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在介紹項目之前,先來看看大眾對淘小鋪的關注程度,主要從百度指數和微信指數來跟其它社交電商項目做一個對比。
微信指數
可以看出,不管是百度指數,還是微信指數,不管是趨勢,還是搜索量,淘小鋪都遠遠強於其它平臺,表明淘小鋪已經逐漸進入大眾視野,並且勢頭強勁,下面就帶大家充分了解一下淘小鋪。
1- 項目介紹
淘小鋪是阿里巴巴又一個幫助普通人「一鍵開店,輕鬆創業」的電商平臺,於2020年1月15日正式上線,定位「人人可參與的社區化電商」。淘小鋪採用S2B2C模式,通過整合淘寶、天貓、考拉海購等多方優質供應鏈,讓普通消費者成為淘小鋪掌柜,自購省錢,分享賺錢,拓展團隊享受豐厚管道收益。
一句話概括S2B2C模式,就是淘小鋪將通過S端強大的供應鏈資源和B端的社交推廣能力來達成對C端的銷售,讓S端成本降到最低,B端產生收益,C端最低價格購買到產品,多方共贏。
淘小鋪與淘寶、天貓最大的區別就是淘寶、天貓是封閉購物平臺,淘小鋪是社交型購物平臺。在淘寶、天貓,你相當於個體商戶,需要承擔採購、銷售、物流、售後等一系列事項,而在淘小鋪做掌柜,你相當於一個職業經理人,身後阿里強大的供應鏈是你堅實的後盾和保障。你所要做的就是:在阿里供應鏈中挑選貨物,自購或者分享到社交圈,自購可以享受優惠折扣,分享給朋友成交亦可獲得相應比例的收益,剩下的物流、售後由阿里體系跟進,可以說對淘小鋪掌柜徹底實現了「一鍵創業」。
2- 項目團隊
淘小鋪由阿里巴巴內部孵化,項目團隊除了運營團隊,其他都是阿里鐵軍。下圖為非官方簡介。
3- 項目背景
研究一個項目,離不開所處的行業,淘小鋪屬於社交電商,分享經濟領域,這個行業魚龍混雜,眾多社交電商平臺都是各自為戰,在市場中分得一杯羹,但很難做大,比如某店、某集、某省等;其他微商、淘寶客大多數也都是個體,很少有正規、權威,或者信任度高的團體,分享經濟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信任度的培養,沒有信任,談何分享,更別談成交,這就是社交電商行業目前的一個痛點,沒有一個帶頭大哥來引導分享經濟走向成熟,儘管京東已經走在前面,有微信的流量加持,做得還算不錯,但筆者認為這個帶頭大哥還得是阿里巴巴,只有阿里巴巴介入,才能攪動這場渾水,規範這個領域,最終讓普通人受惠。
以上是行業分析,再來看看阿里巴巴內部,多方面的原因也都在催生阿里的這個親兒子。
首先,這幾年支付寶份額被微信支付擠壓很厲害,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支付寶只是單純交易,沒有社交,也就無法裂變,而微信支付是建立在社交的基礎之上,用戶黏性不比支付寶差,所以阿里不可能看到自己的支付壁壘被打破而無動於衷,他必須做一個社交產品,但是阿里也嘗試過純社交產品,比如馬雲親自站臺的來往,已失敗告終,最後阿里抓住自身最大的優勢,就是電商,再結合社交,孕育出淘小鋪。
其次,淘寶從03年誕生至今,已經有17年時間,普通人開店已經沒有過去那麼容易,成本提高不說,推廣更難,我們知道阿里體系當中促成銷售的兩個主流渠道分別是搜索和推薦,這兩個導流入口,長期被傳統大品牌或者淘品牌霸佔,對普通商家來說已經越來越可望不可及。如果你沒有團隊或者公司化運作,已經很難能將一個淘寶店鋪做好,更何況開一個新店鋪、做一個新品牌,不投入大把資源,成長空間已是有限。
