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佛常聽一些大師講要放下「分別」、「妄想」、「執著」,那麼什麼樣才是無分別呢?是不是分別自己的父母、親人、不分別人與動物、不分別善惡美醜呢?那不變成白痴了!可是這個有分別的智慧卻又叫做「無分別的智慧」,究竟在講什麼智慧呢?
所謂無分別智,譬如說,七轉識妄心一定是能分別的,因為它是能燻之法;心真如第八識則一定是無分別的,因為它是所燻之法。前七識——也就是眾生所知的心——是能分別的識,由這個能分別的妄心的你,來證得不分別的自己的第八識以後,你就會發覺到:這個第八識心真如真的是從來都不分別六塵萬法,不是因為現在證悟了才開始不分別!是你還沒證悟 以前它就已經是不分別的啦!是你今生開悟之前的無量劫以來,它從來就一直都是不分別的。能夠分別的前七識心的你證知它的存在,現觀它的無分別性,所以懂得《般若經》中所說的智慧境界了——生起了懂得第八識無分別的智慧——這才叫作證得無分別智啦!所以,無分別智,並不是佛門中一些人叫你在那邊打坐一念不生、不起分別,妄說這樣不生分別時就是生起無分別智了,絕對不是這樣的。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諸佛豈不是都變成白痴了嗎?或者諸佛都將會是有時有分別、有時無分別,那這種無分別智就不是恆、不是常的究竟法了,就成為變異法了。所以,應該是你這個能分別的前七識妄心,去參禪而證得那個第八識無分別心,前七識因此而了知第八識心真如的無分別性,所以能真正地領受《般若經》中所說的實相智慧,真懂佛法了,有實相智慧了,這樣才叫作親證無分別智。佛法般若應當如是修證啊!
但是卻一直有很多人生起錯誤的觀念:想要把這個能燻的前七識轉變成所燻的真識——真如心。這個問題真的很大!如果能燻的前七識妄心,是可以經由這樣打坐,然後在定中一念不生,然後要求你出定以後還要保持一念不生,說這樣就是開悟般若,就是成就顯教佛果。那麼「出定的時候一念不生,還不許生起分別」,請問你:出定以後,你這個覺知心是不是成為白痴呢?因為是無分別性的緣故,所以看見了父母親也不知道是父母親,看見了子女也不知道是子女,看見了大和尚也不知道是大和尚,看見了徒弟也不知道是徒弟,那正是白痴一個嘛!難道諸佛會是這樣的「聖者」嗎?
所以,並不是心中沒有語言文字時就可以稱為無分別性的心,而是從來都不分別六塵萬法的心,自無始劫以來就本已如是的無分別心,這才是真正的無分別心。佛真的是很有智慧!
佛一天到晚觀察這個人的根器與宿緣如何?那個人的根器與宿緣又如何?請問:當年佛住世時是有分別?還是無分別?當然是有分別!可是佛卻有無分別智啊!就是證得這個心真如第八識的無分別性,對心真如的無分別性有確實了知的智慧,對無分別性心體的了知才能叫作無分別智啊!如果是不能分別萬法,像白痴一樣的話,又如何稱為無分別的「智慧」呢?如果已經分別父母師長子女徒弟了,還厚顏地說仍然是住在無分別而了了分明的境界,那是痴人所說的白痴話。
所以一定要依照佛的教示:有一個無分別心的第八識心真如,和一個有分別性的覺知心同時並存。這樣子,既有無分別智,也有能分別世、出世間法的有分別的覺知心;同時有一個無分別心,含藏我們所修集的一切善淨法種,將來可以由它來成就一切種智,這樣才能具足一切法,才能有無分別智,才能了知世、出世間一切法,這樣才是真正的佛法。
佛教所說的佛法,一定是八個識並行存在、並行運作的,這樣才是佛法。不可妄想將七轉識妄心、覺知心,經由修定而變成真心第八識;如果能夠把這個七識心變成心真如第八識的話,那問題可就嚴重了,為什麼呢?因為你把妄心七轉識變成真心第八識了,那就沒有七識心了嘛!因為你的七識心已經變成心真如第八識了嘛!那就只剩下不能分別父母師長的白痴心了,這問題可就很嚴重啊!你如果沒有了七識心,而只剩下第八識的話,那你就是住在無餘涅槃裡面啊!那等於說:你一旦成佛,或者成為阿羅漢時,那你就會立刻進入無餘涅槃。這樣一來,諸佛就不能住在人間利樂眾生了!世間也將不會有阿羅漢住世了!如果這個七識心真的可以轉變成第八識心真如的話呢,那將只剩下一個心真如,七識心都不再繼續存在了啊!悟後就立即進入無餘涅槃境界了!那你悟後還能出來弘法利生嗎?你沒辦法弘法利生了!那就顯然違背聖教,顯然違背經中的歷史事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