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最佩服的功夫皇帝,李小龍花了15年如何讓全世界記住了他

2020-08-19 豆豆的花園

他用人類最強有力的右拳,擊中了整個流行文化,我們至今在他的重拳中暈眩。」

這是美國歷史頻道特別推出的紀念專輯《李小龍如何改變了世界》裡的一句話。

談到功夫,生活在中國的90後、00後想到的是成龍、甄子丹、李連杰。然而如果問美國人,他們會不約而同提到李小龍。李小龍在西方世界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人們會把他的形象印在帽子上、文化衫、廣告牌,影視作品裡會融入功夫元素,甚至專門為他製作專題片。

確實,李小龍身上有很多著迷的地方,他打破了很多規則和偏見。作為亞洲人,他娶了一個白人姑娘,打破了異族通婚的禁忌;他將各種格鬥方式融為一體,創立了截拳道,並成為MMA(混合格鬥)的先驅;他一腳踢碎了「東亞病夫」的牌子,改變了熒幕上孱弱的亞洲人形象。

為什麼是李小龍?

為什麼他能在西方文化佔據一席之地?會功夫的人很多,為什麼只有他被稱為「功夫皇帝」?他究竟有何魅力,去世多年後還能讓人念念不忘?

要回答這些問題,看看他的書信集就知道了。我們可以從李小龍的電影作品窺探武術的精妙,但這只是驚鴻一瞥,無法了解李小龍的人生。

這本《李小龍信札》記載了李小龍從赴美國求學到在香港逝世之間的十五年珍貴時光。這些信分別寄給了妻子、朋友、前輩、弟子等等,他毫無保留地袒露自己的心聲。

通過這些書信,我們可以看到「功夫小子」如何成長為「功夫王者」,他的形象在讀者腦海裡鮮活、生動起來。

迷茫的功夫小子

李小龍並非天生就是我們認為的那個李小龍。在人生路上,他也和多數人一樣,經歷過迷茫,不知道如何選擇。1958年,他在寄給某位導師的信裡,表達自己正在摸索以後的出路,可能會成為醫生或者藥劑師。

「眼下,我正在就讀於香港聖芳濟書院,打算來年赴美專攻醫藥學,完成高中學業。礙於我對著專業知之甚少,不知能否煩請您為我詳細講講如何才能逐步成為一名醫生或藥劑師呢?」

在18歲乘船赴美時,他因學過詠春拳,教一位唐先生功夫,吃上了他宴請的晚飯。李小龍向友人感嘆,一份魚翅湯居然要25美金。

此時的李小龍認為「諸如詠春拳、恰恰舞之類的東西,都不外乎是些消閒娛樂罷了」,他不知道的是,功夫為他帶來的不僅僅是一份25美元的魚翅湯。

到美國後,迫於生活的壓力,他兼職做了服務生。後來發現外國人對武術很感興趣,於是他開辦了武館,可惜沒多久就倒閉了。

但這段經歷觸發了他,到了1962年9月,在寫給曹敏兒的這封信裡,我們看到了李小龍對功夫的認知有了一個很大的突破,他認識到了「功夫就是我的一部分」。

他顯現出一種超然的自信,自信多年的功夫底子,讓自己成為美國首位功夫教練。因為他心中蘊藏著強大的創造力和精神動力。

他的計劃和奮鬥目標是找到生命的真諦—內心的平靜。為了擁有平和的心境,她要鑽研道家和禪宗超然於世的教義。

乘風破浪的功夫強者

「即便一個傳統武師出招迅猛,也沒什麼值得大加稱讚的—他們總是試圖設定一個節奏,而不是去適應瞬息萬變的節奏。」

質變需要量的積累。從1964年開始,李小龍寄給友人的信裡表達了他對中國功夫的思考,尋求創立一套自己的武術體系。這套體系要博採眾長、融會貫通,又要講求精簡直接,所以他在詠春拳的基礎上,融入了擊劍和拳擊元素。

這或許與一件趣事有關。當時李小龍教授外國人功夫,被同胞質疑。有一位中國武術教頭跑到李小龍的武館下了戰書,要麼停止教外國人功夫,要麼接受比武挑戰。但是比試開始,這位武師拔腿就跑,李小龍追得上氣不接下氣,雖然最終抓住武師逼他認輸,但李小龍重新審視傳統武術,他開始重視對身體本身的塑造與訓練。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李小龍是一個變革者。

