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抗議蔓延之際,德國小城豎起列寧像,數百人聚集高唱國際歌

2020-12-24 兵器視頻

近期以來,由於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抗議在歐美持續蔓延,這期間,多國示威者還相繼推倒了不少雕像。例如,在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雕像就遭到大肆破壞和攻擊,倫敦市長甚至還下令用特質的保護罩將大本鐘前的邱吉爾雕像進行了包裹保護;在荷蘭,此前的19日仍有約500名抗議者聚集在阿姆斯特丹北部的荷恩鎮,要求拆除一座17世紀殖民時代的荷蘭軍官簡·彼得森的雕像。

不過,就是歐洲多國抗議者對不斷對雕像動手之際,據英國廣播公司(BBC)6月20日報導,在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的蓋爾森基興,一座列寧像卻豎立起來。據報導,在這一特殊時刻豎起這座列寧像的工作是由德國馬克思列寧主義黨(MLPD)進行的。該黨主席還表示:「現在是豎起雕像的正確時機」,因為,歐美當前正在應對種族主義和殖民主義,而列寧在歷史上是重要的思想家,也是早期爭取自由與民主的鬥士。

據報導,該市市政府曾試圖阻止這座列寧像的豎立,並在網上用 「沒有列寧位置」的標籤發起話題,呼籲各方停止這一行動。不過,當地法院則駁回了一項關於禁止豎立雕像的起訴,最終同意了MLPD的這一行為。

據了解,儘管遭到反對,但在雕像豎立的當天,仍有數百人趕到並揮舞紅旗,期間,人群還高唱國際歌。當地警方稱,當天雖然也有極右翼分子到場抗議,但活動是和平的,抗議雙方並沒有發生衝突。

此外,還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前幾天,據義大利ImolaOggi網站報導,在社交媒體上,還有網友就美國抗議主要地區之一的西雅圖發文稱:「猜猜西雅圖現在還有什麼雕像完好?那就是列寧!」對此,更有美網友留言,在西雅圖,永遠有一尊雕像不會倒下。那就是列寧。

