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國際空間站再度漏氣 俄航天總裁暗示或該退役

2020-12-23 西部網

據塔斯社莫斯科12月19日報導,對於國際空間站漏氣一事,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表示,該公司必要時將在明年2月向國際空間站運送更多的氧氣,且空間站某些設施陳舊或該退役。

羅戈津19日說:「首先,國際空間站本身就有氧氣儲備。如果有必要在空間站內部氣壓下降的情況下補充氧氣和氮氣,我們有相應儲備。然後,我們打算在2月發射貨運飛船向空間站運送氧氣儲備等物資。」

他指出,如有必要,部分物資可能通過美國的貨運飛船運送。羅戈津解釋說:「必要時,我們或將利用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關係,藉助美國貨運飛船運送包括氧氣在內的部分物資。」

羅戈津透露,國際空間站的漏氣情況已得到控制。他肯定地說:「無需擔心,一切正常,一切都在控制之中。」

羅戈津指出,漏氣現象好比敲響了警鐘,是時候「思考新設計方案」了。

據羅戈津推測,漏氣問題可能與微隕石撞擊國際空間站超過使用年限的艙體有關。

他表示:「我們當然會解決這個問題。但儘管如此,我還是要再說一遍:將來仍然會出現問題……很久之前設計的空間站開始悄悄告訴我們:『是時候讓我退休了。』」

據他介紹,空間站俄羅斯艙段的一些設施是蘇聯時期製造的,設計使用期限是15年,但如今還在使用。他說:「顯而易見,在空間站的某些陳舊設施中,存在某些與金屬疲勞等因素有關的問題。這就是我們正在討論並考慮建設一個新的空間站——俄羅斯國家軌道空間站的原因……如你們所見,這類問題越來越多的國際空間站還要運作多長時間?我想,肯定要運作到2024年,也許要到2028年。」

報導稱,早些時候有媒體援引國際空間站與飛行控制中心的聯絡內容稱,國際空間站出現漏氣現象,俄羅斯的太空人們正在尋找新的漏氣點。

今年10月15日上午,國際空間站機組人員報告說,在俄羅斯「星辰」號服務艙過渡艙段發現了可能的漏氣點。太空人阿納託利·伊萬尼申說,漏氣點看起來像彎曲的劃痕,長度為2到3釐米。後來,太空人謝爾蓋·雷日科夫更正說,劃痕長度約為4.5釐米。

