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色龍》契訶夫筆下,人與狗之間那啼笑皆非、發人深省的鬧劇

2020-12-23 愛琴海ai讀書

《變色龍》這部發生在人與狗之間令人啼笑皆非、發人深省的鬧劇,是我們學生時代學過的一篇課文,至今我仍記得當時的感觸:笑大於悲。

悲的感覺自然有,但年少的我們因涉世不深對那種思想感情體會尚淺,只從契訶夫幽默譏諷的筆調之下,清晰地看到奧丘梅洛夫荒唐可笑的一面。

而今,當我重讀這個故事,對其中每一個角色,包括警監、警士、首飾匠、廚師,甚至人群、小狗、未曾露面的將軍及其哥哥,都看得真真切切;他們的地位尊卑、人性善惡、以及生存於世的為人處事之道,在短短的篇幅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讀了嬉笑之餘痛徹心扉。

變色龍,我們都知道,它最大的本領是隨周圍環境而改變自己的體色,其變化之快幾乎在眨眼之間,令人驚豔。實際上,很多人都喜歡這種小動物,喜愛之餘還有幾分敬慕在。

而契訶夫筆下的「變色龍」雖和這動物有著神似的特徵,卻是一個讓人厭棄的角色。變色龍的變色,一是為自身的安全,二為捕捉獵物;我們眼前的這個似乎也是。只不過,他的變中有不變,在這變與不變中,儘是人性的醜陋與不堪。

01六次判定五次變化:在變與不變裡做人的道德底線在哪裡

故事的緣起是首飾匠赫留金被一隻白色的小獵犬咬傷手指,正當赫留金奮力捉住小狗時,身穿新大衣的警監與其跟班恰巧路過,於是兩位公職人員便在當場做了一次案審。

故事的經過從頭到尾也不過一刻鐘的時間,但我們的警監奧丘梅洛夫先生卻對肇事者——那隻小狗做了六次判定,與此同時他本人也像只變色龍一樣,反反覆覆變了五副面孔。

初始時,當他看到赫留金鮮血淋淋的手指頭、聽到他的控訴,旋即做出判定,要將無故咬人的小狗消滅。理由是「沒準是條瘋狗」;並且還要查一查狗的主人,施以顏色,以儆效尤。在這裡我們看到一個忠於職守、一心為民的好警監形象。

然而當人群中有人說這個可能是將軍家的狗時,奧丘梅洛夫的嘴臉便借著天氣熱脫大衣徒然翻轉,繼而將矛頭指向原告赫留金,說他無事生非、藉機訛錢;警士葉爾德林也添油加醋,說赫留金是個愛胡鬧的傢伙,說不定他先拿菸頭燙狗取樂。於是「這麼小」的狗自然是無辜者。

這是最初的兩次判定,接下來的兩次是由警士引起。他首先推翻這狗是將軍家的說法,理由是將軍家都是名貴的純種狗、大獵犬。於是這狗的形象在警監口中又打回原形,是個「要毛色沒毛色,要模樣沒模樣」「下賤貨」,宣稱「要了它的狗命」;而受了苦的赫留金自然也受到保護。

可是當警士又將信將疑地說「沒準就是將軍家的狗」時,這狗便又「沒準是只好狗」了;狗是「嬌貴動物」,哪能讓隨便一個混蛋用菸頭戳它的鼻子?錯自然都在「笨蛋」赫留金身上。

最後兩次判定是在將軍家的廚師到來後。首先廚師否定了這條狗,警監便當機立斷,「那就不用多問啦」,「說它是野狗,就是野狗,弄死它就是了。」然而想不到的是,廚師緊接著語氣一轉說「這是將軍哥哥家的狗」。到此為止,小狗的主人確定,警監奧丘梅洛夫的案件也有了最終的判定:「這小狗還不錯,真夠機靈的,照這傢伙手指頭就是一口……

如此,便坐實地驗證了我們常說的那句俗語:打狗看主人。同時也凸顯出奧丘梅洛夫斷案的準則:維護當權者的利益;以保個人安危。

六次判定,五次變化。變中有不變,而不變的就是對上的諂媚、對下的欺壓;即便偶爾假意公正、嚴厲,也是為了騙得自身尊嚴和威信。

而如果我們想要從這其中探尋做人的道德底線,則肯定不得而知。因為在這裡面根本就沒有底線;若非要說有,保住自己的飯碗、安穩住當下,就是他們的底線。只是它與道德背道而馳罷了。

02《變色龍》中的人物形象,沙皇社會上、中、下三個階級的憂樂尊卑

我們說《變色龍》短小精悍,是因為它雖則篇幅簡短,人物形象卻豐富又豐滿。其中涵蓋整個沙皇社會上中下三個階層,每個階層面臨的生活處境和個人命運都在契訶夫的三言兩語中彰顯無遺。

