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陳勝吳廣起義失敗,但你知道他們怎麼死的嗎?

2020-12-23 騰訊網

前言

秦朝末年,秦始皇死後天下大亂,階級矛盾異常尖銳,各地農民起義頻繁。陳勝吳廣起義軍成為了反對秦王朝統治的第一股軍事力量,但是卻虎頭蛇尾,起義最終失敗了。陳勝吳廣都被殺了。

那麼你知道這二人是怎麼死的嗎?是死於戰場嗎?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一下~

秦朝末年 天下大亂

從公元前770年開始,周平王定都在洛陽,整個西周國力開始下降。由於時間的久遠,血緣關係越來越淡薄,宗法制遭到了破壞。很多諸侯王為了爭霸,發動了很多戰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實力越來越強,最終通過武力統一了東方六國,建立了一個統一的王朝。

老百姓以為戰爭的時代終於過去了,終於可以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了。但是秦始皇採取法家思想,他的治國理念就是趨利避害,要麼給老百姓足夠多的利益,讓他跟隨著自己,要麼就讓老百姓害怕,不敢輕易的反抗自己的統治。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秦國的普通老百姓看似安安穩穩的,沒有一個人敢反抗他的統治,但是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都非常不滿秦國的統治,只是因為害怕,不敢輕易的表達自己的心聲。

秦始皇也是好大喜功的皇帝,他認為自己的功勞非常大,甚至超過了遠古時期的三皇和五帝,所以自己取號叫做「皇帝」。而且還規定自己擁有天下獨有的特權,比如說只有自己才配穿黑色的衣服,自己說出的話叫做「詔」,自己把自己稱作「朕」。

為了讓自己死後也能享受榮華富貴,秦始皇大修陵墓。與此同時,為了防止匈奴騷擾,秦始皇已經修了長城。大量的軍事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了徵伐勞動力,秦始皇下令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人必須服勞役。

為了滿足連年的對外擴張,秦始皇加緊了對全國百姓的收刮,階級矛盾異常尖銳,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陳勝吳廣發動起義

陳勝和吳廣其實早就有推翻秦王朝統治的心思,但是一直沒有機會。恰巧這次因為他們耽誤了軍時,按照秦國當時的法律,如果耽誤了軍時,也會被砍頭。所以陳勝和吳廣就對自己的手下說,由於連綿的降雨,我們已經無法準時到達漁陽了。

而且即使我們到達了漁陽,按照秦國的法律,我們應該被處死。如果我們現在起來反抗秦國的統治,如果起義失敗了,我們也是會被處死,但我們至少還有生還的餘地。

陳勝和吳廣的手下早就不滿秦朝的統治了,但是由於害怕,始終不敢表達自己的心聲。堅定他們的起義決心,陳勝把寫著「陳勝王」的紙條放在魚肚子裡面,然後讓廚師故意去殺魚。並且告訴手下,這是老天要讓自己當王,誰也不能阻止這種趨勢。

當時人們的知識水平比較低,而且特別迷信,就相信了這張字條,堅定地站在陳勝一邊,支持他起義。於是在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發動的起義,成為了第一支反對秦王朝統治的農民軍。

吳廣被暗殺

由於秦王朝的統治非常黑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很多老百姓都是希望改朝換代的。陳勝的起義軍不管走到哪裡,都會得到很多人的擁護,不到一年的時間,擁護陳勝的人竟然達到了十幾萬,陳勝起義軍的勢力也達到了頂峰。

但是陳勝畢竟是農民,他的格局還是非常小的,並不是為普通的老百姓考慮,僅僅是希望自己可以代替秦始皇成為新的皇帝,於是就成立了張楚政權。陳勝之所以叫做「張楚政權」,是希望張大楚國的勢力。

因為早在戰國時期,秦國和楚國的矛盾就非常尖銳,兩個國家的地理環境不同,秦國的貴族勢力比較弱,但是楚國的民風比較彪悍。兩個國家都看不上彼此,不想成為中原的霸主,因此常年發生戰爭。

