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牌屋》充滿政治隱喻 與真實美國政壇有相似性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從2月14日起,估計很多人都和歐巴馬糾結著同一個問題——Netflix將《紙牌屋》第二季13集全部放出,到底是一口氣追完呢,還是省著慢慢看?記者 莊小蕾

  由凱文·史派西主演的美劇《紙牌屋》從去年首播後就一鳴驚人。和激情四射、充滿浪漫主義理想的《白宮風雲》、《新聞編輯室》相比,《紙牌屋》冷酷而現實。而第二季則比第一季更多了一種讓人透不過氣的血腥味。

  (這是劇透,請慎入)關鍵人物女記者佐伊居然在第一集就被幹掉了……看慣了沒節操英美劇的小夥伴們,也被編劇這樣的安排驚出一身冷汗。

  這部暗黑系的美劇,與真實的美國權力中心有幾分重疊?男主角史派西接受美國電視臺採訪時表示,有很多人認為劇情與真實的美國政壇有99%的相似性,而他本人曾向黨鞭們學習了一段時間。

  不少網友反映,《紙牌屋》全片充滿了政治隱喻,看起來特別費腦。所以,我們在此特別開出新板塊「星課堂」。跟著《紙牌屋》,學點英語,也順帶了解下美國的政治小常識吧。

  經典句:The financial system has collapsed. The house of cards has come unglued and that’s why we’re in such trouble。(我們的金融體系已經崩潰了,房地產泡沫破滅了,所以我們處於一個很大的困境中。)

  關鍵詞:house of cards

  對於美劇迷來說,house大概是最熟悉的英語單詞直譯。經典醫療劇《豪斯醫生》的名字就是House。而因為各種美劇和好萊塢電影的影響,White House(白宮)這個詞,在中國也算人盡皆知。

  house of cards,直譯過來就是「紙牌堆成的房子」,引申為「不牢靠的計劃」,解釋為「危如累卵」也可以。

  「紙牌屋」的「屋(house)」指的是眾議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而「紙牌(cards)」就是指玩牌的籌碼。單看這一雙關的劇名,就知道男一號弗蘭克·安德伍德在複雜詭譎的政治桌面上,玩起了權力遊戲。

  有意思的是,《紙牌屋》第二季不再由第一季的奧斯卡名導大衛·芬奇執導,而是請了一些明星出山。除了朱迪·福斯特執導《紙牌屋》的第九集外,女主角羅賓·懷特也是第十集的導演。已經用大數據鎖定用戶的Netflix,又進行了一次冒險。

  經典句:Give him a taste of the whip。(讓他嘗嘗鞭子的味道。)

  關鍵詞:whip

  whip一詞,喜歡《奪寶奇兵》系列電影的人都不應該陌生。做動詞和名次都可以。之前謝爾頓在《生活大爆炸》中使用的一款抽鞭子軟體就叫pocket whip。

  隨著《紙牌屋》的熱播,一個政治詞彙也進入了中國追看組的視野。在該劇中,男主角安德伍德的身份是眾議院中民主黨的「黨鞭」(Party Whip,有時也被譯作「督導」)。

  顧名思義,黨鞭的職責,就是讓本黨黨員們在特定的議題和法案上「統一思想」,尤其是在議會投票時能勁兒往一處使,壓倒另一政黨。

  1900年,奧斯卡·安德伍德成了美國第一位民主黨黨鞭。《紙牌屋》的男一號與他同姓,不知道算不算一種致敬。

  劇中,安德伍德在會議室裡豎塊白板,將支持和反對某項法案的議員人名一一列出——這叫做「數人頭」(headcount),也來源於現實。

  在情報不準確的情況下貿然投票,很可能面臨巨大的立法挫敗。2013年4月17日美國總統歐巴馬極力推行的「新槍枝控制法案」只差六票而未能在參議院過關,就是一個「數人頭」失敗的例子。

  當然,在真實的黨鞭們看來,《紙牌屋》罔顧黨鞭們兢兢業業為黨服務,只知道抹黑大家。在第一季開拍前,扮演男主角的史派西為了塑造人物,就曾向擔任過眾議院多數黨黨鞭的霍耶求教,兩人互動良好。可第一季播出後,霍耶就大發雷霆:「老百姓本來就對政治有不公平的負面看法,而《紙牌屋》卻以虛假、邪惡來描繪政治,這太過分了!」

