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邊貿易體制存亡關頭:中國成為經濟全球化新動力,美國策略會變嗎?
、保護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同時推動了西方國家民粹主義、貿易保護主義與經濟民族主義勢力的發展,經濟全球化面臨嚴峻挑戰。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下,美國川普政府藉口保護全球供應鏈的安全,對中國強加「新冷戰」,破壞經濟全球化期間所形成的全球供應鏈,推動全球供應鏈的重組。貿易問題被政治化、意識形態化,甚至安全化。
-
...如果美歐能夠通過對話協商解決貿易上的分歧,能夠順應全球化...
【中國外交部:希望美歐貿易對話成為國際社會維護多邊主義努力的組成部分】有記者問,美國和歐盟昨天就貿易問題舉行對話,川普總統同意暫不對歐盟汽車產品徵收關稅,歐盟同意購買更多美國大豆。
-
全球化與地方化︱新冠疫情下的民粹主義與去全球化衝擊
新華社 圖全球化自誕生之日起,即同時催生了其對立面。在作為全球化對立面的幾個概念中,「反全球化」是對全球化趨勢的反對、批判和排斥,指的是一種反對全球化的觀點、行動或力量。以群眾運動、街頭抗議、民間情緒宣洩和社會思潮為主要表現形式。
-
天天學習 習近平用這則古語闡明國際貿易的歷史規律
面對風雲變幻的世界經濟貿易大潮,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首屆進博會主旨演講中高屋建瓴地指出,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並揭示出「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的國際貿易的歷史規律。他提出「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而尤以「通下情為要義」「通外情為要務」。在《〈國聞彙編〉敘》中,嚴復又提出「相通則治進,相閉則治退」,認為相互溝通交流治理能力就進步,相互封閉隔絕治理能力就後退,強調了「通」在時代變遷中的重要性。「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習近平主席改字以立新意,賦予原典以新的時代內涵,指出國家與國家之間相互溝通交流就能共同進步,相互封閉隔絕就會各自退步。
-
專訪:亞太地區應繼續推動貿易自由化和可持續發展——訪馬來西亞...
新華社吉隆坡11月17日電 專訪:亞太地區應繼續推動貿易自由化和可持續發展——訪馬來西亞專家哈茲裡新華社記者 林昊 鬱瑋馬來西亞戰略與國際研究所執行長赫裡扎爾·哈茲裡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面對新冠疫情衝擊,亞太地區各經濟體應加強抗疫合作推動經濟復甦,並繼續推動貿易自由化和可持續發展
-
川普:疫情證明我的逆全球化政策是對的 美媒:這說明你一開始就錯了
當地時間14日,川普在接受福克斯新聞的採訪時,通過列舉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美國供應鏈存在的問題,強調自己反對全球化的經濟政策是正確的。但是《政客》新聞網當日的報導卻表明,川普只是將疫情作為藉口,延續了他一貫的孤立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
全球化與地方化丨新冠疫情期間的全球民族主義政治異動
疫情期間民族主義異動的逆全球化背景如果說新冠疫情是民族主義政治異動的導火索,那麼波及世界的逆全球化潮流則是民族主義湧動的深刻背景。全球化是西方新自由主義話語,它將全球範圍內不受約束的市場作為實現資本主義繁榮承諾的關鍵要素。
-
把握經濟全球化大勢 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
今年提出的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與達沃斯論壇的中國主張一脈相承,成為中國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最新方案。我們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論述為科學指引,樹立全球思維,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自身開放推動世界共同開放,正從開放大國向開放強國邁進。——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促進外貿創新發展,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持續優化貿易結構,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推動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擴大優質商品進口,創新發展服務貿易。
-
美國亞裔名人挺身而出,反對疫情期間的種族歧視現象
【搜索下載中新社·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 華裔女演員鄭啟蕙(Olivia Cheng)最近在溫哥華做志願者,她說自己曾看到過一個男人開車靠近一個年長的華裔女性,搖下車窗朝她吼道:「這是你們的錯!」然後還朝她扔垃圾。圖中從左至右的亞裔明星分別是:馬志、鄭啟蕙、李威尹、麥珍妮和朱浩偉。
-
世貿組織通過一項重要提案,美國這次反對也沒用
國際多邊主義最主要的體現就是全球經濟貿易格局的形成,在全球經濟貿易當中,各個國家都獲得了自己發展機會,而美國政府卻不願意看到這個局面,所以美國政府一直在盡力壓制這種局面。可是前段時間世界貿易組織卻通過一項美國反對的重磅決議。 世界貿易組織選出總幹事,美國反對 根據澎湃新聞報導,對於這次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競選,美國政府一直想要插手其中,並且多次對外界美國政府宣稱,希望韓國候選人俞明希勝選。不過最後結果並沒有讓美國政府如願,儘管美國政府堅決反對,最後總幹事人選依然確定為奈及利亞候選人。
-
《求是》雜誌發表中共商務部黨組文章《把握經濟全球化大勢 堅定不...
