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稱王后是如何對待兄弟吳廣的?吳廣之死,是否和陳勝有關?

2020-12-23 你陪我到白頭

談起陳勝,吳廣大家都不陌生,大名鼎鼎的兩位農民英雄,因帶領農民起義一舉成名,最後稱王,陳勝是農民出身的皇帝,另一個人則是著名的洪秀全領導的農民起義,勝利後又稱王,但洪秀全稱王后,一時又為強權所迷惑,斬殺了大量的君臣,特別是與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們,更是手足無措,怕有一天這些兄弟們奪權,趕走了洪秀全,不料洪秀全還是被推翻了,陳勝順利上位後,與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們下場如何?

取得農民起義勝利後,陳勝稱王了,但好景不長,陳勝和洪秀全一樣,貪圖享樂,無心治理國家,還有一個原因,陳勝的農民出身,可想而知,他的文化程度不高,更不知道如何治理國家,管理一方土地,管治百姓。領兵打仗還是可以的,這樣的一個人最終是不能擔負起國家的重任的。

權勢是一件可怕的武器迷惑人心,陳勝雖然不能治理國家,但也不想權力被人奪去,面對大臣們的非議,陳勝慢慢的擔心起來,歷來的君王善解人意,陳勝也不例外,他開始清理那些非議的官吏,維護自己的政權。

朝上有一點風吹草動,陳勝便會痛下殺手,不分青紅皂白,曾經與他同甘共苦的兄弟們都開始畏懼眼前的陳勝,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陳勝領導的農民起義之所以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有一個被忽視的英雄人物,那就是陳勝的兄弟吳廣,可以說,沒有了吳廣,就沒有了陳勝以後的稱王,而吳廣在推動陳勝走向勝利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助推了陳勝走向勝利,在這之後,陳勝是怎麼看待這個兄弟的呢?

從前,陳勝與吳廣無言以對,無言以對,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私交甚深,最開始還是在吳廣的鼓勵下,陳勝才決定勇敢起來,率領百姓一起反抗,兩人齊心協力,互相配合,先後斬殺兩個將士,奪旗立地,立軍營,就這樣紅紅火火的農民起義爆發了,由兩人領導的農民起義軍迅速取得了戰果,佔領了許多土地,收穫了許多財富,特別是一座小城市,看著陳勝越來越大,吸引了周圍各國的目光,後來周圍各國紛紛加入到陳勝起義隊伍中,力推陳勝為王。

在農民起義中,吳廣功成名就,在陳勝稱王后,他也不忘了這位好兄弟,自己當了王上,變封吳廣為代王,形同於王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後來在一場戰爭中,兩人因意見不合,鬧得不可開交,又遇小人算計,陳勝便聽信小人的口舌,

再加上陳勝自從稱王后便多疑,之前已斬殺了不少兄弟,整天不顧身邊人對朝政的猜測,讓手下人互相殘殺,最後吳廣也沒能逃過昔日好兄弟的猜疑,因為吳廣與田臧將軍在戰鬥中發生衝突,這正好給了陳勝一個處理自己的兄弟吳廣的理由,因為這個小事,陳勝就給了吳廣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就這樣一個英雄人物消失了。

之後又有人說,吳廣不是陳勝所殺,而是被田臧所殺,田臧將軍想要奪下吳廣代王的位子,但當時的吳廣手握大權,有人說是朝堂奸臣所害,農民出身的他,難免行事魯莽,行為衝動,得罪了不少人,但單憑一個小將軍,和幾個大臣,怎麼能殺得了一個副王?若無陳勝的授權或命令,還有誰敢動他,對當朝王上的兄弟、世世代代功臣,痛下殺手?

