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龍崗的禪意與境界

2020-12-26 米酵旅遊日記

天下名曰龍崗的山不少,我去的龍崗在溫州龍灣。比起我畢生守望的秦嶺,它的海拔只有二百多米,實在算不上雄偉。可山不在高,有禪則靈。我去龍崗的時候,正是秋天,氣候非常適宜,龍崗的山石草木呈現出絲絲縷縷的禪意,為我帶來生命的愉悅。

在五十歲那年的秋天,我從溫州來到了龍崗山。我是一個戀古之人,在龍灣博物館參觀了出土有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戰國時期的石器和陶器遺物,便動了心。

龍崗山屬於大羅山的支脈,位於龍灣區瑤溪街道上河濱村與瑤溪村境內,俗稱半山,因山背有摩崖石刻龍崗二字,故稱龍崗山。

上山不久,就看見了古道旁的文物保護石碑以及幾個考古發掘的坑。資料上說,整個遺址範圍大約在一千五百平方米。四五千前,龍灣這一帶還是一片海,大羅山就像現在的洞頭一樣是一片海島。這裡可以說是龍灣人文明的起點,那時的溫州人除了上山打獵,就是出海捕魚來維持生計。經考古專家的科學考證,遺址文物印證了早在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與奴隸社會的前期,就有人類在瑤溪一帶居住活動。

龍崗的文物主要是石器和陶器。石器有柳葉形石炭,穿孔石矛,陶器種類更多,有夾砂紅陶、泥質紅陶、黑皮陶、印紋硬陶,器型有釜、瓿、缽、壺、罐、紡輪等,拍印紋飾有籃紋、直條紋、編織紋、雲雷紋及刻劃的曲線紋。根據出土器物特徵分析,上限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下限在戰國。匍匐在龍崗的山坡上,我傾聽著數千年的石器與陶器發出的聲音。在星辰的寂靜中,傳來石器和陶器的叮噹。那流瀉的音樂聲,是我夢中的韻律。沉澱許久的生活,在歲月的餘音裡,點點浮現。我無法讓時光倒流,否則,我也會成為一片石器或陶瓷。

龍崗的石器和陶器,是流瀉在大地的聲音。這是一座古老土地上的輝煌。古老的龍灣人人把夢想刻在石器上,把生活盛在陶器中。在龍崗的史冊裡,我仿佛看見了古老的龍灣藝人的生活:梳著辮子的小男孩,泥凳旁做坯的母親,滿臉皺褶、汗流浹背的父親。這是生活寫真,逼真到了詩意的境界。生活不是詩,這我知道。但若干個歲月過去,我們在享受著現代生活的時候,依稀看見了塵封多年的龍灣人額頭上的汗珠,聽見了他們的喘息聲。久而久之,那汗珠、那喘息,就成了《詩經》裡的句子。

龍崗山的偉大,正是在於龍灣人用汗珠和喘息創造了中華的文明,提煉出了生活的雅致。

龍崗嶺古道,是龍崗山從東麓通過龍崗西往李王尖、甌海大茶山等村的古道。行走在原始的石階上,心中是按捺不住的愜意,層層石板上,雕刻著多少代人的腳印,如今我也來了,腳板小心翼翼地踩踏其上,生怕驚擾了他們曾經的生活。那是沉重、艱辛的生活,是滿是老繭的腳板,是牲畜的喘息之聲,甚至還有木質的車軲轆聲,像是遺失在遙遠年代的古禪聲。其細節我想像不出。

沉重已成為歷史,還是欣賞龍崗山的景致吧。我沉浸於古道的腳印以及兩旁造型奇趣的石頭,隨風搖曳的草木,飛鳥蟲子的鳴啼,我分明悟出的是禪意。風,流浪的風,穿越歲月的夢想,在山谷間流轉,閒暇,悠遠,草木在風中輕搖,宛若禪聲。聽說山中有龍崗寺,那誦經之聲伴著香火越過寺牆在山間流蕩。我以為,佛是通禪的,是物象中距離禪最近的那一個。山中藏著廟宇,風聲竹韻、大鐘木魚、泉水竹管,或吟唱,或沉寂,都是禪意的境界。

