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煥大金塔丨傳說中,釋迦牟尼在這棵聖菩提樹下覺悟成佛

2020-12-22 嶽麓萱草

到雲南芒市旅遊,必然要看勐煥大金塔,芒市在傣語中叫勐煥,也可以理解為芒市大金塔,是當地傣族風情標誌性建築。

我們來到這裡遠遠望去,孔雀湖畔雷牙讓山巔,青山綠水間的勐煥大金塔是金光燦燦,光彩奪目,雄偉壯觀,神聖莊嚴。

穿過傣族特色建築的一條小街,便來到山腳,這裡有二尊傣語稱為嘎哚的神獸,相當於漢族的貔貅,深受傣泰民族推崇。

拾級而上,兩旁各有一條金龍沿著山坡向下騰飛,山門上雕刻著孔雀、佛陀、法器等,金黃的顏色在陽光中,十分耀眼。

傳說釋迦牟尼生前轉世為金雞阿鸞時,就生活於這裡,佛涅槃數百年後,佛教弟子召罕大為傳播佛祖教義,在此山修煉。

為給召罕大一個修練的好環境,野草和荊棘全部讓開,故稱為雷牙讓山,爾後又建了佛塔,自古是人們公認的佛教聖地。

原塔毀於1942年抗日戰爭時,我們看到的塔是2007年建成,是當地人把也毀了的市區金塔合二為一重建,成為重要佛塔。

氣勢恢宏的座塔高76米,塔底基座直徑50米,造型為八角四門空心佛塔,下3層為空心大廳,最高點是重達2.3噸的大金頂。

漫步勐煥大金塔景區,隨處可見許多佛教神人雕像,其中有一座叫三戒神像,告戎眾生,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