今年提出的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與達沃斯論壇的中國主張一脈相承,成為中國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最新方案。人民圖片 封疆江/攝——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促進外貿創新發展,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持續優化貿易結構,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推動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擴大優質商品進口,創新發展服務貿易。2016—2019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額年均增長7.5%,連續11年保持第一出口大國地位;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年均增長6%,穩居世界第二。
-
專訪:全球化不會因疫情終結——訪牛津大學全球化與發展教授戈爾丁
新華社倫敦4月2日電 專訪:全球化不會因疫情終結——訪牛津大學全球化與發展教授戈爾丁 新華社記者於佳欣 顧震球 牛津大學全球化與發展教授伊恩·戈爾丁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專訪時說,新冠疫情不會終止全球化,相反它凸顯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而應對這樣的挑戰,
-
為推進經濟全球化作出更大貢獻(望海樓)
《求是》雜誌近日發表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深刻回答了「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世界性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闡述了中國理念、中國方案,展示了中國智慧,為世界經濟如何走出困境指明了方向
-
那些推動自由貿易的美國總統
在一戰、二戰及戰後的多數時間裡,美國堅持推動貿易自由化和全球化,就是典型的例證。在一戰後的巴黎和會上,時任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了著名的「十四點計劃」,以求建立和平、民族自決、正義的世界秩序方案,其中就包括取消貿易壁壘這一條。威爾遜本人也身體力行地倡導自由貿易。他卸任後,美國進入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
-
...發展、困境與中國方案——兼論中美貿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
當前美國對自由主義國際經濟秩序的偏離具有矛盾性,表現為在全球發起貿易爭端的同時也在積極尋求新的經貿合作,其實質是在政治周期、新興國家崛起、發展環境變化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尋求利益再平衡。在此背景下,中美貿易摩擦將是一個長期反覆的過程,而且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爆發進一步加劇了中美經貿關係的不確定性。
-
張維為對話斯蒂格利茨:被川普破壞的全球化,該恢復了
對於你提出的問題,一個最直接的答案是美國企業遠遠不像過去那樣,積極支持中美保持緊密聯繫。它們對智慧財產權被盜和企業向某些市場擴張受限制等情況有很多抱怨。但我認為它們最根本的不滿還是,中國不再像過去期望的那樣一直是巨額利潤的來源。 張維為:我們大家都同意,中國也許算得上全球化幾個最主要的受益方之一。即便是今天,大部分中國人仍然支持全球化。
-
貝淡寧、汪沛:疫情之後,多極世界的全球化將興起
貝淡寧:實際上,很多國家缺乏尊重專家的傳統。比如,美國有很強的反精英主義傳統。在這次疫情中,美國人往往譴責政府做得不好,在一定程度上這是事實,但同樣也出於他們對於精英文化的一貫反叛。他們沒有類似儒家社會的「君子」概念,這給他們應對新冠危機造成了一定的困擾。新京報:在你們看來,中國的社會秩序似乎也有助於應對疫情?你們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可取的等級制度是為公民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