龍崗古道,是凝固的歲月。

古道旁的蟲鳴,低吟淺唱,時不時就迷住了我的腳步。宛若徐志摩在《天目山遊記》中的表述:「聞佛柔軟音,深遠甚微妙。」身心恍若入禪,這是何等美妙的感覺。

龍崗山色秀雅,以「溪石皆色」而聞名。山中不乏奇石秀水,石皆成趣,水可濯纓。剪刀巖、獨秀巖、龍蛙石等天然石峰與奇峰怪石,姿態各異,似人若物,移步換形,妙趣橫生。濯纓,洗濯冠纓之意,說的是水之清澈,出現在摩崖小路旁溪中的一塊石上。《孟子·離婁上》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後以濯纓比喻超脫世俗,操守高潔。所謂「天下名山僧佔多」,名山自然與佛禪息息相關。

龍崗山秋天的絡石花令我心儀。五個潔白的小花朵繞著黃色花蕊旋轉,形狀宛若梵文中的「萬」,故名萬字茉莉。它細碎、白色的花朵很像風車的樣子,又有風車茉莉之美稱。它的花盛期雖是五月,但可以延續到11月,因之我的眼前依然可以領略到它的風姿。或含苞,或燦爛,或凋謝,一棵樹好像子孫同堂的大家庭。能從草木的身上觸摸到人性的氣息,這當是禪心所為。

聽說,洛石花的整個植株是有毒的,不宜家養,但是它開花的香味是沒有毒的,所以我敞開呼吸,陶醉於龍崗山的花香之中。

沿著龍崗嶺一路攀登,蒼勁的楓樹屹立兩旁,巨大的樹冠在地上遮出一大片陰涼。

龍崗紅葉,這應是一座山最美的物象。我的家鄉秦嶺北麓牛頭山的那面坡上,長著許多的楓樹,覆蓋了整個坡。秋深的季節,那是牛頭山絕美的風景,那時沒有相機,無法留下它的倩影。我曾收藏過一片楓葉。這片扇形的楓葉,正反兩面都是金黃色,邊緣分布著七八個輪桷,葉脈堅硬,質地精緻。楓葉背面還有幾圈迴旋的花紋,花紋中間點綴著或大或小的圓點,圓點的色澤有深有淺。

我還發現,這些花紋的附近,隱隱約約透露出一些高山流水的痕印。這些圖案,像極了一幅山水素描。保存這片楓葉的起因,是因為它具備著藝術的特質。人到中年,喜歡上了宋代詩人楊萬裡,看到了他的《紅葉》,詩中寫道:「小楓一夜偷天酒,卻情孤松掩醉客。」在他眼裡,楓葉竟是偷喝了「天酒」而被染紅的。每次回家鄉,腳步就牽著我不由自主地走向牛頭山。不知什麼原因,那面坡的楓樹很少了,唯剩下孤零零的幾株,為一面山堅守著風景。

龍崗山古道旁的楓樹令我喜出望外,相比童年時牛頭山的楓葉,它呈現出萬紫千紅。大紅、深紅、淺紅、橘紅、橘黃、紫絳,世間所有悅目的色彩,全聚集於龍崗嶺,令我目不暇接,仿佛小醉。紅色的楓葉掛滿樹,陽光下熠熠發光,古道上落葉片片,讓我眷戀。四周寧靜安然,有小鳥的鳴叫,清脆宛轉,樹皮冰涼的,帶著昨夜的雨水。靜靜的,我把臉貼在它的樹幹上,聽到了它的呼吸。它凝聚了一座山的雨露山嵐,像是一個無限敬仰的老者,寧靜如斯,非有大智大愚的胸懷所不能。青青子衿,幽幽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我拿我無限熱愛的心撫摸著它的容顏,寧願與它一起永恆於這龍崗嶺。