首先是位於上層的當權者。契訶夫雖然並沒有在文字裡表露絲毫他們的權威和殘暴,但我們卻是通過他家的一隻狗,以及「打狗看主人」的奧丘梅洛夫身上窺見他們的厲害。他們就像躲在小狗背後的「大狗」,是權利與專治的化身,不怒自威。

然後是警察階層。奧丘梅洛夫和葉爾德林,他們一個為主一個為輔,極盡阿諛奉承、趨炎附勢之能事。對上溜須拍馬、卑躬屈膝,對下專橫霸道、欺壓弱者。

奧丘梅洛夫作為警監是專制警察統治的化身,本著為民辦事的虛假外表,行使沙皇專制的統治。必要時他擅長掩人耳目,而事實上只是打著遵守法令的官腔,幹著諂媚邀功的勾當罷了。而葉爾德林則是個奴性十足的人物,他在整個故事進展中僅有的三個動作、四句話語,表現出的全是奴性。

最後是平民階層。首飾匠赫留金和圍觀的人群,是故事的平民階層。赫留金雖然看似故事的主人公,但卻是一個卑微無比的人物、一個起著襯託作用的存在。他沒有一點話語權,更沒有為自己申訴的權利和能耐。

而那些圍觀的人群,正是魯迅筆下的「看客」。淡漠、冷漠、軟弱、無知。這些在故事初始時像是「從地裡冒出來」的看客們,其愚昧、麻痺的表現盡在故事結尾處的「哈哈大笑」裡。

同為弱者而無同心,反倒在迎合強者、隨風倒上略勝一籌。書中兩次「是將軍家的」的斷言都是出於他們之口,從這一點上,他們也不算是真正的看客,而是強者的幫客了。人情的冷淡冷漠,愈加襯託著環境的冷清與悽涼。

03「打狗看主人」,當今社會有多少人活成了「變色龍」

契訶夫筆下的「變色龍」的嘴臉的確醜陋,尤其是其轉瞬間反覆無常的表現,可謂醜態百出。然而,在現實的世界中,也不乏奧丘梅洛夫這樣的人物。

只是,現實中事態的變化遠沒有故事中的情節發展之快、以及其近似滑稽的戲劇性。再有,就是現實中的我們越來越精於偽裝,在不露聲色中將不光彩的事情做盡。

「打狗看主人」是一個漢語詞語,表明在人們的處世哲學中此觀點由來已久。巧的是,它幾乎完全契合了契訶夫故事的主旨。可見,中外文學與現實之間有著太多相似性。

所謂故事源於現實,一點不假。

「打狗看主人」,顧名思義,被狗咬了,這狗該不該打。一般意義上,肯定必打無疑;可如果它是你上司的呢、你前輩的呢、你嶽母的呢、甚或你兒子老師的呢?那肯定就另當別論了。

同樣的道理,本來你不喜歡的事、不喜歡的東西,當將其強塞給你的是權高於你者,你有敢於反抗、拒絕嗎?或者,你有沒有為了取悅某人而去做違心的事?或者,欺軟怕硬、見異思遷、言不由衷、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等行為,在為人處世中你有沒有過?

把「打狗看主人」引申來看,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社會上的關係網。這個痴痴孩子著實不討人愛,可礙於他是辦公室主任的寶貝,你不得不表現得很是歡喜,言不由衷的話像是發自肺腑;可惡的老頭臭毛病忒多,可因為他是村長的父親,你是否還敢處處與之叫板;資質平平、毫不出眾的學生,因為他是你同事的女兒,你便特地在課堂上額外照顧、頻頻表揚……

你肯定早就發現了,此番種種,數不勝數;而當我們以寬容、大度的眼光去看這些時,總感覺無傷大雅。因為,這是人人如此的為人處世之道。反倒是那些偏執的、較真的,因與眾不同而討人厭。

這就是我們。「變色龍」基因已在潛移默化中、無聲無息地潛入我們的體內,可我們權當作是自然、是常情,不去深究。其實,我們知道怎樣是對的、哪些是該做的,可我們卻如「溫水中的青蛙」,或者戰役中持刀持劍的士兵,明知一些事不可為而為之;「法不責眾」成了所有這些共犯者的擋箭牌。

所以,當今社會有多少人活成了「變色龍」,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所有人深思;而當一個人有自己獨到的一套安身立命之道時,才能最大限度散發生命之光彩。

