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縣塘坊鎮扶貧幹部李國平:心中丟不下那份對貧困戶的掛念

2021-01-08 華龍網

  李國平(左二)與貧困戶王廣華母子談未來的產業規劃。記者 龍丹梅 攝

  2月11日,春節後上班第一天。

  一大早,巫溪縣塘坊鎮黨委副書記李國平便來到了鎮政府。半個小時的會議結束後,他便搭車去了塘坊鎮梓樹村,參加村裡今年的扶貧產業部署安排會。

  此前,李國平負責聯繫梓樹村的扶貧工作,一個月中有20天都扎在村裡。去年4月22日,他在下村走訪貧困戶的路上不慎摔傷,不得不暫時離開了他牽掛的扶貧工作。

  如今,距離他因傷暫時離開工作已整整294天。儘管醫生建議他「繼續康復治療」,但他仍然選擇回到崗位上,繼續做扶貧工作。因為,他心裡牽掛的事實在太多。

  去村委會要經過梓樹村三組村民李本政的家。李國平習慣性地下了車,提著包朝道路右側堡坎上的李家走。

  李本政兩口子都在家務農,以前一見到李國平就要向他打聽有沒有好的致富門路。去年年初,李國平向鄰村的大戶勻了些前胡種子,建議李家種了兩畝。從此,每次路過,他都要去問問前胡的長勢。

  去年4月22日,下村扶貧的李國平順道去李家打聽前胡種子的生長情況。為了躲避李家拴在大門口的看門狗,他只能從道路外側通過,沒想到前一晚剛下了雨,外側的道路上堆積著淤泥,李國平腳下一滑,從4米多高的堡坎上摔了下去,除肩胛、腰椎多處骨折外,還出現了顱內出血症狀。在接受開顱手術後,他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昏迷5天後方甦醒。重慶日報去年4月27日曾以《你好好做,有事只管找我》為題對李國平摔傷在扶貧路上的事進行過深入報導。之後的大半年時間裡,因傷情嚴重,他一直在進行手術和康復治療。

  這次進村,他仍習慣性地在李本政家下了車,「大半年沒進村了,不知道他家前胡長得咋樣了!」

  李家的花狗被拴在了院壩最裡側一棵大樹上,李國平去年滑倒處的堡坎也整整齊齊地砌上了水泥磚作護欄。

  「李大哥,在家沒?」李國平一邊打招呼,一邊走進李家的堂屋。

  堂屋內圍坐著李家的親朋,見李國平進來,女主人賈繼英從一群人中站起身來,瞪大了眼睛,好半天沒說出話。

  「李書記,你咋來了?你的傷好了?」賈繼英眼眶一紅。

  「都好了,頭上還多了塊鋼板呢。」李國平指指自己的右側顱骨,開起了玩笑。其實,他的頭顱右側因顱骨破損出現了明顯的凹陷,因此又接受了顱骨修補手術。修補的部位正位於右眼斜上方,不但有些壓迫眼球,金屬材質的修補材料也導致他對冷熱極為敏感。但他怕大家擔心,一句玩笑便給帶過了。

  聊完了家常聊產業。即使在住院期間,李國平也念叨著李本政家的前胡,也多次向鎮上的幹部打聽過,卻始終不放心。賈繼英告訴李國平,去年夏天雨水少,前胡生長受了影響,現在才長到一指多粗。李國平仔細地將前胡生長情況記下來,準備抽空去問問鎮上的農技員。

  下一站是村委會。最左側的房間裡木門緊閉,門縫裡不時傳出爭論聲和一絲絲煙霧。

  推開木門,一屋子全是人,大家看向他的眼神裡充滿了驚喜,有人便要站起身來。

  李國平趕緊招呼大家繼續開會,選了個角落坐下,靜靜地聽。

  原來,梓樹村去年下半年搞「三變」改革,由村集體、大戶和村民共同入股,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並與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業學校食堂籤訂供貨合同,以「訂單農業」的方式定向直供應季蔬菜,以此來帶動農戶脫貧增收。眼看就要春耕了,今年如何按照高校需求種植蔬菜、如何繼續增強產業對貧困戶的帶動能力,都得提前謀劃。