大名鼎鼎的是一棵第三代聖菩提樹,釋迦牟尼樹下覺悟成佛。拜見此樹,如同拜見佛祖,心誠者,能取到真經,修成正果。

景區看到遊人紛紛繞塔行走,不少人還雙手相合,口中念念有詞,一打聽,原來繞塔三圈可帶來好運,趕忙加入繞行隊伍。

這藏在邊境小城群山中的勐煥大金塔,是中國第一金佛塔,亞洲第一空心佛塔,能看和江南、塞外完全不一樣的傣族風情。

相關焦點

  • 一菩提樹在雲南長出佛手,村民稱這棵樹已有3000年歷史,佛祖保佑
    傳說想必大家聽得都很多了,例如佛祖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打坐入定七七四十九天之後立地成佛。還有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為救弱小,甘願犧牲自己,以身飼虎的故事,都給佛祖和佛教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釋迦牟尼立地成佛時乘涼的那個菩提樹。大家如果有信佛的人,應當都知道,在佛家中,最珍貴的,同時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舍利和菩提樹了。
  • 釋迦牟尼佛 菩提樹下獲得無上正覺悟
    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立者。他原名悉達多,意為「成就一切者」或「財吉」,他的姓叫「喬答摩」,或稱「瞿曇」。釋迦牟尼這個名字,是他成佛後別人對他的尊稱,意為「釋迦族的聖人」。釋迦牟尼究竟生在什麼時候?這個問題至今沒有搞清。
  • 印度朝聖之旅,感受佛教文化,菩提樹下靜靜心
    典型的印度教徒我們這一次是沿著釋迦牟尼佛祖的足跡而行,佛教朝聖聖地有著名的八大景點。除藍毗尼在尼泊爾,是釋迦牟尼佛祖出生地之外,其餘七大景點全部在印度。印象最深的是釋迦牟尼佛祖成佛的地方--菩提樹下。獨自修行備受尊崇的大菩提樹位於摩訶菩提寺中。
  • 這個世界上的第一碗「臘八粥」,是釋迦牟尼喝的,廚師是個牧羊女
    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來源於佛教,農曆臘月初八這天是釋迦牟尼成道日,印度古人為了紀念佛祖在臘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這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做成粥來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們。到了宋代,民間逐漸形成在「臘八」當天熬粥和喝粥的習俗,並延續至今。
  • 唐卡說說:釋迦牟尼成道像
    『佛陀以全跏趺坐於菩提樹下成佛時,以右手觸地降伏魔王的手印被稱為「觸地印」或「降魔印」。這個成道時的形象,或稱佛陀菩提伽耶成道像,是佛教圖像學最為重要的造像之一。佛陀此像既是信徒證悟佛教義理的形象瞬間,又是眾生頂禮佛陀八相成道傳記的濃縮版。』
  • 被譽為「大徹大悟」象徵的菩提樹留下的成果對人們的影響源遠流長
    菩提樹一直以來都是很神聖的樹,相傳2000多年前,釋迦摩尼就是在菩提樹下修成正果的。菩提一詞是古印度語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和頓悟真理。經過多年的修煉,有一次他坐在菩提樹下七天七夜,戰勝了各種邪惡誘惑。在天將拂曉的時候,終於大徹大悟,悟得真理,修煉成佛陀。菩提樹在印度是很神聖的,當地教徒相信菩提樹能凝聚各種美德,可以讓人實現願望和擺脫罪責。人們認為菩提樹上生活著神仙,只要向菩提樹祈禱,定期澆水,就會恩賜他們的願望得到結果。而在佛教寺廟裡還有這麼一個規定,那就是每個寺廟至少要種一棵菩提樹。
  • 壇經諦義: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身是菩提樹。神秀這句話講的是坐禪。把自己的身體比喻為一棵菩提樹,這是指靜坐時身體的端坐之姿。據傳說,釋迦牟尼當年是在菩提樹下靜坐了七七四十九天,於是覺悟成佛的。因此後世學佛的人,也莫不端坐靜心,俗謂「打坐」,也稱「坐禪」或「禪定」。神秀坐禪的修法本是五祖弘忍所傳,屬東山法門的正傳。在慧能之前,禪宗所傳的修法都是以打坐的方式,靜坐觀心。
  • 佛經故事:佛證道後,大象、獼猴、鳥爭奪菩提樹的所有權……
    《釋迦如來行跡頌》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如是聞,昔釋迦如來在菩提樹下證悟成佛,三千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奉之為「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類化身」,為一切有情所敬重。據說,佛覺悟後第二年,他離開了菩提樹,往鹿野苑廣轉法輪,普度眾生去了。有道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佛沒有所謂「雞犬」,更放棄了世俗種種,了無牽掛。唯獨留下那顆畢缽羅樹,也就是菩提樹,它成了聖跡。無論人畜天鬼,一切有情悉皆來此參拜供養。
  • 《西遊記》中的佛學:釋迦牟尼是阿彌陀佛?