再者,從阿里的供應鏈來看,逐級分銷嚴重降低了供應鏈效率,要知道80%的銷售是由渠道商和代理商產生,而這些人因為電商複雜,特別是引流成本的複雜,還沒有完全擁抱網際網路,分享經濟的興起,對這些渠道商和代理商正好也是一個機會。訊飛老師曾經舉例,在線下,美妝和服裝的定價倍率是8-10倍,奢侈品是20倍,比如一件Dior的襯衫售價8000元,實際成本可能就只有400塊。而美妝和服裝的渠道價格是正常價格的3-4折,渠道商對外銷售可能是正常價格的6折左右,而當把渠道商和代理商的價格數位化之後,會釋放一大波商品利潤紅利,只需將其中部分給到掌柜和買家,其中的利弊不言而喻,作為商人這筆帳自然要會算。
綜上,阿里必須要自我迭代,而這個迭代的產物就是淘小鋪,所以說淘小鋪是帶著阿里的使命孵化出來的,具體使命有以下3點:
1)讓每一個人在淘寶創業更簡單
2)讓優質供應鏈能夠快速電商化,讓新品牌有更好的成長空間
3)讓每一個掌柜在淘小鋪經營更放心
前面兩點已經很明確,關於第3點,阿里希望打造的是一個生態,由生態夥伴經營自己的團隊,願意做一個賦能者,讓每一個人有發展機會,而不會說等你發展壯大了,就截取你的資源。
4- 項目解析
本文主要通過項目盈利模式,收益模型,項目優勢三方面來解剖淘小鋪。
4-1 盈利模式(3月份更新版本)
淘小鋪現在有兩種賺錢模式,一種是零門檻「普通掌柜」模式,一種是低門檻「高傭掌柜」模式。
普通掌柜模型
當我們首次登陸淘小鋪看到自己是臨時掌柜(L0),賣5單商品升級為正式掌柜,正式掌柜又分為4級,分別為新晉掌柜(L1),資深掌柜(L2),精英掌柜(L3),超級掌柜(L4)。越高的等級可以享受越高的佣金,同時越高的等級更有可能專享品牌提供的高佣金優選商品。
3月1號改版之後,整個導師晉升和培訓機制都比更新之前複雜很多,具體見下圖:
總結一下其中的要點:
1、升級導師的難度極大提升,普通掌柜的導師晉升條件從之前可以1月內通過向100人售賣1萬元的商品,變成累計銷售15萬元,而且還要提交簡歷審核。
2、升級導師之後還有考核,連續兩個月達不到考核標準,還會被淘汰!
3、普通掌柜可以終身鎖定L0和L1的下家!畢竟可以拿下家自購佣金的20%獎勵,如果我們能鎖1000個活躍的自購掌柜,那也是相當滋潤的。
4、以前普通掌柜導師是硬性的獎勵300人的班級,並且拿班級成員25%的佣金獎勵。現在是按照班級掌柜的人均業績來決定能拿多少獎勵,最低是0,最高是40%,這個改動蠻合理,能者多拿。
5、以前導師班級裡每成長3個新導師,新導師脫離班級,然後再獎勵一個300人的班級。現在是要搞一套師徒系統,徒弟的班級業績,師傅也能拿一定獎勵,這個設計更合理。另外,新版本也不是一次送300人了,而是改成根據班級活躍度和業績每次獎勵30-100人。
以上就是普通掌柜機制的核心改動,可見普通掌柜晉升門檻大大提升,但收益更加持久,系統更加合理。
另外,普通掌柜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
1、普通掌柜不能縱向裂變,僅限一代。就是說,你的收益就只有你直接邀請的普通掌柜,如果這普通掌柜也邀請了其他人作為他的普通掌柜,那後者的收益跟你無關;
2、普通掌柜只能分享下家普通掌柜的消費獎勵,不能分享賣貨獎勵,如果這個普通掌柜賣東西賺了錢,我們不能分享他賣貨的獎勵。
由此可見,如果你非常擅長賣貨和培訓,普通掌柜的發展路徑也不錯。但不要急,我們再來看看更牛的高傭掌柜。
高傭掌柜模型
高傭掌柜起點略高,但收益也會有更高的預期。
首先在投入方面,我們需要花費400元從某個高傭掌柜那裡買一個特殊商品,然後就會自動晉級為高傭掌柜,這個特殊商品我買過2個,質量還可以。
然後在經營方面,高傭掌柜如果要利益最大化,是需要帶團隊的,更高的門檻,對應的肯定是更高的收益。高傭掌柜除了能享受普通掌柜的所有收益外,還有以下特別收益:
1、直推獎勵。每發展一個高傭下家,獎勵100元,而當你整個班級發展到100個高傭掌柜的時候,你會晉級為高傭「導師」,然後單個獎勵金額會提升為150元!
