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起中國人對花木蘭是什麼印象,我相信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想到的是「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這八個字,花木蘭形象已經成為中國文化中的一個經典符號。
如果問起我對花木蘭的第一印象來自哪裡,我想不僅包括我在內,很多人會說是豫劇大師常香玉所表演的舞臺形象花木蘭。其中的經典唱段更是從小耳濡目染「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到邊關,女子紡織在家園……」
後來上中學後,又學到一首《木蘭辭》,並且要求背誦全文。而這首距今約一千五百年前的北朝民歌形成了中國人對花木蘭的核心形象輪廓描述。今天,班長就盤點下我看過有關花木蘭的7部電影。
豫劇電影《花木蘭》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出品公司:長春電影製片廠
班長看電影:這是目前我看到上映最早的有關花木蘭的電影,小時候受姥姥的影響對常香玉飾演的花木蘭經典唱段「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耳熟能詳。為了盤點有關花木蘭的電影,所以才第一次完整的看了一遍豫劇電影《花木蘭》,終於知道了唱段的「劉大哥」是誰。
劉大哥是花木蘭從軍路上所遇的從徵人劉忠,劉忠與其他三位從徵人相比是一路埋怨一路牢騷。認為男的打仗,女的在家享清閒,為什麼為國效力的事偏偏落在自己的頭上。花木蘭聽到這些言論後,才有了勸告劉忠的唱段「劉大哥講話理太偏」。
常香玉大師塑造的豫劇《花木蘭》整體上就是依託自這首《木蘭辭》,劇中花木蘭在紡織房裡嘆息(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花木蘭有一個姐姐花木蕙和一個年幼的弟弟花木力(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花木蘭過黃河到黑山(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花木蘭唱段中有「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這是直接引用《木蘭辭》的原句。花木蘭打完仗辭官還鄉之後以女裝見人,昔日的夥伴才知道木蘭是女郎(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這部豫劇電影《花木蘭》中也有很多發揮,花木蘭為替父從軍,與爹爹花弧比試武功,讓二老放心;花木蘭在軍中看北鳥南飛知道今晚敵軍來偷襲;花木蘭的上級賀元帥看上了花木蘭願以小女相配,打完仗上門提親時才知道花木蘭才是女郎,也就有了「花木蘭羞答答施禮拜上,尊一聲賀元帥細聽端詳……」
豫劇電影《花木蘭》中的花木蘭形象
這部豫劇電影《花木蘭》是所有花木蘭系列中的一座豐碑,將《木蘭辭》以畫面呈現。如果說《木蘭辭》給讀書識字的人普及了花木蘭故事,那麼豫劇電影《花木蘭》則是以老少鹹宜的舞臺形式讓底層大眾知道了這一位替父從軍,為國效力,不戀權貴名利,孝敬父母的巾幗英雄。
常香玉與常香玉號飛機
豫劇舞臺上花木蘭的扮演者常香玉大師更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常香玉為志願軍捐一架飛機命名為常香玉號。雖然常香玉大師於2004年逝世,但她的花木蘭形象永遠成為國人心中永不落幕的經典。
邵氏電影《花木蘭》
上映時間:1964年6月18日
製片地區:中國香港
出品公司: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班長看電影:我是為了盤點花木蘭系列的電影,才知道1964年香港邵氏公司也拍過《花木蘭》電影。電影風格就是典型的香港古風片。這部電影的也是屬於戲劇類,只不過不再是豫劇而是黃梅戲。
邵氏電影《花木蘭》的花木蘭形象
相比於豫劇電影《花木蘭》,邵氏《花木蘭》在繼承了整體故事脈絡上又有了進一步豐富和創新。與豫劇《花木蘭》相同的情節有花木蘭與父親花弧比武;從軍路上為男的打仗女的在家享福的言論進行辯論;軍中看見北鳥南飛判定敵軍偷襲;花木蘭中箭;賀元帥欲將女兒許配等等。
創新的地方就是花木蘭的女兒形象更豐富,花木蘭除了會織布之外,影片開場就有花木蘭射箭打獵,影片中還為花木蘭安排了愛情線,對同軍十二載的戰友李廣芳心暗許,也有一些女兒內心戲的描寫。總的來說,邵氏電影《花木蘭》是一部十分難得的佳片,值得觀看。
