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是
佛教的創立者。他原名悉達多,意為「成就一切者」或「財吉」,他的姓叫「喬答摩」,或稱「瞿曇」。釋迦牟尼這個名字,是他成佛後別人對他的尊稱,意為「釋迦族的聖人」。釋迦牟尼究竟生在什麼時候?這個問題至今沒有搞清。我國佛教傳統認為他生於公元前565年,圓寂於公元前486年,共活了80歲。與我國的孔子大體同時。
據中國佛經記載,在古印度靠近雪山南麓森林繁茂的地方,有一個很富裕的國家,這就是有名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潤爾南部提羅拉科特附近)。國王淨飯大王少年得志,在家中是一族的首長,在政治上是一國的領袖,因此,各國的公主、名門的千金都希望能媒給送位年輕威武的國王。終於,拘利族的天臂城主善覺大王有一長女底耶,長得端莊秀麗,儀態大方,加上她那溫和賢淑的德行,更是遠近聞名。年輕的國王,美貌的公主,就這樣締結了美滿的姻緣。
然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向陶醉於歡樂之中的國王夫婦,在他們的生活圈子裡,終於投進了一絲暗淡而煩悶的陰影。摩耶夫人身為國母,卻不能為迦毗羅衛國生下王子、為淨飯大王生下這個家未來的主人,她心中常常感到不安。
那是在摩耶夫人40歲的時候,在一個萬籟俱寂的夜晚,夫人舒適平和地躺在床上。在朦朧的睡夢之中,她忽然見到有一位長得儀表堂堂的人物,乘坐一頭白色的大象,從虛空中慢慢走來。當走近夫人的時候,就從她的右脅而進入了腹中。夫人一驚,從夢中醒來,方知剛才是做了一夢。沒過多久,夫人便把懷孕的喜訊告訴了國王,淨飯大王聽後,心花怒放。
日子在歡樂中過去,夫人雖已十月懷胎,但她還是照舊喜歡到寂靜的郊野去散步。那青蔥的草木,潺潺的流泉,真使人心曠神怡。一天,時值春末夏初,風和日暖,夫人向淨飯大王說明要到藍毗尼(今尼泊爾境內)花園去郊遊,並打算遊園後依著風俗去母家分娩。
大王聽後,考慮到夫人懷孕已經足月,決定親自陪同夫人前往。當他們走到藍毗尼花園後不久,夫人忽然陣陣腹痛,於是便攀住一根娑羅樹的枝條,生下了這位未來的佛陀。後來,藍毗尼就成了佛教徒世代朝拜的「聖地」。釋迦牟尼出生後7天,母親便亡世了,由其姨母摩訶波鬧波提夫人撫養成人。少年時他受婆羅門教育,兼習武藝,長於辭令,能讀善寫,多才多藝,15歲被立為太子,17歲時娶耶輸陀羅為妻,生一子為羅估蘿,從此在王宮中過著稱心如意的舒暢生活。
但是在29歲的時候,他卻離妻別子,出家求道,去過遊方苦修者的生活。對此,佛教中曾有許多有趣的傳說。據說,釋迦牟尼剛一誕生,就有一個修道人預言:這個孩子日後如果出家,就會成佛,否則,就會成為統治天下的轉輪聖王。修道人還說:只要他看不見老、病、死等現象,看不見修行的沙門,他就不會出家。
釋迦牟尼的父親希望他能繼承王位,便想盡一切辦法防止他出家。據傳,佛陀後來有4次離開王宮外出遊玩,分別在東門遇見了一位老人,在南門遇見了一位病人,在西門遇見了一位死人,在北門遇見了一位修行人。釋迦牟尼深深感受到生、老、病、死的痛苦和可怕,下決心向修行人學習,出家修行,跳出生死輪迴。這就是有名的「四門出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