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上海的爸爸在輔導兒子功課時,險些釀成大禍。原來是輔導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孩子不聽父母的管教,爸爸心頭火冒三丈,居然把孩子的作業本點燃放在了陽臺。
原以為作業本快要熄滅,就順手扔到樓下,沒想到風太大點又復燃了作業本,還順勢點燃了鄰居家的晾衣架。
事發後,民警及時趕到現場對這位爸爸進行了批評教育,這位爸爸也很快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為自己的行為主動道歉,還寫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保證書。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陪孩子學習變成了一種高危職業,輕則被氣哭,重則被氣到心梗,送醫院急救。很多性格很溫和的父母,在陪孩子學習時,也會出現性情大變的時候。
一起來看看,在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我們的大腦發生了什麼變化?
我們的大腦分兩個部分,一個是情緒腦,一個是理智腦。
美國積極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把情緒腦比作一個大象,理智腦是象背上的騎象人。
在大象沒有意見的情況下,很服從騎象人的指揮,此時人的情緒狀態非常平和,但是遇到特殊情況,大象顧不上騎象人的意見,直接自己處理了,就會有很多衝動行為。
此時騎象人已經無法命令或者說服大象了,所以平時學到的那些理論和方法全都拋之腦後了。
父母在陪孩子學習時,當看到孩子學習不認真,再三糾正沒有效果時,大腦中的情緒腦開始起作用,產生一種挫敗感和無助感,挫敗和無助意味著什麼,看不到希望了,這才是讓我們焦慮的根本原因。
在高焦慮狀態下,情緒腦這頭大象徹底被激發,會直接用動物本能的方式來行事。於是,發火,罵呀,打呀,全來了。
如果父母在童年時遭受過心理創傷,那麼這種情況下,更容易出現衝動行為。
所以孩子的行為只是一個導爆索,很多問題還是在父母身上。我相信沒有哪個父母是願意打罵孩子,很多都是控不住情緒腦在作妖。
那這種情況怎麼辦呢?
先做到不傷害孩子
情緒腦這頭大象一旦怒起來,你越是壓抑,想讓它不發怒,結果只會更加暴怒,這就是為什麼情緒不能壓抑的原因。
所以當生氣憤怒時,我們的第一個目標應該是不傷害孩子,不從言語和身體上攻擊孩子。
我們可以用語言明確地告訴孩子,我現在很生氣,我希望你怎麼怎麼做。或者說我要發火了,噴火是十級,我現在已經到達5級了。
用語言表達出當下的狀態,並不能讓你怒氣全消,這只是在為理智腦爭取時間,多一秒就能多一份理智回來。
如果實在想吼,可以,自己關上門,打開手機語音對話,叫醒siri,可勁罵。
如果還生氣,想動手,自己關上門,使勁打在枕頭上被子上,把情緒徹底釋放出來。
記住目標,先實現不傷害孩子。
和孩子一起放鬆訓練
當父母處在憤怒情緒狀態下,身體內的壓力非常大,肌肉也會處在緊繃狀態。此時的孩子,看到父母的表情,也有很大的壓力。當壓力和壓力碰撞時,爆炸的可能性太大了。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有意識的停下來,和孩子一起做放鬆訓練。
具體做法是:
用力緊皺眉頭保持10秒鐘,然後放鬆;
用力閉緊雙眼,保持10秒鐘,然後放鬆;
皺緊鼻子和臉頰部肌肉,保持10秒鐘,然後放鬆;
用舌抵住上顎,使舌頭前部緊張,保持10秒鐘後放鬆。
將頭用力低下,努力使下巴抵住胸部,保持10秒鐘,然後放鬆。
繃緊雙腿,並膝伸直上抬,保持10秒鐘,然後放鬆;
將雙腳向前繃緊,體會小腿部的緊張感10秒鐘,然後放鬆,還有肩部、臀部、胸部等處肌肉的緊張和放鬆。
這樣做下來,全身的肌肉能得到放鬆,身體裡的壓力釋放,情緒腦也容易安靜下來。
也可以直接簡化步驟:雙手握緊拳頭,把全身的力氣用在握拳上,保持10秒鐘,然後瞬間放鬆,反覆做幾次也會很有效果。
當情緒腦安靜下來,身體得到放鬆,壓力減小,就不會有衝動去揍孩子了,理智重新上線,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5:1的溝通法則
5:1的溝通法則,就是你批評了孩子一句不好的話語之後,接下來去說出孩子的五個優點,也就是五個他做的很好的地方。這樣也能把吼罵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對很多父母來說,罵一句甚至是十句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說五個優點卻很難,這也是我們為什麼發怒的原因之一,因為我們的情緒腦很容易看到缺點,感受到負面的信息,對於正向到特點不敏感。
這就需要父母刻意練習,養成一個每天尋找孩子5個優點的習慣。
優點一定不是「你很好」,「你很棒」,而是孩子具體做的好的事情,比如今天寫作業速度快了一點,今天這個字寫的很漂亮,等等。
父母能做到這個5:1時,會發現自己對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少,因為你能看到孩子的優點和進步了,心裡充滿了無限希望,那偶爾遇到問題不至於上綱上線了。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進入了一種良性循環,關係越來越好,脾氣會越來越少。
為人父母,真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差事,從孩子哇哇墜地那一刻,就逼著我們不得不學習,不得不進步。
其實養育孩子就是一個相互成全的過程,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同時陪伴孩子更好地成長。
何以成長,唯有學習。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