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了解這部經典的德國影片《再見列寧》!

2021-01-09 小陽陽影視

你是否了解這部經典的德國影片《再見列寧》!

今天我需要解一部不一樣的電影,德國劇情片《再見列寧》少年艾激動的從電視裡看到太空人奔上火星,就在這個偉大的日子,父親竟然叛逃西地,再也沒有回來。作為東地黨員的母親,於是把全部身心,奉獻給了她的黨和兒子女兒,並一律按照政府政策的要求撫養教育他們。在母親的作用之下,艾也對祖國滿懷憧憬,一心做著自己的航天夢。

十年後的秋天,正值東地國慶的日子,長大成人的艾,眼看越來越多的東地人逃往西地,他對社會主義不再像從前那麼痴迷,只有媽媽一如既往。艾跟隨遊行的人群,遭到政府的野蠻鎮壓。路過的母親目睹兒子的被捕,突發心臟病,不省人事。母親沉沉昏睡,她的時間就此暫停。歷史的車輪卻仍在滾滾向前。民心不可逆,抗議活動高潮迭起,最終兩德邁向統一,艾像當時的許多東地人那樣歡呼,第一次觸碰光怪陸離的資產階級文化,第一次參加選舉,同時,大量新鮮西地商品佔滿貨架。他愛上了照顧母親的小護士,和西地出身的小夥伴四處推銷衛星接收器,研究看不懂的影像。

西地文化無孔不入,在每個人身上都留下深深地烙印。終於,經歷八個月的昏迷,母親悠然醒轉。但情況仍然很危險,無法承受任何心理的衝擊。艾擔心留在醫院,母親隨時會被時局大變的消息刺激,於是他決定帶她回家,將她保護在回憶中的東地。艾和小夥伴搬來老舊的家具,讓母親的房間恢復原樣。又從跳騷市場買回一堆舊衣服,強迫家人穿上。母親想吃以前的酸黃瓜,艾就去超市買。結果琳琅滿目的貨架,並沒有那款過時的黃瓜。他只好從垃圾堆裡翻出酒瓶子,自己動手炮製酸黃瓜和各種從前的食物。技藝高超地讓母親沒有發現異樣。母親想看電視,艾就去找東西地小夥伴幫忙,素菜不夠就親身上陣錄製節目。母親感到寂寞,他就叫上母親過去的同事和領導,給女友和姐夫編織符合社會主義的新身份。

大家齊聚一堂為她慶祝生日,真相如何不再重要,艾打造的美麗幻覺盛放在母親的周圍,在這場幻覺中,東地大步向前,西地墮落後退。母親身體日漸硬朗,她繼續寫建議書,為理想奮鬥。她的朋友們也在這個虛構的東德中,找到了新的歸宿和寄託。一天,母親趁艾不注意離開了臥室,獨自走上街頭。無數湧入的西地商品和西地居民讓她困惑不解,眼前的一切讓她無比錯愕。艾又編制了一個更大的謊言,他和小夥伴錄製了新的節目,街上來來往往的西地汽車,替艾做了偽證。母親立刻表示,那我們要不要搬到鄉下的老房子裡,把這兒的房子讓給新來的西地人居住。

艾和小夥伴們把媽媽的眼睛用絲巾緊緊蒙著帶到了充滿回憶的郊區小房子,他們親密地坐到一起回憶起了當年在郊區小屋度假時的美好時光。母親坦誠了自己隱藏多年的機密,原來去西地是母親和父親的共同決定,只是母親放棄了嘗試,因為政府會扣留下孩子,讓她獨自離開避免全家的叛逃。母親病情急轉而下,三天後,母親離世。艾按照她的遺願讓她的骨灰伴隨煙火消散在夜風中。

