索,最終終有所悟,豁然開朗的學習歷程。放在人生的境界中,就是得。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描寫了在元宵節的夜晚,火樹銀花歌舞生平,蕭聲入耳人聲喧譁,令人目不暇接。當喧鬧的場景下人流散去,苦心尋找的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驀然出現。詞意在尋人,實際卻是內心的苦心追求終有結果的豁然開朗。從立志追尋的堅決,到求而不得的人生無悔,最終豁然開朗而終有所得,人生三境界在最後一處得到了精神的凝結和升華。
當我們特別年輕的時候,總是大言妄語的立目標,無知無畏。用強硬的態度對抗這個世界,如同電影中最初的盛男,幻想執筆正義寫天下,剛正清高任平生。直到你被生活狠狠踹了一腳之後,方能醒悟,大話不是用來說的,而是用來做的,當淡定從容踏踏實實的走過去,一切才能豁然開朗。
而這一切的驀然醒悟,就是人生第三境界:得。
電影中的每個人物都生活的很擰巴,劉光明嚮往「青雲」的美好,卻貪戀物質的舒服,畢生在尊嚴與物質中掙扎;四毛是個渴望成功的金錢主義者,心底卻藏著高尚的「記者夢」,但是現實面前渴望成功是比色盲更嚴重的絕症;盛男要強清高,卻在生命面前不得不臣服,選擇最鄙夷的方式尋找生路。
而電影的最後,劉光明在李老的棺材前替他受禮,在尊嚴的實現中與自己和解,四毛收到盛男寄給他曾經被摔碎當做信仰的獎盃,與現實握手言和,而盛男,則開始學著李老每天大笑三聲的方法治病,來擁抱生活。他們從擰巴的活著,實現了與無解的人生和解。
姚晨在採訪中說,這不單單是一部女性電影,更是借女性反應了人心,即見眾生、見自己。
生活之中,我們每個人都有過迷茫孤獨的時刻,通過「獨上高樓」尋找出口,通過「望盡天涯路」確定了勇敢面對的決絕。但是人生並非全是坦途,立志追尋的過程中難免經歷「無言誰會憑欄意」的失落,而形容消瘦、衣帶漸寬時,仍然有不悔追尋的意志繼續前行,最終總會找到出路,於燈火闌珊處得到人生的答案。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即使看清生活本質,仍然報以熱愛不悔追尋,最終在千百度的尋找中得到「燈火闌珊處」的豁然開朗。導演借用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將電影中人性的困惑與掙扎進行剖析解讀,這是它所賦予我們的精神意義。
影片的名字來源於《紅樓夢》中薛寶釵用來形容柳絮的詩句,雖然樂觀向上,但是對於柳絮而言,青雲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生如柳絮,在命運的大風之下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身不由己。既然無法掌控命運的方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對自我的誠實。「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與命運之風共舞,勇敢享受被拋向高空又極速下落的快感,實現「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也許,這正是電影想告訴我們的答案。
魯迅說:悲劇就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電影中雖然充斥著真與假、生與死、以及人生「無常」的悲劇,卻在悲劇的背後引申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意義「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影片的名字雖然帶有積極色彩,但是影片的整體色調確是偏暗的,給人一種霧蒙蒙的游離感。就像永遠都參不透的人生,摸索著前進,在琢磨不定的命運裡隨風漂浮。而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則是我們在無常的命運之風下所能維持的自我堅守。正如導演滕叢叢所說:我們依然微不足道,但我們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