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十番顯見之七:顯見無礙

2020-12-23 i信解行證

一、阿難因見不定而有疑

(一)躡上疑端

這一段文,是因為阿難尊者聽說見性是我的,也是周遍的,因此又生起了懷疑,認為見性既然是周遍,就應該沒有種種的障礙與阻斷,為什麼會被這些物質所障礙呢?阿難尊者內心產生這疑問,所以,就稟白佛陀「世尊,若此見性,必我非餘...

若此見性,必我非餘是說如果見性一定是我的,不是他人的。在「若此見性」之下,應該要加上「本來周徧」這幾個字,意思才會完整。(出自圓瑛法師《楞嚴經講義》)就是說見性本來周遍,是我的而不是他人的。這樣的話,就一定要無礙才對啊!可是,事實上並不是如此。

(二)雙舉兩見

這一段是認為見性大小不定。既然見性是周遍,為什麼會大小不定?阿難尊者沒有辦法了解,才講出這一段話。

我與如來一起觀四天王的勝藏寶殿,隨後又到日月宮及七金山等處,由上而下,從近而遠,看見一切的物相,見性周遍圓滿,能看遍整個娑婆世界,退回到祗桓精舍,就只能看到伽藍講堂,在清淨的講堂之內,又只能看到屋簷和簷下的走廊。因此,阿難尊者就提出疑問了。

(三)陳疑以請

世尊!這見性之體本來是周遍圓滿於整個世界,為什麼現在在一室之內,就只能充滿這一個室內的空間,到底是見性縮大為小了呢?還是房屋的牆壁夾斷了這個見性?我實在不知道這個道理在哪裡,惟願佛陀垂大慈悲,為我們開敷演說。

阿難尊者的意思是說,既然見性是周遍,就一定要周遍、自在無礙才對,為什麼卻是大小不定呢?從這個地方,就可以看出來,阿難尊者是把見性當做是物質,所以認為能夠看到娑婆國,一四天下,南瞻部洲,這樣見性就很廣大,就遍在一個世界了。可是,退歸講堂的時候,只能看到講堂的境像,見性只有充滿這一間講堂而已,這樣見性就變小了。

二、如來顯性無礙

(一)總示大略

佛對阿難說:「一切世間大小、內外,種種不同性質的事物,都屬於眼前的境界現象,你不應當說,見性能夠伸縮!」

這一段是世尊要顯示見性無礙,所以就先把大意說出來。世尊告訴阿難尊者,在世間上,所看到的一切大小、內外。如前面所說,看到四天王宮殿以及日月宮,是「大」的境界,在講堂裡面所看到的景象,是「小」的範圍;在講堂裡面的塵境,叫做「內」,講堂外面的塵境,叫做「外」。「前塵」是前面的塵境。

諸所事業,各屬前塵是說所有的事相業用,各自屬於眼前所見的塵境。因為有眼前的塵境,才會有障礙,這是和見性無關的。

見性是不變的,不會因為外面的環境大小而有放大、縮小或斷續的現象。見性因為外面塵境的障礙,看起來好像有伸縮、斷續的現象,事實上是沒有大小、斷縮的;因為眾生有妄見,才會看到大小的分別。

(二)明不定由塵

「譬如一個方形的器具之中,可以見到方形的空間,我現在再問你,這個方形的器具之中所見到的方形空間,是一定是四方的呢?還是不一定的是四方的?假若一定是四方的,在這個方形的空間當中,另外再放一個圓形的器具進去,虛空應該不會隨著圓的器具而出現圓的形狀?如果不一定是方形的,那在方形器具當中,就應該沒有四方的空相。」

在這一段經文中,是把見性譬喻為虛空,把塵相譬喻為器具。器具有方的、圓的、長的、短的等種種不同形體,但是虛空沒有固定之相。

「義」是見性大小之義;「性」是定不定之性;你剛才說不知道見性大小、縮斷的道理所在,而見性大小之義和定不定之性,就和虛空的道理一樣,是隨著器具而現方圓之相,怎麼會有一定的所在呢?