小編覺得這部電影不同於以往政治片或嚴肅或諷刺的氛圍,從一個家庭瑣碎的小事描寫,反映出了當時的政治對普通人家的影響,新穎有趣。

相關焦點

  • 【德國領事館系列電影沙龍三】 Goodbye Lenin《再見,列寧》
    德國領事館聯合大象電影客廳,開啟德國電影放映沙龍,為期四個月,每月放映一部優質德國電影。本期放映第三部電影:Goodbye Lenin,《再見,列寧》,幽默溫情的影像基調,精緻悠揚的配樂風格,以親情視角描摹時代的變遷下的悲歡離合。大象書店誠邀喜愛電影、對德國文化有了解願望的你,前來觀影。
  • 【當年班長】德國電影《再見列寧》
    德國電影《再見列寧》2003年2月9日上映,講述1989年生活在東德的母親在丈夫「叛逃」西德的情況下,將自己的心血和信仰全部付出給孩子和祖國,祖國成為她的信仰。電影開頭,社會主義導師的代表列寧頭像出現,Goodbye Lenin
  • 走出謊言的陷阱——觀《再見列寧》有感
    《再見列寧》是德國導演沃夫岡·貝克執導的帶有荒誕色彩的喜劇片,2003年榮獲歐洲電影獎、德國電影獎等多項獎勵。影片從溫情脈脈的家庭謊言出發,在貌似黑色幽默的調侃中折射1989年推倒柏林圍牆之後原東德民眾的情感陣痛、心理落差和行為變遷。  柏林圍牆坍塌,東西德合併……這是當代德國電影導演繞不過去的重大議題。
  • 《再見列寧》:凝重歷史下溫情搞笑的神作
    片名:再見列寧導演:沃爾夫岡·貝克編劇:貝恩德·裡希坦伯格 沃爾夫岡·貝克主演:丹尼爾·布魯赫 凱薩琳·薩斯 楚潘·哈瑪託娃 弗羅裡安·盧卡斯如果你對高中歷史還有點記憶,大概還記得1990年民主德國與聯邦德國統一這一事件。從此幾代人的命運發生改變,分隔多年的家庭團聚,曾經敵對的人民重新走到一起,人的物質與精神世界發生巨大改變。
  • 電影《再見列寧》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下面是收集網友觀看《再見列寧》電影的精彩評論電影觀看地址:關注本公眾號後留言「電影資源」,可自動獲得該電影觀看影評一:去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看的,狂喜歡。動蕩年代裡小人物的命運,可以演繹得沉重深刻,也可以如此舉重若輕。
  • 走出謊言的陷阱——電影《再見列寧》觀感
    《再見列寧》是德國導演沃夫岡·貝克執導的帶有荒誕色彩的喜劇片,2003年榮獲歐洲電影獎、德國電影獎等多項獎勵。編劇克裡斯說,「 劇本最關鍵的是要表現出主人公怎樣對待他生活中兩個最大的失敗。一個是家庭的破裂,一個是國家的衰亡。」
  • 「《再見,列寧》已然成為經典,但是我這部電影卻更為扎心」,導演如是說
    |第五屆德國電影節展映影片|
  • 十部不可錯過的德國經典電影
    十部不可錯過的德國經典電影德國電影向來以嚴肅峻整的風格享譽國際影壇。好的德國電影大都深具史詩氣質,正是這種渾厚沉淵之氣,給了德國電影不同一般的品格。現在就掛一漏萬的列舉出個人認為不可錯過的十部德國經典電影,以饗同好。
  • 《再見列寧》:母親昏迷八個月終甦醒,兒子卻高興不起來
    電影《再見列寧》講述了一個東德家庭在柏林圍牆被推倒之後,兒子為了不讓從昏迷中醒來的母親因知道真相而過度傷心,千方百計營造一個生活一切如舊的故事。看似荒誕離奇的背後,其實是德國人對那段歷史溫情的反思。男主人公亞歷山大·科納生活在上世紀的東德,在他還未成年的1978年,他的父親叛逃去了西德,扔下他和母親姐姐相依為命。
  • 藍道|《再見列寧》除了荒誕還說了什麼?
    《再見列寧》除了荒誕還說了什麼?
  • 電影《再見列寧》 Good Bye Lenin!
    再見列寧 Good Bye Lenin!
  • 再見列寧,看一家人如何延續起一個國的命運
    影片《再見列寧》講述了一個發生在東德和西德統一時期的故事,兒子亞歷山大為了不讓患有心臟病的母親克裡斯蒂安受到刺激,聯合姐姐和女友以及一系列人,在一個79平米的房間裡復活了已經不存在的「民主德國」用來隱瞞民主德國已經解體的事實,用心塑造了一個與外面巨變的世界截然不同的"民主德國"的感人故事。
