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紅樓夢第二回的最後,說道賈雨村和冷子興,在說完別人家的閒話後,酒足興盡,
二人見天色已晚,正準備結帳進城之際,忽聞一人向賈雨村報喜。
來者何人?所道何喜?紅樓夢第三回裡,我們一起來看。
原來,這報喜之人,乃是當日同僚一案,與賈雨村同被參革之人張如圭。他是此地人,革職後久居家中,
近日打聽到,京中皇帝準奏起復舊員之信,便四下尋找門路,希望能官復原職,不料,忽遇賈雨村,故忙道喜。
賈雨村聽聞,自是歡喜非常,二人又閒話幾句,便各自回家了,
這冷子興聽聞此言,哪裡還忍得住不發表一下自己的「高見」?
便忙獻一計,令賈雨村央煩林如海,轉向京中去央煩賈政。賈雨村領其意。
次日,賈雨村便與林如海論及此事,將心下所欲一概告知,這林如海聽後哪裡會推辭,當下便開始為其籌划起來,
其熱心程度絲毫不亞於,當日因聽聞賈雨村自語有雄才大略卻無路費行囊,不能進京施展抱負,而慷慨解囊資助其銀錢衣物的甄士隱。
因提及林黛玉之外祖母史太君,也就是之前提到過的賈政之母,因女兒早逝,唯恐外孫女無人依傍教育,便已差遣家中男女船隻來接了去,因黛玉病未痊癒,故未及行。
這次賈雨村可以攜帶自己寫的薦書,隨林黛玉一起,乘坐賈母派來接黛玉的船進京,到了賈府再將書信交與賈政,其自會盡心謀劃幫助,如此云云,
這賈雨村聽後,喜得一面打恭作揖,一面謝不釋口,一副感恩戴德的樣子,
與之前甄士隱給其五十兩白銀兩套冬衣,以助其進京趕考之時,只略謝一語,並不介意,仍是吃酒,那時的樣子,真可謂是天壤之別。
這賈雨村隨黛玉一行人,一到京都,便略整衣冠,帶著小童,拿著薦信去到榮府,
賈政便忙請入府相會,妹夫林如海之託,也在短短兩個月內辦妥,給其謀了個金陵應天府之缺,賈雨村便拜辭賈政,復官上任去了,順利無阻。
為何,我要用如此之多的篇幅,來講賈雨村?
因為,我以為,像賈雨村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多如過江之鯽,若不幸遇到這樣的人,需要格外小心。
何故?
因為「賈雨村」們,表面看起來,好像並不是什麼,大奸大惡之輩,
只不過是趨炎附勢、唯利是圖、忘恩負義……了一點而已,
再加上還頗有些才情學識,長得也算是相貌堂堂,說話聽起來似乎也言語不俗的樣子,
如此之人,怎麼就需要小心防範了呢?
這裡先暫且不論,待到紅樓夢下一回裡,我們再作分析。
再來說說,林黛玉進了賈府後,面會眾親之景吧,
先是外祖母史太君,見之便一把摟入懷內大哭不已,悲傷之情緒在眾人的解勸下,暫緩之後,
黛玉又一一拜見了,大舅母賈赦之妻邢氏,二舅母賈政之妻王氏,二舅母之媳,也就是已故表哥賈珠之妻李紈,
然後是三春,迎春、探春、惜春,再是中途談笑而來的王熙鳳……
一一見過眾人後,賈母又命兩個老嬤嬤帶了黛玉去見兩個母舅。
這大舅賈赦,以自己身體欠安,見面不免彼此傷心,故暫且不忍相見,為由,沒有見黛玉,
這二舅賈政,偏偏這日齋戒去了,故也沒見黛玉。
最後見到的,就是日後會為其,頻頻慪氣落淚的賈寶玉了,
這寶玉在初次相見時,就為黛玉摔了自己的那塊「通靈寶玉」,
就是那塊賈府眾人視若「命根子」的,其一落胎胞,便銜在口中的,那塊五彩晶瑩的傳奇之玉。
惹得黛玉當晚就淌眼抹淚了一陣。
再來看看,黛玉眼中的三春、熙鳳、寶玉之貌吧。
迎春,肌膚微豐,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
探春,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
惜春,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王熙鳳,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賈寶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眼若秋波。
雖怒時而若笑,即瞋視而有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
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眉角。
看其外貌,最是極好,卻難知其底細。
寶玉眼中的黛玉之貌,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
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我以為,先暫且記下他們的容貌氣質,有助於,日後更為明了的看清,人物之間的故事發展走向。
下一回,我們再繼續來看,這個「誰解其中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