(三)教亡塵自遍

阿難!假若你要令人明白空的形相沒有方圓,只要除去方圓的器具即可,虛空的自體,本來就無所謂一定的方,或一定的圓,所以你更不應該說:還要再去掉虛空方圓的形相。

「教亡塵自徧」,是世尊教導阿難尊者,把外面的塵境去除,見性自然就普遍了,也就是說,不去分別外面的塵境,就沒有大小之相了;沒有大小之相的話,見性自然就周遍於法界了。教亡塵自徧,是以器具與虛空的譬喻做說明。

(四)以反難顯謬

「假若如你剛才所問的那樣,我們退到室內以後,能見的性能是縮小了,那麼當你仰面看到太陽的時候,難道是你把能見的性能拉長到太陽的表面了嗎?假若認為所築的牆壁把能見的性能夾斷了,那麼再把牆壁打開一個洞,是不是有一個重新接續的痕跡呢?事實上是沒有這種道理的。」

「以反難顯謬」是用反問的方法,來顯示阿難尊者的妄計是錯誤的。這是世尊要阿難尊者想一想,要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

(五)出成礙之由

「一切含有靈性的眾生,從無始久遠以來,迷昧的認為自己就是物質的,忘失了自己本有的真心,因此被外物所左右,所以在萬物當中,就會有見大見小的不同觀念。」

「出成礙之由」是世尊提出為什麼會有障礙的原由。它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因為有法執。「法執」是執著外面所看到的一切境界是實在的東西。認為一切境界都是離心而別有,於是分為能、所而成為障礙。只要去除法執,自然能夠跟佛陀一樣,唯有妙覺明性,能夠圓融照了,既然無有少法可得,哪裡還有障礙呢?

(六)教轉物自在

如果不被萬物現象所迷惑,能夠轉變萬物,那就和如來一樣,身心能夠圓滿周遍、靈明洞徹無動無搖、無有生滅,而成為寂然不動的道場。哪怕是在一根毛髮的末端,也能夠包含攝受所有十方的國土。

禪宗公案

過去有位出家人問谷隱聰禪師:「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萬象是物,如何轉得?」意思是說在《楞嚴經》裡面,有「若能轉物,即同如來」這兩句話,世間種種差別現象叫做物,而這些物要怎麼去轉它呢?

谷隱聰禪師說:「吃了飯,無些子意智。若有意智,為物轉也。」「意智」是分別心;吃飽了飯,沒有分別心,是說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分別心,就是轉物了;如果有分別心,就是為物所轉。

谷隱聰禪師說得很清楚了,如果能夠對外面的環境不起分別,就不會被物所轉,就能轉物了,若能轉物,就是達到如來無動搖、無生滅的稱性妙用,自然就能解脫自在了。

又有一位出家人問德韶國師:「如何是轉物,即同如來?」德韶國師說:「汝喚什麼作物?」意思是你把什麼當做是物呢?那位出家人又問德韶國師:「恁麼則即同如來也?」意思是說怎麼樣能夠即同如來呢?

德韶國師說:「莫作野幹鳴,擬同如來,即千裡萬裡。」「野幹」是比狐狸更小的獸類,牠晚上會叫;德韶國師的意思是說,你不要把野幹叫,當做就是如來,這樣的話,就相差千裡萬裡了。也就是說,因為你在那裡起分別心,說來說去,這都是與如來的境界相差太遠了。

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十番顯見之六:顯見不雜

佛法楞嚴|生死輪迴與成佛涅槃的秘密:佛說迷悟兩種根本

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七處破妄之六:破執心在中間

佛法楞嚴|《楞嚴經》七處破妄之三:破執心潛眼根

佛法楞嚴|心在身內為何不對?七處破妄之一:破執心在身內

感恩您的閱讀和評論,如有受益敬請點讚、收藏並分享給更多有緣之人,也期待您的關注、一路同行。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相關焦點