什麼叫班級呢?就是你和你的高傭下家發展的所有普通和高傭掌柜。比如你發展了10個高傭掌柜,然後你的每個下家掌柜也發展了10個,那麼你的班級裡就算有100個高傭掌柜了,你以後每新發展一個高傭,就可以獲得150元獎勵了。再比如,你發展了一個高傭下家A,A又發展了B,B又發展了C,C很猛,自己發展了97個下家,那麼你的班級也算有100個高傭掌柜了。所以,如果你的團隊裡出現一個猛人,你的班級就直接飛升了!當你把這事做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可能會處處有驚喜哦:)
2、商品獎勵。除了獎金,你的所有下家高傭掌柜消費或者賣出任何商品,你還都可以拿到一定比例的獎勵,具體比例是多少,我們下一節講。
由此可見,高傭掌柜雖然門檻高了一點點,但對應的利益卻大了很多,多了發展團隊的直接收益和團隊銷售業績提成獎勵。更讓人充滿期待的是,高傭的裂變機制下,如果我們運氣夠好,發展到一個能力強的高傭下家,那我們可能就會直接打開一片全新的天地。不過與之對應是,我們也要比普通掌柜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發展和維護團隊。
普通掌柜和高傭掌柜的優勢對比
高傭掌柜的優勢主要是:
1、賣貨和自購佣金比例比普通掌柜要高。
2、可以發展高傭下家和裂變,並且可以拿多級下家自購、賣貨和發展團隊的收益。
普通掌柜的優勢是:
雖然不能裂變,但比較容易鎖定直屬的L0、L1掌柜,從他們身上拿消費收益,但僅限一代。
看到這裡,需要特別提出:
新機制下的鐵律是,只要賣貨就不能升級高傭!反之就可以升級。
新機制下的鐵律是,只要賣貨就不能升級高傭!反之就可以升級。
新機制下的鐵律是,只要賣貨就不能升級高傭!反之就可以升級。
4-2 收益模型
社交電商和淘客現在的總市場規模大概在三萬億以上。保守估計,淘小鋪如果最終能佔領三分之一的市場,那就是一萬億!但現在可能連百分之一的市場份額也沒有,增長潛力巨大,天花板也足夠高。
而作為個體,我們真正應該關注的是自己能賺多少,要算這個帳,需要分普通掌柜和高級掌柜兩個收益模型分別計算。
普通掌柜賺錢推算
普通掌柜模型相對簡單,如果你不是導師,那就賣貨。淘小鋪的返傭大概在流水的10%左右,如果你一個月的流水是1萬元,那麼你的月收益大概就是1000元,以此類推,就看你的賣貨能力了。
但如果你比較會推廣和運營,並不擅長賣貨,那也沒關係,你可以盡最大努力做到100人(直邀)累計賣出15萬,晉升普通掌柜導師,然後獲得官方送的班級,你去培訓他們,然後拿他們賣貨佣金的25%獎勵即可。
假如你的班級平均每人每月賣貨1000元,那麼一個班級按300人來算,總流水就是30萬,利潤是:30萬*10% = 30000,然後再乘以25%,等於7500元,就是你的月收益了。而如果你比較猛,弄滿了三個班級,這個數字還可以再乘以3,達到兩萬多,已經超過很多一線城市白領的月收益了。但是如果你真的能發展到這麼多掌柜,就更應該做高傭模式了!