此時此刻,人物我兩忘。

龍崗紅葉,宛若昔日的戀人。

龍崗山的空氣、陽光、流水也有禪意。一進山,空氣清潤得直透肌膚,幽深的林間仿佛時時有風,搖曳著我的呼吸。腳下溪水繞石而過,親密無間。陽光透過樹枝樹葉灑出一片光亮的影。蟬時有嘶鳴,鳥偶爾脆啼。再靜心,可以清晰可辨「篤篤」的聲響,仿佛啄木鳥敲樹的聲音。喜歡啄木鳥的形狀和它的尖嘴,更喜歡它啄樹時的聲音。再往上走,路蜿轉著沒入林木深處,陽光彌散在空氣裡,觸摸著溼潤的空氣,伸手一抓,那從指間滑過的全是它們的軀體。

山上的溪澗,細得全無形蹤,偶爾在地勢凹處會積出清澈的一潭,手放進水裡,冷冽清甜的氣息似從血脈中逆流而入,直抵心頭。空氣、陽光、流水,是天目山的軟物質,相比於古樹、巖石、蒼鷹所傳達出的抵達心靈的禪意,它們的禪意絲絲縷縷,輕鬆愜意。禪意,沉重是一種美,輕鬆也是一種美,全在於諦聽者的人生閱歷和審美感覺。在這樣古木幽澗的旁邊,愈發覺得空氣涼潤,每片葉子每滴水都在大聲的呼吸。仿佛靜默森林,在獨奏一種樂曲,不是沉默的人,聽不到那種聲音,也聽不見水木低吟,甚至聽不見鳥群清清的歌唱。有時俯在水潭邊照影,上方是高高的巨巖,不知矗立幾千年。有風,不知從何方而來,一下子穿透身體。那些涼意,能將骨頭浸軟,想起譚盾的音樂,他就是將那些水的聲音穿起來,太過純粹,所以更無從把握。

終於看見了龍崗寺。

進寺之前,我在被稱之為仰天鑊的三個天然沼澤池站了許久。資料上說這是大羅山巔明代唯一的天然湖池,因排列的形狀與鑊灶相似,故稱仰天鑊。三個池分別稱裡鑊、湯罐、外鑊,三個天然而成的大水潭被石塊圍了起來,龍崗的山水精華仿佛在此凝聚。

水是萬物的本原和母腹。好像希臘哲人泰勒斯說過如此的話:「水生萬物,萬物復歸於水」。他認為大地是靜止的,是浮在水上的。水是生命的載體。

面前的這面碧水,是龍崗山美麗清澈的眸子。

靜心潭邊,聆聽隔世的暗香和樂府新聲波動在潭水中。潭邊之風,如詩的翅膀,自然,清爽,在水面滑過道道漣漪,隱約有聲,仿佛古譜樂符。忽然想起長沙作曲家、指揮家譚盾的音樂,他就是將那些水的聲音穿起來,演繹出各種豐富多彩的聲音,引領人們經歷著奇妙的精神旅程。我躺倒在水潭邊,蜷縮成一隻蝦的形狀。倘若,能真的靜心修煉成水中的一隻蝦,那是多麼幸福的事情。我的生命裡,註定了對水的虔誠,也決定了我的審美情趣。一看見水,我便身體裡的血液就會汩汩流淌。水的蕩漾,賦予了一座山詩人般的靈感。

觀水,就要情溢於水。在靜心潭邊,我蹲下身子,掬一捧清泉入口,頓時舒筋解乏、神清氣爽。幽深、清純的靈氣,為我洗去心中的塵埃。

龍崗寺氣勢宏偉,內含五進六座石殿,始建於明正德年間。據載白雲寺後來毀於颶風,1986年在十方善心人士的慷慨解囊相助下於舊址建成現今的龍崗寺。古寺上至殿脊、飛簷、翹角、牆壁、棟梁、拱門、欄杆,下至地基,全部採用大羅山所出產的天然花崗巖,是全國少見的全部石結構的著名寺院。古寺原名白雲寺,後因寺南側有摩崖石刻龍崗兩字,傳說是神仙用腳掌寫成的,因此改稱龍崗寺。

