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自古被稱為「江南第一州」和「天下文樞」的金陵南京就是我國舉足輕重的都市,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和重要的文化、科教中心。南京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鍾靈毓秀,物華天寶,虎踞龍盤,人傑地靈,山川秀美,氣象恢宏,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十朝菁華匯於其間。自古「天下財富出於東南,而金陵為其會」,南京是天下財富的中心,有著「文章錦繡地,溫柔富貴鄉」之稱。
作為自古以來連綿不斷的頂級富庶繁華之地,南京文化底蘊深厚非凡。在文化上,南京不僅是舉世聞名的古都、佛都、世界文學之都等等,還是中國四大園林城市之首,城市綠化率位居全國第一,是中國最早進行現代園林城市規劃設計的城市。園林城市描述的是現代園林綠化都市的概念,但其實作為江南首城的南京也曾出現過大量的中國古典園林,這些園林作為中國私家文化的精髓的一部分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
古話說:「江南園林甲天下」,今天我們就走近南京的幾處古典園林,一起去捕捉這座底蘊深厚的江南古都那些不為人知的繾綣和溫柔。
南京的園林在江南園林中留下了獨特的一筆,從六朝到明清,南京的園林不計其數。六朝時期是南京園林的鼎盛期,明清是又一個高峰,隨著歷史的變遷,這些園林大多已不存,大部分毀於戰火,有的在近代就被用作公園、學校等場所,消失在了歷史中。被用作公園的最有名的要屬玄武湖、莫愁湖了。
玄武湖是中國最早的公共公園之一,也是江南地區最大的城內公園。玄武湖東枕紫金山,西靠明城牆,北鄰紅山和南京站樞紐,南倚覆舟山,是江南唯一的皇家園林和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古名「桑泊」,又稱後湖、北湖,歐陽修曾寫道「金陵莫美於後湖,錢塘莫美於西湖」。
玄武湖的人文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六朝時,成為皇帝操閱水師的場所,並被闢為皇家園林,南岸建有華林園、樂遊苑等皇家宮苑;北宋時,江寧府尹王安石「廢湖還田」,玄武湖因此消失二百多年;元朝時,經過兩次疏浚,玄武湖重新出現;明朝時,設為後湖黃冊庫,系皇家禁地;清末舉辦南洋勸業會時,開闢豐潤門(今玄武門),玄武湖成為遊覽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8月,玄武湖作為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縱觀玄武湖的歷史脈絡,它一直都是作為官方園林湖泊而存在。下面我們說一說南京的私家園林。
莫愁湖
莫愁湖是南京主城區內的第二大湖泊,有「金陵第一名勝」的美譽。莫愁湖因莫愁女的故事而籠上了一層惆悵哀轉的面紗,莫愁女的故事廣為流傳,今天除了南京有莫愁湖公園之外,還有莫愁路,另外還有以莫愁為題的歌曲,以莫愁命名的雜誌,金庸也用莫愁替他小說《神鵰俠侶》中的人物命名。
清代杭州籍大詩文家袁枚(「南京隨園先生」)對莫愁湖青睞有加,讚譽道「欲將西子莫愁比,難向煙波判是非。但覺西湖輸一著,江帆雲外拍雲飛」。
莫愁湖原名「橫塘」或「石城湖」,因靠近金陵石頭城故址而得名。明朝初年,莫愁湖沿湖畔築樓臺十餘座;明朝中葉,莫愁湖為徐達後裔、魏國公徐氏別業,成為金陵名園之一,也是一處私家園林。清朝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莫愁湖進行大規模整治,沿湖修築「鬱金堂」等樓臺十餘座;鹹豐年間,建築及花樹毀於戰火;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莫愁湖,湖景漸復舊觀。民國十八年(1929年),莫愁湖被闢為公園。
