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佛的無分別智和有分別心?

2020-12-24 普通人看世界

我們學佛常聽一些大師講要放下「分別」、「妄想」、「執著」,那麼什麼樣才是無分別呢?是不是分別自己的父母、親人、不分別人與動物、不分別善惡美醜呢?那不變成白痴了!可是這個有分別的智慧卻又叫做「無分別的智慧」,究竟在講什麼智慧呢?

所謂無分別智,譬如說,七轉識妄心一定是能分別的,因為它是能燻之法;心真如第八識則一定是無分別的,因為它是所燻之法。前七識——也就是眾生所知的心——是能分別的識,由這個能分別的妄心的你,來證得不分別的自己的第八識以後,你就會發覺到:這個第八識心真如真的是從來都不分別六塵萬法,不是因為現在證悟了才開始不分別!是你還沒證悟 以前它就已經是不分別的啦!是你今生開悟之前的無量劫以來,它從來就一直都是不分別的。能夠分別的前七識心的你證知它的存在,現觀它的無分別性,所以懂得《般若經》中所說的智慧境界了——生起了懂得第八識無分別的智慧——這才叫作證得無分別智啦!所以,無分別智,並不是佛門中一些人叫你在那邊打坐一念不生、不起分別,妄說這樣不生分別時就是生起無分別智了,絕對不是這樣的。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諸佛豈不是都變成白痴了嗎?或者諸佛都將會是有時有分別、有時無分別,那這種無分別智就不是恆、不是常的究竟法了,就成為變異法了。所以,應該是你這個能分別的前七識妄心,去參禪而證得那個第八識無分別心,前七識因此而了知第八識心真如的無分別性,所以能真正地領受《般若經》中所說的實相智慧,真懂佛法了,有實相智慧了,這樣才叫作親證無分別智。佛法般若應當如是修證啊!

但是卻一直有很多人生起錯誤的觀念:想要把這個能燻的前七識轉變成所燻的真識——真如心。這個問題真的很大!如果能燻的前七識妄心,是可以經由這樣打坐,然後在定中一念不生,然後要求你出定以後還要保持一念不生,說這樣就是開悟般若,就是成就顯教佛果。那麼「出定的時候一念不生,還不許生起分別」,請問你:出定以後,你這個覺知心是不是成為白痴呢?因為是無分別性的緣故,所以看見了父母親也不知道是父母親,看見了子女也不知道是子女,看見了大和尚也不知道是大和尚,看見了徒弟也不知道是徒弟,那正是白痴一個嘛!難道諸佛會是這樣的「聖者」嗎?

所以,並不是心中沒有語言文字時就可以稱為無分別性的心,而是從來都不分別六塵萬法的心,自無始劫以來就本已如是的無分別心,這才是真正的無分別心。佛真的是很有智慧!

佛一天到晚觀察這個人的根器與宿緣如何?那個人的根器與宿緣又如何?請問:當年佛住世時是有分別?還是無分別?當然是有分別!可是佛卻有無分別智啊!就是證得這個心真如第八識的無分別性,對心真如的無分別性有確實了知的智慧,對無分別性心體的了知才能叫作無分別智啊!如果是不能分別萬法,像白痴一樣的話,又如何稱為無分別的「智慧」呢?如果已經分別父母師長子女徒弟了,還厚顏地說仍然是住在無分別而了了分明的境界,那是痴人所說的白痴話。

所以一定要依照佛的教示:有一個無分別心的第八識心真如,和一個有分別性的覺知心同時並存。這樣子,既有無分別智,也有能分別世、出世間法的有分別的覺知心;同時有一個無分別心,含藏我們所修集的一切善淨法種,將來可以由它來成就一切種智,這樣才能具足一切法,才能有無分別智,才能了知世、出世間一切法,這樣才是真正的佛法。

佛教所說的佛法,一定是八個識並行存在、並行運作的,這樣才是佛法。不可妄想將七轉識妄心、覺知心,經由修定而變成真心第八識;如果能夠把這個七識心變成心真如第八識的話,那問題可就嚴重了,為什麼呢?因為你把妄心七轉識變成真心第八識了,那就沒有七識心了嘛!因為你的七識心已經變成心真如第八識了嘛!那就只剩下不能分別父母師長的白痴心了,這問題可就很嚴重啊!你如果沒有了七識心,而只剩下第八識的話,那你就是住在無餘涅槃裡面啊!那等於說:你一旦成佛,或者成為阿羅漢時,那你就會立刻進入無餘涅槃。這樣一來,諸佛就不能住在人間利樂眾生了!世間也將不會有阿羅漢住世了!如果這個七識心真的可以轉變成第八識心真如的話呢,那將只剩下一個心真如,七識心都不再繼續存在了啊!悟後就立即進入無餘涅槃境界了!那你悟後還能出來弘法利生嗎?你沒辦法弘法利生了!那就顯然違背聖教,顯然違背經中的歷史事證了。

