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的愛情課

2021-02-19 知味葡萄酒雜誌

在金庸的小說中,我最愛《倚天屠龍記》,讀了一遍又一遍。經常從屠獅大會張無忌三戰少林三大神僧開始重溫,一直看到最後張無忌給趙敏畫眉。第四十章《不識張郎是張郎》印象最深:

殷離笑道:「我有甚麼不知好歹?你放心,我才不會跟你爭這醜八怪呢,我一心一意只喜歡一個人,那是蝴蝶谷中咬傷我手背的小張無忌。眼前這個醜八怪啊,他叫曾阿牛也好,叫張無忌也好,我一點也不喜歡。」

她轉過頭來,柔聲道「阿牛哥哥,你一直待我很好,我好生感激。可是我的心,早就許了給那個狠心的、兇惡的小張無忌了。你不是他,不,不是他……」張無忌好生奇怪,道:「我明明是張無忌,怎地……怎地……」殷離神色溫柔的瞧著他,呆呆的看了半晌,目光中神情變幻,終於搖搖頭,說道:「阿牛哥哥,你不懂的。在西域大漠之中,你與我同生共死,在那海外小島之上,你對我仁至義盡。你是個好人。不過我對你說過,我的心早就給了那個張無忌啦。我要尋他去。我若是尋到了他,你說他還會打我、罵我、咬我嗎?」說著也不等張無忌回答,轉身緩緩走了開去。

張無忌陡地領會,原來她真正所愛的,乃是她心中所想像的張無忌,是她記憶中在蝴蝶谷所遇上的張無忌,那個打她咬她、倔強兇狠的張無忌,卻不是眼前這個真正的張無忌,不是這個長大了的、待人仁恕寬厚的張無忌。他心中三分傷感、三分留戀、又有三分寬慰,望著她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之中。他知道殷離這一生,永遠會記著蝴蝶谷中那個一身狠勁的少年,她是要去找尋他。她自然找不到,但也可以說,她早已尋到了,因為那個少年早就藏在她的心底。

真正的人、真正的事,往往不及心中所想的那麼好。

看到最後,總會掩卷嘆一聲,這個道理,原來金大俠也懂的。

人們總說「愛情是盲目的。」可對心上人的那種迷戀,難道不是愛情中最美好的部分嗎?這期知味的周末不聊酒,我們來看看先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蘇格拉底的愛情課

作者:Mark Vernon

西波塔勒斯(Hippothales)是出現在柏拉圖的對話錄《李西斯篇》(Lysis)中的一位年輕的雅典貴族,他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特點。據我所知,在重要的哲學著作中,他是唯一一位因為有著無法控制的強烈迷戀情結而成為主角的人物。

他非常迷戀一個男孩——高大健美的年輕人,李西斯。周圍的每個人都能輕易發現他的激情,因為他甚至想一想自己的摯愛都會突然臉紅。在柏拉圖的對話錄中,蘇格拉底曾停下腳步,並與西波塔勒斯以及他的朋友克忒西波斯(Ctesippus)交談,於是克忒西波斯對蘇格拉底叫道:「他有病,他滿嘴的胡言亂語,他瘋了。」

李西斯是典型的雅典人,他對家庭的忠誠尤其體現了這一點。西波塔勒斯沉溺於自己對李西斯的迷戀,而且用歌聲稱讚李西斯祖先的榮譽與美德。可能我們會覺得這個行為很怪異,而對克忒西波斯而言,這簡直是一種折磨,他只有乞求西波塔勒斯別唱了。

蘇格拉底認為這種沉迷是很不明智的,還給出了與他人不同的理由。西波塔勒斯在歌唱李西斯時,其實是在自我欺騙——他會以為自己已經擁有了李西斯。蘇格拉底說:「你就像一個獵人,在還沒有開始打獵之前,就唱著勝利之歌」蘇格拉底還補充說道,如果李西斯碰巧無意中聽到了這種奉承的頌歌,肯定會被西波塔勒斯嚇跑!