莫愁湖公園現有莫愁女故居、鬱金堂、蘇合廂、勝棋樓、華嚴庵、莫愁水院、棋文館、粵軍陣亡將士墓、抱月樓、海棠精品園、鳶尾園等主要景觀。
瞻園
「南都第一園」的金陵瞻園得名於歐陽修的詩句——「贍望玉堂,如在天上」,是現存的江南四大園林之一(南京瞻園、無錫寄暢園、蘇州留園、拙政園),同時也是南京保存最完好的一組明代古典園林建築。乾隆下江南曾對瞻園讚不絕口,瞻園也是《新白娘子傳奇》的取景地。
古代園林藝術家鄒迪光在《愚公谷乘》中介紹「園林之勝唯是山與水二物」,可見山、水在園林設計中的輕重,而瞻園在此二物之外,還多出一個「石」。
剛入園,首映眼帘的是一塊太湖石,立於南門後,即仙人峰。到海棠院,在花籃廳的桂花叢中看到又一塊突兀的太湖石,這就是和仙人峰齊名的綺雲峰。瞻園的假山,也全由太湖石堆置而成,共三座。北假山以體態瑰麗的太湖石堆成,保留有若干明代「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疊山技法,臨水有石壁,臨壁有貼近水面的雙曲橋;山腹中有盤石、伏虎、三猿諸洞。西假山以土壤為主體,用太湖石駁岸,石頭好像從土中長出來一樣,野趣盎然;山上有亭子,周圍種以松、竹、梅,故而亭曰「歲寒亭」,又名「三友亭」。南假山是用一千多噸太湖石經篩選後,按紋理走向拼成斜列狀的山型;輪廓上採用小山傍依大山的方式,錯落有致,堅固有力,有絕壁、主峰、危崖、洞龕、鐘乳石、山谷、配峰、次峰、步石、石徑等,嶙峋多姿,層次分明,自然幽麗。
愚園
又名「胡家花園」,位於南京市老門西地區(中華門以西,類似地名還有中華門以東的老門東,現為城南明清風格的商業區),前臨集慶門鳴羊街、後倚花露崗,是晚清著名的江南私家園林,有「金陵獅子園」之稱,與瞻園在南京城內東西對稱分布。愚園由宅院和園林兩部分組成,整個園林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水石取勝,有「城中佳勝眼為疲,聊覺愚園水石奇」之說。
清光緒二年,胡恩燮為奉養母親,辭官築園,取名愚園,既有表明其不仕歸隱「自以為愚,更其名為愚園」,「以愚名者,樂山水而自晦於愚也」之心跡,又寓「大巧如拙,大智若愚」之意。設景三十六處;1915年,胡恩燮嗣子胡光國進行擴建,面積近3萬平方米,增設三十四景,故有前後七十景之說,後歷經戰亂,園林幾度損毀。
愚園巧妙地動用了借景的手法,在園外,近借鳳臺山,遠借鐘山,使有限的空間得以無限延伸;在園內,景點構築用傳統的對景手法,使各景點能相互滲透和借取,增加了雙方的風景藝術價值。
在水體處理上藏引得法,動用了藏源、引流、集散、延伸等手法,讓水面有流有滯、有隱有顯,使水體活躍於園中,構成多變的水景空間,生發無窮之意。
愚園「巧於因借、因地制宜、精在體宜」的設計原則,堆山理水的處理手法,植物造景的運用等等,很多地方是值得今人借鑑和取法的;對研究南京的園林史也有較大的價值,確是江南古典園林藝術中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煦園
煦園是南京城內比較特殊的一處園林,它位於總統府建築群內。總統府在明代是歸德侯府、漢王府,某種程度上也是私家園林,清代先後為江寧織造署和兩江總督府,從私家園林的性質轉變為官方性質,太平天國時期成為天王府,近代多次成為中國政治、軍事的中樞,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策源地和發生地,1912年孫中山在這裡宣誓就職,1927年,這裡成了國民政府所在地。解放後,這裡又曾是江蘇省政府的所在地,現開闢為中國近代史博物館。