  「三變」改革對於李國平來說是個新課題,他靜靜地聽著,細細地「補課」。

  大家一一發了言。有的講規劃,有的談展望,但更多的人說的是困難,這讓李國平皺起了眉頭。

  來的路上,他碰到了自己幫扶的貧困戶王廣華。王廣華父親去世,母親有病,沒法外出打工。李國平結對幫扶王廣華後,通過申請易地扶貧搬遷補助等方式幫他建起了新房,但在家搞產業始終是個難題。王廣華聽說村裡要發展蔬菜產業,有訂單包銷售,便向他打聽,言語間充滿了期盼。想到王廣華的期盼,再聽到這些「困難」,他心裡一酸。

  大家都講完後,李國平發言了:「我們村面積大,貧困戶數量多,沒有能力外出打工的貧困戶也不少,他們要脫貧增收,只能靠產業。」

  大家都靜了下來。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他頓一頓,繼續發言,「梓樹村老百姓淳樸,發展產業有基礎,我們幹部先齊心,辦法肯定比困難多!」

  會後,李國平又走訪了幾戶他以前聯繫的貧困戶,直到下午3點過才回到辦公室,將當天的記錄仔細梳理了一遍後,他才休息一會。

相關焦點

  • 興安鎮:扶貧幹部+貧困戶,我們都「在線」!
    在村裡,各村的扶貧專幹又立即轉換了身份,從2019年的「扶貧專幹」成了2020年的「防疫骨幹」,晨起暮不休,日夜為村忙……扶貧幹部給力,貧困戶也心甘情願成了抗「疫」後盾,為一線的「戰士」們注入了更強的信心和力量。
  • 扶貧幹部送來「及時雨」 巫溪農民老瞿:「男子漢認窮不認輸」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9日19時05分訊(記者 張勇)陽春三月,重慶市巫溪縣紅池壩鎮小河社區被一座座綠色的大山包圍,百花盛開,生機盎然。沿著彎曲陡峭的山路一路跋涉,市農業農村委扶貧集團駐鎮隊員沈鵬程、小河社區駐村第一書記何強與副鎮長劉定春一起來到貧困戶老瞿的家裡。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到扶貧幹部|惠水縣蘆山鎮民族村村民班傑
    我是班傑,村裡人都親切地叫我"小香哥",貴州黔南州惠水縣蘆山鎮民族村七組村民,現在是村委會副主任,從貧困戶到扶貧幹部,我轉變身份參與扶貧工作已整整四年了。得知家中突發的狀況,鎮領導和村幹部立即來到我家詢問了解具體情況,之後我家便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扶貧政策的幫助下,我家享受到了危房改造政策,我們全家從漏風漏雨的危房中搬進了100平米磚混結構安全房。同時,我還當上了村裡的低保協管員,協助管理村裡的低保工作,我格外珍惜協管員這個工作。
  • 貧困戶大棚花菜豐收愁銷路 扶貧幹部當起「賣菜郎」
    「3斤、5斤、10斤、20斤......」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經開區科技局工作群裡幹部們紛紛接龍這一串數字,原來他們是在認購永安鄉王家堡村、白華寺村的扶貧大棚花菜。「花菜豐收,無出售市場,急於求購。」看到永安鄉王家堡村對外發布了求購信息後,科技局黨員幹部第一時間接龍自覺認購,並發動親友、鄰居認購。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變扶貧幹部 我理解了扶貧的責任與意義|...
    羅娜(右)入戶走訪宣傳政策就在這時,是毛尖鎮黨委政府的領導、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幫扶幹部給了我們希望。他們對我家進行走訪時,了解到我們生活上,學習上的困難後,把我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不僅幫助我和弟妹們申請教育資助,還介紹毛尖鎮農商銀行以及社會愛心人士對我們姊妹幾個進行生活資助,幫助我家解決家庭的實際困難,鼓勵我和弟弟妹妹要好好學習,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幫扶幹部都勻市人社局楊柳同志和富溪村駐村工作隊的同志們把我和弟弟妹妹當親人一樣的關心、照顧和鼓勵,讓我重拾信心,感到了溫暖,堅持完成了學業。
