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班長】德國電影《再見列寧》

2021-03-03 當年班長

德國電影《再見列寧》2003年2月9日上映,講述1989年生活在東德的母親在丈夫「叛逃」西德的情況下,將自己的心血和信仰全部付出給孩子和祖國,祖國成為她的信仰。電影開頭,社會主義導師的代表列寧頭像出現,Goodbye Lenin

198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慶祝建國40周年閱兵式,為民主德國歷史上最後一次閱兵,時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昂納克以及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出席了這次閱兵式。這段資料直接採用新聞影像,省錢真實。

198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慶祝建國40周年閱兵式,為民主德國歷史上最後一次閱兵,時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昂納克以及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出席了這次閱兵式。這段資料直接採用新聞影像,省錢真實。

1989年德國東德柏林街頭年輕人騷亂,軍警出面阻攔鎮壓,這時候影片主角母親突發心臟病昏迷。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國政府宣布允許公民申請訪問聯邦德國以及西柏林,柏林圍牆被迫開放。1990年6月,民主德國政府正式決定拆除柏林圍牆。

兒子把食物換成蘇聯,東德之前的包裝,讓母親從食物上感到東德依然存在。

目前之前的老同事,兒童出現在母親身邊通過,讓母親感受東德還存在。

躺在病床上的母親通過窗戶看見了牆外掛起巨幅可口可樂的廣告,記得在中國剛改革開放時,美國時代周刊刊登一副照片,照片中中國農民手裡拿著的正是可口可樂汽水。因此,可口可樂也是西方社會的符號之一。

生活中出現穿幫的情況怎麼辦,兒子和好朋友利用職務之便,導演了一出好新聞,解釋道這是東德政府和西方籤署的合作協議。

一次,長期臥床的母親走出下床,走出家門。樓道牆壁上,畫著一個生殖器和納粹萬字符。其實是在表達年輕人的情感壓抑與對社會道德傳統的反叛。

遠處,一架直升機帶著列寧半身像從街頭飛過。個人感覺這是電影需要渲染的結果,現實生活中,根本不會這樣,萬一繩索斷裂很危險。

列寧像與母親對視而過,社會主義時代要過去了。目前感到一臉茫然。

兒子和他的好搭檔又開始製作假新聞,來對母親看到的現象進行一番合理的解釋。

在簡易的演播室裡,一不小心就會穿幫。其實播新聞就是這樣的很簡單。只要漏出的部分是正常的,其他的都可以不講究。

臥病在床的母親和兒女再看所謂的東德新聞,新聞解釋到,東德政府已經開放邊境,允許兩邊居民自由往來。

目前看到,西德人民很嚮往社會主義東德國家。

而在在舊貨攤淘換傢伙什,都是東德時代的物件,用來包裝新聞人物再次進行新聞製作。

兒子和好他的好哥們找到東德之前的太空人,邀請他發表有關目前局勢的演說。

他講到,社會主義國家不是封閉而是開放,回顧歷史會發現,其實所謂的意識形態並不重要。兒子把東德留到母親生命最後一刻,母親幸福的離去。

如何關注「當年班長」

①長按「微信二維碼」關注。

②點擊微信右上角「+」,出現「添加朋友」後,直接輸入「當年班長」的名字,即可找到。

③當年班長非常樂意和各路小夥伴們一塊遊玩哦,在主頁留言,即可!