相關焦點

  • 世間本無善惡,分別執著才有了善惡
    每一個人的心中,原本就有道性佛性神性存在,道性就是道心、自性、神明。此乃唯一真心,不是人的肉團心和後天的分別意識,而是人的先天無分別的真心。沒有分別心,就沒有自以為是的執著,也就產生不了那些善善惡惡煩鬧痛苦。
  • 育兒——分別心:煩惱起於愛憎,愛憎起於分別!
    禪宗有一個故事很好:一群人在那裡論道,突然風吹幡動。第一個人 說,幡動了。第二個人說,不是幡動,風動了。第三個人六祖大師說,不是風 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自己的心動了。所以境緣沒有好醜,好醜在哪?自 己的心。因為有了分別、有了執著、有了喜歡不喜歡,痛苦就來了。「煩惱 起於愛憎」,格物就要從去除愛憎的心下手。
  • 不見有無,即是見佛真身
    答:大圓鏡智獨成法身,平等性智獨成報身,妙觀察智與成所作智共成化身。此三身亦假立名字分別,只令未解者看,若了此理,亦無三身應用。何以故?為體性無相,從無住本而立,亦無無住本。問:云何是見佛真身?答:不見有無,即是見佛真身。
  • 論陽明格竹,知行合一,挖井和問答,各宗教格物的分別~心學感悟篇
    現代的理解就是中庸之道=豬道=奴道。這樣統治階級最喜歡了,下面都是一群豬呀。以池塘為例,有戒律,有分別心就是清水。無戒律,無分別心就是渾水,髒水!結論:從食物的分別心和教化大眾來講,孔子枉為人師。格物就是有分別心,無分別心無以立身二,伊斯蘭教的格物,基督教的分別心最強,格物分100分在《可蘭經》食物戒律裡伊斯蘭食物最科學最聖潔
  • 佛陀覺悟之後,總結的「緣起法」,如何理解?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陀當年在菩提樹下所覺悟的「緣起性空」,隨後總結出了「緣起法」,創立了佛教最根本的學說,關於這個學說,我們該如何認識?也就是說,佛陀覺悟之後,所總結出來的」緣起法「,我們該如何理解呢?因此,萬事萬物在佛教看來,其本質都是「空」的、是虛幻不實的,就算能夠引發各種感受的「心」和時間,也不例外,也是「空」而不實。當然,這裡的心指的並不是「真心」,而是妄心,是如何正確運作前自以為是的能感知到任何萬事萬物存在的顛倒心。但是如果你悟得了佛陀總結的「緣起法」,就能發現,我們以前的認知和見解其實都是錯的。當你真正體悟到「緣起」的時候,才能夠照見「真心」。
  • 如何理解「佛」這個詞的定義
    如何理解「佛」這個詞的定義文·小風看文化有人覺得一提到佛,就會覺得很神秘,很高高在上的樣子,覺得佛是一種特別出世的存在,其實這總理解是錯誤的,是後世把佛給神秘化了,佛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因為佛教的創始者,喬達摩·悉達多之是出生在西元前六世紀的一個小國家的王子,為了尋求解脫人生苦惱的辦法
  • 《楞嚴經》妙明元心云何無還
    即已指體,為月明性,明暗二性,無所了故,汝亦如是。若以分別,我說法音,為汝心者,此心自應離分別音,有分別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暫止便去,終不常住,而掌亭人,都無所去,名為亭主。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則無所去,云何離色,無分別性?斯則豈唯聲分別心,分別我容,離諸色相,無分別性。如是乃至,分別都無,非色非空,拘舍離等,昧為冥諦,離諸法緣,無分別性。則汝心性,各有所還,云何為主?
  • 修佛應該如何修?從哪裡開始修?
    昨天有一位網友向我提了一個問題,全文如下:「感謝上師!弟子當初學佛的緣由是因為家庭問題。弟子的丈夫在外邪淫,從結婚開始就一直如此。弟子在內心極度悲傷的時候,得聞佛法。開始真正明了這是弟子的業障,前世的因,今世的果。只是弟子現在十分迷茫,不知道修佛應該如何修?從哪裡開始修?請上師指教。」
  • 五方佛、五佛智慧和五方佛土簡介
    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佛土是第一佛土,此佛土名色究竟淨土。藏文名稱意思是不在任何之下,亦即無上__超越__美得難以想像、難以言說;此一卓越境界名為法界。法界不是具體的境界或單獨的處所,法界是因見色蘊本性而獲得的證悟。當你得見色蘊本性時,即證得與其相應的佛土__法界。你可以用完美之身顯現此一證悟,而大日如來本尊便是這種顯現的代表。在此過程當中,無明煩惱轉成法界體性智__無明的本性。
  • 【祖師開示】不要錯認分別心為佛性
    但汝於心微細揣摩: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  前面剛剛講到:「分別覺觀」不是妙明真心,「內守幽閒」也不是妙明真心。 佛對阿難說:並不是我有意令你認為這些都不是真心。即使我不告訴你,你也應該自己仔細揣摩一下。揣摩,就是思考思考、研究研究。
