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備水平是衡量軍隊平戰轉換能力的重要尺度,是體現軍隊戰鬥力高低的重要方面。信息化戰爭突發性強、預警時間短、準備時間有限,立足隨時應對危機態勢、險局難勢,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須常態化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戰備狀態。
常態化落實戰備值班。戰備值班反應靈敏,部隊才能迅即行動。1981年6月7日是星期日,也是伊拉克國慶節前夕,伊軍防衛核反應堆的戰備值班部隊不僅人數不足,還放鬆警惕歡慶起節日。結果當以色列戰機臨空時,戰備值班部隊無法及時反應,價值4億多美元的核反應堆被炸毀。戰備值班之於軍隊就是一雙「永遠睜著的眼睛」,只有構建指揮責任明晰、要素齊全、平戰一體的戰備值班體系,健全應急響應機制,才能確保一旦有事,平戰轉換快、指揮協同快、上情下達快、處置展開快。
常態化更新戰備方案。戰備方案是牽引備戰能力建設、遂行軍事任務的重要依據,須精益求精、及時更新,使之拿來可用、打仗管用。然而,戰場環境的變化、武器裝備的升級、作戰對手的發展,則要求戰備方案及時「保鮮」。因此,應著眼作戰對手特點,精準分析利弊因素,科學評估風險挑戰,實現方案與任務對接、向實戰延伸,做到一種任務多套預案、一個目標多種手段。戰爭面貌日新月異,各種不確定因素增多,戰備方案修訂周期大大縮短。為保持戰備方案有效性,要善於藉助運用深度學習、自主學習等人工智慧技術,採用兵器推演、仿真模擬、實兵檢驗等方法手段,對戰備方案進行常態化推演、實戰化檢驗、動態化更新,不斷提高戰備方案的針對性、指導性和靈活性,確保一旦有事能夠依案而動。
常態化組織戰備檢驗。蘇聯解體後,俄軍因疏於對部隊備戰能力的突擊檢查,導致在第一次車臣戰爭期間,車臣非法武裝的閃電襲擊讓俄軍猝不及防,開抵前線的部隊幾乎沒有一支滿員,坦克也普遍沒有加裝爆炸反應裝甲,最終在攻打格羅茲尼時遭受慘重損失。汲取血的教訓,俄軍近年來恢復蘇軍戰備突擊檢查的傳統,常態化實施檢驗性演訓,戰備狀態、快速反應和應對多種威脅的能力快速提高,在與喬治亞發生衝突時得到充分展現。當前,我軍作戰體系運行是否順暢,也需要通過近似實戰的戰備檢驗。為此,應經常開展隨機式、不設預案式、不打招呼式的戰備檢驗評估,豐富臨機戰備拉動方法手段,不斷提高部隊備戰打仗水平。
常態化保持戰備力量。戰爭或危機的爆發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具有很強的隨機性和突然性,而部隊做好戰爭準備且具備打贏能力需要經過充分的訓練。因此,要加強備戰訓練,定期按作戰方案預案進行拉動演練,以檢驗方案預案的可行性以及部隊軍事訓練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增強戰備訓練的針對性。同時,根據作戰對手的發展變化和作戰任務的調整,合理確定戰備部隊數量,併科學建立狀態轉換機制,從嚴確定轉換準入標準,確保隨時能夠提供成規模、成體系的能打仗部隊,擔負戰備值班任務,滿足不同方向使命任務的用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