相關焦點

  • 持續發酵:反種族歧視抗議蔓延至歐洲,多地美國大使館遭民眾包圍
    非裔男子弗洛伊德遭美國警察暴力執法致死事件持續發酵,抗議示威已從美國蔓延至歐洲多國。近日,美國駐歐洲多國大使館遭包圍。示威者高舉「為弗洛伊德討回公道」等標語,高喊口號,以聲援在美國的抗議活動。新華社資料圖5月31日,德國柏林紐科倫區赫爾曼普拉茨廣場,民眾帶著口罩,手舉標語進行抗議示威活動。在德國,抗議者於5月30日和31日連續兩日發起示威活動,數百人走上街頭,舉著寫有「沉默就是暴力」、「讓警察負責」等標語。
  • 重溫《國際歌》的政治文化意蘊
    今年是《國際歌》詞作者歐仁·鮑狄埃逝世130周年,同時也是俄國「十月革命」勝利100周年。在這個時刻,我們重溫《國際歌》,有著特殊的政治文化意蘊。  在中國共產黨近97年的奮鬥歷程中,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追求國家獨立、民族復興、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一種信仰,為的就是一個理想。
  • 【當年班長】德國電影《再見列寧》
    德國電影《再見列寧》2003年2月9日上映,講述1989年生活在東德的母親在丈夫「叛逃」西德的情況下,將自己的心血和信仰全部付出給孩子和祖國,祖國成為她的信仰。電影開頭,社會主義導師的代表列寧頭像出現,Goodbye Lenin
  • 【還原真相】還有一半歌詞的《國際歌》
    然而,《國際歌》發生的最大改變,並不是不同語言的翻譯問題,而是其版本是否完整的問題,這是許多歌唱者都不知道的。國人熟悉的中文版《國際歌》有3節歌詞,這其實是照搬蘇聯的結果,而鮑狄埃的原版作品,卻有6節歌詞。1900年12月,正在從事秘密鬥爭的列寧,將《國際歌》的第一、二、六節和副歌歌詞刊登在《火星報》上。
  • 你是否了解這部經典的德國影片《再見列寧》!
    你是否了解這部經典的德國影片《再見列寧》!今天我需要解一部不一樣的電影,德國劇情片《再見列寧》少年艾激動的從電視裡看到太空人奔上火星,就在這個偉大的日子,父親竟然叛逃西地,再也沒有回來。十年後的秋天,正值東地國慶的日子,長大成人的艾,眼看越來越多的東地人逃往西地,他對社會主義不再像從前那麼痴迷,只有媽媽一如既往。艾跟隨遊行的人群,遭到政府的野蠻鎮壓。路過的母親目睹兒子的被捕,突發心臟病,不省人事。母親沉沉昏睡,她的時間就此暫停。歷史的車輪卻仍在滾滾向前。
  • 英國人也抗議封鎖了:「新冠是假的,要自由,不要疫苗!」
    話說,在上周末,德國柏林亞歷山大廣場附近爆發了一場「反對疫情封鎖」的抗議示威活動,當時有數百名不戴口罩的抗議者瘋狂湧進廣場及附近的道路上,高喊著「自由」的口號一路遊行示威!然後在昨天,德國官方往年舉辦慕尼黑啤酒節的特蕾莎綠地又爆發了一場累計有數千名示威者的抗議活動,而在同一時間,位於斯圖加特的Wasen河區也聚集了一眾示威者...另一邊在德國布蘭登堡門的示威者們,更是手持作為德國憲法副本的《基本法》進行抗議...
  • 德國爆發大騷亂,數百民眾激烈混戰,場面失控!
    由於受到美國的影響,歐洲多國也出現了大規模的抗議示威活動,就在近日,德國也爆發了大騷亂。當地時間20日晚至21日凌晨,德國斯圖加特市發生暴力衝突,約500名鬧事者在街頭用石頭襲擊警察、破壞並洗劫店鋪。當時共有200多名警察被派往現場,逮捕了24人;19名警察在衝突中受傷,40家店鋪被砸,其中9家被洗劫。
  • 疫情蔓延、失業率飆升、抗議活動遍及全美 華盛頓郵報刊文稱美國...
    多重利好來襲,黃金或出現第三波反彈  隨著疫情蔓延、失業率飆升及抗議活動遍及全美,《華盛頓郵報》30日刊文稱美國深陷危機,文章稱,在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控制已致超10萬美國人死亡之際,美國警員膝蓋壓脖子致非裔男子死亡又引發多地抗議活動。投資者接下來也需持續關注這些地緣政治風險,多重危機因素的疊加可能引爆市場恐慌情緒,從而導致金融市場可能的無差別拋售。黃金行情或出現第三波反彈。
  • 軍報紀念巴黎公社誕生:聽到《國際歌》資產階級就渾身發抖
    將離開時,導遊說《國際歌》的詞作者也葬在這兒,但不知具體位置。我想,《國際歌》就是在巴黎公社起義被鎮壓的當口誕生的,歐仁·鮑狄埃這位重要的巴黎公社人,一定會被葬在距他死難戰友不遠處!儘管行程很緊,又無線索引導,我們還是決定尋找祭拜。  拉雪茲公墓有717畝之大、安葬著30多萬人,因其中有不少名人,成為巴黎的著名公墓和世界上最著名墓地之一。
  • 抗議蔓延全美多城 五角大樓罕見下令出動軍警 中國大使館提醒
    該事件在美國多地引發大規模抗議活動,警察與抗議者之間的衝突不斷發生。由於抗議活動不斷蔓延,並引發暴力事件,當地時間5月29日晚間,美國五角大樓採取了罕見的措施,命令陸軍將幾支現役美國軍事警察部隊部署到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維護治安,以抑制暴力行為再次升級。
  • ...德國努力重新遏制新冠病毒蔓延之際,總理安吉拉·默克爾將局部...
    德國封鎖措施收效甚微,總理默克爾將限制措施延長至聖誕節前;① 德國努力重新遏制新冠病毒蔓延之際,總理安吉拉·默克爾將局部封鎖措施延長至少三周,直到聖誕節前;② 按照默克爾和德國16個州領導人周三達成的協議,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將收緊了私人聚會的限制,但學校和大多數企業仍保持營業。