  經典句:US government cyber experts suspect that an attack on the Obama and McCain campaign computer networks this summer originated from China, according to a US official。(根據官方的說法,美國政府的網絡專家懷疑今年夏天一個對麥凱恩和歐巴馬團隊的計算機網絡的攻擊來自中國。)

  關鍵詞:cyber

  邊拍邊播的美劇最能緊跟潮流,最近美劇中關於網絡的詞彙也越來越多。

  例如,《傲骨賢妻》中就幾次出現利用網絡水軍打官司的劇情。女主角艾麗西亞口中的geek squad就是「水軍」。其中geek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極客」,指那些精通電腦但社交能力不強的人。而squad是小分隊的意思。《中國日報》在報導騰訊和360對掐事件時,曾用Water army一詞來稱呼網絡水軍。但geek squad一詞可能更地道。

  《紙牌屋》第二季加入了不少中國元素。從第二季的第二集開始,安德伍德就開始和總統軍師的權力之爭。而這場戰爭,就是從美國在網絡安全cyber safety上壓制中國開始的。

  史派西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加入中國元素正是為了中國市場,「大概是因為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創作團隊意識到,未來10年,亞洲將成為異常重要的區域,而中國將經歷積極的轉變與變化。」

  事實上,《紙牌屋》中不少情節都來源於生活。如第二季第三集國會警衛給議員們銬上手銬抬進議會就是真事。

  美國政治問題專家杜劍鋒也認為,《紙牌屋》同華盛頓現狀的緊密關聯是本劇受到熱捧的關鍵元素之一,所以第二季主角安德伍德一路「披荊斬棘」向權力巔峰進軍的過程中,作為他謀登大寶的工具的一系列法案議題,同2013年美國政治生活中發生的熱點事件極為相似,「從圍繞避免政府停擺進行的談判,到在網絡安全上對中國施壓,包括立法防止軍中的性侵案件……都是過去一年吸引美國媒體和公眾注意的真實議題。」