相關焦點

  • 契訶夫《變色龍》:虛偽是人的天性,利己不損人是道德底線
    契訶夫是俄國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與莫泊桑和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在我們初中、高中的教科書中,收錄了數篇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比如《裝在套子裡的人》、《變色龍》等。其中,《變色龍》是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
  • 讀契訶夫的《變色龍》,你見過如此見風使舵的人嗎?
    人的面目真的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多次轉換嗎?對此,我表示懷疑。當我看完契訶夫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變色龍》後,書中主人公奧楚蔑洛夫面對於權貴趨炎附勢、見風使舵的虛偽嘴臉,著實讓我為百姓們感到忿忿不平。就在他義憤填膺訓斥這條狗,決定懲罰狗主人時,聽說這條狗是將軍家的,他的態度馬上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他認為狗是無辜的,被告人是故意誣陷。接著,又從巡警那裡得知,這條狗不是將軍的。奧楚蔑洛夫的嘴臉再次發生變化,轉頭又開始訓斥狗,稱它為下賤坯子。第二次聽說狗是將軍家的,還提議用自己的名義派人把狗送回家。這一次,原告又受到了斥責。
  • 努力活著的俗人,在塵世中,也變成了契訶夫的變色龍!
    有那麼一點區別:上學的時候,總單純著覺得契訶夫的《變色龍》只是一篇無聊至極的的文章,讀與不讀,也無所謂。而走上社會的時候,卻才發現契訶夫,寫的真是一針見血!也許,讀者中也有沒讀過這篇文章的友友,如果用一句俗話來概括這篇文章的內容,應該是:見人下碟子!
  • 如果你沒讀懂變色龍的善變,說明你還年輕
    這屆年輕人太讓人心疼了,戰高考、迎面試,歷經千辛萬苦才獲得高學歷、好職位,為何職場路還是如此坎坷呢?那是因為職場還有一項要求:眼力勁。最經典的,莫過於契訶夫的代表作《變色龍》。契訶夫是俄國著名作家,享有「世界短篇小說三大巨匠之一」的美譽。毛姆曾盛讚他:世界上短篇小說只有兩種,一種是契訶夫式的,另外一種是莫泊桑式的。《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的變臉表演,生動詮釋了什麼叫做「翻臉比翻書還快」。
  • 《變色龍》優秀教案
    教材分析與教法設想 《變色龍》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學期小說單元中的一篇課文,精短的篇幅中,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和藝術內涵。課文通過警官奧楚蔑洛夫在處理狗咬人案件中反覆無常的變化,塑造了一個媚上欺下,見風使舵的沙皇走狗形象,巧妙揭示了俄國警察統治的反動和黑暗。
  • 世界短篇小說三大巨匠之一,契訶夫十句語錄,文字睿智,道理深遠
    反正我是記憶猶新,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契訶夫的小說,也第一次聽說作者契訶夫的名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契訶夫的文字,欣賞他筆下睿智的文字和感悟文字中暗含的深遠道理。他對所塑造的可憐的人,可憐的生活發出善意的玩笑,讓作品產生一種機智的幽默感。契訶夫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小說,他筆下的小人物太深入人心,文字接地氣,善於用文字嘲笑醜惡現象並對貧苦大眾深表同情。他絕對是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在俄國文壇佔據不可撼動的位置,而他的短篇小說的影響力更是深入全球。
  • 做人要不要像「變色龍「一樣
    變色龍本來是自然界的一種爬行動物,它的皮膚會隨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它變色的目的是出於保護自己。我覺得這個無可厚非,因為這是本能。後來,有一個小說家契訶夫寫了一篇短篇小說變色龍,小說中塑造了一個叫奧楚蔑洛夫的警察,他隨著狗主人的變化,對小狗的稱呼和處置方式也不斷發生變化。
  • 名著閱讀之《契訶夫短篇小說選》
    二、《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簡介本書所選的作品來自契訶夫創作的前後兩個時期。在早期作品中,除了中國讀者比較熟悉的,具有一定現實批判色彩的《變色龍》之外,還有一些輕鬆詼諧的純幽默小說。《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所選的契訶夫後期小主,以《套中人》最為著名。
  • 契訶夫:凡卡 | 大家
    然而,《苦惱》的價值主要還不是在於它表現了馬車夫姚納的苦惱,而是在於通過無人願意傾聽姚納的苦惱這一事實,昭示了一個最令人苦惱的人間悲哀,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是20世紀文學的一個主題。而19世紀的契訶夫已經在自己的作品中觸及了這個現代文學的主題。所以我們可以同意這樣一個觀點,契訶夫生活在19世紀,但他的思想屬於20世紀。
