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自證預言:你越是相信什麼,它就越是容易實現

2020-12-23 心理學神奇小小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日常生活中,我們面臨著許多選擇,然而有些事情卻可以通過內心的推斷得到答案,不必一味追尋證據。例如女人的第六感,沒有事實依據便可以投入實操;墨菲定律,反相佐證了直覺的重要性。

心理學家將這種情況定義為自證預言,自證預言即根據自己的直覺提出某件事的結果,通過自己的各種行為在不具有主觀意願的情況下促使語言結果的實現。

所以當某件事情最終按照自身的決意實現後,其實都是自身產生了促成該結果的行為,既是一個人的潛意識,也是這個人的下意識。

其實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有許多個新員工,由於膽怯和經驗少導致辦事情屢屢犯錯,給同事帶來麻煩。這樣的事情反覆充斥在部分新員工的日常中。

一部分員工認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自身想要的預期,無論之後遇到多少次打擊依舊精神狀態向上,從自身的實際不足出發,逐漸成為職場中的大前輩。

然而另一部分員工總是有消極語言,「我就是這樣的人」「我改不了」「這件事不是我做的」「多大點事至於嗎」等等消極逃避的語言反覆告知別人,也暗示了自己。

從這兩種截然相反的結局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些人提早就給自己定了義,行為也按照當初定義的樣子不斷履行與實踐,最後成為了兩種背道而馳的人。自證預言的心理暗示就是這樣可怕。

自證預言在生活中很常見

自己家的孩子沒有別人家的孩子優秀,便不斷言語攻擊,苛責自己的孩子一事無成,將來也斷然不會有所成。

你可能採取辱罵、毆打等方式攻擊孩子的心靈和身體,在雙重強壓下孩子終日戰戰兢兢,最終真的成為了一個一事無成、只想啃老的社會蛀蟲。

當你感到與對方的氣場不合,便怎麼看對方都不順眼,看不到對方的優點,盲目尋找、誇大對方的缺點,認為和對方是死對頭,結果總是與對方的想法相左而產生爭執,最終老死不相往來。

你認為自己是個懶人,懶得做飯、懶得收拾屋子,便點外賣,最終外賣盒子、衛生紙堆了一屋子,甚至地上還有數不清的頭髮,整間屋子不堪入目。

心理學家認為,當你預言了一件事的走向,就隔絕了尋找其他出路的可能性,潛意識為了達成自己的預言服務,最終使預言成了真。

自我暗示

這種預言主要來自於暗示,你會因為自己的暗示而改變事情的走向,即便不是你想像的那般模樣。

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一種條件反射,是人類最直觀和典型的第一反應,從心理機制的角度考慮,該暗示形成的假設是被主觀意願承認了的。只要被主觀意願首肯,那麼接下來的行為便為了極力促進這個假設成真而服務,日常生活中暗示無處不在。

社會調查證明,相信伴侶負責任的,伴侶大多負責任;相信伴侶有問題的,伴侶大多容易出問題。

內心越堅信一種結果,就越會被自己的潛意識左右,通過各種行為搜羅證據、尋找蛛絲馬跡來證明自己是對的,在這樣的刻意下,結局自然向預期靠攏。

所以不難發現,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便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中。

堅信別人用別的途逕取得成功的人,往往自己不努力,總渴望通過旁門左道取得成功。

堅信別人別有用心的人,自己往往帶著有色眼鏡,做事處處為自己留後路,從不以誠待人。

堅信別人刻意炫耀貶低自己的人,往往內心敏感自卑,一旦得勢便也喜歡採用炫耀的方式獲得別人的豔羨與尊重。

當一個人內心陰暗,他的世界也渾濁不堪。世界不過是你的一面鏡子,你是陽光的,那麼鏡子便為你反射光;你是陰暗的,鏡子裡也不過是一片黑暗。只有積極向上,世界才會對你報之以歌。

