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紅色文化駐紮入貧困戶心中

2021-01-09 紅網

「有一種精神,穿越歷史的雲煙,仍光芒萬丈;有一種懷念,歷經時代的風雨,仍醇厚彌久,12月26日,毛澤東同志誕辰127周年紀念日,讓我們向一代偉人致敬!讓我們永遠緬懷他!」

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7周年的特殊日子,龍船塘瑤族鄉黨委和龍船塘瑤族鄉中心學校共同舉辦了「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7周年詩歌朗誦會暨發揚傳承紅色文化」扶貧活動。

參加文藝活動的表演團隊深情地朗誦了毛澤東同志的《沁園春·雪》《七律·長徵》等詩詞,活動還有單人獨唱《唱支山歌給黨聽》,在大合唱《團結就是力量》的歌聲中結束。

傳承紅色文化、弘揚文化精粹,要從校園、村(社區)、基層做起,通過這次活動,貧困戶們重溫了老一輩革命家奮勇向前、為了新中國勇於拼搏的精神,也深切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貧困戶紛紛表示,今天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來源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不斷發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紅色文化!(伍澤民餘思佳易季平唐菁)

相關焦點

  • 【講扶貧故事】傾情貧困戶 拭亮紅色村
    】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傾情貧困戶 拭亮紅色村——澤州縣政法委駐西土河村工作隊紀事 山河鎮西土河村位於澤州縣西南40多公裡偏遠山區,曾為晉南、晉沁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地,是澤州縣老區重點村。拭亮紅色村 工作隊常駐西土河村,成為村民最信賴的「主心骨」。他們把村裡的事掛在心上,積極為老區發展出謀劃策:為西土河村辦起了老年活動中心;爭取上級資金用於硬化龍江生態園耕作路;為西土河村多次爭取公益事業資金;將工作隊連續三年的工作經費6000元,全部轉給村委使用;對村裡建設晉城市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和澤州縣廉政教育基地全力支持等。
  • 安源:「五員」翩翩飛入貧困戶心中
    腳下沾著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五陂鎮黨委書記梁志田對像劉敏這樣的幫扶幹部有個很貼切的形容:扛起雙扶(扶貧扶智)輔導員責任,當好「家庭貼心人」。針對這「三心五員」,梁志田解釋道:「五員」指健康輔導員、校外輔導員、技能輔導員、政策輔導員、 雙扶輔導員;「三心」則指:當好貧困戶的貼心人,架好與貧困戶之間的連心橋,做好貧困戶的主心骨。
  • 旅遊減貧⑤|七星關區雞鳴三省旅遊景區:打造紅色文化旅遊景區 助力...
    探索出「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模式、「美麗鄉村」建設的「花茂路徑」、特色產業發展的「杉坪路徑」「三變」改革推動的「娘娘山路徑」、景區帶動的「赤水路徑」、民族文化創新的「西江路徑」、網際網路助推的「好花紅路徑」以及產業融合的「雲谷田園路徑」等鄉村旅遊扶貧模式,在貴州脫貧攻堅戰場上大顯身手。
  • 讓紅色文化成為城市的流行色
    讓紅色文化成為激蕩走在前列的精神偉力,需要我們從多方面入手做好工作。讓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瞿秋白烈士被捕關押後在《多餘的話》中說:「我的思路已經在青年期走上了馬克思主義的初步,無從改變。」心中有信仰的革命英烈,如同永不隕落的星辰,照亮了夜空,照亮了大地,也照亮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前行道路。
  • 韶關仁化推動紅色鄉村旅遊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卜瑜  通訊員譚玉玲、肖曉珍、龍全明)連日來,韶關市仁化縣安崗村山背等村小組600畝的油菜花種植基地一片忙碌,起壟機來回穿梭平整土地,務工的村民搶抓時節播撒油菜籽,等到來年春天,這裡將成為一片油菜花的海洋,與思詒堂、嘯仙園紅色教育基地等紅色景點串聯成靚麗的風景線
  • 依託紅色文化資源 助推鄉村經濟發展——解密通化縣興林鎮曲柳川村...
    經過反覆磋商和甄選,他們把項目選定在開發紅色文化旅遊產業上。「其實,我們充分考慮到了在曲柳川村開發紅色文化旅遊的突出優勢。」鎮黨委副書記閻賀龍興致勃勃地介紹說,「第一,有政策優勢。曲柳川村地處通化市水源地保護區哈泥河流域上遊,不允許開發工礦企業和大型的養殖業,紅色鄉村旅遊這一切入點正符合當前政策導向;第二,有資源優勢。
  • 桂陽黨校中青班:精心打造紅色班級文化
    桂陽縣委黨校2020屆中青班49名同學,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在黨校老師的帶領下,打造特色紅色班級文化,營造「黨校姓黨」的濃厚氛圍。製作班旗。在全體學員中徵集班旗LOGO元素,集納大家意見後,對LOGO進行專業設計,共設計了4個圖案,經全體學員投票,確定了屬於本班的特色文化標識。
  • 雷明生:「紅色」山村領路人
    1931年7月,為了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三次圍剿」,數萬紅軍到曉東村隱蔽休整,為向敵軍發起突襲做好前期準備,留下了一批紅色革命遺址,曉東村也因此被稱為「紅色山村」。作為在這個紅色山村土生土長的「泥土子」,今年53歲的雷明生,從擔任曉東村村會計開始,到現在村支書主任一肩挑,在村兩委工作已經有20多年了。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讓他更加懂得基層黨建在統攬鄉村各項工作中的重要性。
  • 巫溪縣塘坊鎮扶貧幹部李國平:心中丟不下那份對貧困戶的掛念