相關焦點

  • 【德國領事館系列電影沙龍三】 Goodbye Lenin《再見,列寧》
    德國領事館聯合大象電影客廳,開啟德國電影放映沙龍,為期四個月,每月放映一部優質德國電影。本期放映第三部電影:Goodbye Lenin,《再見,列寧》,幽默溫情的影像基調,精緻悠揚的配樂風格,以親情視角描摹時代的變遷下的悲歡離合。大象書店誠邀喜愛電影、對德國文化有了解願望的你,前來觀影。
  • 你是否了解這部經典的德國影片《再見列寧》!
    你是否了解這部經典的德國影片《再見列寧》!今天我需要解一部不一樣的電影,德國劇情片《再見列寧》少年艾激動的從電視裡看到太空人奔上火星,就在這個偉大的日子,父親竟然叛逃西地,再也沒有回來。艾和小夥伴們把媽媽的眼睛用絲巾緊緊蒙著帶到了充滿回憶的郊區小房子,他們親密地坐到一起回憶起了當年在郊區小屋度假時的美好時光。母親坦誠了自己隱藏多年的機密,原來去西地是母親和父親的共同決定,只是母親放棄了嘗試,因為政府會扣留下孩子,讓她獨自離開避免全家的叛逃。母親病情急轉而下,三天後,母親離世。艾按照她的遺願讓她的骨灰伴隨煙火消散在夜風中。
  • 電影《再見列寧》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下面是收集網友觀看《再見列寧》電影的精彩評論電影觀看地址:關注本公眾號後留言「電影資源」,可自動獲得該電影觀看影評一:去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看的,狂喜歡。動蕩年代裡小人物的命運,可以演繹得沉重深刻,也可以如此舉重若輕。
  • 走出謊言的陷阱——電影《再見列寧》觀感
    《再見列寧》是德國導演沃夫岡·貝克執導的帶有荒誕色彩的喜劇片,2003年榮獲歐洲電影獎、德國電影獎等多項獎勵。編劇克裡斯說,「 劇本最關鍵的是要表現出主人公怎樣對待他生活中兩個最大的失敗。一個是家庭的破裂,一個是國家的衰亡。」
  • 走出謊言的陷阱——觀《再見列寧》有感
    《再見列寧》是德國導演沃夫岡·貝克執導的帶有荒誕色彩的喜劇片,2003年榮獲歐洲電影獎、德國電影獎等多項獎勵。影片從溫情脈脈的家庭謊言出發,在貌似黑色幽默的調侃中折射1989年推倒柏林圍牆之後原東德民眾的情感陣痛、心理落差和行為變遷。  柏林圍牆坍塌,東西德合併……這是當代德國電影導演繞不過去的重大議題。
  • 電影《再見列寧》 Good Bye Lenin!
    再見列寧 Good Bye Lenin!
  • 《再見列寧》:母親昏迷八個月終甦醒,兒子卻高興不起來
    電影《再見列寧》講述了一個東德家庭在柏林圍牆被推倒之後,兒子為了不讓從昏迷中醒來的母親因知道真相而過度傷心,千方百計營造一個生活一切如舊的故事。看似荒誕離奇的背後,其實是德國人對那段歷史溫情的反思。男主人公亞歷山大·科納生活在上世紀的東德,在他還未成年的1978年,他的父親叛逃去了西德,扔下他和母親姐姐相依為命。
  • 藍道|《再見列寧》除了荒誕還說了什麼?
    文|藍道《再見列寧!》電影海報《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2003)是一部德國電影,以一個東德家庭為視角,講述了「柏林圍牆倒塌」這一政治劇變之後,普通人所面臨的身份認同危機。主人公亞歷山大·科爾納的母親克裡斯蒂安是德國統一社會黨的支持者,在目睹了自己兒子參與反政府示威運動被逮捕後,深受打擊,心臟病發作而昏迷不醒。之後不久,柏林圍牆倒塌,民主德國退出歷史舞臺。
  • 《再見列寧》:凝重歷史下溫情搞笑的神作
    片名:再見列寧導演:沃爾夫岡·貝克編劇:貝恩德·裡希坦伯格 沃爾夫岡·貝克主演:丹尼爾·布魯赫 凱薩琳·薩斯 楚潘·哈瑪託娃 弗羅裡安·盧卡斯如果你對高中歷史還有點記憶,大概還記得1990年民主德國與聯邦德國統一這一事件。從此幾代人的命運發生改變,分隔多年的家庭團聚,曾經敵對的人民重新走到一起,人的物質與精神世界發生巨大改變。
  • 電影《列寧在1918年》的另一面
    電影還表現了敵人的陰險與兇殘,揭露和批判了黨內反對派給革命事業帶來的危險與危害。可是在這裡,我們不得不遺憾地告訴中國觀眾,這部曾經讓我們激動不已的電影,許多情節都不是真實的。作為文學藝術作品,可以將人物和背景進行提煉、加工,使其達到理想境界,對《列寧在1918年》也可以這樣看待。影片中,瓦西裡就是以當時的糧食人民委員瞿魯巴和曾經保衛過列寧的拉希亞為原型合成的。