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
上映時間:1998年6月19日
製片地區:美國
出品公司: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
班長看電影:如果說豫劇電影《花木蘭》向中國人普及了花木蘭故事,那麼向全世界推廣花木蘭故事的就是這部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
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丹鳳眼、厚嘴唇這是西方人對東方女性的慣性審美。
在這部電影中,花木蘭一改中國人心中文雅的形象,花木蘭不再織布,往手臂上打小抄背誦女德,經常把事情搞得雞飛狗跳。或許因為是動畫電影,想像力大膽的美國人給花木蘭創造弄了龍、蛐蛐兩個動物小幫手,倆小傢伙也成為本片的搞笑擔當,花木蘭軍營的小夥伴們更是個個奇葩。我在看這部電影中,有很多搞笑點。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感覺不足的地方就是花木蘭用火炮炸雪山,跟後面《花木蘭之大漠營救》提到的歷史錯誤一樣,當時北朝時期火藥還沒有出現更沒有被用做軍事層面。興許是美國人覺得花木蘭是中國的,火藥也是中國的,於是就給捏咕到一塊了。
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
這部電影儘管與我們傳統認知的花木蘭故事有所出入,但總體框架沒變,花木蘭女扮男裝,偷父親武器鎧甲從軍。趙薇版的《花木蘭》在這一點上與動畫情節一樣。總之這是一部合家歡類型的電影,非常值得看。
趙薇版《花木蘭》
上映時間:2009年11月27日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班長看電影:這部上映於2009年的趙薇版《花木蘭》放到現在來看,我感覺有不少槽點。其中最大的槽點就是有號稱俄羅斯海豚音王子維塔斯的參演,然後看完之後發現他在劇中也起不到劇情推動作用。在思考導演為啥安排這樣個角色,想來想去最合理的解釋就是2007年那段時間他是在中國最火的外籍歌手。
趙薇版《花木蘭》電影中的維塔斯
來說說對這部電影的感受,趙薇版《花木蘭》中,花家只有花弧和花木蘭父女二人,花弧在收到徵兵令時,決定以年邁身軀從軍,花木蘭不忍心於是夜裡偷走父親的戰馬和鎧甲兵器。在軍營裡遇到了從小的玩伴小虎,小虎知道花木蘭是女的,所以在這裡花木蘭是女的並不是所有人都不知道。
趙薇版《花木蘭》
趙薇《花木蘭》中河中洗澡的片段感覺是在模仿迪斯尼動畫電影《花木蘭》。為了講出新意,這部電影中,柔然內部也有權利爭鬥,柔然王子門獨弒父篡位等。陳坤在劇中飾演投身行伍的大魏皇子,與花木蘭結成生死兄弟,最後與花木蘭產生感情。這讓我感聯想到了電影《畫皮》,因為在電影《畫皮》中他倆人飾演夫妻。總之這部電影雖然有槽點,但是還是值得一看的。
《木蘭之巾幗英豪》
上映時間:2020年4月17日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班長看電影:這是一部網絡電影,我是在看過了《花木蘭之大漠營救》之後,再看的這部電影,與看《花木蘭之大漠營救》一樣採用兩倍速看完的,沒別的意思就是想快速了解下劇情。
網電《木蘭之巾幗英豪》中的花木蘭
這部電影中,講述的是花木蘭替父從軍返回家鄉,十年後柔然再次翻邊,花木蘭重新披掛上陣與敵人展開搏鬥。鬼扯的是花木蘭為救戰友當了敵人俘虜,然後敵人竟然不知道花木蘭是女兒身。試想下,花木蘭替父從軍返鄉後已經成為全民學習的先鋒代表,這一女扮男裝的人設早已名揚天下了。
影片中還為柔然內部爭權奪利進行大篇幅描寫,這一點又跟趙薇版的《花木蘭》有點相似。反正這部電影與《花木蘭之大漠營救》一樣屬於蹭熱點性質的網絡快餐電影,不值得看。
《花木蘭之大漠營救》
上映時間:2020年8月23日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班長看電影:這部有關花木蘭的電影從名字上來看就透著一股濃濃的網電風,其實就是一部網絡電影。這部電影明顯感覺就是屬於蹭熱點型,蹭劉亦菲版的《花木蘭》。這種蹭熱點的網絡電影比比皆是,比如徐克導演出一部《狄仁傑》系列電影,網絡電影就是立馬跟風出好幾部,連取名字都是如出一轍。劇中竟然有用火藥炸牆的橋段,因為火藥是在唐朝發明,唐朝末年被用於軍事,這犯了歷史常識的錯誤。