沒過多久,李西斯本人也在對話錄中登場。西波塔勒斯就像一個膽怯的粉絲,面對他們的偶像時,他就崩潰了。他躲在一根柱子後面,乞求蘇格拉底不要讓人知道他在那裡:李西斯強烈地佔據了他的心,以至於他完全無法與之交談。這就是迷戀給人帶來的緊張感。迷戀讓人的情感脫離自身,這種感覺就像同情一樣。正如蘇格拉底之後所闡釋的,迷戀也是一種精神錯亂。

蘇格拉底的言論給了西波塔勒斯一記耳光:蘇格拉底告訴西波塔勒斯,是愛或至少是這種荒謬的迷戀讓他失去理智。他並不認識李西斯這個人。任何人都知道李西斯很英俊;大多數人也知道李西斯對家庭忠誠。蘇格拉底對西波塔勒斯說,你所迷戀的並不是真實的李西斯,而是一個奇美拉(Chimera,希臘神話中獅頭、羊身、蛇尾的噴火妖怪,意指虛構的混合之物)——是西波皮塔勒斯自己在李西斯身上投射的天使般的理想形像。

蘇格拉底很慷慨。他向西波塔勒斯或任何「有迷戀情節的人」,給出了以下三條建議,其重要性依次遞增:

首先,了解自己所迷戀的人。與之交談,這個過程會使你幻想的泡沫破滅,將你帶回現實的生活中,並讓你了解其優缺點。這個過程也可能會讓你們開始交往。

其次,了解自己。愛會讓人失去理智,因為當你為某個人而痴迷時,你會無視自己真實的思想狀態。這種感覺就像一種近乎完美的愉悅感,也是世界上最崇高的情感。但對於你周圍的人而言,你不過是被迷惑了。那些有迷戀情節的人,既不了解自己所迷戀的人,也不了解自己。

第三,擺脫這種瘋狂狀態。這是最難的事情,但卻是你必須做的最重要的事。在柏拉圖的對話中,西波塔勒斯最終也還是沒有擺脫這種狀態。每當蘇格拉底轉向他,他就會臉紅,然後搖搖頭。即使是在極度瘋狂的狀態中,也要讓自己放鬆下來。最終你將會成功擺脫這種狀態的。