煦園是江南園林中一處獨特的存在,它不僅有江南園林之奇美,又有北方古典建築的某些優點,同時周邊總統府內的近代西方建築景觀又和煦園園林主體相映成趣,可謂南北交融、東西合璧。
煦園以小著稱,面積僅有1.4公頃,虛實相映,層次分明,園以水為主,水體南北走向,整個水池周長約1866米,面積約佔全園一半多。東閣西樓隔岸相望,南舫北閣遙相呼應,花間隱榭,水際安亭,景致自然和諧。水池平面似一個長頸花瓶,瓶口有漪瀾閣屹立水中。花木扶疏,秀麗雅靜。
甘熙宅邸
位於南京中山南路南捕廳和大板巷風情街之間,又稱甘熙故居、甘家大院,俗稱「九十九間半」,是清代第一大民居。
宅第建築群中建築均坐南朝北。甘熙宅第建築特色南北交融,既有「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的江南民居的娟秀雅致,又有北方「跑馬樓」的渾厚大氣。
南京白鷺洲公園也曾是中山王徐達家族的別墅,名字借唐代金陵另一處名勝之名。明朝天順年間,在園內建有鷲峰寺,煙火鼎盛一時。
明正德年間,徐達後裔徐天賜將該園擴建成當時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園林,取名為東園。該園成為園主與王世貞、吳承恩等許多著名文人詩酒歡會的雅集之所。明武宗南巡時,曾慕名到該園賞景釣魚。明朝萬曆年間,當時文壇領袖王世貞對「東園」曾有「其壯麗遂為諸園甲」的描述。
除此之外,南京的明清園林中還有李漁的芥子園、袁枚的隨園等,皆為名園。
芥子園
清康熙元年(1662年),李漁52歲時舉家從杭州遷居南京,一住就是近20年。他在金陵營建了自己的私宅———芥子園,園林有「壺中天地」的意境。芥子園雖早已不復存在,但是其在中國園林史上的重要地位卻沒有動搖,李漁在南京的文化活動也與南京這座歷史名城緊密聯繫在一起。李漁在芥子園完成了《無聲戲》《一家言》《閒情偶寄》等著作,度過了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
李漁經營的芥子園書鋪,不僅刻印《水滸傳》《三國志演義》《西遊記》《金瓶梅》等熱銷名作,而且他的全部作品也都在自己的書鋪印刻,算是壟斷了當時的市場。他改造印刷技術,注重裝幀設計,在與偽書、劣書的競爭中終於脫穎而出,形成了良幣驅逐劣幣的態勢。
在中國的畫壇上,流傳廣泛,影響深遠,孕育名家,施惠無涯者,《芥子園畫譜》當之無愧(亦稱《芥子園畫傳》),它是一部中國傳統繪畫的經典課本。近代現代的一些畫壇名家如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園畫譜》作為進修的範本。所以「芥子園」這部書的名氣很大。《芥子園畫譜》自300多年前出版以來,不斷拓展出新,康熙年間的「王概本」、光緒年間的「巢勳本」為世人學畫必修之書。
隨園
隨園位於南京五臺山餘脈小倉山一帶,原為曹雪芹祖上林園,是著名的江南私家園林。隨園更是清代江南的三大名園之一,現地面主體建築均已不存,僅存遺址。
隨園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末的吳應箕焦園,清康熙年間則是江寧織造曹寅家族園林的一部分,曹家的姻親富察明義曾說隨園就是《紅樓夢》裡的大觀園。後歸於接任江寧織造的隋赫德,故名「隋織造園」、「隋園」。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袁枚購得此園,名之為「隨園」,過世後即葬於隨園。太平天國時期,隨園毀於戰火。
1921年,金陵女子大學從李鴻章花園舊址遷往隨園新校址,隨園一帶即成為金陵女大(今南京師範大學)永久校址所在地。校園也採用東方園林式布局,建築群由西方建築大師亨利·墨菲整體規劃設計,和燕京大學校園、福建協和大學校園同出一脈。金陵女子大學校園曾被譽為「東方最美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