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江南」系列丨江南詩性文化解讀:莫愁湖

2021-01-10 美民

「一片湖光比西子 , 千秋樂府唱南朝。」

在見過的江南名聯中,這應該是我最心儀的之一了。

這兩句楹聯的作者是李堯棟,李的名頭看來不行,在錢劍夫主編的《中國古今對聯大觀》中屬「生平未能核實」者。楹聯學家對它的評價是「聯雖有誤」與「韻味高雅」,就是說它基本上屬於好壞參半的一類。這主要是說作者在下聯中弄錯了莫愁的本事。而要弄明白這其中的機關,則需要先對莫愁湖的來龍去脈加以簡要追述。

莫愁湖(圖源自網絡)

莫愁湖形成於六朝時期。它在大自然輪迴中的主要經歷是,當時的長江自西向東穿過清涼山、石頭城一線,與從東而來的秦淮河在今天南京的水西門外會合,兩股巨大的水流在此形成了大片的水鄉澤國。直到唐代以後,長江西移,秦淮河也由於沙灘的淤積而移向西北三汊河一帶。當兩條巨大的水流紛紛撤退之後,在秦淮河與長江交匯處的廢河道上留下了不少的湖泊池塘,而後來所謂莫愁湖就是其中的一段。莫愁湖最初的名字叫橫塘,這是一個在江南水鄉很常見的名字,今天想來大概是它屬於橫寬豎窄的形狀,所以最初也應該是十分普通的一個水澤地。它還有一個名稱叫石城湖,這也純是因為地近南京著名的戰略要地石頭城而來。這兩個名字都是極普通與尋常的。

莫愁湖真正成為一個江南的人文勝地,與南齊時一位名叫莫愁的少女是分不開的。與許多歷史往事一樣,關於莫愁女的版本也有不少。

這裡選擇兩個最重要的略加敘述。

一種說法是她是一位具有全部中國古典女性美德的洛陽女子。莫愁家境貧寒,在她 15 歲那年,就不得不做出一個中國孝道中十分讚賞的行為:賣身葬父。這時恰好被家住建康石城湖邊的盧員外碰到,員外見莫愁美麗聰明,就把她買回給兒子當媳婦。接下來的情節又有點像從孟姜女故事中複製過來,北方邊塞烽火燃起,莫愁的丈夫應徵戍邊,再無音訊。再接下來的情節又稍嫌突兀,莫愁把全部精力用於對鄰裡的扶危濟難,並為此獲得極好的口碑。但她的善舉與公公發生嚴重衝突,最後則與《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一樣,不堪凌辱的她只好「舉身赴清池」。後人難以忘懷這位美麗善良的女子,便把她生活過的石城湖改稱莫愁湖。

另一種說法的前半段與此大同小異,只是更加細緻一下。比如增加了她幼年喪母的不幸童年;以及她會採桑、養蠶、紡 織、刺繡,還能吟詠詩文—這些特別迎合古代士大夫心理的細節。此外還講到莫愁和父親學會了採藥治病,並明確講她父親是因為採藥時墜崖身亡,以及還與新婚丈夫生下了取名阿候的白胖兒子等。而其中最符合一般老百姓口味的,則是這個「富婆」最開心的是幫助窮人治病。在這個版本中莫愁的公公屬於不好不壞的「中間人物」,而真兇則轉換為吃齋念佛、一心修行的梁武帝。據說梁武帝因為偶來盧家莊園看牡丹而得睹莫愁芳容,不由神魂顛倒,寢食難安,最後竟然用毒計害死了盧公子。當宣莫愁進宮的聖旨傳到水西門外的盧家莊園時,莫愁毅然選擇了石城湖的一泓碧水。梁武帝畢竟是有慧根的,他聞訊十分慚愧,於是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河中水之歌》:

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子字阿候。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早嫁東家王。

這兩個故事很難說誰更真實可信,因此不妨說,前者的敘事人多半屬於在家中受公公氣的小媳婦,而後者則由於把矛頭直接指向了最高的統治者,它真正的「說話人」很可能是那些在政治上失意的中國士大夫。這些舊帳本是董理不清的。這裡所講的莫愁即與莫愁湖直接相關的那一個,而中國文學中經常講到的盧家莫愁,指的也就是這一位從中原南下而來的洛陽女子。

文/摘自劉士林《江南詩性文化》(上海文藝出版社)