摘選自Mark Vernon著作《尼採的博客:對生活、宇宙及萬物的42個深度思考》,翻譯:江舒


知味君

個人微信號:TasteSpirit

大部分時間聊聊酒,偶爾談談愛

葡萄酒雜誌

微信號:TasteSpiritMag【←長按複製】

專業、輕鬆、實用地談論葡萄酒、飲食和生活藝術

▼長按二維碼選擇「識別」關注


報名品酒師認證課程請致電 021-62360991

相關焦點

  • 聽蘇格拉底談愛情
    有一天,柏拉圖問蘇格拉底:老師,什麼是愛情?
  • 【單身必讀】 -《蘇格拉底眼裡的愛情》
    有一天,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蘇格拉底說:我請你穿越這片稻田,去摘一株最大最金黃的麥穗回來,但是有個規則:你不能走回頭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於是柏拉圖去做了。許久之後,他卻空著雙手回來了。蘇格拉底問他怎麼空手回來了?
  • 蘇格拉底談愛情婚姻和生活,醍醐灌頂,令無數人折服!
    而在西方的哲人中,蘇格拉底就是這樣一位能把情感、婚姻、幸福觀看的超級透徹的智者。如何智慧和通透呢?一起來跟隨哲學詩畫了解下。1,蘇格拉底談愛情柏拉圖:老師,什麼是愛情?蘇格拉底:你去麥田撿麥穗,記住只能撿一次,不能回頭。不一會,柏拉圖就回來了,但是卻空著手。老師就問他,為何什麼都沒撿到呀。
  • 蘇格拉底名言選
    —— 蘇格拉底7.    我們的需要是越少,我們越近似上帝。—— 蘇格拉底8.   —— 蘇格拉底16.我知道自己的無知,我知我無知。—— 蘇格拉底17.—— 蘇格拉底18.在多人之前,吾舌尤健。—— 蘇格拉底19.暗戀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愛情。
  • 蘇格拉底:我知道自己無知,別人卻連'無知'都不知道.
    光是希臘三賢(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理念就足以讓我們對於人生、對於宇宙和世界有所思考了。哲學課可以是最令人生厭的,也可以是最引人入勝的,關鍵看誰是來上這門課了。與別的課以傳授知識為主不同,在哲學課上,傳授知識只居於次要地位,而其首要的目標則是點燃對智慧的愛,引導學生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大問題。今天,小編想給大家介紹一本好書,也是一本通識類哲學教材。
  • 蘇格拉底與產婆術
    蘇格拉底與產婆術一、考情關於蘇格拉底與他的觀點「產婆術」,不管是教師資格考試還是教師招聘考試,這一知識點的出題方式一般都是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如果我們真正了解清楚蘇格拉底的故事,那麼對於他的觀點「產婆術」會有更加清晰、深刻地認知。
  • 通識精品課 | 《鄉村愛情專題研究大綱》
    課程目標:通過系統研究《鄉村愛情》,特別是東北方言版的原著,使得學生系統掌握趙四、劉能在「蘇格拉底」式詰難法中的論證結構,擁有中國問題意識,並嘗試以本土法治資源對抗西方話語霸權。課程要求:課前觀看指定電視劇集,課堂講授,課後小組作業,並配有討論班。
  • 蘇格拉底與妻子
    古希臘有一個著名的哲學家叫蘇格拉底。他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哲學家。他辯才無礙,每一次跟人辯論,沒有人能夠贏過他。
  • 蘇格拉底之死
    《蘇格拉底之死》文/亨德裡克·威廉·房龍每當談論起世界文明的停滯不前或希臘文明的不進反退時,人們總會以蘇格拉底的不幸為例來佐證雅典人的冥頑不靈。如今,經過翔實的考察和研究,我們對蘇格拉底,以及他的生前身後之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位街頭演說家雖然有點招人厭煩,卻才華橫溢,他用追求學問的一生致敬公元前5世紀在希臘盛行的思想自由精神。
  • 蘇格拉底|古希臘哲學
    蘇格拉底稱之為「德性「,德性原指事物的本性,在這裡特指人之為人的本性。蘇格拉底認為,一個人只有真正認識了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為一個有德性的人。而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就是清晰確定的知識。所以蘇格拉底把德性和知識等同起來,得出了「知識即德性,無知即罪惡」的結論。在他看來,趨善避惡是人的本性,「無人有意作惡」。行善還是作惡,關鍵取決於一個人的的知識。
  • 玄古子:奇門遁甲「通靈術」秘法與古希臘蘇格拉底「產婆術」!