  • ...扶貧故事」我把貧困戶當親人丨錦屏縣平略鎮果從村幫扶幹部龍小雲
    根據工作安排,2017年11月,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成為了錦屏縣平略鎮果從村的一名幫扶幹部,這三年來的扶貧工作和學習,是我人生工作中彌足珍貴的經歷和最美好的回憶。下沉入村開展工作來,我與戰友們打成一片,克服各種困難,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走村入戶溝通交朋友,除了做好黨的惠民政策宣傳、收集整理檔案信息材料外,我還時刻關心我幫扶的3戶貧困戶和4戶非貧困戶,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把貧困戶的事當成自家事,想辦法、出主意,給他們送去幫助和關愛。
  • 大巴山下 脫貧夢圓
    重慶市巫溪縣是處於重慶市、湖北省、陝西省交界的地方,是秦巴山脈連片貧困區,位於大巴山南麓。這裡山高坡陡,交通落後,土地貧瘠,貧困發生率高。天元鄉,距離巫溪縣90公裡,離重慶市主城600公裡,受限於地理環境,出行較為不便。
  • 公安部扶貧幹部李建華:從扶貧「雞司令」到致富「領頭雁」
    公安部扶貧幹部李建華:從扶貧「雞司令」到致富「領頭雁」大山深處迎來幸福「敲門人」1月5日,辣子樹村烏金雞生態園舉行第一次分紅儀式,辣子樹村85戶貧困戶每戶分紅900元。「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扶貧產業模式極具可行性。說幹就幹!李建華認準項目後,迅速與村「兩委」幹部們形成了共識。他立即從對口支援辣子樹村的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申請建設經費140萬元,投資建好60個雞舍,第一批6000羽雞苗健康入舍。為了打響品牌,他專程邀請專家為五黑雞冠名「烏金雞」,申請註冊了「濮越烏金雞」的商標。
  • 巴馬幫扶幹部探望住院貧困戶 真情關愛暖人心
    >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潘贏 編輯:陳麗婕 廣西新聞網巴馬5月20日訊(通訊員 潘贏)5月20日,巴馬瑤族自治縣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的幫扶幹部黃忠夏前往巴馬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
  • 安源:「五員」翩翩飛入貧困戶心中
    劉敏為李和根家送去油、米等慰問品劉敏和駐村「第一書記」周理一次又一次上門宣講,將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安居扶貧,新農合保險、殘疾人補貼、低保……所有李和根夫妻知道的、不知道的政策一一逐條宣講落實到位,苦口婆心勸他倆亮出精氣神來
  • 「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湖南省直監獄系統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在十八洞村颳起的精準扶貧「春風」吹拂下,2015年以來,省監獄管理局黨委帶領全省監所扛起政治責任,堅持真扶貧、扶真貧,將扶貧工作納入績效考核管理目標,全系統共派出駐村幹部68名(含處級幹部7名),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對口幫扶28個貧困村,先後投入扶貧資金近2000萬元(其中局機關先後在2個駐點村投入扶貧資金950萬元,爭取資金390萬元),通過強黨建、抓基建、育產業
  • 從貧困戶到扶貧專員!金寨23歲女孩獨自撐起家
    遭遇變故勇重生 反哺社會感黨恩鐵衝鄉鐵衝村雷亞男脫貧扶貧事跡雷亞男,一個23歲的女孩子,剛走出大學校門,正值青春年華,卻早早肩負起一家之主的重擔。生活的災難與困苦強壓在她一個人身上,她樂觀面對從不抱怨。從貧困戶到扶貧人,這一路走來何其艱辛!亞男,比起男子漢一點也不遜色。
  • 扶貧APP現奇葩需求,拷問基層幹部責任心