高傭掌柜賺錢推算
除了贈送班級,普通掌柜的所有收益,高傭掌柜都有,那為什麼高傭掌柜不送班級呢?因為高傭的機制是鼓勵自己發展班級,雖然不送,但也沒有上限。如果你足夠牛,弄個一萬人的班級,那真的可以暴富了,而且姿勢還是躺著的,當然過程肯定會非常辛苦!
高傭掌柜真正強力的收益模型其實來源於團隊裂變機制。高傭掌柜可以通過售賣400元的特殊高傭商品發展新的高傭下家,因為我們在發展自己班級的時候,相當於在幫淘小鋪搭建推廣團隊,所以官方還會給我們一個津貼,這個津貼分為三部分:
1、基礎獎勵:在班級總高傭掌柜達到100人之前,我們的直屬掌柜,也就是我們直接發展的高傭掌柜,每人獎勵我們100元,100人之後則每人獎勵我們150元。這裡需要解釋一下,所謂班級的總高傭掌柜,是指我們的所有直屬高傭掌柜,以及他們發展的下家,以及下家發展的下家,無限裂變下去,都屬於我們的班級。
2、培訓津貼:整個團隊發展高傭掌柜,我們也是有津貼的,只不過獎勵的會比自己直接發展少點。當我們的班級高傭掌柜人數達到1、3、7、20人的時候,對應的平均每個高傭,我們可以拿到0、20、40、50元。參見下表:
而當我們的班級高傭人數突破100人的時候,每新增一個高傭掌柜,津貼會重新降低到20元,為什麼呢?因為這時候,我們自己每直接發展一個高傭掌柜,已經提升到150元獎勵了。參加下表:
最後還有一個最難的問題,就是等級差的設計,簡單說就是你的下級實力跟你越接近,你從他的業績裡,能得到的獎勵就越少,甚至沒有。舉個例子:
情況1:假如A班級一共銷售了8個禮包,其中A班長自己銷售了3個,A的班級成員B銷售了3個,C銷售了2個。那麼A能拿到多少津貼呢?首先,8個禮包大於7,所以平均每個禮包的津貼是40元,班級總津貼是:8*100+8*40 = 1120元。這其中,B個人獎勵是:3*100+3*20 = 360元,C不到3個,所以沒有培訓津貼,只有基礎的高傭商品獎勵200元。所以A班長的個人總獎勵是:1120-360-200 = 560元。
情況2:假如跟情況1完全相同,但只改動一個條件,B的銷售額從3提升到7。那麼這時候,團隊總禮包銷售是12個,沒有達到20,所以單人津貼還是40。但由於B從3提升到7,晉級了一檔,從20也變成了40。這時候,A班長的總獎勵則是:(12*100+12*40)-(7*100+7*40)- 2*100 = 500元。
通過情況1和2的對比,我們發現,團隊成員B的銷售業績提升了,但班長A的收益反而下降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B的津貼從20元提升到了40元,而A也是40元的級別,兩者一減,歸零了。這就是等級差的體現,相當於你從官方領的因為B產生的獎勵又都發給B了。這套規則會讓班長賺不到與其平級的班級成員的獎勵,但班級成員的等級永遠也不可能高於班長。
這是一個激勵班長持續努力的設計!畢竟,作為班長,你帶領的整個團隊被人家單個成員逼平了,還有臉拿人家的培訓獎勵麼?在情況2中,如果A想賺B的錢,努力讓團隊總業績超過20個高傭,就可以了。
另外,這個規則是不是會導致班長打壓成員呢?其實也不會,因為如果有某個成員特別牛,那這個成員就會帶著班長的等級一起飛,雖然班長在這個成員的身上賺錢會減少,但卻跟其他普通成員的等級差增大,總體賺錢多少,還真不好說,就像舉例中,如果班級的C成員足夠多,情況2反而會讓班長收益更多。
這套規則會讓我們的收益處於一種不可測狀態,因為我們無法預估團隊成員的情況,以及是否會出現大佬下家。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個人為了得到最高的收益,都只有一個選擇:努力做好自己的業績!