東方武術系統裡,講究正統和傳承,所有招式都一代一代沿襲下來,很難有改變和突破,而且還有「傳男不傳女」,」只傳本門弟子」的規定。

比如在武俠電視劇裡,主人公在機緣巧合下獲得一本武功秘籍,苦苦在山洞修煉七七四十九天,出山就打遍天下無敵手。主人公習武時必須嚴格按照書裡面的一招一式來,否則就容易走火入魔。

李小龍卻打破這種做法,思考功夫背後的哲學問題,讓中國功夫和西方體育在一套系統裡共生共存,不僅教中國人,還教外國人。這裡面固然有謀生的需求,但李小龍內心更渴望重塑東方人在西方人心裡的形象。

成熟的功夫皇帝

「當我們知道功夫的目標在於自我教化時,便會了解到『內在的自我』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自我。因此為實現真實的自我,習武者並不讓自己生活在別人的觀點支持下,他們追求於不斷地自我充實和提升中。」

在美國10年,李小龍一直把發揚中華武術作為自己的工作重心。他研究出了截拳道,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美國三位自由式空手道冠軍都拜在他的門下。在這之前,中國人在西方世界的形象是負面的,而李小龍展現了東方的力和美。他善於用西方的概念闡述東方的內涵。

取得了武術界的成就後,李小龍又做出了一個選擇,關閉了名下的武術館,投身電影行業,專注自我完善。如他所說,為人師表確能豐富見聞,但光是旁觀是不夠的,你得身體力行;光是知曉也是不夠的,你得致知於行。

如果不是這個決定,恐怕世界上只會多了一個有想法的武師,我們很難在大熒幕上看到李小龍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

李小龍的出現,代表了一種新的英雄形象:與眾不同、神秘莫測、同時又有血有肉。他在電影裡表現出來的功夫是真實的,或說寫實主義的,這讓觀眾看到了一個現實的人的能量。這不僅讓東方人感到新鮮刺激,也讓西方人心潮澎湃,急切地想要了解這樣一位功夫巨星。

只可惜李小龍的生命戛然而止,留給了觀眾無盡的想像。

最後用李小龍的一句話勉勵大家,成功只屬於那些想要成功之人。如果你根本沒有設下目標,又怎麼可能實現它呢?

