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佛」這個詞的定義
文·小風看文化
有人覺得一提到佛,就會覺得很神秘,很高高在上的樣子,覺得佛是一種特別出世的存在,其實這總理解是錯誤的,是後世把佛給神秘化了,佛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因為佛教的創始者,喬達摩·悉達多之是出生在西元前六世紀的一個小國家的王子,為了尋求解脫人生苦惱的辦法,才會發心出家。經過了六年的苦修,一朝頓悟,三十五歲的時候在尼連禪河旁的菩提樹下證得無上正覺,正確而透徹的覺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所以人們才稱他為釋迦牟尼佛陀,或者是簡稱為佛。所以,佛並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普通人通過修行,感悟人生,獲得一定的成就,都可以稱為是佛。
我在這裡介紹佛陀的簡介並不是說來宣揚佛教有多好,成佛的好處有多少,只是希望世俗的人能夠正確的理解佛教的教義。理解什麼是佛。他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神秘,釋迦牟尼和我們一樣是平凡人,他可以通過修行開悟,所以,我們作為平凡人也可以效仿,依照他修行的方式來修行,從而證得佛果。釋迦牟尼只是人類歷史上無數個先知先覺者中的一個,而我們這樣的作為後知後覺者,和他還是有所不同的,並不是在地位和人格上的不同,我們之所以不同的地方是在於一個「覺」字罷了。就像是古代的思想家韓愈所講的「聞道有先後」。我們就是那個「後」而已。
佛教從來不是專制獨裁,佛是人,而不是神,觀看全世界的任何一個宗教,除了佛教以外,別的宗教都有一個絕對的信仰者,也就是主神,這個主神在各個宗教中都是高高在上,能夠點石成金,呼風喚雨的存在。而再來看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呢,他生來的第一句話就是「天生天下,唯我獨尊」。很多人就會說了,你看,釋迦牟尼不也是獨裁嗎?他說的天上天下他最大。這只是你沒有理解透這句話的含義而已,這個「我」並不是單只釋迦牟尼本人,而是泛指全體人類中的任何一個人。對於只句話的正確的理解應該是,人在宇宙中是頂天立地的存在,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宰,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決策者。我們不應該聽命於任何人。佛教中認為,一個人的成就,覺悟和造詣,完全歸功於個人的努力。沒有一個人能夠把你帶上天堂,同樣的,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把你推向地獄,所有的這一切的結果,都是你自己一個人平時的生活習慣造成的
佛是平真等者,我這麼說可能會有人反駁,說,如果佛是真平等者,那麼為什麼還要人拜呢,這只是在佛教的一種形式,代表你的誠心,說明你是心悅誠服的,我們來看佛陀在世的時候,就會明白,我為什麼講,佛是平真等者了,當時的印度分為四個等級,而做為太子的喬達摩悉達多本身就是最高等級,是在在社會頂端的人,可是他看到這個等級制度不合理,所以,毅然決然的豎起了平等的旗幟,主張廢除階級對立制度,從而主張眾生平等。現在你還能說佛不是平真等者嗎?歷史上所有的「革命」都是低等階級不滿足上層社會的通知,從來沒有過說是像釋迦牟尼一樣願意直接主動「降低」自己的社會等級的。從來沒有過吧。所以說,我們必須承認佛陀是大公無私的,是完全的捨己為人的。同時佛陀還主張「無緣大慈和同體大悲」。這樣又更加一步的證實了佛教的平等是真實不虛的。
佛只是對覺悟者的統稱而已,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和教師一樣的一個職業的代名詞。教師不只一位,我們隨處都可以就看到教師,每個人都可以做教師,同樣的道理,佛爺不僅僅是單指釋迦牟尼這麼一個佛,人人都可以成佛,處處都可以有佛,一切的有情眾生都能成為佛,不僅僅是我們這個婆娑世界的人可以成佛,大千世界十方佛國以外的任何星球上的有思維的生命都可以成佛。這也是佛教和其他的宗教不同的地方了,其他的宗教的信仰者必須要承認他們的宗教有著「獨一無二」的神,他們的教義中,認為人類無論怎麼修行,都沒有辦法和他們宗教的神進行比肩,而佛教則是不同,佛教從來不把任何一個佛定位為高高在上的存在,
佛教的教義主張,只要是誠心修行,發願成佛,願意死後往生西方極樂的一切眾生,都會成為未來世界的佛。全世界的宗教中,只有佛教,允許教徒質疑教義和教主,允許討論佛教的教義和懷疑教主所說的話。這樣才能夠讓佛教的教義更加的複合這個社會,社會在改變,佛教的處世觀也應該改變,這樣才不會被淘汰。這才是真正的「佛」。是對佛教的教義相對比較透徹的理解。佛教從來就不是一個迷信的教派。相反,佛教很是民主,對於眾生。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小風看文化原創,喜歡記得關注收藏,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