3、消費獎勵:除了直推基礎獎勵和整個團隊的培訓津貼,班級消費和銷售普通商品,班長也是有提成獎勵的,運用的也是等級差機制,比例就是上面兩個表的百分比之差。
由於等級差的存在,我們無法精準推算收益數據,只能模糊的根據大部分人的情況求一個平均值。個人認為,團隊每多一個高傭,班長平均得到35元津貼在合理的範圍;同時,高傭團隊的常規商品消費和售賣利潤,班長則能平均拿到5%左右。
在這個平均數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假設,我們經過一年努力,直推一級高傭掌柜達到一千人,班級高傭裂變到最高級5萬人,這時我們的收益會是什麼規模呢?
收益1:直推1000高傭,一般在我們推到50個的時候,加上班級總共的,肯定超過100個了,那麼我們的直推總獎勵是:50*100+950*150 = 14.75萬元。
收益2:班級一共達到5萬人,平均一個人給我們帶來35元津貼,總獎勵是:5萬*35 = 175萬!
收益3:直推高傭都能做到1000個的話,普通掌柜做5000人肯定毫無壓力。這6000人就是我們的一級掌柜。我們可以拿到他們消費佣金的20%獎勵。假如他們每個月產生流水1000元,而平均利潤依然採用10%,那麼我們的總收益就是:6000*1000*0.1*0.2=12萬元。
收益4:5萬班級高傭成員,減去直屬的1000,就是4.9萬。假設平均每人每月消費和售賣總額1000元,每個月總流水就是4900萬!利潤率依然取10%,利潤就是490萬,再乘以5%平均獎勵比例,就是24.5萬元。
收益1和2都是一次性的,總共189.75萬元。
收益3和4則是消費獎勵,持續且終身綁定!每個月是36.5萬元。
這些加一起,就是高傭掌柜的所有收益了。這套推算,可以認為是對收益天花板的一個模擬。1000直推是否可以裂變出5萬高傭?這點其實並不算保守,因為指數級裂變是很恐怖的,大家可以自己稍微推一下就知道了。1000直屬,已經足夠爆出幾條可以持續裂變下去的線了,只要持續裂變幾層,就很容易達到幾萬人,除非紅利期已過,很難持續裂變多層,但這顯然不會,淘小鋪剛才剛開始!
真正難的是,我們怎麼能搞定1000個直屬高傭呢?大家一般都是第一波靠著熟人推廣力度最大,然後就逐漸偃旗息鼓了,後面除非能找到什麼新的突破點,否則別說1000了,100都費勁。而直屬只有100的話,一方面是收益全部減少10倍以上,另外一方面,能讓班級裂變下去的概率也會減少,這個才是最傷的!所以才說這是一個天花板式的模擬,大家看看即可,主要弄懂推算邏輯,然後用自己的實力帶入進去,即可推算自己的收益天花板大概在哪裡。
但大家也不要悲觀,這個機制好玩就好玩在可能會處處有驚喜,也許你只發展了10個直屬高傭,結果裡面就有2個A,兩個A又各自發展了100個直屬,然後你的班級就有200個高傭了,可持續裂變的概率就大大提高,然後你班級可能就爆炸了!千萬別說不可能,否則我現在就去叫我的上級出來打你臉,哈哈!