相關焦點

  • 一代功夫皇帝李小龍去世後,美國妻子直接嫁給徒弟,後來怎樣了?
    然而事與願違,那些曾經深愛過的人在時間的蹉跎下他們忘記了彼此曾經的深情,以致最後只能變成一對熟悉的陌生人,結局令人惋惜。而不能夠白頭偕老的最痛苦的一種原因那便是陰陽相隔,比如梁思成和林徽因。原本這一對是才子佳人,是一對模範夫妻,可是因為林徽因的早逝卻讓梁思成再娶她人。而今天我們也要給大家帶來一個類似於梁思成和林徽因這樣的愛情故事。一代功夫皇帝李小龍去世後,美國妻子轉身嫁給徒弟,後來怎樣了?
  • 武術家:李小龍,把中國的功夫了推向全世界.
    李小龍是中國電影界最偉大的人,他的聲望和影響力無與倫比。他將中國功夫推向全世界,甚至憑藉截拳道在世界武術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李小龍的偉大不在於他傑出的功夫,而在於他說自己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在推動中國流行文化方面發揮了作用。他創造了幾項記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做到。至於李小龍的力量和其他身體素質,&34;。這段視頻中有一些實戰和表演的記錄,可以看看他的身體素質很好,他沒有什麼脂肪,他全身肌肉發達,而且他的體重也不大,所以他的出拳速度真的很快。
  • 功夫巨星李小龍誕辰,他是一顆不滅的星
    1940年11月27號這一天是一個不尋常的一天,因為一代功夫巨星,一代武術宗師李小龍就是這一天出生,他的出生,簡直就是上帝送給貧困落後的中國一個巨大禮物,因為他後面已經證明,他就是中國一條巨龍在騰飛
  • 李小龍逝世47周年,為什麼再無功夫明星能超越他?
    李小龍七歲開始習武,十三歲師從詠春拳宗師葉問,並且二十三歲便在美國創建了自己的功夫學校,二十四歲更是創立自己獨門格鬥技藝「截拳道」,而後他在美國聲名鵲起,美國空手道冠軍、著名影星都是他的武術迷,很多人爭相拜他為師。李小龍,可以說是為功夫而生。當然,這和他的家庭有很深的關係。
  • 功夫之王李小龍:人生不設限,才足夠精彩
    1967年11月,在世界上最權威的武術雜誌《黑帶》裡,連載兩篇有關李小龍的文章,在這裡,他首次公開了自己獨創的武學體系,並正式公布其名稱為截拳道,是他生命中最具裡程碑意義的事件。就在截拳道誕生時,李小龍在傳統武術界遭遇了空前的孤立,處在艱難的行進中。面對困境,李小龍永不言棄,仍堅守著武館。
  • 曾是李小龍的動作替身,出道幾十年都沒紅,憑星爺《功夫》火15年
    李小龍是一個全世界功夫迷的偶像,他的電影受到了全世界影迷的喜歡,一直到現在,還有很多李小龍的忠實粉絲,可見他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但是李小龍雖然功夫很好,可也不是全能的,拍電影時有很多高難度動作,也需要用替身來完成。
  • 成龍自稱他的功夫比李小龍厲害,陳慧敏:成龍的功夫就像「耍雜」
    成龍在採訪中說:「講良心話,我們的那些動作比李小龍難百倍,李小龍只是動作快,站在那只有幾腳或是一拳,我跟他交過手,人不錯,但是被「神話」了。很多人對成龍的說法不敢苟同,畢竟李小龍的實戰是武行公認的,甚至很多國外高手也對李小龍的身手給予極大的肯定。
  • 中國功夫排行榜:NO.1竟然不是李小龍,而是他……
    從1973年主演電影《生龍活虎》開始,短短十幾年,就拍了《白鶴拳》、《迷魂拳》等70多部電影,後來他進軍電視界又連續拍了《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雪山飛狐》、《霍元甲》、《陳真》、《四大名捕》等1000多集電視劇,成為八十年代初香港最負盛名的武打明星之一。
  • 香港導演徐小明父子聯袂音樂家 紀念功夫巨星李小龍
    【解說】11月27日是功夫巨星李小龍誕辰80周年紀念日。塑立於維港之畔的李小龍雕像在這一天迎來不少中外遊客合影留念。香港著名導演徐小明曾與李小龍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他告訴中新社記者,李小龍不僅是熒幕上的英雄,也是現實生活中難以超越的實力派。
  • 「李小龍」四部半電影,將功夫傳遍全世界,締造了不朽的東方傳奇
    李小龍一直認為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還有更多的事要做。對於中國人來說,他們要向世界所展示的也只剛剛開始而已。他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自豪,他希望通過電影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部分文化。(李小龍妻子琳達評價)我們常說李小龍只有四部半電影,其實指的是70年代,李小龍所拍攝的5部功夫電影,將功夫傳播到全世界,以致李小龍已經離世45年了,全世界仍然對李小龍膜拜。接下來我們就聊聊這5部電影!
  • 他離開我們44年了,但功夫巨星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及