    李國平(左二)與貧困戶王廣華母子談未來的產業規劃。記者 龍丹梅 攝  2月11日,春節後上班第一天。  一大早,巫溪縣塘坊鎮黨委副書記李國平便來到了鎮政府。去年4月22日,他在下村走訪貧困戶的路上不慎摔傷,不得不暫時離開了他牽掛的扶貧工作。  如今,距離他因傷暫時離開工作已整整294天。儘管醫生建議他「繼續康復治療」,但他仍然選擇回到崗位上,繼續做扶貧工作。因為,他心裡牽掛的事實在太多。  去村委會要經過梓樹村三組村民李本政的家。李國平習慣性地下了車,提著包朝道路右側堡坎上的李家走。
  • 貧困戶全部達到退出標準,貧困村全部達到出列標準,饒平脫貧有良方
    @東山鎮東山鎮共有 10 個行政村 , 人口 2.34 萬人 , 其中 2019 年底建檔立卡貧困戶 270 戶 712 人。該鎮以茶葉種植為支柱產業 , 茶葉種植面積 6475 畝 , 年茶葉產量達 1080 多噸。今年來 , 該鎮因地制宜 , 繼續鼓勵貧困戶種植茶葉 , 通過務工、自主種植、基地分紅等多種方式增加貧困戶收入 , 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 電影《俺不是貧困戶》網絡上線啦
    電影《俺不是貧困戶》上線啦!近日,由濟南市鋼城區扶貧辦策劃,濟南市蟠龍梆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棗莊學院傳媒學院、濟南市鋼城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北京瑞博陽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濟南市蟠龍梆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攝製,韓克編劇並執導,韓克、鍾雨桐、張相全、李林林、李鳳芹、劉二寶、張小胖主演的山東省內反映精準扶貧題材的電影《俺不是貧困戶》網絡上線啦!
  • 順德區新時代紅色文化志願服務隊配合開展紅色文化活動
    珠江商報訊 記者杜達雄報導:昨日,由順德區委宣傳部、順德區退役軍人事務局主辦,順德區新時代紅色文化志願服務隊承辦的「紅色文化系列活動之『我愛我的祖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活動」在位於北滘西海的順德抗日戰爭文物陳列館舉行,活動吸引不少市民群眾的熱情參與。
  • 甘肅藏區卓尼農牧民依託「紅色土司遺風」吃上旅遊飯
    除了讓四海遊客體驗純正的藏家風情,高吉慶還為遊人講述曾經在這裡發生的「紅色土司」幫助紅軍的感人故事。博峪村內現有卓尼土司「博峪衙門」遺址,是甘肅省紅色旅遊聖地。近年來,當地為打造全國文化旅遊標杆村,逐步開發了以「紅色土司遺風」「綠色藏餐」「農牧業體驗」為主的獨特鄉村旅遊產品,帶動農牧民尤其貧困戶穩定增收。
  • 感受紅色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今年的國慶假期,不少市民前往紅色革命遺址、市革命紀念館參觀,緬懷革命先輩,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上午,在東海縣安峰鎮的紅色記憶愛國主義教育展館內,偌大的展廳內布滿各式各樣的紀念章、各個時期抗戰歷程,前來參觀的學生和遊客絡繹不絕。
  • 農村貧困戶一律取消低保資格!
    配上長白山品牌文字文化。但會影響一些營養素的吸收。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還要縣城有房、買小汽車等等。解決一下社交的難題。晉圈作為一款資訊類社區小程序。過濾嘴與水松紙長36毫米。煙支散發濃鬱薄荷香味。。果實清脆多汁。讓父母很頭疼。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大大的淡藍色的8字。一人一天能拿四百多的工資。所以很多人都選擇種點東西賣。領受一份問候和祝福。
  • 盧溝橋、宛平城,重溫西山紅色文化 感悟紅色聖地革命情懷
    今日之幸福是由無數革命先烈鋪就而成本期,小編帶您重走西山紅色文化線路感受紅色文化 重溫革命情懷紅色文化線路紅色致敬之旅—穿越平西地下交通線,是一處集資料展示、思想教育、紅色旅遊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紅色旅遊景點。
  • 山下紅色「講古」 山上綠色「品茗」
    「山下聽一段紅色『講古』,山上品一杯綠色香茗。」對觸景生情的黃振莊來說,心中油然而生的是一種孩童時代紅色記憶「回歸」的滿滿幸福感,而對深入蹲點採訪大埔角村的本報記者而言,則是一次深切觸摸紅色村脫貧蝶變的「驚喜」之旅。 「激活」南委舊址 催生網紅打卡村 「要了解大埔角村歷史,得問問振莊伯。」
  • 黃浦區紅色文化講師團|白色恐怖下的紅色中樞
    黃浦區紅色文化講師團|白色恐怖下的紅色中樞 2020-09-05 0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多維保護開發紅色作品創作蓬勃發展 上海立體式打響紅色文化品牌
    從紅色地標的多維保護和開發,到紅色作品創作的蓬勃發展,再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的不斷創新,上海這座血脈中流淌著紅色基因的城市,在過去三年來正積極探索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打響上海紅色文化品牌。  「我越來越意識到,紅色文化已經融入上海這座城市的奮鬥歷史與生活日常,觸手可及又蓬勃向上。」餘魏說,在上海紅色文化的激勵下奔湧向前,是青年一代的使命與責任。
  • 錫礦山的紅色文化
    被譽為「世界銻都」的錫礦山,不僅孕育了關於「銻」的工業神話,更有工農紅軍、抗日部隊和人民解放軍在此留下的紅色足跡。錫礦山展覽館於2008年開館,分為上百年歷史、紅色文化、銻文化三大展區,2010年入選冷水江市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湖南省委宣傳部公布為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婁底市、冷水江市黨性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