相關焦點

  • 江南園林哪裡妙?南京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自古被稱為「江南第一州」和「天下文樞」的金陵南京就是我國舉足輕重的都市,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和重要的文化、科教中心。南京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鍾靈毓秀,物華天寶,虎踞龍盤,人傑地靈,山川秀美,氣象恢宏,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十朝菁華匯於其間。
  • 你眼中的江南什麼樣?一起來上博覽「春風千裡」
    備受期待的「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今起在上海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受疫情影響,本次展覽較原定計劃略有延遲,但是展覽質量沒有絲毫縮水。展覽在遴選上博海量館藏的基礎上,借展國內15家文博單位,涵蓋骨角器、玉石器、青銅器、陶瓷器、書畫、古籍、漆器、家具、印章、竹木器、玻璃器等門類,共計展出文物197件組。
  • 聽張彬彬唱《回江南》,走進如詩如畫的江南水鄉 | 我和我的家鄉
    為解讀中國人的鄉土情結,匯聚同心追夢的力量,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相關機構共同推出《我和我的家鄉》(第二季),第二首歌曲《回江南》由青年演員張彬彬演唱,讓我們一起走進江蘇,感受江南水鄉的風韻。
  • 聽張彬彬唱《回江南》,走進如詩如畫的江南水鄉|我和我的家鄉
    為解讀中國人的鄉土情結,匯聚同心追夢的力量,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相關機構共同推出《我和我的家鄉》(第二季),第二首歌曲《回江南》由青年演員張彬彬演唱,讓我們一起走進江蘇,感受江南水鄉的風韻。聽一聲家鄉話,品一道家鄉味,心中的那座城與那群人,似乎更清晰可見了。歡迎收聽:「水微瀾,綠如藍,誰不憶江南,驀然回首異鄉夜闌珊。」
  • 江南文化系列報導|「杭兒風」的源頭,原來就藏在江南民俗文化中
    江南傳統民俗文化也隨著朝代更迭慢慢沉澱,家住浙江的名家豐子愷也曾飽含深情地寫道:「我們是浙江石門灣人,住在上海也只管說石門灣的土白。吃石門灣式的菜,度石門灣似的生活!」 如今身處杭州,也還是能感受到鮮明的江南民俗文化的傳承。
  • 漢樂府《江南》:江南清如許
    尤其押在韻腳上的,你看偶句裡的是「西」和「北」,而不是「東」和「南」。這一下,對於詩歌而言,像《滄浪詩話》(《滄浪詩話》是嚴羽所著的一本中國古代詩歌理論和詩歌美學著作,約寫成於南宋理宗紹定、淳祐年間。它的系統性、理論性較強,是宋代最負盛名、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部詩話。全書分為《詩辨》《詩體》《詩法》《詩評》《考證》等五冊。)就說它「全不押韻」,所以文人讀起來,甚至覺得它有些彆扭。
  • 用舞蹈講述江南故事 「浙舞江南」帶你讀懂詩畫浙江
    人民網杭州9月30日電 (王麗瑋)西湖、油紙傘、白蛇傳說……今晚,一場蘊含著滿滿江南元素的舞蹈演出在杭上演。作為浙江省文聯「獻禮祖國」系列文藝活動之一,浙舞江南——浙江優秀舞蹈作品展演通過多個風格鮮明的舞蹈節目,讓觀眾領略江南風採。
  • 上海博物館「江南文化藝術展」開幕
    5月25日,「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觀展指南第一版塊名為「懸古垂文——我欲因之夢吳越」,意在溯本尋蹤,突出江南社會民風由尚勇至崇文的轉變。以河姆渡文化骨耜、良渚文化玉項飾和春秋戰國時期的吳王夫差鑑、越王者旨於睗劍等,簡要回顧江南史前及吳越爭霸的歷史......
  • 用一個詞語形容江南,他們這樣說
    這就是江南文化中的書籍世界。」詩意雅致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六朝博物館館長胡阿祥「江南文化,真的用一個詞來說,很難形容。」胡阿祥說,江南這一片土地,是煙雨迷濛的土地,精神是因時而變的,稟賦是創新的,追求美好的詩意的生活,「今天的江南,是詩意雅致的。」
  • 徐風筆下民間的江南,再造了多義的江南,也續寫了當代的江南
