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
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是做足了宣傳功夫的,比如說為了讓那900個士卒相信,咱的起義是有奔頭的,特別找人在魚腹之中藏了個布條寫著——大楚興,陳勝王。
要用這種封建迷信的做法,讓底下人覺得陳勝是天選之子,我們跟著他我們不叫造反叫起義,我們是有奔頭的。
而且起義之後大家記得吧?司馬遷留下一句話,說陳勝他們假託公子扶蘇、項燕之名,也就是說跟外界宣傳,我們的隊伍是有人帶領的,我們是有靠山的!
誰帶領我們這支隊伍呢?是秦始皇的大兒子公子扶蘇,以及當年楚國的名將項燕,所以我們是有旗號的,我們是正統的,我們不是流寇。
按說我們中國人講究名正言順,你幹什麼事一定要找到一個非常冠冕堂皇的理由,這個是很合理的。
問題是我們細究他託這倆人有點意思,你想一個人是秦朝的大公子,秦始皇的大兒子——公子扶蘇,一個人是戰國末期楚國的名將項燕。
這倆人單獨託任何一個人出來,說你是他的隊伍這都很正常,問題是這倆人怎麼能一塊託呢?秦和楚可是敵國,秦國把楚國兼併了這沒過去多少年,項燕當時死也是很慘的。
你怎麼一託能託這倆人呢?你這樣不會給別的人造成誤解嗎?你到底是秦國的軍隊還是楚國的軍隊?這裡面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決定了公子扶蘇和項燕是可以一起託的。
項燕咱就甭講了,楚國末期的名將,後來的項羽也是他家人,所以在楚這個地方假託項燕之名,會有很多人過來歸附的,會有很多人覺得楚國復興有望了,我們跟著陳勝、吳廣幹是對的。
那麼公子扶蘇呢?以前我們就跟大家分析過,說公子扶蘇的母親,也就是秦始皇的正室夫人,很有可能就是一位楚國的女子。
戰國末期秦楚之間通婚是非常頻繁的,秦始皇還是秦王政的時候,大概十幾歲就應當大婚,那麼那個時候誰負責給他挑選老婆的,只能是他名義上的奶奶華陽太后。
華陽太后本人就是楚國人,所以相信她很有可能也挑一位楚國女子,給自己孫子當老婆,以鞏固自己在宮中的地位。
也就是說扶蘇雖然是秦人,但是他的母親是楚人,這樣陳勝、吳廣假託扶蘇就有了基礎了,我們託的並不是一個秦人的兒子,我們託的也是一個楚人的兒子。
而且公子扶蘇是聲名在外的,大家都認為他是被冤殺掉的,所以陳勝吳廣假託扶蘇項燕之名,一方面對楚國老百姓好解釋,我們是項燕的後人,我們要恢復楚國。
另一方面對秦人也好解釋,我們是公子扶蘇的隊伍,公子扶蘇被人冤殺了,我們是替他來報仇的。
可以想見這樣一個宣傳,秦國的老百姓也好、楚國的老百姓也好,咱不說能馬上歸附過來,起碼心裡對陳勝吳廣不會太反感,你的起義就非常容易取得成功。所以我們說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宣傳還是下足了本錢的!
原作者:李承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