11月,俄羅斯太空人在太空行走期間從國際空間站外部拍攝了漏氣點區域的照片,從外部看起來並無任何損壞。

報導還稱,12月18日,飛行控制中心的專家在與國際空間站進行交流時表示,從氣壓判斷,「星辰」號服務艙過渡艙段還有一個漏氣點,目前不清楚具體位置在哪裡。

編輯:張娟

相關焦點

  • 俄媒:漏氣威脅讓國際空間站「老態畢露」
    俄新社11日稱,俄地面飛行控制中心已要求航天員使用美國密封膠條封堵「星辰」服務艙隔艙內疑似漏氣的地方。俄航天員伊萬華格納9日對服務艙中發現的兩個漏氣孔進行了封堵,但華格納10日向控制中心報告稱,漏氣仍在繼續。國際空間站曾於2019年9月查出漏氣問題,但直到今年8-9月洩漏速度大幅增加後,航天員們才兩次關閉各艙段的艙門檢查其密封性,並躲在俄羅斯艙段中規避數日。
  • 太空人為國際空間站裂縫打補丁:漏氣速度加快,疑遭隕石撞擊
    17日消息,俄太空人雷日科夫當天在國際空間站的俄「星辰」號服務艙內,用一塊橡膠補丁堵住了該艙內壁上一條裂縫,以阻止漏氣。站內太空人將繼續檢測國際空間站密封性,以確定是否停止漏氣。  該消息說,雷日科夫17日在「星辰」號服務艙的過渡艙段,撕下了此前貼在其內壁上、蓋住一條4.5釐米長裂縫的聚醯亞胺耐熱膠帶,並用酒精棉片將裂縫周圍擦淨。爾後用一塊中央為橡膠、周邊有鋁箔的補丁蓋在了這條裂縫上,並仔細將補丁撫平,以免其上出現褶皺或與艙壁間留有氣泡。
  • 俄航天企業:俄新艙抵達後中國宇宙飛船將可以飛往國際空間站
    18:49 來源: 科技生活快訊 舉報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1月19日消息 俄國家航天集團旗下
  • 太空人為國際空間站裂縫打補丁:疑遭隕石撞擊
    據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新聞處17日消息,俄太空人雷日科夫當天在國際空間站的俄「星辰」號服務艙內,用一塊橡膠補丁堵住了該艙內壁上一條裂縫,以阻止漏氣。站內太空人將繼續檢測國際空間站密封性,以確定是否停止漏氣。
  • 俄媒:國際空間站今年能「跨年」16次
    【環球時報記者 謝堅】一般人每年迎接新年的機會只有一次,那身處國際空間站的航天員將迎接多少次新年呢?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8日報導,俄航天員謝爾蓋·庫德斯韋爾奇科夫給出答案。他說,從今年的12月31日至明年的1月1日,國際空間站的航天員將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16次,因此能夠「跨年」16次。
  • 俄或於2021年派女演員前往國際空間站 拍攝首部太空片
    2021年國際空間站飛行計劃(草案)顯示,俄羅斯一名女演員及一名太空遊客將與太空人一同前往國際空間站,拍攝首部太空故事片。    2020年10月,俄羅斯和美國的三名太空人乘坐俄羅斯的「聯盟號」MS-17載人飛船,從哈薩克斯坦發射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ISS
  • 關鍵時刻國際空間站告急,萬能膠帶並不管用!太空人還有何招數?
    據俄通社12月19日消息,俄航天集團執行經理克裡卡廖夫最近披露,太空人正在早前出現過漏氣情況的俄羅斯「星辰」號服務艙,用膠帶再次尋找漏氣孔,消息一傳出, 對國際空間站未來命運但有的一些科技人士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國際空間站難道真的是「垂垂老矣」了嗎?
  • 斥6.5億買一張太空船票,美國或遭俄拒絕!中國空間站即將建成
    來源:金十數據據界面新聞12月25日最新報導,俄羅斯航天領域的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可能會購買由俄羅斯發射的「聯盟號MS-18」載人飛船「坐票」,以在2021年4月份將太空人送往其合作的國際空間站。然而,美國的「車票購買」計劃恐怕不會很順利。
  • 2021年全球航天發射序幕拉開,五大看點值得期待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將執行空間站各艙段的發射任務,該火箭在去年首飛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成功送入太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1月3日介紹,我國將於今年(2021年)春季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 我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春季發射,國際空間站還能堅持多久
    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實施的是三步走的戰略,而隨著技術的積累,目前已經走到了該工程的「第三步」——空間站任務已經全面開啟。根據周建平介紹,目前工程的全線各項任務進展都一切順利,預計在明年春季,我國空間站的核心艙就將發射。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從無人試驗到載人,然後又從單船飛行到多起對接組合飛行,我國已經自主突破,並且掌握了一些列的重大關鍵技術。到目前為止我國航天任務已經取得了16戰16捷的優秀戰績,並且通過6次載人航天任務,一共將11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 俄建議美國未來的美月球空間站應對接中俄飛船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柳玉鵬】「即便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美國也應當保證規劃中的月球軌道空間站能與俄羅斯和中國飛船對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向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建議,美國在建設「門戶」月球空間站時,應確保對接氣閘艙能兼容俄羅斯和中國的宇宙飛船。
  • 俄媒:太空旅客將可以首次在環地軌道迎新年
    中新網4月20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衛星通訊社掌握的文件材料顯示,將於2021年末搭乘俄「聯盟」號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的兩名太空旅客將首次在環地軌道上迎接新年。報導稱,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2019年2月與美國太空探險公司(Space Adventures)籤署合同,商定在2021年末向國際空間站輸送兩名太空旅客。有消息稱,俄國家航天集團已經著手建造「聯盟MS」號飛船和「聯盟-2.1a」運載火箭。
  • 俄學者: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美國封鎖下將完成頂級航天建設
    對於中國的航天事業建設,相信很多人心裡都有了一個底,在這麼多年的發展,以來很多國家都無法做到像中國這樣一步一步的規劃好航天事業,然後相應的完成,曾經一個連衛星都需要大費周章去研發的國家,在如今已經成為世界上航天事業最頂尖的國家之一。
  • 中國空間站同意16國申請後,美國卻被拒絕了,俄媒:原因太現實
    儘管的在此之前,我們國家的航天領域其實是落後世界各國的,那是如今我國的航天技術已然位於世界各國的首列。而在最開始的時候世界各國對於太空的探索,在1998年的時候,大家一起建立了一個國際的空間站,一直到2010年才進入全面使用的階段,這座空間站在最初的計劃裡面是服役到2015~2020年,但是因計劃有變,預計這座空間站會一直用到2024年。
  • 美國「龍」飛船首次商業載人航天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成功
    據外國媒體報導,美國東部時間16日晚11時許,在經歷了27個小時飛行後,搭載4名太空人的 「龍」飛船和國際空間站完成對接。 美國航天局直播畫面顯示,飛船於美國東部時間16日23時01分與空間站自動對接。
  • 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發射 兩名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
    北京時間2020年5月31日3時22分,SpaceX公司用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載人龍飛船,運送兩名太空人進入太空前往國際空間站,火箭一級也實現了成功回收。 這也是自2011年美國太空梭退役以來,首次在美國本土開展的載人航天任務。
  • 中國空間站航天員已選定,明年春將發射核心艙,美想參與但被拒絕
    然而對於正處於上升期的中國航天來說,今年是碩果纍纍的一年,北鬥衛星完成建成並投入使用,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壤返回,這些成就,都是在各種不利條件下完成的。展望2021年,中國航天又將踏上新的徵程。
  • 中國空間站又傳捷報,明年春將發射核心艙,美希望參與被我們拒絕
    然而對於正處於上升期的中國航天來說,今年是碩果纍纍的一年,北鬥衛星完成建成並投入使用,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壤返回,這些成就,都是在各種不利條件下完成的。展望2021年,中國航天又將踏上新的徵程。
  • 俄羅斯明年將派女演員前往國際空間站 拍攝首部太空片
    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海外網11月17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16日報導,俄羅斯航天集團制定了一份2021年國際空間站飛行計劃(草案),計劃顯示,俄羅斯女演員將與一名太空遊客一同前往國際空間站,拍攝首部太空故事片。
  • 俄羅斯明年將派女演員前往國際空間站,拍攝首部太空片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16日報導,俄羅斯航天集團制定了一份2021年國際空間站飛行計劃(草案),計劃顯示,俄羅斯女演員將與一名太空遊客一同前往國際空間站,拍攝首部太空故事片。  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根據計劃草案,2021年10月5日,女演員及另一名太空遊客將與太空人安東∙什卡普列羅夫組成太空飛行組,搭乘「聯盟MS-19」號載人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