  • 《心經》經文為顯說,咒句是密說,無上妙用
    秘密法則含有咒語這樣的方法,佛法的本質在至極之處是不可說的, 佛只是為了眾生利益才不得不說法,那神妙不可說的秘密只有借咒語來教授了。秘密法門之一的陀羅尼,認為凡夫不能理解,只好不作漢譯,但念誦仍是有效力的。 有過往說法,《心經》中全部要義,完全包括在這四句咒語中。念誦這四句咒,其效力等同於誦讀此經。
  • 佛教:佛字大家都認識,那佛字是什麼意思呢?怎麼理解呢?
    佛這個字大家都會寫,也都會念,那麼佛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呢?第一,自覺。自覺就是自己看破事實真相,看破五欲六塵,拋卻聞名利養,走上覺悟的道路,也就是自己覺悟。比如說,你有分別心,不要用你的凡人眼去看任何人,因為你是凡人,所以你看到的也是凡人,說到這裡,我又想起印光大師的開示了,看別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凡人眼,看人是人相,看狗是狗相,看豬是豬相,看驢是驢相。佛眼看,人是佛,豬是佛,狗是佛,驢是佛,所有的十方眾生都是佛。第二,覺他。
  • 《天道》:事物的本質沒有對錯,有對錯的,是人的分別心
    擺一道茶,我們一起聊聊關於《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維《天道》到底能攪起多大的風雲,我的力量,我並不可知。可能我們會因為不同的事物觀點而去爭辯。這種爭辯的過程,更多的是啟迪人們的思考,而不是去追尋一個結果的對與錯。
  • 佛說:這是他的最後一世,如何理解?
    在這二千多年當中,有些內容其實已經是被神話,有些甚至已經完全脫離了我們人為的認知,也就是超出了人類的理解之外,如佛出生時,就帶有著太多的神話痕跡,據佛教的經典記載,釋伽佛剛出時就能夠走七步路,並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 佛教:「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如何理解?
    佛像一、念佛佛指的是指覺悟,本屬精神領域,並非指人。並用口讀出來,重點是透過「眼見、耳聞」來思考,直至理解該書本的內涵,最後落實在生活言行,此過程才叫「受持讀誦」。佛經是覺悟者,即佛留下來的言教,但是後世之人誤解經意者多,也就是說,如果單憑有人用口念誦經文,卻不理解經文的內涵,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 讀《金剛經》|如何看待佛之證果及佛所說之經?
    如來得到了無上正等正覺嗎?如來有所說法了嗎?這兩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如來不就是因為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才稱為佛陀嗎?如來明明講了那麼多年的經,為何這裡還要有此一問呢?佛陀這兩個問題,正是為了啟發我們如何看待佛果、佛經的般若智慧。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 如何徹底的解脫? | 獅子吼
    把那個一切從自我出發的心息滅,分別心沒有了,才能恢復自然,才能打開那個浩瀚的真我本性。 4. 立平等,斷分別,隨緣不執著,無為無不為。 萬事萬物皆因緣而生,皆有定數。 萬物平等:存在即合理,本無好壞。如人體的五臟六腑各有其功能,從自我角度去分別好壞就是分別心。個體做好自身就是對整體的最大貢獻。
  • 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十番顯見之七:顯見無礙
    因為有眼前的塵境,才會有障礙,這是和見性無關的。見性是不變的,不會因為外面的環境大小而有放大、縮小或斷續的現象。見性因為外面塵境的障礙,看起來好像有伸縮、斷續的現象,事實上是沒有大小、斷縮的;因為眾生有妄見,才會看到大小的分別。
  • 佛來斬佛,魔來斬魔,該如何理解?
    文:淨空法師       問:老法師曾說見到聖境(就是佛菩薩的境界),應抱有"佛來斬佛,魔來斬魔"的心態,如果為了向身邊的親朋好友弘揚佛法,可不可以說出聖境?       問:如何理解末法時期?
  • 《明心與初地》(二)得法無我智,了諸地相,即入初地
    了知如來藏的一切種子功能差別,就是一切種智。如何進入初地?為什麼同樣是開悟明心(暫不論見性),有人入初地,有人是七住?是不是世尊說錯了?明心的七住菩薩如何才能進到初地?   請大家看方才所發的經文影印紙,請閱讀圈起來的經文:「又自己所具身器世間,皆是藏心之所顯現,剎那相續,變換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