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綜藝《忘不了餐廳》中黃渤聊起了他的父親,最開始只覺得父親是老了記憶力衰退,但直到有一天父親說「從來沒有過兒子」時,才意識到已經晚了。後來等到黃渤回家,其父表現的十分客氣,甚至認不出黃渤,稱他是自己的老戰友。
說完,黃渤已經泣不成聲。
黃渤的父親,正是得了阿爾茨海默病,即俗稱的老年痴呆,是痴呆症的 一種,全球每3秒就有1人患上痴呆症,中國至少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是全球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
對於一個人來說,阿爾茨海默病是殘酷的,因為它不僅奪走了自由行走的尊嚴,更奪走了回憶的溫情,讓自己成為了一座孤島,看不到以前,看不見未來,認不得別人,也認不得自己。
美國迪恩.謝扎和愛伊莎.謝扎的新書《阿爾茨海默病自我管理全書》中,他們獨創的革命性的預防、逆轉方案,可以預防90%的阿爾茨海默病。
那麼,如何預防呢?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阿爾茨海默病吧。
別再說「歲數大了」
我的姥姥,起初僅僅是忘記東西了,吃飯的時候,可能忘記端上來一道菜,可能鎖門時忘記拔鑰匙了,我們就當做一個小樂子,媽媽也會說:「這就是歲數大了!」
直到有一天,姥姥到常去的菜市場買菜,回來的時候居然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一個人就站在了小區對面,不知道往哪裡走。媽媽說:「人老了,就糊塗了!」直到姥姥去世,家裡人都認為姥姥是「歲數大了」,其實,是阿爾茨海默病。
很多中國人,都和我媽一樣,對阿爾茨海默病是非常陌生的,甚至當老人出現「不記得」「忘了」的情況時,通常家屬會說「歲數大了,健忘」。也就是說,有的兒女會把健忘的表現,認為與歲數有關,而不是疾病。
其實,阿爾茨海默症來源於大腦損傷,例如頂足球也會造成損傷,但是「只有當大腦損傷過多而先天恢復力無法再進行彌補時,認知症狀才會開始發生」。也就是說,阿爾茨海默病所表現出的症狀,與歲數是無關的。
但是,阿爾茨海默病是有遺傳機率的,「APOE4基因則是以乘積作用生效的,也就是說具有越多的等位基因,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的風獻酒吧會呈指數級增長,同時發病年齡也會越低」。
能看懂嗎?對於文科生的我來說,APOE4基因太陌生了,況且誰又能沒事的時候去查詢一下自己的基因呢?
但是比基因更可怕的是,阿爾茨海默症患者配偶自己患上這種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7倍。
幸好在書中,作者說「阿爾茨海默病更像一局三維的西洋棋:真正重要的因素是你的年齡,疊加的遺傳風獻圖譜以及你選擇的生活方式。「
既然前兩項,我們沒有辦法更改,但是,最後一項,是我們可以憑藉「自律」主宰的,因此,「改變生活方式」,別做自己的劊子手。
五種方法,改變生活方式
你喜歡一時之快,還是喜歡細水長流的安逸?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但是你今天按下的選擇鍵,就決定了你的壽命和生活質量。
「90%的阿爾茨海默病是可以預防的」,但是你要放棄「隨心所欲」的自在,你願意嗎?
1.營養
肉類飲食會導致認知衰退,而吃普通蔬菜、水果和堅過飲食的人,患阿爾茨海默病的機率最低。
此外,要減少糖的攝入,因為糖可以剝奪了我們的認知能力和血管健康。
2.鍛鍊
管住嘴,邁開腿,似乎是每一種疾病預防的基本項了,尤其的現代人,越來越多的便捷,也讓大家運動的空間越來越小了。尤其是很多白領習慣性或不得不久坐,但是久坐卻是癌症、糖尿病和認知衰退的主要風險因素。
因此,我們也要有意地去鍛鍊,鍛鍊形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例如跑步、爬樓梯、跳繩、有氧操、遊泳等。
3.放鬆
壓力管理是健腦生活方式的關鍵點。可以通過冥想的方式,降低與壓力的感受性,此外還能夠提高做事的專注性。冥想也有多種形式:靜坐、唱誦、在社區裡行走等。
4.恢復
有質量的失眠可以讓一個人快速恢復身心疲憊,而且晝夜節律發生改變的 人更容易頻繁地出現抑鬱和焦慮症狀。平均每晚7至8小時的失眠正好。睡前不進食,晚上不喝咖啡,夜間避免強光照等。
5.優化
即保持學習力,讓大腦處於積極的工作狀態,以此來鍛鍊認知能力。例如可以學習一門新語言、新樂器、寫書、玩牌等。
以上五步,看起來很容易,早起來卻很難,需要一個人放棄很多「舒服自在」,過上自律的日子。
阿爾茨海默症,離你只有兩個字的距離
你離阿爾茨海默症有多遠?
其實,只有兩個字的距離——自律。
正所謂,禍從口出,病從口入。
疾病的發生,與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不放縱自己的生活,以自律要求自己,才會遠離阿爾茨海默病。
其實,其他的疾病也是這樣的。
正如上海患癌去世的女博士在《生命日記》中所寫:「我希望有人關注我用生命寫下的文字,我希望有人能透過華為的文字關注到自己的健康,關注到自己偏離生活的生活方式,我希望有人開始早睡早起,開始減少自己應酬,開始不再嗜煙酗酒,開始分些時間給家人。」
(圖片來自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