相關焦點

  • 《紙牌屋》三部曲,全球殿堂級的政壇教材,揭穿世界大國的政治黑幕!歐巴馬害怕被劇透,柯林頓說99%的劇情是真實的!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弗朗西斯·厄克特選擇的一定是後者!在這場權利的遊戲,他絕對不允許有絆腳石!小編推薦《紙牌屋》,一個男人充滿野心和欲望的政壇之路!本書不僅揭露資本主義政治黑幕,對於世界各國,尤其是大國的政治黑幕都有所借鑑,引發廣泛思考!政治黑手們的巧手搭建的紙牌屋內黑幕叢生!本書的精彩和真實程度,連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膜拜,說99%的劇情是真實的。
  • 「宮鬥劇」《紙牌屋》輸給了美國現實政治
    本文經微信公眾號博客天下(bktx2012)授權轉載文 : 張慧5月30日,美國政治驚悚劇《紙牌屋》第五季在Netflix上線,迅速在「爛番茄」網站上獲得76%的好評。美國觀眾的共識是,這部劇保持了既有的品質,只不過「現有的政治氣氛」的鋒芒讓這部劇「望塵莫及」。政治劇《紙牌屋》一直與現實世界保持著複雜而微妙的聯繫。
  • 分享 《紙牌屋》又火了?10部美劇讓你深入了解美國政治!
    遠至幾年前完結的《白宮風雲》,還有近期被習大大點名的《紙牌屋》,都吸引了一群對政治題材劇感興趣的觀眾。那麼除開《紙牌屋》哪些政治題材的美劇值得一看,甚至好好學習呢?小編為大家盤點了10部政治題材的美劇,希望你不要錯過!若你喜歡《紙牌屋》,那麼《醜聞》值得你一看。
  • 《紙牌屋》領導美國?
    在2004年的總統大選中,威廉姆加入佛蒙特州州長哈沃德·迪恩的陣營逐鹿白宮,雖然迪恩在初選中功敗垂成,但是一連串助選經歷卻激發了威廉姆的創作熱情。他以迪恩競選為藍本寫出了一出話劇,作品在百老匯獲得成功後,又被改編成由喬治·克魯尼導演的好萊塢電影《總統殺機》(The Ides of March)。
  • 《紙牌屋》火遍全球有道理 折射美國政治權鬥
    有多火  民眾媒體政客都追  《紙牌屋》的前世是一部英劇,1990年,英國BBC把麥可·多布斯爵士的政治驚悚小說《紙牌屋》搬上螢屏。該劇被評為最佳英國電視劇之一,20多年後,美國人也翻拍了這部作品。
  • 除了《紙牌屋》,你還可以看這些劇來了解美國政治
    看完《紙牌屋》第三季後,許多網友一直想要主頁君推薦一些類似的劇集,這篇日記剛好推薦了幾部與美國政治相關的美劇/英劇/電影,
  • 《紙牌屋》第五季圓了「女總統夢」,政治題材為何如此受青睞?
    與美國現實政壇情況不同的是,《紙牌屋》第五季最終成就了一位「女總統」——克萊爾·安德伍德。儘管已經到了第五季,《紙牌屋》系列依然讓人充滿期待。豆瓣評分高達9.0分,也顯示出國內觀眾對該劇的喜愛。新浪微博#紙牌屋#主話題閱讀量達到了1.6億。這樣一部陰暗晦澀的美國政治題材劇怎麼會在國內如此受歡迎呢?
  • 軟影評|《紙牌屋》——虛假的真實
    不緊不慢,《紙牌屋》已經播了四季,我也逐漸路人轉粉,開啟了這場與它的「戀愛長跑」。拋開人們對他的褒貶不談,它既然能抓住這麼多的人的注意力,讓人一入坑就再難跳出,必然有其獨特的魅力。該劇以主角安德伍德夫婦(一對極具政治野心的夫妻)在美國政壇的權力紛爭中一路披荊斬棘為主線,為我們構造了一個由政局鬥爭、媒體輿論和人心交錯構成的紙牌屋一般的現代美國政治大廈。有人說這是一部處處瀰漫著壓抑氣氛的黑色政治劇,劇中充滿了對當下美國政治的批判,暴露了常人見不到的黑暗。
  • 美國電視劇《紙牌屋》與西方政黨政治
    他主演的電視劇《紙牌屋》(House of Cards)大紅大紫,他在劇中扮演的角色弗朗西斯·安德伍德深入人心。「紙牌屋」的命名,除了表面上比喻由紙牌搭造的「建築」之脆弱,更多地是為了點明劇情主題。「House」在美國是眾議院的代稱。「眾議院的紙牌遊戲」,顧名思義,劇情圍繞眾議院和華盛頓的其他權力機構展開,描寫了大量見不得光的權力遊戲。
  • 看《紙牌屋》,科普美國政治
    【《紙牌屋》一劇在中美兩國都引發了「收視」熱潮,因劇中涉及美國政壇獻金來往情節,美媒給《紙牌屋》打差評,但《紙牌屋》就真體現了美國政客的素質?讓人以為普天之下「搞政治的沒一個好東西」,倒不失為洗白美國政客這一特定群體的好辦法。就《紙牌屋》劇集本身而言,很多政治術語和流程難免讓中國觀眾覺得雲裡霧裡。本文圍繞十多個概念/問題,為觀眾答疑解惑。
  • 【紙牌屋】上線!
