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色光-投資有道
今年以來,「固收+」產品熱度持續高企,年內整體新發募集規模已超3000億,成為歷史小高潮。
「固收+」產品究竟是如何運作?這類產品是否適合2021年市場?擁有5年以上「固收+」實戰經驗、工銀瑞信聚利18個月定開混合擬任基金經理張洋表示,「固收+」這類產品要「積矽步以千裡」,注重風險控制,追求絕對收益。2021年市場股債均有機會,正適合此類產品運作。
「固收+」要將風控放在首位
談及運作「固收+」的感受時,張洋直言,「過去5年,無論股市,還是債市都有較大波動,甚至出現極端行情,而這期間最大的感觸是『固收+』產品一定要注意控制波動、控制風險。」
張洋具體解釋道,「固收+」產品是將大部分倉位放在穩健的固定收益類資產上,用小部分倉位去配置權益類資產等,以期獲得相對更高收益。「固收+」在增強收益的同時也加大了波動,權益類資產的波動水平天然高於債券類資產,一個成功的「固收+」產品關鍵是做好波動和收益之間配比,在波動不大的情況之下做出更好的收益。
「固收+」產品的波動體現在兩個方面,張洋表示,一是回撤水平,也就是實際從最高點到最低點的波動水平,我希望能夠控制回撤,幅度不要太高;另一方面是看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的收益分配的均衡性的表現,如在股市不好的時候,投資者會希望能藉助於大部分的固收投資熨平淨值的波動,因此固收+產品在不同類型市場當中收益,至少保持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均衡的,均勻的分布。
張洋總結稱,《孫子兵法》曾說,「善者之戰,無奇勝,無勇功,無智名」,意思是真正會打仗的人去打仗,並不追求在特別極端之際獲得特別極端的成功,而是盡力將風險最小化。後來曹操總結為「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其實這句話正是運作「固收+」產品所希望達到的境界——不去追求特別大、特別高的勝率,而是追求均勻的、大概率的正確,也就是「積跬步以至千裡,積小勝為大勝」,通過不斷對市場做增強,為投資者打造具有全天候收益特徵的固收+產品。
實現「全天候」目標
要達成「全天候」目標——無論市場怎麼波動都能獲得較穩健的收益,並非易事,而張洋有自己的方式。
「熨平收益率波動最關鍵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利用大類資產配置板塊之間的輪動和板塊之間的互補。」張洋表示,通過分析經濟基本面等眾多市場情況,做大類資產配置或板塊的預判,通過預判能為「固收+」產品收益率帶來「全天候的增強」。他表示,比如2018年是股票熊市、債券牛市,而在全天候框架之下操作上是降低權益倉位,增加債券投資持倉、提高債券久期。正是在這一操作下,張洋所管理基金兩隻偏債混合型基金均在2018年這樣相對不太好的市場中,獲得了較好的正收益。
張洋進一步表示,通過對行業盈利水平、景氣度高低等判斷,也可以分析板塊的輪動尋找到投資機遇。比如2014年、2015年的牛市、和2016年、2017年的牛市、2019年的牛市,這三個牛市中的漲得多的板塊是差異很大的。而通過深入研究分析基本面框架選等做好板塊預判,就能保證在不出現特別極端行情的市場之下,能夠獲得「全天候」的穩健收益。
在倉位選擇,張洋也頗有思考。在他看來,「做每個選擇、每個策略之際,自己要清楚雖然可以努力做到大概率正確,但很難100%正確,因此在做判斷之前要了解這個判斷可能會錯,以及了解即使出錯,所需要承受的是能夠可以承受的代價。」因此,在倉位選擇上,他作為一位保本基金出身的基金經理,天然注重「安全墊」概念——投資上會首先去衡量安全資產能夠帶來的收益率,在此收益率基礎之上,結合回撤目標來考慮倉位水平,會科學、審慎的做權益投資,而並非看多股票就一定滿倉。
同樣,在債券投資上,也會根據安全墊的資產,擬定投資能夠接受的最大回撤,進而去擬定債券投資倉位。
而對於股債之間的配比多少最適合?10%股票+90%的債券?20%股票+80%的債券?對於這個投資者關心的問題,張洋分析表示,運作「固收+」產品的背後實際上追求在波動不大的情況之下做出更好的收益。而波動背後體現的是風險控制,這要求整個組合淨值波動率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這樣自然傳導到投資上是「對于波動率較大的資產少配一點,對波動率較小的資產就要配得多一些」。因此,從歷史角度看,風險中性之下股債之間配比大概二八是「黃金比例」。
不過,張洋表示,近兩年隨著A股機構投資者佔比增多,上市公司質量提升,資本市場更健康發展,股票波動率正在逐漸下降,未來A股市場波動率中樞越來越小的,因此以後權益投資比例在「固收+」資產當中可適當有提升,比如從「二八」提升到「三七」。而他即將管理的工銀瑞信聚利18個月,最高股票倉位可達到30%,正是順應這一趨勢。
明年市場適合「固收+」
談及2021年市場,張洋認為,明年股市、債市均有機會,正適合「固收+」產品運作。
「明年從大類資產角度來說,不管是大類資產還是大類資產內部的板塊輪動,都會有一些變化,而固收+產品能更好地把握住資產之間輪動的變化,在這個時間點是比較適宜布局這類產品。」張洋表示,希望能通過研究、倉位控制、交易紀律,大概率抓住大類資產拐點的同時,不發生更多回撤,希望能給投資人帶來比較好的收益體驗。
張洋進一步表示,從長期來看,全球經濟增長動力相對匱乏,而中國是全球範圍內「唯一的亮點」,目前中國債券收益率水平比其他歐美國家收益率更高一些,也反映出我國能有正常化貨幣政策、較好的經濟增長水平。「全球經濟增長水平處於下降過程中,儘管絕對水平上中國依然是更高的,而從長期角度出發,中國無風險利率、債券收益率水平可能也會隨著全球趨勢下降,因此固收領域長期上機會較大。」
「而從估值角度出發,在無風險利率下降背景下,當借貸成本特別低,真正能夠實現增長,或者真正能夠有比較強護城河去賺錢的一類好公司,市場會給予它更高的估值,這一現象在歐美市場收益率下行過程中也發生過。」張洋表示,因此從長周期角度看,「固收+」產品一方面可以賺到整個債券收益率下行的收益,另一方面能通過積極投資一些相對來說護城河高、有穩定賺錢能力的公司,可以「賺到」股債兩邊收益。
此外,對於近期頗受市場關注的信用債違約事件,張洋也不迴避的表示,「固收+」產品也非常有利。第一,目前「固收+」產品多為偏債混合類型基金,這類對於債券倉位沒有強制要求,在特定情況下甚至可以不配債券,因此配置上更為靈活。第二,工銀瑞信基金擁有強大的信用評級團隊,會內部對每個信用債有評級,內部有優、良、中、限制、禁止的內部評級制度,持倉之後還會每隔一個月進行跟蹤評級,非常嚴格的信用評級讓「踩雷」風險降到最低,本身也不會冒信用風險去做投資。第三,「固收+」產品運作會進行設置安全墊,在實際操作中,會配置中短期高等級信用債或者利率債,是能夠控制住信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