對於建築,我是外行,唯有從細節處捕捉它的建築之美。

龍崗山空谷裡不僅迴響著遠古先祖的足音、文人墨客的吟誦,還有那悠悠的木魚敲打聲。

龍崗山需要記述的還有許多,譬如半山摩崖石刻,殘留有官至明代兵部職方清吏司主事的王叔果的行草、楷體題詞。王叔果為溫州人為官清正,辭官後熱心公益,修築海塘、建置水閘,改善家鄉水利,並修建學校、問民疾苦,在此隱居20餘年,營建半山,留跡山崖。他撰有《半山藏稿》,可見對半山深厚情感,為之寫下許多詩篇,而我就記住了這句:「半山愛結白雲廬」,在此與白云為伍,此等境界,媲美那個桃花源的陶潛啊。

下山,夕陽下的山色更加斑斕,高高低低的楓樹像是太陽的燃燒,在濃密的林中光芒萬丈。晚霞射進密林,恍恍惚惚,如若仙境,一陣風,美麗的落葉,紅的黃的,飄飄蕩蕩,象舞蹈的仙女,似翩躚的蝴蝶,在原始的布滿苔蘚的石頭古道上紛紛揚揚。這是一幅多麼多麼絕妙的山水畫啊,我不知道我是在山中還是在夢中。

離開龍崗的路上始終在想,紅塵艱辛,生活桎錮,於重重塵煙之下,得入龍崗山一日,洗盡蒙塵生命,貼近自然,當每一下呼吸都融化在裡邊時,心懷怎麼能不開闊呢?縱一日之後再回紅塵,我亦能漸漸把所有的悲觀、煩苦、憤怒、無明都歸簡到一種豁然的曠達裡,我竊認為,它是生命某種終極的境界。天知地知。