    (12月19日 澎湃新聞網)這些真的是貧困戶提出的要求嗎?從流程上來看,貧困戶想要在這款APP上發布需求信息,首先要進行實名認證,填寫籌款標題、目標金額、需求詳情等,然後上傳可以證明的圖片,最後由扶貧幹部進行需求審核,決定是否發布。整個過程中,扶貧幹部對需求的審核是否通過,直接決定了該則需求能否在平臺發布、能否籌集到款項。
  • 川陝蘇區首府巴中的脫貧攻堅:貧困戶不摘帽,幫扶幹部不升職
    「逗硬」考核在「快」之外,巴中花了大量力氣在貧困戶的「精準定位」上,能做到這一點要靠幫扶幹部「一對一」的謀劃。南江縣八廟鎮普照寺村是巴中市政府辦公室的幫扶聯繫點,現有貧困戶27戶104人。去年6月起,和全市所有黨政幹部一樣,時任巴中市長馮鍵也掛聯了兩個貧困戶,普照寺村的陳幸福和王結偉。
  •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⒀——脫貧貼心人 心中有大愛
    從即日起,旗委宣傳部公眾號陸續推出《我的扶貧故事》系列徵文,旨在通過一線扶貧幹部為您講述和分享扶貧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和感人至深的扶貧故事。來展現脫貧成果,傳遞社會正能量。一是了解全村貧困戶對扶貧政策工作成效開展滿意度調查。二是針對每家每戶上一年度收支情況要詳細調查。三是調查家庭衛生及個人衛生,提高生活質量,改變群眾的精神面貌和環境。為了進一步提高新勝村貧困戶對精準扶貧政策的知曉率,她協助第一書記和村兩委幹部不分晝夜走村入戶、召開村民大會對全村76戶貧困戶開展了一輪又一輪的扶貧政策知識宣講工作。
  • 沉痛悼念 央企幹部犧牲在扶貧一線
    他用最短的時間調研走訪了全縣15個鄉鎮75個行政村1300多戶貧困戶。每到一個鄉鎮,他都要與鄉村幹部座談交流;每到一個村,他都要看住房、看飲水、看產業發展;每到農戶家裡,他都要問收入、問教育、問醫療、問困難。一個多月下來,邱軍同志不僅掌握了扶貧的第一手資料,而且對全縣扶貧工作有了清晰的思路。在調研過程中,因為聽不懂老鄉說話鬧了許多笑話。
  • 東至縣東流鎮:扶貧幹部「賣鴨記」
    「這些天,我天天想著家裡的番鴨怎麼搞,眼看著番鴨長到十來斤需要出籠的時候,卻賣不出去,每天還要餵飼料,我真是愁的睡不著,前幾天扶貧專幹來我家摸底農產品滯銷情況,我想著要是有人能幫我賣出去一點也好啊,沒想到才過了兩天,幫扶人錢旭進就給我帶來了好消息
  • 扶貧合作 | 扶貧不圖名 幫扶不添亂 實幹見真情 ——深圳援派幹部...
    廣大援派幹部人才按照市委書記王偉中「扶貧不圖名、幫扶不添亂、實幹見真情」的要求,真情融入、真心付出、真抓實幹,將深圳情義、深圳精神、深圳速度、深圳質量帶到全國各地,湧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深圳援派幹部人才的責任擔當和奉獻精神,成為新時代特區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激勵特區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發揮了強大示範帶動作用。
  • 奔走在山間田野,譜寫鄉村振興樂章——東航扶貧幹部群像
    在這些扶貧幹部看來,難的不是身體上的不適應,不是心裡的孤寂感,而是身在異鄉,不能照顧家人的身不由己。每每想到家中父母妻兒,這些鐵血男兒也不忍紅了眼眶。但既然已經出發,便是一路初心不忘、風雨兼程。他們說的最多的一句就是:「共產黨員要衝鋒在前、不辱使命,要讓『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真正落地生根。」駐村的日子也是甜蜜的。
  • 汪清貧困戶意外受傷,扶貧幹部及時送醫
    10月15號,雞冠鄉雞冠村貧困戶公東強的妻子趙麗娟為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駐雞冠鄉雞冠村第一書記劉鐵成送去了一面印有「情深似海 恩重如山 扶貧助殘 大愛無邊」字樣的錦旗,感謝他們在危急關頭的及時救助。一起了解下錦旗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