  • 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楞嚴經》之佛斥妄識非心
    一、如來重徵直呵這一段文的意思是世尊對阿難尊者說:如果你甘願受生死輪迴,那就不必談了,因為你想要了知奢摩他路,所以現在才要問你。為什麼要問?就是要令阿難尊者知道真妄兩種根本,進而要舍妄依真,才不會錯亂修習。在《楞嚴經講義》中,引了一段《正脈疏》的話,說明對於奢摩他路,阿難尊者所問與世尊所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
  • 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楞嚴經》之佛推妄識無體
    「法事」是弘揚佛法,度化眾生之事。能夠悍勞忍苦,不惜身命度化眾生,都是用這個心。阿難尊者認為我的心有精進佛道的功用,可是佛陀您卻說這不是我的心。阿難尊者心中對世尊說的「這不是你的心」這一句話不認同,認為世尊所說是錯誤的。
  • 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七處破妄之七:破執心乃無著
    我從前看見您與大目犍連、須菩提、富樓那、舍利弗四位大弟子一起宣講佛法時,常常說:能夠覺知分別事物的心性,既不在體內,也不在體外,更不在中間,不在一切地方。一切都不執著,就叫做心。「覺知分別心性,既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俱無所在,一切無著,名之為心。」
  • 佛法楞嚴|客塵、不住搖動!《楞嚴經》十番顯見之二:顯見不動
    見性的不動搖,和我們意識心的動搖,有所不同,這一科「顯見不動」,就是要解釋這個道理。「顯見不動」這一科,具有寂和常兩種意義;第三「顯見不滅」、第四「顯見不失」、第五「顯見無還」,都是常的意義。第六「顯見不雜」、第七「顯見無礙」、第八「顯見不分」,是妙明的意義。第九「顯見超情」,是妙,第十「顯見離見」,是常和妙二種意義。
  • 佛法楞嚴|有生滅則有來去?十番顯見之五:顯見無還
    所以,最後的結論,世尊告訴阿難尊者,以意識妄想心來聽法,我所說的法,就成為你所緣的塵境,成為所分別的對象,於是就迷失了法性;你把自己的法性迷失了,就和把指頭當做月亮,和不知道光明與黑暗的人是一樣的,所以說「汝亦如是」。
  • 佛法楞嚴|色即是空,《楞嚴經》之會色陰即是如來藏妙真如性
    佛法楞嚴|佛眼觀五陰皆是如來藏性;《楞嚴經》五陰前言佛法楞嚴|本覺妙明非和合、非不和合;《楞嚴經》之開其未開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十番顯見之九:顯見超情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十番顯見之七:顯見無礙
  • 佛法楞嚴|不生不滅的是什麼?《楞嚴經》十番顯見之三:顯見不滅
    佛法楞嚴|客塵、不住搖動!《楞嚴經》十番顯見之二:顯見不動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七處破妄之六:破執心在中間佛法楞嚴|《楞嚴經》七處破妄之三:破執心潛眼根佛法楞嚴|心在身內為何不對?
  • 佛法楞嚴|《楞嚴經》七處破妄之三:破執心潛眼根
    這部《楞嚴經》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舍識用根,必須把意識妄想分別心捨去,而阿難尊者還用意識心在那裡思惟,這是錯誤的。「我今思惟,知在一處」這句話,無論與真心、妄心都不相應。若約真心來說,真心是用無分別的智慧契合真理,是不落思維的,不是用意識分別想的,而且真心是無在而無所不在,是遍一切處的。
  • 佛法楞嚴|耳入即是空,《楞嚴經》之會耳入即是如來藏妙真如性
    在《楞嚴經指掌疏》中,對於「兼耳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這三句話,有所說明,認為這三句話有兩種意義:一、比例信真:以這比例來讓我們相信能聽聞的耳入與所聽聞的一切聲音,都是本於真性菩提的。耳根中的聞性,本來就是真性菩提,一般人或許容易相信;可是,把耳朵塞住所發出的聲音,也是真性菩提,一般人就不容易體會,所以說「同是菩提」。
  • 楞嚴經十番顯見之七:顯見無礙,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今天真是太難受了,心口特別悶,忍的時間長了,仿佛大腦的知覺和這種心裡悶的感覺分離開了,似乎一個人的感情被抹殺了,感覺自己很麻木。種種境界都成了障礙,感覺心裡很累,繼續打坐堅持了一會兒,好像平淡點了。我知道會有各種各樣的業障,這些境界都是不對的,若有執心,則為魔障。但還是面無表情地擠出好幾滴眼淚,這個色身啊,四大所成,畢竟夢幻泡影。
  • 一名算命先生的自述:我是如何學習楞嚴的?