    《紙牌屋》的火爆,尤其是在中國的火爆是反常的,畢竟對於大眾而言,《權力的遊戲》《行屍走肉》《生活大爆炸》這樣的劇集更有賣點和誘惑力,奇幻、喪屍、喜劇,這樣的關鍵詞一聽就令人興趣盎然,但是政治,還是美國的政治,實在很難令人感冒,但是《紙牌屋》做到了,不僅使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美國的政治鬥爭和權力構成,更令人們對於政治劇有了濃厚的興趣,從《人民的名義》被稱為「中國版的《紙牌屋》」就可以看出來,不知不覺間
  • 美劇《紙牌屋》,領導美國的政治劇?
    他以迪恩競選為藍本寫出了一出話劇,作品在百老匯獲得成功後,又被改編成由喬治·克魯尼導演的好萊塢電影《總統殺機》(The Ides of March)。對美國政壇風雲變幻瞭然於胸的威廉姆在創作《紙牌屋》時,自然會在劇情中加進自己對當下政局的理解和判斷;也正因為劇中情節對美國政治脈動的精準把握和反映,《紙牌屋》才會在普通觀眾中引發共鳴的同時,也在華盛頓贏得政客「粉絲」。
  • 歐巴馬稱羨慕美劇《紙牌屋》中的政治「殘忍無情而高效」
    飽受兩黨政治僵局困擾的美國總統歐巴馬17日說,他希望現實中的政治能像熱播美劇《紙牌屋》中那樣「殘忍無情地高效」。《紙牌屋》講述了一個國會民主黨黨鞭通過陰謀手段上位的過程,被認為是掀開了美國政壇上至總統下至議員的精明算計、人性醜惡、骯髒交易。
  • 紙牌屋第五季回歸,美國政壇風雲,全在這部劇裡了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紙牌屋》系列的主創鮑爾·威利蒙的退出。《紙牌屋》作為一檔政治題材的電視劇,一經播出就引發了全球的觀劇熱潮。美國的前總統們都曾表示過自己是這部劇的超級粉絲。比爾·柯林頓曾經對主演凱文·史派西說:我喜歡《紙牌屋》。它太棒了。
  • 《紙牌屋》:謊言政治下的權力之路
    劇集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中國商人馮山德,周旋於中國高層的政治勢力與美國資源大亨之間,他們甚至通過洗錢的方式資助美國國會大選,影響政治發展的進程。權力腐敗與經濟腐敗緊密糾纏在了一起。為什麼選中國問題作為第二季的中心呢?《紙牌屋》的首席編劇提到一個原因,「《紙牌屋》是對最高層權力的探究。如今,如果不考慮中國的話,這個故事就沒法講。」
  • 紙牌屋第五季 「下木」夫婦黑出天際
    東方網5月30日消息:以往總是在二三月份播出的Netflix政治神劇《紙牌屋》今年姍姍來遲,在粉絲們的翹首以待中終於確定於5月30日全劇上線,戲中「下木」夫婦邪魅一笑,二次元中的美國政壇又將是一場腥風血雨,戲外也是「抓馬
  • 《紙牌屋》中的美國政治:揭秘真相還是娛樂至死?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紙牌屋》中的美國政治:揭秘真相,還是娛樂至死?  《紙牌屋》第二季上載第一天,觀劇人數就是第一季的八倍。主演凱文·斯派西曾說該劇99%的情節都是真的。
  • 環球時報:《紙牌屋》揭示美國「黑色政治」
    原標題:李海東:《紙牌屋》揭示美國「黑色政治」 最近,美劇《紙牌屋》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熱點話題,它之所以獲得很高的收視率,受粉絲追捧,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它觸動了人們對支撐美國社會與政治兩核心要素遭受侵犯的敏感神經。妥協通常被認為民主政治的最大特色。
  • 美劇 | 《紙牌屋》 安排,第一季!
    在這部凱文·史派西飾演安德伍德總統、羅賓·懷特飾演其妻的政治情節劇裡,充滿了令人回味的細節、多變的風格和深度。觀眾在恐懼中觀賞劇集,這對掌權華盛頓的夫婦在通往總統辦公室的路上充滿了謊言、暗箱操作和謀殺,這一切又讓觀眾沉醉在這種趣味當中。《紙牌屋》對美國政治現行運轉模式的描繪最準確。
  • 《紙牌屋》所想像的政治(2)
    《紙牌屋》能夠脫穎而出,正因威利蒙對人性和權力的著迷,恰好契合了公眾對當下政治的集體印象。1999年,阿倫·索爾金(Aaron Sorkin)的電視劇《白宮群英》就像是對柯林頓第二任期民主黨自由派的大聲抗議,索爾金虛構的美國政府,由充滿道德正義感的自由派總統領導,麾下則是盡心盡責的幹練官僚,與現實中背離了自由派政治原則、深陷性醜聞、即將面臨彈劾的柯林頓政府平行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