    眾所周知,蘇格拉底是西方哲學家,更重要的一個身份是神學家。跟史料記載,他晚於老子,早於莊子。蘇格拉底以其雄辯和與青年智者的問答法著名。蘇格拉底這種問答的方法被稱為「產婆術」。這種與學生談話中不直接告訴答案,而是通過問答,不斷的啟發學生的智慧。曾經有記載蘇格拉底通過這種方法把一個最平庸的奴隸可以解決難題。
  • 蘇格拉底 | 有趣的靈魂是如何養成的
    蘇格拉底娶了一個漂亮潑辣的女人,動不動就對他無禮謾罵。有一次,蘇格拉底正在和學生們討論學術問題的時候,他的妻子氣衝衝地跑進來,把蘇格拉底大罵了一頓之後,又出外提來一桶水,猛地潑到蘇格拉底身上。在蘇格拉底眼中,妻子是一匹可愛又執拗的小馬,勇敢大膽,桀驁不馴。他愛著她的一切。臨刑前,他對兒子說:「對媽媽要和氣……」他把妻子披散下來的一小縷頭髮放回原處:「你知道我們是彼此相愛的。當你對我嘮叨時,我心裡就好受些。你也知道,我甚至樂意聽你嘮叨……等著吧,我們會在極樂世界見面的,在那裡我將報答你一切。」這是蘇格拉底和他妻子真正的愛情生活。
  • 譚立東:崇高的蘇格拉底其實只是貴族武士們的代言人
    我說蘇格拉底是貴族派的代表人物,大家肯定不相信。因為蘇格拉底怎麼看也不像是一個有錢的貴族,但我前面已經說了,貴族只是從事衛生職業的人士的通稱,而蘇格拉底就是一個再傳統不過的雅典武士。蘇格拉底與柏拉圖的區別在於。柏拉圖的祖先因為好運氣是戰爭中的領導者,而蘇格拉底只是一個普通英勇的戰士。
  • 古希臘三哲之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是教育學常考的一個考點,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呈現。他是西方第一位有長遠影響的教育家,也是柏拉圖的老師。他以畢生精力奉獻於希臘的教育事業,為西方教育事業的發展繁榮奠定了基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今天我們就來全面地學習一下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 讀書筆記:蘇格拉底的申辯
    女祭司告訴他,這個世界上,除了神,蘇格拉底是最有智慧的人。蘇格拉底聽到這個神諭,他非常不信,因為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個一無所知的人。作為一個哲學家,他需要證明自己不是最有智慧的人。於是,他就開始去尋訪公認的有智慧的人。他的理論是,只要找到一個人比自己有智慧,那就證明了蘇格拉底不是世上最智慧的人。
  • 蘇格拉底和柏拉圖
    蘇格拉底也被當作一名智者,他也教導眾多學生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但他不收學費,並且教導的目的是達到對真理和善的理解。蘇格拉底喜歡上街找別人聊天,他把自己稱作「助產士」,幫助別人生產思想,具體的做法就是「辯證法」,即你來我往地問答。通過來回的問答,對話的人就能逐步發現自己觀點的不足,逐步完善觀點。而蘇格拉底從不直接說出自己的正面觀點,我們往往不知道作為對話引導者的他本人的看法是什麼。
  • 蘇格拉底為自己的申辯
    在蘇格拉底得知祭司的回答後,十分詫異,因為他感覺自己明明很無知。於是,蘇格拉底就開始了一段尋找的旅程,他要去尋找這個世界上比他更聰明的人。 蘇格拉底問了很多人,其中包括哲學家、政治家、工匠等,這些人呀,當然不會承認自己不聰明,因此在蘇格拉底看來,他們都是一些自作聰明的人。
  • 從孔子「憤悱啟發」到蘇格拉底「產婆術」給我們啟發式教學的啟示
    蘇格拉底的啟發式教學:「產婆術」蘇格拉底也很重視啟發式教學,他把自己比喻成「知識的產婆」,自己雖然不能生產出知識,卻能通過「助產」來幫學生獲得知識。「產婆術」又稱「蘇格拉底法」,由譏諷、助產、歸納、定義四個步驟組成。
  • 哲學中的愛欲——當蘇格拉底遇見斐德羅
    蘇格拉底講了蟬的故事。因為對繆斯女神感興趣,蟬在不停地唱歌,吃喝都顧不上而一直唱到死。蘇格拉底說,如果蟬受到繆斯的激勵,那麼哲學家應該受到蟬的激勵。哲學家與蟬的區別在於哲學家唱得不好聽或唱得不勤快,雖然他們確實活得時間稍長一些。在河邊樹下消磨時間,斐德羅說蘇格拉底似乎「感到不自在。」離開城市後,蘇格拉底似乎把自己留在了身後,成為心不在焉的人。他變得狂喜,確實有點狂熱。
  • 自稱「知識的產婆」的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又稱 「理智助產術」、「精神助產術」,是後世常用教學方法「問答法」的前身,體現了啟發性教育原則。西方最早使用啟發教學的是蘇格拉底。世界上最早使用啟發教學的是孔子。蘇格拉底學生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把它稱為「歸納法的論證」。請看一個他和學生問答的有趣的例子——一天,蘇格拉底和一個名叫攸昔德謨斯的青年討論正義與非正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