最後秦國打敗了楚國,並實現了國家的統一。但是楚國當地的人民並不認同秦國的統治,反對秦國統治的情緒非常激烈。陳勝就藉助這種現實,獲得了楚地人民的支持。但是隨著勢力的增大,陳勝和吳廣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陳勝是想要當皇帝,但是吳廣的地位也很突出,嚴重威脅到了他的統治。為了獲得陳勝的信任,陳勝的手下就悄悄的把吳廣暗殺了,並且把他的頭顱拿到陳勝面前請功。

結語

吳廣被殺以後,陳勝起義軍的實力也下降了很多,最後被秦國的軍隊殲滅了,而陳勝也兵敗後被自己的車夫殺。綜合分析,陳勝和吳廣的死都挺慘。可嘆一代農民起義領袖,沒有死在戰場上,而是倒在了「自己人」手中。

他們為何會獲得如此慘澹的下場,說到底就因為他們的農民出身,加上自身格局比較小,始終無法突破階級的局限性。不過雖然他們的起義失敗了,但那種反抗精神還是值得推崇的!

參考資料:《史記.陳涉世家》

相關焦點

  • 陳勝吳廣一起起義,為什麼陳勝稱王,吳廣卻被同事殺害呢?
    陳勝吳廣起義經過 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被朝廷徵兵前往漁陽戍守。當他們行走到大澤鄉時,卻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導致整個隊伍的行程都被延誤。 於是,一種名為恐懼的情緒瀰漫在這支隊伍中,因為按照秦朝律例,延誤日期是要砍頭的。陳勝自小就有大志向,「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就是出自他口。
  • 聲勢浩大,一度打到秦國無還手之力的陳勝吳廣起義為何失敗
    張楚政權的建立無疑向一面大旗一樣,各地民眾紛紛效仿陳勝吳廣,以張楚軍之名起事,響應著陳勝的號召。在農民革命洪流的推動下,一些貴族殘餘勢力也紛紛收羅舊部,起兵反秦。此時的陳勝吳廣感受到了權力的誘惑,開始端起「王」的架子,疏遠基層民眾的力量。
  • 陳勝吳廣起義的聲勢那麼浩大,為何僅僅半年就涼了?
    從建立政權到兵敗如山倒,陳勝吳廣起義僅僅堅持了半年便宣告失敗,以致不少讀者看到這段歷史時,都忍不住發出終極一問:陳勝吳廣起義的聲勢那麼浩大,為何僅僅半年就涼了?01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的起義,在史學家看來一直充滿爭議,這其中,他們的起義動機永遠是繞不開的話題。
  • 世人皆知陳勝兵敗被人殺害,但鮮有人知道,吳廣下場更加悽慘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公元前209年,在一個暴雨夜裡,這句話從一個農民口中說出,從此掀起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率領900名百姓揭竿而起,旨在推翻暴秦統治。陳勝、吳廣率領軍隊先後佔領大澤鄉,攻下薊縣。
  • 陳勝吳廣起義,為何要打著扶蘇和項燕的旗號?是因為底氣不足嗎?
    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是做足了宣傳功夫的,比如說為了讓那900個士卒相信,咱的起義是有奔頭的,特別找人在魚腹之中藏了個布條寫著——大楚興,陳勝王。要用這種封建迷信的做法,讓底下人覺得陳勝是天選之子,我們跟著他我們不叫造反叫起義,我們是有奔頭的。而且起義之後大家記得吧?
  • 陳勝起義失敗的根源,取信於民眾,卻失信於民眾
    當時地主僱用陳勝一幫農民耕田,等到休息的時候,他們坐在田埂上,陳勝感慨惱恨對大家說:「假如誰將來富貴了,大家相互不要忘記了(苟富貴,無相忘)。」而其他受僱傭的農民笑著說:「你是被僱給人家耕田的,哪能富貴呢?」陳勝嘆息著說:「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陳勝吳廣起義背後有什麼蹊蹺?