  • 不可收拾,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抗議活動中至少3人中槍,1人死亡
    延伸閱讀:美國示威活動蔓延多地,洛杉磯騷亂533人被警方逮捕針對一名白人警察粗暴執法涉嫌致死一名黑人的抗議在美國繼續蔓延,一些示威演變為暴力活動,警方動用強力手段。美國總統唐納·川普29日稱,他前一天推文中所提「開槍」遭誤解,指的不是向示威者開槍,而是指示威引發的騷亂會發生槍擊。美國媒體同一天披露,川普已經下令軍隊作準備,一旦接到命令,將平息騷亂。
  • 中文版的《國際歌》歌詞只有原文一半!
    這首歌后來被稱為《國際歌》,大抵與此有關。《國際歌》在傳播過程中曾被譯為多種文字,由於各國歷史、文化的差異,今天的《國際歌》,其用語和表達較之原文已有較大出入。比如「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在法文中「熱血」應為「理性」;「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在法文中「一無所有」應為「一錢不值」等。
  • 為什麼聽《國際歌》的時候總有一種不怕死的感覺?
    為什麼聽《國際歌》的時候總有一種不怕死的感覺?因為《國際歌》是革命的宣言,是無產階級戰鬥的號角,她的旋律悲壯,才能激奮人們為理想奮進,就正如你提出的有種不怕死的精神去為實現同一地球村而奮鬥終生!《國際歌》分三段,貫穿一段旋律,前奏一響起,就有種悲壯雄厚深沉的感覺,讓人感覺革命志士不屈不饒的英雄氣概,後段展現出通過無產階級團結起來才能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 「五一」獻歌《國際歌》,經典絕倫,一定要聽!
    五一國際勞動節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勞動人民的共同節日。五一勞動節的產生原因和《國際歌》的創作背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現在就讓我們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聆聽這首激動人心的曲目吧!劉歡與孫楠近日在某比賽重新演繹的國際歌,大寫加粗的好聽!
  • 【德國領事館系列電影沙龍三】 Goodbye Lenin《再見,列寧》
    德國領事館聯合大象電影客廳,開啟德國電影放映沙龍,為期四個月,每月放映一部優質德國電影。本期放映第三部電影:Goodbye Lenin,《再見,列寧》,幽默溫情的影像基調,精緻悠揚的配樂風格,以親情視角描摹時代的變遷下的悲歡離合。大象書店誠邀喜愛電影、對德國文化有了解願望的你,前來觀影。
  • 《國際歌》中文譯配版權應屬瞿秋白
    瞿秋白於1923年1月13日從蘇俄返國抵達北京,15日出席北京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為紀念德國共產主義者李卜克內西與盧森堡殉難四周年召開的大會,作為第一項議程,瞿秋白唱《國際歌》。報導中雖未說明瞿秋白所唱的是俄文還是中文,但從他所面對的參會聽眾看,應是他所譯配的中文版,且譯名即稱《國際歌》。 不僅帶頭傳唱而且最早教唱中譯《國際歌》的,也是瞿秋白。
  • 1917年4月16日,一列火車駛向沙俄,德國皇帝為何會放行列寧?
    列寧深知,英國是無論如何不會借道給他這樣一個堅決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人的。最後,他利用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以交換拘留在俄國的德國戰俘為條件,乘坐一節鉛封的車廂,取道德國而歸。 德國緣何會放列寧同行? 瑞士是處於義大利、法國、德國和奧地利的環抱之中。
  • 拜登的反華同盟「八字還沒有一撇」,美歐就「狗咬狗」
    作者:刺客很多人都認為,拜登入主白宮之後,中美關係將會得到很大的改善。我們不要抱有幻想。拜登拉攏盟友圍堵中國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同時,一些西方國家又開始產生憑藉美國影響力稱霸世界的幻想。就在拜登新政府開始搭建反華聯盟構架之際,美歐這個反華聯盟開始狗咬狗。日前,美國兩院以絕大多數的票數通過所謂「國防授權法案」,當中不僅僅存在對中國臺海問題橫加幹涉的條文,同時也存在對其歐洲盟友內政和尊嚴肆意踐踏的條文,包括「擴大對『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制裁」。
  • 國際觀察丨白宮豎起2米高鐵絲網,美網友:活了54年第一次見
    【編輯/作者 崑崙軍志欄目 火光/小灰灰】前言:美國民眾反對種族歧視,開展大規模遊行以及抗議,就連NBA都因此罷賽。白宮對此沒有做出任何回應,只是加強了白宮防守,防止這些示威人群幹擾白宮正常工作運轉。白宮外圍建起防禦工事美國民眾因為白人警察暴力執法,不斷在進行抗議活動,目前已經蔓延至全美。就在日前數以萬計示威者聚集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他們想要獲得平等,而不是種族歧視,希望美國政府能夠儘快落實。據觀察者網報導,這些示威者已經來到了美國白宮,想要來討要一個說法。但是據美國記者曝出照片來看,白宮似乎在仇視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