    第18期 釋迦牟尼是阿彌陀佛?《西遊記》第七回講到孫悟空大鬧天宮,玉皇大帝沒招了,請出了如來。
  • 夢參長老:明心見性絕不等於成佛 !
    所以稱開悟的禪宗大德「成佛了」是錯誤的。開悟並沒有成佛,明心見性之後還需要學習。如果不識文字就從文字學起。例如六祖大師雖然做到了明心見性,但因為不識字所以讀經要由別人代讀。由此也可見理可頓悟,事須漸修。另一方面,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只授記彌勒佛而並沒有授記他人,所以也可以知道明心見性絕不等同於成佛。開悟只是明理,成佛還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修行的功德。
  • 當年在菩提樹下,佛陀在成道日,究竟證悟了什麼?
    當年在菩提樹下打坐,發誓要找到他所尋求的東西,在第49天早上明心而悟道。成佛後的釋迦牟尼已被尊稱為佛陀,意思是大徹大悟的人。但你知道嗎,佛陀當時究竟,悟到了什麼,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佛陀覺悟到,我和一切的人類萬物原來沒有差別,眾生平等,皆可成佛。發出震撼古今的宣言,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陀領悟到了大道的源頭,宇宙一切眾生生命智慧的源頭,明一切種智對任何問題,徹底圓融無障礙。
  • 臘月初八 | 恭迎釋迦牟尼佛成道日,祈願眾生離苦得樂,究竟解脫!
    佛不能賜我們以解脫,他只能教導我們,我們還是要憑自己的努力才得覺悟和解脫。簡單的說,佛就是「覺者」,一個覺悟的人。確切地說,佛是一個對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徹覺悟的人。觀察緣起觀因緣,入婆娑。發願成佛:佛陀發願成佛,以碗碟放入水中,發願曰:如若能成佛,則希望碗碟逆流而上。
  • 中國傳說中的古樹,大椿,人參果樹,菩提樹,你還知道哪些呢?
    中國地大物博,生長著很多古樹,然而現在有多少人知道,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的神話傳說中有哪些神樹呢?一:扶桑樹,神話傳說是非常神秘的,其中后羿射日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神話故事。而后羿這個人又在哪裡射日呢?
  • 千年一見的菩提樹開花!見者得福
    佛陀曾對阿難說:「世間有三種器物應受禮拜——佛骨舍利,佛像和菩提樹。禮拜菩提樹吧,這和禮拜如來功德一樣大,因為它幫助我圓證佛果。「菩提」一詞為古印度語(即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如夢初醒,豁然開朗,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
  • 佛祖成佛之前娶過老婆?!雲岡石窟中釋迦牟尼的前世今生
    雲岡石窟景區內我們知道我們的本土宗教是道教,然而佛教這一舶來品卻也在我國落地生根發展不錯,其實與古代執政者對於佛家的態度有關,歷史上有滅佛運動,也有弘揚佛法的事跡。參觀雲岡石窟,既可以拍照在朋友圈打卡,也可以來一場文化之旅,在參觀的過程中,印象最深的、最驚豔的便是第六石窟裡的佛傳故事浮雕了。一進入洞窟首先看到的便是中央巨大的石柱,上面刻有無數的小浮雕,而且不同於前面看到的石窟,這個石窟中的色彩極為豐富。而這個石柱上雕刻的不僅是簡單的佛像,它其實描述著一個小故事,關於佛祖釋迦牟尼的故事。
  • 《西遊記》中「如來佛」到底是釋迦牟尼嗎?佛教冷知識
    說起「如來佛」,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西遊記》中的「如來佛」,他法力無邊,一個小指頭就制服了十萬天兵天將都奈何不得的孫悟空。在電視劇《西遊記》中,「如來佛」有時又稱「如來佛祖」、「如來」,此般多種稱謂,到底對不對?
  • 佛陀覺悟後首次宣說之法——四聖諦
    佛陀在菩提樹下睹明星而悟道後,在鹿野苑初轉法·輪。覺悟後第一次說法,內容就是「四聖諦」,這四聖諦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那麼佛說的這個四聖諦,到底是什麼呢?作為佛教徒真正掌握到無常、無我和緣起法的真諦,才能看到自己的心懷是何等的奇妙了。
  • 宣化上人:釋迦牟尼佛成道前如何了降服魔女誘惑?
    鳳凰佛教《般若講堂》欄目今日刊登法師開示如下佛陀成道前降服諸魔圖因為恐怕世人誤會,說是成佛一定要受苦,才能成佛;於是就不在雪山打坐了,走到菩提樹下。坐到菩提樹下,他就發願;發什麼願呢?他說:「我坐這個地方,如果不成佛,我始終不起於座,我始終就在這兒坐著。」
  • 《菩提樹》
    《菩提樹》是這組套曲中的第五首。舒伯特的《菩提樹》與佛的菩提樹沒有一點關係。舒伯特歌唱的菩提樹準確地講應該是歐洲椴樹(英文,Linden tree; 德文, Der Lindenbaum)。佛的菩提樹則是一種稀有的古老無花果樹,Bodhi fig tree (tree of awakening,覺悟之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