    然而,就在2017年,家裡出現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全家人天天都提心弔膽,而我自己無法處理,具體涉及到一些東西,這裡就不詳說了……就在焦頭爛額之時,一位學習佛法的李師兄讓我去讀楞嚴咒,他告訴我:把算命相關的這些東西全部放棄,然後專心誦楞嚴咒就能解決我的問題。
  • 天地靈文楞嚴咒---《楞嚴咒注音版》
    即格除一切物慾,也就是沒有貪心,能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則持此咒就有大感應,有人不懂咒的意義就冒冒然說楞嚴咒是許多小的咒合成的才這麼長,說這話的連小孩子都不如,小孩子說的話也會聽見大人說過跟著說,不會錯的那麼厲害。若說楞嚴咒是許多短咒接連在一起,那麼這些短咒是什麼咒?若你說不知道何以便說它是許多短咒合成呢?這簡直沒有根據,這些短咒自己有沒有名字呢?
  • 世上亂象愈來愈多,而亂象愈多,愈證明了楞嚴經及楞嚴咒的重要
    關注師兄,共修佛法微信號 : ddfu70參與經書助印、免費結緣大隨求手環,楞嚴咒護身符等世上亂象愈來愈多
  • 定慧一體止觀雙修?定慧等持止觀雙運?你究竟還要歧途上走多久呢
    我們學佛,說白了就是學「戒定慧」。我們修行,說白了,就是修「戒定慧」。我們將來所謂的佛法成就,說白了,就是「戒定慧」的成就。六祖慧能大師教導我們,禪宗頓教法門,以定慧為本。真正的進入禪修境界,或是獲得佛法智慧之後,定慧是一體無二無別的!大家有機緣的話,可以去請一本《圓覺經》。在《圓覺經》裡,奢摩他和三摩缽底還有禪那三種禪修既可以分別進入修學乃至於成就,亦可以結合進入修學乃至於成就!記住!脫離禪定的修學而能獲得無上佛法智慧的說法無有是處!
  • 佛法楞嚴|意法識界即是空,《楞嚴經》之會意法識界即是如來藏性
    如果意識,是因法塵而生,世間諸法的產生,離不開色、聲、香、味、觸五塵,那麼你現在觀察一切色相和事物,聲音、香臭、酸甜苦辣,以及身體所接觸到的冷暖滑澀等感覺,彼此的特徵清晰明了,相狀分明,分別對應著眼、耳、鼻、舌、身五根,各有所對,沒有一個直接對著意根,都不是意根可以統攝的。假如你的分別意識一定是依法塵所產生,那麼現在你仔細觀察,生起你分別意識的法塵是何形狀?
  • 佛友經歷:修持楞嚴咒近三萬遍後,我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
    這篇文章我本來前一陣子就想寫,當時念滿楞嚴咒3萬。後來有些事情耽誤了,所以拖到今天才寫。基本上,這些事情都發生在馬上念滿3萬楞嚴咒到念完3萬遍之後的兩、三個月的時間內。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對於末學來說,都很重要,對於末學的家庭和未來的環境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改變。
  • 從《楞嚴經》和電影《超體》,來看西遊中滅除「六賊」的佛法真意
    悟空除六賊在西遊中很不起眼,實際卻是佛法中極其重要的一個道理,可以說如果不解其理,你就不明白真正的佛法。為啥這麼說呢?在佛門浩如煙海的三藏十二部經中,有一部經典很特殊、很全面、很重要,甚至連文字都特別優美——就是《楞嚴經》。
  • 修佛之人必讀《楞嚴經》,讀得越多,開悟越快
    由於以上特點可知,《楞嚴經》涵蓋了禪、淨、律、密諸多法門,歷來性、相各宗各門均將其奉為最上寶典。可以說,《楞嚴經》乃是了如來一代時教的教、理、行、果之精髓所在。實是菩薩修行的要門,轉凡成聖的階梯,成佛的真因。因此我們欲想了解佛法,明白真理,固然要研究《楞嚴經》;欲想真修實證,圓成佛道,也必須學習《楞嚴經》。明朝憨山大師曾經說過:「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
  • 楞嚴經賞析:楞嚴經義貫全文
    師兄在修行楞嚴經的過程中,是要用心的去體會經文中的內容是什麼,這樣師兄的修行功效才會更加的好,而且師兄也會知道楞嚴經全文講什麼,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簡單的了解楞嚴經義貫全文吧!【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注釋】「大佛頂」:「大」為形容詞,修飾「佛頂」,用以表示如來所證之功德。如何才能真正稱之「大」呢?
  • 【楞嚴心咒】佛教中最厲害的咒!持誦者可得無量功德,消除一切苦難災厄,你一定要學!
    楞嚴心咒   楞嚴咒全文很長,很多師兄不會誦此全咒,可念此咒之精華《楞嚴心咒》,此心咒乃般若核心,佛法之要。功德和利益誠心誦《楞嚴心咒 》能消除一切苦難 。吉祥六月結束,殊勝七月到來, 在全新七月的開始,明慧誠邀師兄們一起持誦【楞言心咒】, 積累福報、共沾法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