相關焦點

  • 王梵志,有禪意的唐詩,寒山和拾得,禪境的最高境界
    唐詩之中,有很大一部分詩歌,有著濃濃的禪意,人們乾脆就將這些詩歌稱為「禪詩」。喜歡寫禪詩的人,可是大有人在啊,有的人,本身就是和尚,王梵志、寒山、拾得,皎然等,都能寫一手絕妙的禪詩;還有的人,卻並非佛門之人,而是一些篤信佛教,崇尚佛家思想的文人,比如剛才所說的王維,就是其中的代表。
  • 庾澄慶攜手開心麻花打造 原創音樂劇《西哈遊記》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孟迷 開心麻花華南總部基地落戶深圳暨原創音樂劇《西哈遊記》新聞發布會,日前在深圳龍崗區啟迪協信科技園舉行。著名音樂人庾澄慶、沙寶亮、吳莫愁,開心麻花創始人張晨等齊聚一堂,共同邁出「中國一流原創舞臺劇從深圳出發」的第一步。
  • 禪意美學,融入傳統院落景觀,營造構築空、靈、靜禪意景觀
    設計揚驪山自然風光之優長,承歷史之積澱,將日本枯山水禪意美學融入中國傳統院落景觀的營造之中,構築空、靈、靜的禪意景觀,提供與頤養度假氛圍相匹配的戶外空間,打造獨具一格的溫泉養生社區。整體布局以院落空間為基礎,傳統院落為參照,在其中築石造景,形成遠山近水的院落空間境界。
  • 龍崗中心醫院不斷聚焦高質量發展
    作為深圳市東部、龍崗區首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自成立之初,龍崗中心醫院始終把轄區居民健康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王勝鑑,龍崗中心醫院肛腸外科主任,他敢接別人都不敢接的病人,時不時上演「掏糞工」的角色,手術做得又快又好,被業界稱讚已經達到了「藝術」的境界,他琢磨出了一套「連環組合拳」,創建無輸液病房,開展中醫適宜技術,「四能四不」合理用藥原則,幫助病人減輕經濟負擔和術後疼痛,讓病區潔淨、讓鈴聲消失,他對待病人真情實意,不僅治病還「治心」,是深圳人口中的「肛腸王子」。
  • 西遊記已經家喻戶曉,東遊記被拍成電視劇,那南遊記和北遊記呢?
    古代除了有四大靈獸分別代表東西南北,還有四大遊記,一個往東,被稱為東遊記,一個往西,被稱為西遊記,一個往南,被稱為南遊記,一個往北,被稱為北遊記。東遊記。《東遊記》也叫《上洞八仙傳》、《八仙出處東遊記》,是明朝繼西遊記後最著名的小說之一,講的是八仙過海的故事,八仙為哪八仙?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藍採和、何仙姑、韓湘子。
  • 九問胡潤:龍崗排名「百強」第二憑什麼?
    這些企業和企業家們會 " 傳染 " 這種企業家精神,會帶動更多的企業也向更大的境界去發展。本月底我們還會到深圳發布一個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新榜單,這個也是我們以前沒做過的,我們覺得同樣會有它的吸引力在。再說一下具體的子榜單。
  • 《時光機》一隻有禪意的時光機
    禪意,據說是一種境界的抵達,刻意的維持終究也會是一種負累。看著面前亂糟糟的稿紙,可能這就是我目前的境界吧。
  • 所謂禪意,講究的是空無之境,空無一物之中,卻可心生萬物,無形無界...
    所謂禪意,講究的是空無之境,空無一物之中,卻可心生萬物,無形無界之中,卻可頓生萬千形狀。本案禪意茶室設計,在於去除繁華,返璞歸真,通過無形之美,弘揚精神至高境界。
  • 龍崗區委召開工作務虛會謀劃龍崗下一階段工作
    12月19日,龍崗區委召開工作務虛會,區屬有關單位、駐區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及11個街道黨工委書記齊聚一堂,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及省、市全會部署,一起碰撞思想、開拓思路,共同謀劃龍崗下一階段工作。
  • 紅塵方外,虛實之間 —《禪意藝術攝影研修班》廣州班學習感悟
    學習攝影多年,感覺自己處於瓶頸期,一直期望有所突破,恰逢張望老師《禪意藝術攝影》首期班在廣州開班,毫不猶豫地了報名,非常榮幸成為《禪意藝術攝影》黃埔軍校的首期成員。短短一個月,在張老師循序漸進的引導和薰陶下,了解到相機和攝影僅僅是一種載體,重要的是利用攝影的:構圖、光影和色彩這藝術表現手段的「三劍客」來表達內心的審美情趣,從而升華作品。
  • 禪意雅致小沙彌的故事