相關焦點

  • 陳勝稱王后是如何對待吳廣的?吳廣的死,和陳勝是否有關?
    提起陳勝,吳廣大家都不陌生,大名鼎鼎的兩位農民英雄人物,因率領的農民起義一舉成名,最後稱王,陳勝是農民出身的皇帝,另一個就是眾所周知的洪秀全領導的農民起義,勝利後稱王,可是洪秀全稱王了之後,一時被權力所迷惑,斬殺了大量的君臣,尤其是和自己出生入死兄弟們更是手足殘殺,害怕有一天這些兄弟們奪取政權,把洪秀全趕下臺,不久之後昏庸無能的洪秀全還是被推翻了
  • 陳勝吳廣一起起義,為什麼陳勝稱王,吳廣卻被同事殺害呢?
    他不甘心因為此事就失去性命,便找上了隊伍中一個叫吳廣的人,圖謀起義。吳廣一想橫豎都是死,還不如轟轟烈烈的死,於是便答應了陳勝的請求,兩人一起謀劃反秦。 古代的人都信奉佔卜。陳勝吳廣先是找了個人佔卜,看看自己起義成功的概率大不大。佔卜者看出了他們的意圖,便對他們的做法予以了肯定,並暗示他們借鬼神威懾眾人。
  • 陳勝為何一定要除去吳廣?司馬遷《史記》說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
    按理說,陳勝和吳廣這可是過命的交情,畢竟沒有吳廣的人脈和謀略,陳勝起義的想法可能早就被扼殺在搖籃裡了,吳廣一人之下的重要地位,最後怎會淪落到被算計殺害的下場呢?
  • 解析下陳勝吳廣起義可悲的下場
    吳廣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了。最可氣的是,殺害吳廣的田臧寫了一封信送給陳勝,說吳廣陰謀叛變,已經被殺。陳勝對吳廣之死非但不去追究,反而立即任命田臧為上將。顯然這是陳勝借刀殺人之嫌疑。就這樣張楚政權出現了嚴重裂痕。隨後,章邯在長史司馬欣都尉董翳支持下,全力反攻陳勝的義軍。此消彼長,從這以後,陳勝的革命軍兵敗如山倒,沒有人能抵擋不可一世的章邯。
  • 大澤鄉起義後,陳勝吳廣為何死於部下和車夫之手?兇手結局也不好
    陳勝吳廣起義地址一、吳廣之死我們課本上所學的陳勝吳廣起義,只是一個開端,那也僅僅只是故事的開始。至於陳勝給田臧的獎賞,則可看作吳廣軍是陳縣的最後一道防線。吳廣死後,田臧成了這隻軍隊得領導者,陳勝為了穩住田臧,只能通過這種方式安撫田臧,促使田臧抵抗秦軍。但是這些只是我根據史書和一些評論做出的猜測,至於吳廣究竟為何而死,陳勝為何獎勵田臧,還有待後續通過更權威的史料來說明。
  • 世人皆知陳勝吳廣起義失敗,但你知道他們怎麼死的嗎?
    陳勝吳廣起義軍成為了反對秦王朝統治的第一股軍事力量,但是卻虎頭蛇尾,起義最終失敗了。陳勝吳廣都被殺了。 那麼你知道這二人是怎麼死的嗎?是死於戰場嗎?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一下~
  • 世人都知陳勝兵敗被殺,卻少有人知道吳廣的下場,他比陳勝慘多了
    陳勝召集九百多人開會,大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守衛兵的怨恨也被陳勝一番話激發。陳勝是一個善於分析人心的人,他和吳廣策划起義時所談到的反秦理由也是以天下人之心為出發點,這樣的人往往隱藏著自大,一旦成功了,就容易被舞臺上的短暫成就所迷惑。果然,陳勝的下場十分慘澹。
  • 陳勝吳廣起義的聲勢那麼浩大,為何僅僅半年就涼了?
    於是,陳勝吳廣只好放個大招,一句「等死,死國可乎」,就此帶來了大澤鄉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從此深入人心。然而,課本上《史記》的故事雖精彩,卻抵不住湖北雲夢縣睡虎地秦墓裡出土的文獻來得有說服力。在出土的一千多枚秦簡中,包含了《秦律十八種》、《秦律雜抄》等等法律條文,其中沒有哪一條提到下雨天遲到要斬首的規定。
  • 陳勝吳廣聲勢浩大,為何摘桃子的是劉邦項羽?陳勝到底做錯了什麼
    陳勝、吳廣二人帶領諸人先攻大澤鄉,再攻蘄縣,繼而派人接連攻打銍、酇、苦、柘、譙,都攻了下來,當陳勝、吳廣到達陳縣的時候,二人已經擁有幾百輛戰車、幾千騎兵、數萬步兵了。陳縣被攻下來之後,陳勝稱王,史稱陳勝為陳王。當時,附近諸縣聽聞陳勝已反,紛紛殺了他們的長官,響應陳勝。一場聲勢浩大的起義漫捲於神州大地。
  • 從有關陳勝的四句名言,來看陳勝的格局以及他為什麼會失敗?
    其中一支隊伍由陳勝吳廣帶領,走到了大澤鄉,天降大雨,道路不通,就算趕到漁陽郡也註定會延期。按照當時的秦朝法律,凡是延期的一律問斬。陳勝吳廣自知難逃一死,為了自我救贖,就借著天下人對秦朝的不滿,殺死了將尉,鋌而走險領帶著九百多人造反了。也正是在這次號召大會上,陳勝有說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叫「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陳勝吳廣是秦朝的「士大夫」