    頒獎詞這樣寫道:徐風以搖曳生姿的文字徐徐講述著千年的江南文化風流,其系列作品在江南地帶的一壺一茶一寺一碑一謠一人等風物人情的細節中,梳理出水鄉江南的人文脈絡。歷史與現實,繁華與荒涼,道不盡的是江南源遠流長的風骨品格、滄桑流韻。視野雖限於江南世情,筆力卻深至人心魂魄。2020年3月,「繁荒錄」由譯林出版社結集出版,定名《江南繁荒錄》。
  • 明清江南閨秀文學的新貌
    江南經過長期的開發,明清時早已是鍾靈毓秀之地,具備了較大的地域文化優勢。杏花春雨江南,滋育了無數的文人墨客。山川清淑之氣不獨鍾於男子,亦鍾於女子。正如胡曉明先生《文化江南札記》所云:「明清之際的中國文化,出產不少人物,有許多豪俠義士、高人大儒、才子佳人、名姝國士,從歷史人物的角度看,恰恰同時顯示了中國文化中盡心盡性盡理、盡才盡情盡氣的豐富多姿。」 明清江南閨秀文學的繁盛,由幾組統計數據可見一斑。
  • 江南民歌小曲28首
    江南水鄉,是精緻的美。外婆家是舊時光裡最溫暖的存在。想那起翹的屋簷,看門的老狗,眯眼曬太陽的花貓,竹椅上談笑的老人家,潺潺繞村莊的小溪流,是停滯的美好時光。《太湖美》積極吸取了江南城鎮小調的特色,用傳統音樂的形式來表現太湖邊豐盛的自然資源以及悠久的革命傳統,是傳統文化與當代題材結合的一個完美例證。這也說明傳統音樂是新音樂創作的土壤。
  • 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關於《東亞文都•詩畫江南》電視專題欄目...
    11330600002577313Q/2020-195245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發布機構: 市文廣旅遊局(市文物局) 公開日期: 2020-12-14 主題分類: 旅遊、服務業,文化
  • 【光前啟後 汲古慧今】 「縹緗呈彩」——江南藏書文化•金山特...
    「近日,由上海市金山區圖書館歷經一年多醞釀、籌備的「縹緗呈彩」——江南藏書文化•金山特展全面完成布展工作,將於10月1日國慶期間隆重開展,從而為各界讀者獻上一場江南文化與藏書源流的視覺盛宴。整場展覽內涵深廣,立意高遠,飽含著濃鬱的書香雅韻,充滿著對鄉邦先賢的虔誠禮敬,江南文化中蔚為大宗的藏書文化意涵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油然而生一種對高雅書香的沉醉與敬意。
  • 【科學文化】百年旗袍與江南文化(上)
    【科學文化】百年旗袍與江南文化(上) 2020-12-15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訪丨爾冬強:沿絲綢之路回望江南田野,尋根江南和吳文化
    「如果在文化上尋根,吳地就是我精神的原鄉。」——爾冬強七月初,江南的梅雨季節已進入尾聲,翻滾的熱浪裡氤氳蒸騰的水汽滋養著吳地文化。長時間關注江南文化變遷的著名攝影家、歷史影像學家爾冬強先生在位於蘇州的黎裡古鎮推出了一個特別的展覽《文化自覺:爾冬強江南田野調查文獻展》。
  • 江南意境與現代美學相結合的新中式婚禮
    雲 奔騰於九天,水 傾瀉於悠遠 融天地萬物 納盛海百川 雲水本同源 一體卻兩面 負陰而抱陽 卻存異求同 雲、水、魚、 生明月,共此時
  • 江南民歌小曲28首,詩情畫意、小橋流水......
    江南水鄉,是精緻的美。外婆家是舊時光裡最溫暖的存在。想那起翹的屋簷,看門的老狗,眯眼曬太陽的花貓,竹椅上談笑的老人家,潺潺繞村莊的小溪流,是停滯的美好時光。《太湖美》積極吸取了江南城鎮小調的特色,用傳統音樂的形式來表現太湖邊豐盛的自然資源以及悠久的革命傳統,是傳統文化與當代題材結合的一個完美例證。這也說明傳統音樂是新音樂創作的土壤。
  • 世界在忙,我在江南水鄉.
    那些名字,聽著念著就讓人念念不忘,雖未曾謀面,早已心有所屬,來到這裡,總想讓人住上幾天,感受文化的洗禮,瞻沐世家的遺風,那些小橋流水,古道巷陌,既顯得如此親切可人,每當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的時候,站立江邊,聽瀾,臥眠,一切如夢中初醒的江南。
  • 傅渝昕的詩《以史為宙.江南水鄉》
    包容往昔更迭平步慢慢積澱深沉以夙夜為宇以史為宙納百川赴於流年緩緩隱入宇宙中2020.4.23於泉州江南是你船輕悠進點點橙紅淡開的水墨裡流過不遠處驛館前的青石橋順河道蕩去我前去橋上等雨匠人送我一隻豌豆般的銀鈴一條長巷隔開了塵世我融入橋上江南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