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平(左二)與貧困戶王廣華母子談未來的產業規劃。記者 龍丹梅 攝
2月11日,春節後上班第一天。
一大早,巫溪縣塘坊鎮黨委副書記李國平便來到了鎮政府。半個小時的會議結束後,他便搭車去了塘坊鎮梓樹村,參加村裡今年的扶貧產業部署安排會。
此前,李國平負責聯繫梓樹村的扶貧工作,一個月中有20天都扎在村裡。去年4月22日,他在下村走訪貧困戶的路上不慎摔傷,不得不暫時離開了他牽掛的扶貧工作。
如今,距離他因傷暫時離開工作已整整294天。儘管醫生建議他「繼續康復治療」,但他仍然選擇回到崗位上,繼續做扶貧工作。因為,他心裡牽掛的事實在太多。
去村委會要經過梓樹村三組村民李本政的家。李國平習慣性地下了車,提著包朝道路右側堡坎上的李家走。
李本政兩口子都在家務農,以前一見到李國平就要向他打聽有沒有好的致富門路。去年年初,李國平向鄰村的大戶勻了些前胡種子,建議李家種了兩畝。從此,每次路過,他都要去問問前胡的長勢。
去年4月22日,下村扶貧的李國平順道去李家打聽前胡種子的生長情況。為了躲避李家拴在大門口的看門狗,他只能從道路外側通過,沒想到前一晚剛下了雨,外側的道路上堆積著淤泥,李國平腳下一滑,從4米多高的堡坎上摔了下去,除肩胛、腰椎多處骨折外,還出現了顱內出血症狀。在接受開顱手術後,他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昏迷5天後方甦醒。重慶日報去年4月27日曾以《你好好做,有事只管找我》為題對李國平摔傷在扶貧路上的事進行過深入報導。之後的大半年時間裡,因傷情嚴重,他一直在進行手術和康復治療。
這次進村,他仍習慣性地在李本政家下了車,「大半年沒進村了,不知道他家前胡長得咋樣了!」
李家的花狗被拴在了院壩最裡側一棵大樹上,李國平去年滑倒處的堡坎也整整齊齊地砌上了水泥磚作護欄。
「李大哥,在家沒?」李國平一邊打招呼,一邊走進李家的堂屋。
堂屋內圍坐著李家的親朋,見李國平進來,女主人賈繼英從一群人中站起身來,瞪大了眼睛,好半天沒說出話。
「李書記,你咋來了?你的傷好了?」賈繼英眼眶一紅。
「都好了,頭上還多了塊鋼板呢。」李國平指指自己的右側顱骨,開起了玩笑。其實,他的頭顱右側因顱骨破損出現了明顯的凹陷,因此又接受了顱骨修補手術。修補的部位正位於右眼斜上方,不但有些壓迫眼球,金屬材質的修補材料也導致他對冷熱極為敏感。但他怕大家擔心,一句玩笑便給帶過了。
聊完了家常聊產業。即使在住院期間,李國平也念叨著李本政家的前胡,也多次向鎮上的幹部打聽過,卻始終不放心。賈繼英告訴李國平,去年夏天雨水少,前胡生長受了影響,現在才長到一指多粗。李國平仔細地將前胡生長情況記下來,準備抽空去問問鎮上的農技員。
下一站是村委會。最左側的房間裡木門緊閉,門縫裡不時傳出爭論聲和一絲絲煙霧。
推開木門,一屋子全是人,大家看向他的眼神裡充滿了驚喜,有人便要站起身來。
李國平趕緊招呼大家繼續開會,選了個角落坐下,靜靜地聽。
原來,梓樹村去年下半年搞「三變」改革,由村集體、大戶和村民共同入股,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並與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業學校食堂籤訂供貨合同,以「訂單農業」的方式定向直供應季蔬菜,以此來帶動農戶脫貧增收。眼看就要春耕了,今年如何按照高校需求種植蔬菜、如何繼續增強產業對貧困戶的帶動能力,都得提前謀劃。
「三變」改革對於李國平來說是個新課題,他靜靜地聽著,細細地「補課」。
大家一一發了言。有的講規劃,有的談展望,但更多的人說的是困難,這讓李國平皺起了眉頭。
來的路上,他碰到了自己幫扶的貧困戶王廣華。王廣華父親去世,母親有病,沒法外出打工。李國平結對幫扶王廣華後,通過申請易地扶貧搬遷補助等方式幫他建起了新房,但在家搞產業始終是個難題。王廣華聽說村裡要發展蔬菜產業,有訂單包銷售,便向他打聽,言語間充滿了期盼。想到王廣華的期盼,再聽到這些「困難」,他心裡一酸。
大家都講完後,李國平發言了:「我們村面積大,貧困戶數量多,沒有能力外出打工的貧困戶也不少,他們要脫貧增收,只能靠產業。」
大家都靜了下來。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他頓一頓,繼續發言,「梓樹村老百姓淳樸,發展產業有基礎,我們幹部先齊心,辦法肯定比困難多!」
會後,李國平又走訪了幾戶他以前聯繫的貧困戶,直到下午3點過才回到辦公室,將當天的記錄仔細梳理了一遍後,他才休息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