    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學界通過對出土的秦簡研究,基本上對秦代政治制度和社會運行有了一個比較準確的認知,這其實就包括對引發了秦帝國覆滅的陳勝、吳廣身份的新的解讀。 傳統觀點認為陳勝與吳廣是「平民」,主要依據是《史記·陳涉世家》裡「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這句話,認為都給人做僱農了,那麼陳勝肯定是平民百姓無疑。
  • 聲勢浩大,一度打到秦國無還手之力的陳勝吳廣起義為何失敗
    登位之後的胡亥賜死被秦始皇派往協助蒙恬戍邊的太子扶蘇,而後把兄弟姐妹三十餘人全部殺絕殆盡。秦二世胡亥不顧新朝百姓經歷五百餘年的戰亂,急需休養生息,反而肆意壓榨百姓,大修驪山秦陵,阿房宮等,加重人民賦稅,百姓苦不堪言。
  • 如果秦始皇帝不死,陳勝吳廣還會舉事嗎?劉邦還能成為漢高祖嗎?
    如果秦始皇帝不那麼早地過世,而是再活上十年八年,陳勝、吳廣還會在大澤鄉起事嗎?還會有後來的楚漢相爭嗎?劉邦還能成為漢高祖嗎?想弄清楚這些問題,關鍵就要弄清另一個問題,即陳勝、吳廣的起事為何能以星火燎原之勢在關東六國的土地上蔓延開來。
  • 陳勝為何一定要殺吳廣?司馬遷《史記》道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
    吳廣和陳勝,就像張耳和陳餘一樣,是個歡喜冤家,不過張耳陳餘他兩的感情比吳廣陳勝還要深厚,但就是這樣兩助插刀的好兄弟,最後還是反目了。陳勝當了一段時間首領後,發現一個問題,大家似乎對他的「君權神授」身份指指點點,想當初和吳廣一起起事,說好了共富貴的,但是你吳廣嘴巴上要有個把門的,不能讓大家知道太多,現在大家都知道我不是神聖的了,那天下人還能認同我嗎?
  • 陳勝吳廣起義轟轟烈烈,差點打到秦都鹹陽,卻為什麼會迅速兵敗?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帶領900名貧苦農民,在兩名秦吏的看押下,去漁陽服徭役。結果半島上突發大雨,道路被山洪阻斷。按照秦國律法,無法按期趕到者,一律會被處斬。這種情況下,遲到已經成為必然。陳勝和吳廣商量,接下來該怎麼辦?逃,基本上死路一條;反,尚有一線生機。
  • 世人皆知陳勝兵敗被人殺害,但鮮有人知道,吳廣下場更加悽慘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率領900名百姓揭竿而起,旨在推翻暴秦統治。陳勝、吳廣率領軍隊先後佔領大澤鄉,攻下薊縣。據歷史記錄,薊縣原本是楚國領土,同時是楚國將領項燕抗秦身亡之地,陳勝以自己為楚人發出「大楚興,陳勝王」的號召,以光復楚國為由得到了很多楚國百姓的支持。
  • 陳勝吳廣起義,才不過半年就被秦軍打趴下了,為什麼沒人來幫忙?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以陳勝和吳廣為首的九百多名窮苦民眾奉朝廷之命去戍守漁陽(今北京市密雲西南)。但是,在去往漁陽的途中,突然天降暴雨,前進的道路全被堵塞了。照這樣下去,大家是根本無法在朝廷規定的日期之前到達漁陽的。按照當時的大秦律,誤期之人必須要受到斬首的懲罰。
  • 陳勝吳廣起義,打的旗號是為扶蘇項燕復仇,秦國楚系勢力有多強大
    為何陳勝吳廣領導的楚人暴動打出的旗號卻是為公子扶蘇和楚國將領項燕復仇呢?扶蘇是秦始皇嬴政的太子,秦始皇駕崩於河南沙丘,丞相李斯和寵臣趙高篡改了傳位詔書,擁立了幼子胡亥為二世皇帝,並下詔賜死了太子扶蘇。項燕是原楚國名將,在秦國發動最後一次滅楚戰爭中兵敗自殺殉國。
  • 陳勝吳廣起義,為何要打著扶蘇和項燕的旗號?是因為底氣不足嗎?
    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是做足了宣傳功夫的,比如說為了讓那900個士卒相信,咱的起義是有奔頭的,特別找人在魚腹之中藏了個布條寫著——大楚興,陳勝王。要用這種封建迷信的做法,讓底下人覺得陳勝是天選之子,我們跟著他我們不叫造反叫起義,我們是有奔頭的。而且起義之後大家記得吧?
  • 為什麼陳勝死得比吳廣還慘,一個被兄弟算計,一個卻被車夫所殺,是人心易變還是不懂規矩
    點擊上方「魚羊秘史」關注,每晚八點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