    他被《時代》評為「20世紀的英雄與偶像」他讓全世界記住他的怪吼也記住他的拳頭他是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逝世但龍魂永駐,精武長存來到美國後,他寄居在父親友人家中,邊補習英文,邊打工,隨後又開始教授武術和舞蹈以賺取生活費,日子過得十分艱苦。1961年3月,李小龍順利升學,考入華盛頓大學。
  • 李小龍經典功夫電影《龍爭虎鬥》被曝即將翻拍,經典能否重現
    李小龍是美國電影中出現的第一個非白人的英雄人物,這在當年種族歧視嚴重的美國,不僅僅讓華人、也讓許多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種覺得揚眉吐氣。李小龍雖然英年早逝,但他對美國文化已經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1999年,美國《時代》周刊將李小龍列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100個人物之一;2004年,《龍爭虎鬥》因其具有「文化、歷史或美學意義」而被選入到美國國家電影資料館保存;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製作《李小龍如何改變世界》專題節目,介紹李小龍對電影、音樂、體育、設計、時裝、哲學等諸多方面的影響;2012年,美國《男士健康》雜誌評比健美形體榜單,李小龍排名第二,屈居排名第一的奧運會遊泳冠軍菲爾普斯之下,但是位列動作電影明星施瓦辛格之上
  • 15年鼎盛時光,138封珍貴信札,讓我們一起走進功夫巨星李小龍吧
    通過這些信札,我們發現李小龍是個有血有肉情感非常細膩的人,對自己要求很高,對待朋友特別有禮貌,而且中文文筆特別好,這些都不像一個武痴的細節。他確實是東方和西方的碰撞結合體;也是傳統和現代的衝突與創新;他的情感包含愛情、親情和友情;他付諸一生的是功夫表演生命。傳奇的人物,一代武術大師!但這些信札,卻能看出他內心最細膩的方面。
  • 陳慧敏說李小龍是一流的功夫高手,成龍:李小龍的功夫被神話了
    成龍曾經在採訪中說:「講良心話,我們的那些動作比李小龍難百倍,李小龍只是動作快,站在那只有幾腳或是一拳,我跟他交過手,人不錯,但是被「神話」了。成龍的大哥洪金寶就曾經和李小龍在片場較量過,事後洪金寶說:「李小龍真的很快,他就是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我先動,我還沒提腳他的腳就到我臉上了,幸好李小龍收了力道
  • 14K陳惠敏最佩服的倆人,一個用3年建立黑幫,一個花2年名揚世界
    14K陳惠敏最佩服的倆人,一個用3年建立黑幫,一個花2年名揚世界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行政區,香港的娛樂業捧紅了很多的明星,像是我們所熟悉的周潤發,周星馳,劉德華,黎明,張學友等等。那其中還有一個特殊的存在,他就是陳慧敏。
  • 他是日本人,比李小龍大16歲,如今96歲已為李小龍守墓47年
    上世紀五六十年的好萊塢,對中國文化並不感興趣,直到一個人的出現,首次將中國功夫帶入美國的主流文化,甚至讓全世界知道世界上有一種非常厲害的武術叫「中國功夫」,這個就是李小龍。李小龍原名李振潘,1940年出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祖籍是中國廣東省佛山人,是世界功夫巨星,被美國人稱為「功夫之王」,至今依舊是世界無法拷貝的神話。
  • 功夫之王李小龍
    不論如何,李小龍不需要任何人或武器,就能讓他的對手閉嘴,更不用說一個發了福的老導演!不過,這樣一個人,確實讓香港的小報記者感覺歡欣鼓舞。「他在香港沒有展示出他最好的一面。」他的妻子為他辯護說。但在那時的香港,他確實是最讓人崇拜又最敬畏的人。「即便是他的製片公司老闆都嚇得要死。這就是為什麼他都不敢打擾他,叫他起來接電話,在他的去世的那一晚。」
  • 李小龍去世45年了,其實你從不了解他
    NO,其實他比一般人更不適合練武 a/1940年,李小龍出生在美國加州舊金山。他出生時全家生活困難,當時鬧霍亂死了很多人。祖母迷信,為他取了「細鳳」這個女性化的乳名,希望能欺騙牛鬼蛇神,免遭鬼魅加害。 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香港度過的。
  • 李小龍有多厲害?陳惠敏拿成龍甄子丹來做比較,功夫巨星只有一個
    如果要想了解當時整個東南亞的「地下社會」發展史,我想最應該找的人就是陳惠敏。02陳惠敏的評價,應該算是最客觀的評價!李小龍出生於1940年,陳惠敏出生於1944年,年齡僅相差4歲的兩人,當時的李小龍打遍天下無敵手,而素以快拳聞名的陳惠敏也在東南亞打出了名聲。
  • 當初朝著李小龍兒子開槍,而愧疚一生的美國男演員,他後來怎麼樣
    當初朝李小龍兒子開槍而愧疚一生的美國男演員,他後來怎麼樣了呢?一、李小龍李小龍不僅僅推動好萊塢影視劇的發展,同時李小龍也向全世界傳遞著中國功夫,讓世界各地都領略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和魅力,甚至李小龍還會自創一些招式,例如截拳道,他還開設了武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