    大澤鄉起義之後,陳勝吳廣勢力進展迅速,短短一個月連克數縣,投奔的人也越來越多,已集中數萬人,告急文書如雪片一般匯聚到鹹陽。陳勝號稱要推翻秦朝暴政,結果政權還沒穩當呢,就比秦朝更加暴政,人心盡失,然後就撲街了,成為一名合格的炮灰。陳勝吳廣的失敗,也更加印證了黃老之士事先的判斷:泥腿子還是不靠譜,他們組成的政權只是一群烏合之眾,不符合天道倫常。
  • 陳勝起義:豪情萬丈的陳勝終究沒能突破小農意識的天花板
    這兩句話的知名度不用我科普,大家都知道這是陳勝的金句,也是世代相傳的經典語錄。陳勝因為發動農民起義而被寫進史書,他那不到六個月的起義嚴重動搖秦帝國的統治,但是陳勝終究沒能登上帝位。為什麼豪情萬丈的陳勝會失敗?江郎認為這是小農意識的問題,陳勝終究沒能突破小農意識的天花板。
  • 如果秦始皇帝不死,陳勝吳廣還會舉事嗎?劉邦還能成為漢高祖嗎?
    如果秦始皇帝不那麼早地過世,而是再活上十年八年,陳勝、吳廣還會在大澤鄉起事嗎?還會有後來的楚漢相爭嗎?劉邦還能成為漢高祖嗎?想弄清楚這些問題,關鍵就要弄清另一個問題,即陳勝、吳廣的起事為何能以星火燎原之勢在關東六國的土地上蔓延開來。
  • 陳勝為何一定要除去吳廣?司馬遷《史記》說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
    我們所開始了解陳勝和吳廣的故事是從他們大澤鄉起義開始的。當時他們到大澤鄉後,接連大雨擋住了要去的道路,按照秦律,應當斬首,他們便發動戍卒起義,打著"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準備反秦。
  • 陳勝稱王后是如何對待吳廣的?吳廣的死,和陳勝是否有關?
    提起陳勝,吳廣大家都不陌生,大名鼎鼎的兩位農民英雄人物,因率領的農民起義一舉成名,最後稱王,陳勝是農民出身的皇帝,另一個就是眾所周知的洪秀全領導的農民起義,勝利後稱王,可是洪秀全稱王了之後,一時被權力所迷惑,斬殺了大量的君臣,尤其是和自己出生入死兄弟們更是手足殘殺,害怕有一天這些兄弟們奪取政權,把洪秀全趕下臺,不久之後昏庸無能的洪秀全還是被推翻了
  • 陳勝吳廣起義轟轟烈烈,差點打到秦都鹹陽,卻為什麼會迅速兵敗?
    「於是陳勝的威信漸漸地建立了起來。第二天,吳廣故意激怒秦吏。兩個官吏就用鞭子抽吳廣,激起民憤,趁亂,陳勝吳廣殺掉兩個秦國官吏,對著這幫農民兄弟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借用扶蘇和項燕的名號,起兵反秦。短短幾個月,攻佔了很多地方,隊伍也擴大規模,成了非常龐大的一支反秦武裝。後來的劉邦起義用的也是這套把戲。
  • 陳勝稱王后是如何對待兄弟吳廣的?吳廣之死,是否和陳勝有關?
    談起陳勝,吳廣大家都不陌生,大名鼎鼎的兩位農民英雄,因帶領農民起義一舉成名,最後稱王,陳勝是農民出身的皇帝,另一個人則是著名的洪秀全領導的農民起義,勝利後又稱王,但洪秀全稱王后,一時又為強權所迷惑,斬殺了大量的君臣,特別是與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們,更是手足無措,怕有一天這些兄弟們奪權
  • 大澤鄉起義後,陳勝吳廣為何死於部下和車夫之手?兇手結局也不好
    提到陳勝、吳廣,耳邊至今仍然迴響「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陳勝的這句話不僅拉開了秦朝滅亡的序幕,同樣也拉開了之後漫漫幾千年農民起義的序幕。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陳勝建立的大楚,卻在短短六個月時間內便煙消雲散,吳廣、陳勝兩人也相繼被害。
  • 秦末的暴政已失去民心,為何陳勝吳廣順應民意的行為卻接連失敗?