4-3 項目優勢
淘小鋪的最根本的項目優勢就只有一個:淘小鋪是阿里的親兒子。其它方面都是基於這一點的表現,主要但不僅限於以下幾點:
1、阿里天然具有信用背書的能力,且自帶流量,分享更容易
前文提到分享經濟最重要的一個基礎就是信任問題,只要說淘小鋪是阿里旗下品牌,自然解決了信任問題;同時又自帶流量,淘寶最火的直播平臺「淘寶直播」已經開放淘小鋪埠申請,離入駐也不會遠,這是其它平臺難以抵抗的。另外,淘小鋪整個交易流程依然是在淘寶App完成交易,不會改變7.5億淘寶用戶原來的交易習慣。這樣一來,信任度不會降低,推廣商品也就變得容易。當然,如果你想要當淘小鋪的掌柜,此時就需要下載淘小鋪App。
2、供應鏈強大,大數據加持
阿里具備強大的全球供應鏈,以及配套物流、支付體系,我們只需專注交易本身。後期80%的天貓商品都會陸續進駐淘小鋪,還有阿里巴巴砸20億美金全資收購的網易考拉全部商品,也都會進駐淘小鋪,價格秒殺代購!此外,阿里全球購掌門人訊飛年前已經飛法國,談下了LV和Gucci成為淘小鋪供應商,後續還有更大的動作。
同時馬雲在多個場合強調阿里本質上是數據公司,阿里達摩院是其強大後盾,淘小鋪計劃推出的比價系統可確保在價格方面也有全網優勢,質高、價低將是淘小鋪的商品特性。
3、淘小鋪不止是朋友圈的生意而已,全球購才是未來
馬雲說以後沒有傳統電商了,讓大家一部手機實現全球買全球賣,淘小鋪還準備開10萬家社區服務店..
所以如果你以為淘小鋪也跟其它平臺一樣,在朋友圈賣賣貨拿點佣金而已,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其中的重點是你以後可以在淘小鋪做全球的生意,淘小鋪國際版正在開發中。多麼美好的前景,所有這一切都要嫁接在阿里體系之上,其它小平臺不可能有這種實力,感覺自己還挺幸運,終於可以跟馬爸爸幹了!
以上只是列出了個人認為最主要的幾點優勢,阿里的戰略高度肯定遠遠不止這些,未來隨著阿里對淘小鋪的加碼投入,必然會產生強大的虹吸效果,肯定會有其它平臺的團隊長或導師加入淘小鋪,因為他不加入,他的下級也會加入,可能在淘小鋪他的下級卻成了他的導師了,而且下家都來做淘小鋪了,他就相當於被架空了,所以加入淘小鋪是必然趨勢,各行各業的人才都在進駐,而這種勢頭也是不可逆的,尤其等到淘小鋪進一步優化之後,普通人也會蜂擁加入。原因並無其它,就因為淘小鋪是阿里的親兒子。
後記
巴菲特說過:如果你還沒有找到一個睡覺都在賺錢的方法,那你只能賺錢到死;馬雲說過:因為相信,所以看見!馬化騰說過:很多事情回頭想,其實你也沒什麼錯,只是錯在你老了!
17年前,我們大部分人都不相信網購,所以錯過了淘寶;今天,如果你不相信淘小鋪,也必將錯過阿里又一次財富紅利!試錯的成本不高,錯過的成本很高!忘掉過去,放下自我,緊跟老大的腳步,用心分享,用心賺錢,實現睡後收入!
最後,謝謝您能讀到最後!
關於作者:我是莎煊,新媒體從業人員,本職工作還算出色,獲市級領軍人才殊榮,做過醫療、網際網路、區塊鏈,不安於現狀,不斷求變,期待與你有思想的碰撞,轉載本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