  • 「《再見,列寧》已然成為經典,但是我這部電影卻更為扎心」,導演如是說
    德國導演馬蒂·根肖內克的最新影片《光芒漸逝的年代》就是發生在威廉·鮑威列特生日慶典那一天的故事。不過,他很巧妙得將故事的開篇(類似於戲劇的序幕)設定為威廉·鮑威列特的女婿、東德著名歷史學家庫特去看望此時頗為潦倒的兒子薩沙(也是威廉一直引以為傲的孫子)。
  • 《美隊3》公布反派演員 《再見列寧》男主加盟
    《美隊3》公布反派演員 《再見列寧》男主加盟 時間:2014.11.1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當年班長】系列電影之《瘋狂原始人》
    其中在【盤點我看過有關父親的44部電影】時還提到過這部電影。  一般情況下,如果一部電影上座又叫好,電影公司會進一步延續電影中的角色,將其打造成系列故事,畢竟成功開發出一個受眾認可的角色是不容易的。《瘋狂原始人》就是系列電影中的典型之一。班長就以個人視角來說說對這兩部電影的心得看法。
  • 南哲動態|我系張異賓教授著作《回到列寧》在德國翻譯出版
    近日,南京大學哲學系暨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張異賓教授著作《回到列寧——關於「哲學筆記」的一種後文本學解讀》在德國出版問世。張異賓教授是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重要學者,其著作《回到列寧——關於「哲學筆記」的一種後文本學解讀》立足文本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新成果重新解讀了列寧的《哲學筆記》,是作者《回到馬克思》之後另一部重要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文本研究專著,也是國內第二版中文《列寧全集》問世後,第一部專題性研究列寧哲學思想的論著。
  • 露天放映 | ng影協 X 中德之窗「德國電影周」
    11月3日(周二)  《溫蒂妮》       11月5日(周四)  《再見列寧》       11月6日(周五)  《走出寂靜》開場時間(三場均是):18:30地點:中德學部三樓露臺快速搶票請下滑至文末
  • 1917年4月16日,一列火車駛向沙俄,德國皇帝為何會放行列寧?
    正當俄國革命面臨這樣緊急關頭的時刻,身在瑞士的列寧迫不及待地渴望著儘快返同祖國,列寧返回俄國的路線只有兩條:一是通過德國,經瑞典、芬蘭歸來,但德國當時是俄國的交戰國;二是取道法國,然後渡海到英國,再返回俄國
  • 再見列寧:從蘇維埃的夢魘中甦醒
    列寧稱呼他為「革命的金童」、「全黨的寵兒」、「頭號理論家」。他哀求的對象,正是為他鄙視的史達林。在史達林統治下,光是列寧的讚揚以及廣泛的人望,就足以致布哈林於死地。而且,布哈林曾經寫信給秘密警察頭子,「我們應該迅速邁向自由主義式的蘇維埃統治」,他稱之為「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
  • 美歐抗議蔓延之際,德國小城豎起列寧像,數百人聚集高唱國際歌
    不過,就是歐洲多國抗議者對不斷對雕像動手之際,據英國廣播公司(BBC)6月20日報導,在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的蓋爾森基興,一座列寧像卻豎立起來。據報導,在這一特殊時刻豎起這座列寧像的工作是由德國馬克思列寧主義黨(MLPD)進行的。
  • 堅守信仰的母親——薛偉、鄒政帶你看電影《再見列寧》(節選)
    鄒 政 今天我們講《再見列寧這部影片曾經在德國獲得了很多電影的獎項,也獲得美國的金球獎。同時也獲得歐洲的電影獎。那麼它的名字在香港是被譯為《快樂的謊言》。在其他地方也譯為《民主德國在79平方的房間裡的延續》。這個故事最初其實是通過一個女主角叫克裡斯蒂娜,她的丈夫因為忍受不了東德那個壓抑的狀態逃亡西德。
  • 十部不可錯過的德國經典電影
    十部不可錯過的德國經典電影德國電影向來以嚴肅峻整的風格享譽國際影壇。好的德國電影大都深具史詩氣質,正是這種渾厚沉淵之氣,給了德國電影不同一般的品格。現在就掛一漏萬的列舉出個人認為不可錯過的十部德國經典電影,以饗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