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看了電視劇,裡面的女數學家到了破譯密碼的關鍵時刻,表情緊張,說要找祖衝之的像來拜拜,連她那個巖石一樣的領導都被她說服了,同意也在心裡拜拜。後來密碼果然破了。這當然是故弄的玄虛,但也可見即使在聰明人心裡,行業偶像,還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百工技藝,各祀其祖,三百六十行,無祖不定。」就像魯班之於工匠業,黃道婆之於紡織業,茶業的行業偶像,是陸羽。陸羽生於公元733年,死於公元804年,活了七十歲。三歲時就被父母遺棄在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的河岸邊蘆葦叢中。附近龍蓋寺的主持智積法師將其收養。因是孤兒,故無姓無名。陸羽的名字據傳來自於一次佔卜,其意是「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吉」。因為卦好,遂以陸為姓,羽為名,鴻漸為字,由於生於竟陵,又稱竟陵子。《大唐傳載》中記載:「羽及長,聰俊多聞,學贍詞博,詼諧談辨,若東方曼倩之儔」。
陸羽八歲就學習烹茶,後因不願削髮為僧,十三歲時逃離寺院,投身戲班,充當丑角,並開始創作,寫下《謔談》等滑稽劇本;生活經歷的不幸常常使他「獨行野中,誦詩擊木,徘徊不得意,或慟哭而歸」。後有幸遇上河南州官李物齊,李氏送他到虎門山攻讀,陸羽從此就有機會通讀聖賢之書,博學觀覽,為其詩文的修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後又回竟陵天門山潛心讀書,然後拜師訪友,與當時的名流之士如李白、杜甫、顏真卿、張志和等人都有交往,於是文名日盛。
陸羽十分愛茶,他為了研究茶的品種和特性,遊歷天下,遍嘗各地出產之茶和各地之水,常要親身攀葛附藤,深入產地採茶制茶。朝廷聽說陸羽很有學問,就拜他為太子文學,不久又徙太常寺太祝。但陸羽都未就職,而隱居苕溪(今浙江湖州)專心著述。他積多年經驗終於寫出了《茶經》這部中國第一亦是世界最早的研究茶的專著。全書三卷十篇,記述詳備,將茶的性狀、品質、產地、種植、採制加工、烹飲方法及用具等皆盡論及。「夫茶之著書,自羽始。其用於世,亦自羽始。羽誠有功於茶者也!」(宋陳師道重刻茶經序),可見陸羽對茶業的開創之功。因此,陸羽就被尊為「茶聖」、「茶神」。
唐代李肇的《國史補》中就記載:「江南有驛吏,以幹事自任。典君者初至,吏白曰:『驛中已理,請一閱之。』刺史乃往,初見一室,署雲酒庫,諸釀畢熟,其外畫一神,刺史問:『何也?』答曰:『杜康。』刺史曰:『公有餘也。』又一室,署雲茶庫,諸茗畢貯,復有一神,問曰:『何?』曰:『陸鴻漸也。』刺史亦善之。」這位驛吏在酒庫裡供奉杜康,在茶庫裡供奉陸羽,而且得到了刺史的讚賞,可見在唐代陸羽就被當作茶神崇尚了。
茶庫裡供茶神,主要出於一種敬意。茶作坊、茶店、茶館供奉陸羽,則有明確的功利目的了。唐趙璘在《因話錄》中說,當時賣茶的人家,做了陸羽的陶瓷的小偶人,「置於煬器之間」,說可以讓生意興隆多獲利潤。這種小偶人還被作為贈品:「鞏縣陶者,多為瓷偶人,號陸鴻漸,買數十茶器,得一鴻漸。」(《國史補》)如此種種,無可厚非。但是,「市人沽茗不利,輒灌注之。」還有一種說法,民間賣茶者將陸羽陶像放在茶灶之間,買賣好就以茶祭之,生意不好則放在鍋中用熱水浸泡,或用茶水澆淋,謂可保佑茶味醇厚,財源茂盛。(餘悅《中國茶韻》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版)。生意不好居然想到要懲罰茶神!這就令人氣得發怔了。若是茶神不神,那麼怪之何益?如果茶神靈驗,如此冒犯欺侮,豈非瀆神,難道不怕有報應?真是糊塗油蒙了心。曾經看到有人說這種浸泡或者灌注是一種特殊的香火,真是善良的誤解。像殺雞宰鵝褪毛那樣將茶神放到鍋裡泡,像燙杯燙壺一樣往茶神身上澆開水,會是一個表示尊敬的方式?
想那陸羽,在人間時一生不如意,身後成了神還受這種氣,真是夫復何言。轉念一想,那些世俗的寵辱何必介懷,陸羽不必做神,他就做回一個人——愛茶人心中的第一茶人,這就夠了。
潘向黎
1966年生於福建泉州,小學畢業後移居上海至今。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寫作。著有小說集《無夢相隨》、《十年杯》、《輕觸微溫》、《我愛小丸子》、《白水青菜》,散文集《純真年代》、《局部有時有完美》等多部。
你的偶像是誰呢?
大家可在文章最下方評論區進行評論
(文章來源於《黃山新聞報》,責任編輯:三年)
推薦關注
生活美學家
視頻/音頻/攝影
生活美學主題原創內容
微信 shmx-123
葉慧美
茶/器/花/香/人
線上生活美學購物平臺
微店 微信服務號 chashiyhm
淘寶 http://yehuimei.taobao.com
互動/品鑑/購物
請加葉慧美微信私號 yhmcha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