    佛說: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順其自然,六個禪意,能悟能頓。空無一切慧能痴心於修行,三山五嶽到處拜訪名師,一日,他去了少林寺碰到悟圓大師。為了展現自己的悟境,他興奮地對悟圓大師解釋他的境界,看著頗為得意,說道:「心、佛,以及芸芸眾人,三者皆空,所謂萬物皆空,無痴、無心、無聖、無施、無受。」
  • 龍崗人,原來你是這樣長胖的
    土生土長的龍崗人,或已經離開或還生活在這裡,那些熟悉的街巷,永遠根植於他們的記憶。在龍崗土生土長的朋友如是說。 ※ 店名:酷蜜坊 11 · 榕樹頭糖水屋 ·
  • 龍崗街道「夜間經濟」活力迸發
    龍崗街道夜景。如今,摩爾城購物中心、天璣城、龍崗老街、雙龍天虹、沃爾瑪、人人購物廣場等大型商業綜合體紛紛崛起,不論吃喝玩樂,還是遛娃逛街,均能一站式完成。而不少商業綜合體配套的大廣場,人氣不斷集聚、吸金能力不斷蓄勢,更讓龍崗街道具備了發展夜間經濟的良好基礎,在雙龍天虹和南聯地鐵站之間,初步形成了多點帶動、連片發展的良好態勢。
  • 我圖網禪意山水裝飾畫,為你尋得一片「心靈淨土」
    禪意的世界,代表著寧靜、閒適;禪意的世界,代表著悠然處世;禪意的世界,代表著「偷得浮生半日」的生活境界。圖片來源:我圖網在家中尋一處合適的地方,掛上一副簡單的新中式禪意意境山水裝飾畫。圖片來源:我圖網禪意,單純用語言去形容,用優美的詞彙去描述,可能也無法完全表達,其真正的文化內涵所在。
  • 深圳龍崗購物節即將火爆上演!
    龍崗老街一直是公認的龍崗最旺的區域
  • 賞析:張雄拍賣之王璧「禪意硃砂人物」系列
    張雄2015拍賣會 97號拍品 王璧 《禪意硃砂人物系列之一》估價RMB4,000-6,000在清雅的張雄書畫院展廳正在舉辦的「2015年書畫精品拍賣會」預展中,有一幅約2平尺的「美人圖」格外與眾不同,她是以硃砂繪畫在生宣之上的仕女圖,以線條描繪為主,髮髻精緻大方,妝容優雅有韻,姿態柔美嬌婉,線條柔媚輕盈,硃砂暈染有餘,衣袂飄飄如風,集千迴百轉之高貴氣韻,古意悠悠,凝神氣芬,令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款識「寡言得以涵智 慈悲必能增德寧靜 足以自處觀照當能明心 甲午孟冬月蘊真古琴室主人於園南書屋」,此為97號拍品——王璧《禪意硃砂人物系列之一
  • 你只聽過《西遊記》,其實有東西南北四大遊記,東遊記拍成電視劇
    你只聽過《西遊記》,其實有東西南北四大遊記,東遊記拍成電視劇!《西遊記》是我們每個人的童年記憶,但其實有四大遊記,你都知道嗎?一、《東遊記》《東遊記》——八仙過海是我國流傳很廣影響較大的一部長篇神魔小說。全書情節荒誕離奇,懸念迭出,仙術幻化和超自然仙魔鬥法的融入,使人讀來目眩神迷。在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結合上,功力過人。
  • 道潛的一首禪詩,出語平淡,卻詩畫結合,更充滿了濃濃的禪意
    天人和諧、平和以待,閒情雅趣、禪意深蘊,去除執念才能取捨自如,拋棄幻想方可內心安寧。禪宗就非常重視內心的覺悟,並希望人們擺脫世俗的貪嗔,從而達到超然曠達的人生境界。下面介紹道潛的一首禪詩,出語平淡,卻詩畫結合,更充滿了濃濃的禪意。
  • 唐代高僧的一首禪詩,只是隨興而作,卻充滿禪意
    下面介紹唐代高僧的一首禪詩,只是隨興而作,卻充滿禪意。興至唐代:谷隱啟興至持竿駕小舟,乘風泛入五湖秋。櫓聲驚起蘆花雁,卻逐流沙達別洲。原來禪師認為,答話會破壞參禪的境界,所以打坐時要避免公開答問。這首禪詩清新樸實,氣氛輕鬆,作者即興抒寫,卻充滿禪意。蘆花宿雁,本來是一個靜謐的境界,也是參禪境界的象徵。既然櫓聲打破了這裡的寧靜,就不如趕快順水離開,就像禪師要避開僧人一樣。細味全詩,作者興至而來,又隨性而走,心中毫無掛礙。
  • 藝文深圳 | 龍崗喜劇節爆笑開幕!
    11月20日,由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政府主辦,深圳市龍崗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深圳開心麻花華南總部基地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首屆龍崗喜劇節,於龍崗文化中心音樂廳正式開幕。    敲開幕大鑼 戲浪噴湧  龍崗喜劇節用最經典的戲劇儀式,由啟動嘉賓一同鳴鑼,正式開啟首屆龍崗喜劇節的序幕。現場數十家媒體,300餘人屏聲靜氣,共同見證戲浪噴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