  • 【九下薦讀】《契訶夫短篇小說選》考點梳理+在線測試
    ※ 人物形象小人物形象是契訶夫短篇小說創作的一個重要主題。他的筆下既有傳統的「小人物」——命運悲慘的底層平民和受盡欺辱的小官員,也有新式的「小人物」——奴性十足的小官員和庸俗墮落的小市民。切爾維亞科夫:《一個文官的死》中,切爾維亞科夫是一個唯唯諾諾、膽小怕事的小人物形象。
  • 翻譯契訶夫的人
    按:中國人對契訶夫並不陌生,他是「俄國頂級短篇小說巨匠」,是精於悲喜交融的「戲劇藝術大師」。沈從文、巴金等諸位作家都受過他的影響,而他的戲劇風格影響著曹禺和夏衍等一批中國戲劇作家,他在沙皇統治時期仍保有的幽默與悲憫渾融的語言風格則與汪曾祺在某種程度上遙相呼應。
  • 為什麼人人都愛契訶夫?
    契訶夫通過對於人身上的「奴性」的入木三分的揭露,張揚的正是維護人的尊嚴的人文主義精神。除了「奴性」外,契訶夫還發現另一種人性的扭曲,那就是普通人不甘於當普通人的浮躁。因此,我以為在《一個官員之死》之前發表的《欣喜》(《喜事》,1883),也是值得一讀的契訶夫早期創作中的佳作。
  • 李毅就是現實生活中的變色龍——奧楚蔑洛夫
    26日半夜,最近火的紅彤彤的旅美「世界著名學者」李毅發布語音微博稱,做了一期節目叫《李毅答方方》(那聲音汙染耳朵,就不放出來了)。在語音微博中,李毅稱他現在已與《新京報》結緣,快成夫妻關係了........希望頭兩天與《新京報》及該報記者熊志之間發生的不快儘早結束;談完與新京報的關係,他把話題切換到了方方身上,一通嬉皮笑臉東拉西扯,亂七八糟胡言亂語,更加讓人覺得他哪裡是什麼學者啊,妥妥就是一個街頭痞子無賴!
  • 胖子與瘦子的經典諷刺,變色龍後的又一經典!
    談及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我們不得不想起那初中課本上的變色龍一文,初讀時,只覺得深奧,難以理解,甚至翻譯而來顯得些許生澀!直至今日,站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上,再次翻閱到契訶夫的小說時,卻被其中所蘊含深深的諷刺所震撼,就如我們今天所講的主角——《胖子與瘦子》!
  • 彭濤 | 論契訶夫的獨幕劇創作
    [(俄)葉爾米洛夫:《論契訶夫的戲劇創作》,張守慎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年,第13頁。]      一個來要債,一個不肯給錢,兩個看似對手的人忽然之間就成了戀人,戲劇情勢急轉而下。在這個戲裡,女地主波波娃是核心角色。她很富有,年輕漂亮,臉上有著迷人的酒窩,然而,她穿著黑色的喪服,把自己關在家門裡,哪兒也不去,她聲稱:到死也不脫掉喪服,到死都會一直愛著死去的丈夫,忠貞不渝。
  • 契訶夫:一位生長在19世紀的作家,卻有著20世紀的現代文學精神
    02 多餘人與世界的衝突這些「多餘人」,都是俄國的貴族或平民知識分子,與傳統「多餘人」形象不同的是,他筆下的多餘人同現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更多地聯繫在一起,主要體現人與環境、人與外部世界的衝突。他在很多作品裡描寫「多餘人」與外部環境的隔膜,描寫個體的人與群體的隔膜。
  • 《仲夏夜之夢》丨在這齣啼笑皆非的愛情鬧劇裡,感受莎翁筆下的浪漫之夜
    說起莎士比亞,每個人都能羅列出幾部他的作品——《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羅密歐與朱麗葉》、《麥克白》、《李爾王》…… 莎士比亞的一生創作出非常多優秀的作品,並在接下來的四百年裡風靡全球並影響了全世界的戲劇創作。可以說,莎士比亞「不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千秋萬代」。
  • 契訶夫短篇小說《在海上》賞析
    前兩天,偶然間隨手又翻開放在床頭的《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翻到《在海上》這篇,仿佛沒有看過似的,一下子被吸引了,被它前後的對比筆法,細緻耐心的細節描繪,對現實社會的深刻揭露與反映等等這些所折服。原來,真正好的小說應該是這樣寫的。就像畢飛宇的《玉米》裡寫的狠與真實。真正的作家要敢於、勇於去反映、揭露生活的真實,要有一顆冷硬的心腸。
  • 讀《契訶夫短篇小說集》——諸位先生,你們的生活是醜惡的
    讀完《契訶夫短篇小說集》,我很確定自己喜歡上了契訶夫。 俄羅斯是有文學傳統的國家,而契訶夫又是俄羅斯的代表作家之一,作品經過將近一百年的時間考驗,流傳至今,肯定有它獨特的價值和魅力。
  • 契訶夫《第六病室》:薩哈林島的苦難,隱喻,和對託爾斯泰的反抗
    一八九二年,契訶夫寫出了傑出作品《第六病室》。這部作品標誌著契訶夫在寫作精神上的成熟。它大大提升了契訶夫在俄羅斯的聲譽,由於這部作品,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把他追認為自己人,並宣布,要是他再活一次,他一定屬於馬克思主義的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