這部電影沒有花木蘭替父從軍的劇情交代,就講述花木蘭小分隊深入敵佔區營救公主的故事。然後再參雜一些可有可無的劇情,進行一些強行煽情。我是兩倍速看完這部電影的。我的評價就是這就是一部頂著花木蘭三個字的網電爛片。跟傳統的院線電影相比,網絡電影雖然是小成本,但是也可以進行精細化製作的。這部電影不值得看。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
上映時間:2020年9月11日(中國大陸)
製片地區:美國、中國
發行公司: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
班長看電影:這部電影與動畫電影《花木蘭》一樣,均為同一家電影公司出品。在故事情節上與動畫版電影保持基本一致,但也有所改編。劇中有鞏俐飾演的反派女巫,會變成老鷹飛來飛去,又能以鷹爪功殺人。只不過女巫一直想得到世人的認可,所以才走上邪惡的道路。片尾女巫又覺得自己跟花木蘭一樣屬於不被主流意識認可的女性,最後為花木蘭擋箭而死。我覺得你都這本事了,能上天能變身,還能控制人的意念,都厲害的成這樣了,還需要世人認可幹嘛呢。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中的女巫
這部電影雲集了很多大牌明星,劉亦菲自不必說,還有李連杰,甄子丹,鞏俐。李連杰在接受採訪時得意的表示,自己飾演皇帝不用有武打鏡頭,看著他們打來打去的自己很高興。
值得一提的是,劇中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騎馬與兩隻小兔齊頭並進,這是《木蘭辭》中的一個典故。就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的家就是住在這個福建土樓裡
在看這部電影時發現老外對中國文化理解有些想當然的地方,比如花家所居住的地方是福建土樓,花木蘭的故事是北魏時期,北魏是北方政權不會有福建土樓的民居出現。這也說明,這是老外對中國文化的一種想當然的雜糅。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中的花木蘭形象
總體來說,這部真人版的《花木蘭》是美國對中國傳統文化向全世界的再次推廣,不得不說,在向全球推廣文化方面,美國人是真有一手。
小品《木蘭從軍》
播出時間:2015年6月27日
班長看小品:這是上海衛視《歡樂喜劇人》中的一個小品,不是電影本來不想說,但是不管怎麼樣,也算是舞臺上的花木蘭形象。賈玲在這個小品中飾演的花木蘭是貪吃、不孝、胸無大志、怕死、花痴一個傻大妞,連替父從軍都是在花弧的心機操作下送上戰場的。
小品《木蘭從軍》中的花木蘭
這個小品播出後遭到署名為中國花木蘭文化中心機構的聲討,要求其道歉。此事一出,頓時引發網友的討論,有的網友說這是上綱上線,限制文化創作自由等等。可是在我看來,這個小品簡直就是無聊透頂,小品中的所謂笑點也都是一些腦殘橋段。
一些網友可能把惡搞和創作自由混淆了,有的網友粉絲寧可為自己偶像的無知站臺,也不能允許其他批評指正的聲音出現。人家一批評指正就會扣上「上綱上線,幹預文化創作自由」等帽子。只允許自己有支持的自由,不允許別人有反對的自由。
認真學習過《木蘭辭》,看過多部花木蘭系列電影之後,儘管花木蘭熒幕形象有多種多樣,但像小品《木蘭從軍》中的形象簡直是無聊至極。客氣一點說,這是一個垃圾小品。
再說花木蘭之前,先說一個小插曲,觀眾看電影時能夠一眼看出花木蘭是女扮男裝,影片中的戰友、敵人卻認不出。這就說明,花木蘭的女扮男裝是不過關,只不過是為了拍電影大家就假裝認不出花木蘭是個女的。所以,真實的歷史場景中,花木蘭一定不是熒幕中的樣子。
花木蘭的故事源於北魏時期的《木蘭辭》,花木蘭替父從軍十二載未被同伴認出,這就說明花木蘭本身的男性特徵足夠明顯。北魏政權本身就是由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所創,所以尚武精神更為突出一些。鮮卑族又是一個遊牧民族,遊牧民族中女子男性化也不足為怪。
花木蘭的真人真事歷史上沒有文獻明確記載,按照易中天老師所說的歷史人物有三種形象,即歷史形象、文學形象、民間形象。花木蘭儘管沒有真實的歷史形象可循,但經過上千年的口口相傳,花木蘭的文學形象、民間形象早已根深蒂固。這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如果為了所謂的顛覆而進行下流惡搞,這其實與拍「抹髮膠、住別墅」的抗日八路軍如出一轍。即便沒有人讓你道歉,久而久之也會被觀眾所摒棄。
我相信後續還將有更多花木蘭的形象被搬上熒幕,這也說明花木蘭的文化魅力是經久不衰。
——文字校對:春暖花開
如何關注「當年班長」①長按「微信二維碼」關注。
②點擊微信右上角「+」,出現「添加朋友」後,直接輸入「當年班長」的名字,即可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