  • 電影《列寧在1918年》的另一面
    影片《列寧在1918年》就是這些作品中的一朵奇葩。該片由莫斯科電影製片廠出品,曾獲列寧勳章,屬世界影壇早期領袖人物傳記經典大片中的佳作。這部影片在中國也產生過巨大影響,片中瓦西裡那憨厚而沉穩的「麵包,會有的」,讓人們對未來充滿憧憬;列寧在演講時喊出的「死亡不屬於工人階級」,確實令觀眾熱血賁張;克裡姆林宮衛隊長馬特維耶夫的無畏,告訴我們什麼是忠誠。
  • 再見列寧:從蘇維埃的夢魘中甦醒
    本文轉自 《列寧的墳墓》。「我狂烈地請求你,不要讓這部作品消失···不要讓它毀滅。我重複、我強調:這無關我自己的命運。不要讓它失落···請發揮憐憫心!不是對我,而是對這個作品!」布哈林從監獄中寫信給史達林。他的哀求讀來令人傷感。布哈林是俄國革命功臣。
  • 《列寧在1918》除了「麵包會有的……」這句經典臺詞,還有哪些?
    《列寧在1918》是一部在中國影響深遠的前蘇聯影片,感染過幾代國人,中國許多的文藝作品裡都會經常提及它。影片中蘇聯領袖列寧的偉人風採、他的很有特點的標誌性動作、以及電影中的幾句經典臺詞,都深深地刻在了無數中國觀眾們的心中。
  • 一定要看的5部德國電影,每一部都堪稱經典!
    《告別漢堡》影片講述了,住在漢堡的三個好朋友沃爾特、裡科和弗洛伊德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在摩天大樓和快餐店。他們三人都只是二十歲出頭,彼此夢想著過上不一樣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弗洛伊德在一艘即將駛往新加坡貨船上找到一份工作。於是臨出發前一晚,三個好朋友聚在一起度過一生中最難忘的夜晚。這是一部關於90年代友情的傷感喜劇。3.
  • 南哲動態|我系張異賓教授著作《回到列寧》在德國翻譯出版
    近日,南京大學哲學系暨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張異賓教授著作《回到列寧——關於「哲學筆記」的一種後文本學解讀》在德國出版問世。張異賓教授是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重要學者,其著作《回到列寧——關於「哲學筆記」的一種後文本學解讀》立足文本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新成果重新解讀了列寧的《哲學筆記》,是作者《回到馬克思》之後另一部重要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文本研究專著,也是國內第二版中文《列寧全集》問世後,第一部專題性研究列寧哲學思想的論著。
  • 【在線蘇聯電影】《列寧在1918》
    電影中曾經的那些影像,是否依舊閃回在你的記憶深處;流動的旋律,在夜晚的不經意間讓你潸然淚下
  • 《列寧在1918》是如何篡改歷史的
    近日,看了一部蘇聯故事片《列寧在1918》。這幅海報,中國人不陌生雖然很小的時候就看過這部電影,也早已熟記其中的臺詞和故事情節,但是今天再重溫一遍這部經典後,以自己現在了解的歷史知識,忽然發現,原來這部紅色經典竟然多處篡改歷史,有的情節甚至有些搞笑。雖說藝術加工及細節虛構無可厚非,但不能背離事實,更不能顛倒黑白。電影《列寧在1918 》恰恰犯了這個大忌。
  • 堅守信仰的母親——薛偉、鄒政帶你看電影《再見列寧》(節選)
    鄒 政 今天我們講《再見列寧我們先簡單地說一下這部影片。這部影片曾經在德國獲得了很多電影的獎項,也獲得美國的金球獎。同時也獲得歐洲的電影獎。那麼它的名字在香港是被譯為《快樂的謊言》。在其他地方也譯為《民主德國在79平方的房間裡的延續》。這個故事最初其實是通過一個女主角叫克裡斯蒂娜,她的丈夫因為忍受不了東德那個壓抑的狀態逃亡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