    圖片:為統治者貢獻人頭的士兵們劇照 一、陳勝吳廣起義失敗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的兒子胡亥即位,史稱秦二世陳勝吳廣也不例外,兩人在帛上用紅字寫了「陳勝王」這三個字,再將其置於魚腹之內。 有一戍卒去買魚的時候,發現了魚肚子裡的字條,便將此事傳得人盡皆知,後來,陳勝還讓吳廣深夜在營房旁的廟宇中點燃篝火,並用狐狸的叫聲說了「大楚興,陳勝王。」這句話,把戍卒們嚇得半死,第二天,戍卒們議論紛紛,開始對陳勝吳廣二人刮目相看。
  • 陳勝吳廣起義,才不過半年就被秦軍打趴下了,為什麼沒人來幫忙?
    陳勝等人都是苦出身,他們不求別的,只求有一口飯吃。可現在,他們並沒有做錯什麼,暴雨完全是無法避免的因素。離朝廷規定的期限越來越近,陳勝等人也越來越絕望。到了後來,陳勝眼見生還無望,於是,毅然對吳廣說道:「朝廷的刑罰已經苛刻到了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現在我們繼續去漁陽是死,逃跑被抓也是死。既然沒有活路了,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好好地作一番大事業呢?
  • 閱讀與欣賞《史記陳涉世家》之 陳勝起義
    譯文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勝年輕時,曾同別人一起被僱傭給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嘆息了許久,說:「如果有誰富貴了,不要忘記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著回答說:「你一個受僱耕作的人,哪來的富貴呢?」陳涉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 解析下陳勝吳廣起義可悲的下場
    吳廣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了。最可氣的是,殺害吳廣的田臧寫了一封信送給陳勝,說吳廣陰謀叛變,已經被殺。陳勝對吳廣之死非但不去追究,反而立即任命田臧為上將。顯然這是陳勝借刀殺人之嫌疑。就這樣張楚政權出現了嚴重裂痕。隨後,章邯在長史司馬欣都尉董翳支持下,全力反攻陳勝的義軍。此消彼長,從這以後,陳勝的革命軍兵敗如山倒,沒有人能抵擋不可一世的章邯。
  • 從有關陳勝的四句名言,來看陳勝的格局以及他為什麼會失敗?
    我們小時候學語文都會背一些重要的文言文,那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作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場農民起義是我們所有人都應該要記住的。其中一支隊伍由陳勝吳廣帶領,走到了大澤鄉,天降大雨,道路不通,就算趕到漁陽郡也註定會延期。按照當時的秦朝法律,凡是延期的一律問斬。陳勝吳廣自知難逃一死,為了自我救贖,就借著天下人對秦朝的不滿,殺死了將尉,鋌而走險領帶著九百多人造反了。也正是在這次號召大會上,陳勝有說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叫「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陳勝吳廣起義,打的旗號是為扶蘇項燕復仇,秦國楚系勢力有多強大
    2000多年前的第一次農民起義,大澤鄉起義開創了中國農民運動的先河,這次規模壯大,直接導致秦朝滅亡的起義卻讓後人百思不解。為何陳勝吳廣領導的楚人暴動打出的旗號卻是為公子扶蘇和楚國將領項燕復仇呢?扶蘇是秦始皇嬴政的太子,秦始皇駕崩於河南沙丘,丞相李斯和寵臣趙高篡改了傳位詔書,擁立了幼子胡亥為二世皇帝,並下詔賜死了太子扶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