-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參考資料:《Psychology and life》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自證預言:你相信的,往往會成為你的生命預言和命運
    就是當我們很像一件事情能發生的時候,它往往不會發生,但是當我們很怕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很多人表示,不知道為什麼這些事情都會莫名其妙地發生。大家讀書的時候最怕的事情應該就是考試了吧,尤其是那些大型考試,每次要參加這種考試的時候我們都會在心裡頭默念;千萬不要忘了帶準考證,但結果就是你真的忘了帶;而當考完同學們對答案的時候你記不起在A和B之間選了哪一項,但你覺得自己應該是選擇了正確答案B,但發下卷面之後你發現自己選了A。生活當中時常會發生這種事情,每當這種時候,你可能就會想自己可真是倒黴。
  • 心理學自證預言:有一種方式,可以讓你心想事成
    很多朋友在現實中肯定有這樣一種經歷,當你參與到一件非常有挑戰的事情中時,你很容易就變得毫無信心,在做這件事時,時刻動搖,總覺得自己不行。哪怕身邊的人都相信你是可以的,並不斷給你信心,你還是覺得自己做不到。最後,事情的結果如你所料的那樣,失敗了。
  • 三招教你學會心理學的自證預言,掌握心想事成的超能力
    其實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又被稱為自證預言。也就是說,如果你堅信自己能夠成功,便會不自覺地留意並強化符合這一預期的正面信息。這些信息又促使你更加堅定地去完成計劃,如此循環下去,你就會獲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 神奇的自證預言:你想什麼,就會來什麼!
    心理學上面有一個現象叫自證預言,意指人會不自覺的按自己內心的期望來行事,最終令自己當初的預言發生。當我們渴望某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會傾向於找尋更多符合該期望的訊息,會不知不覺做出一些行動,最後那個事情真的發生了。
  • 心理學:越是性格內向的女人,越是讓人著迷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心理學告訴我們,性格內向的人同樣擁有著外向人所不具有的寶貴的人格品質。而相比於大膽主動的外向型女孩,性格越是內向的女人,越是厲害,表現在感情方面就是——越善於抓住男人的心。什麼是內向型性格?
  • 自證預言——你正如你所想
    《時間的格局》這本書中,作者弘丹老師以自己備戰考研這個例子來說明「自證預言」。先說說自證預言是什麼。它是一種在心理學上常見的現象,指人會不自覺地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也指對他人的期望會影響對方的行為,使得對方按照期望行事。看到作者備戰考研的例子,想起自己考英語專四專八的那段時光。
  • 有人發現,不好的預感總能夠實現,如何利用自證預言改變教育方法
    念書的時候,很多人希望自己不要被老師發現,不要上臺演講等等的,但是往往你期盼的事情,終究朝向著不好的方向發展。當一些不好的事情,你各種的逃避,希望這些事情千萬不要在自己的身上實現,不知不覺中發現這些心理暗示真的實現了,從心理學的角度上,我們把這種行為,冠上了一個名字叫做「自證預言」。1.
  • 心理學上有一個現象叫自證預言:你信什麼,就會吸引什麼
    02 心理學上面有一個現象叫自證預言,簡單解釋就是:人會不自覺的按自己內心的期望來行事,最終令自己當初的預言發生。 曾經在心理學的書上看到這樣一個真實案例: 有一個女人,第一次婚姻,被男人家暴,然後離婚。
  • 心理學自證預言:你的潛意識,決定了你能否心想事成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朗達·拜恩寫的《秘密》,作者提出的「吸引力法則」,讓無數讀者為之興奮。 在某種層面上導致你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不是你自身能力不足,而是你最開始的對於自己的某種心理暗示,你「預言」自己會行動失敗,並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語言」。
  • 相信什麼,就能成就什麼?年輕人,努力吧 | 自證預言
    相信什麼,就能成就什麼? 原創 師建國 心聲經典心理學上面有一個現象叫自證預言,簡單解釋就是人會不自覺的按自己內心的期望來行事,最終令自己當初的預言發生。
  • 孩子的「自證預言」是把雙刃劍,家長積極引導,孩子才能更優秀
    這使得有些孩子就算一邊努力了,也會一邊擔心,要是自己做不到怎麼辦,最後就真的朝自己不那麼好的期待發展了,這就是「自證預言」帶來的影響。一、自證預言: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成為什麼樣的人所謂「「自證預言」」,它是一種在心理學上常見的現象,指的是人會不自覺地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也指對他人的期望會影響對方的行為,使得對方按照期望行事。
  • Flag心理學:如何讓你的新年願望統統實現
    文/Bear願望是個什麼東西?就是你寫下來要做的東西。那不是計劃嗎?計劃實現了不就是你夢想成真了嗎。你真是。。。少說廢話,趕緊寫。導讀:願新年願望統統都實現作為一個有心也走心的心理學領域寫作人員,在2021年悄然而至之際,我把所有和願望相關的心理學名詞都在大腦裡過了一遍。於是,這篇文章應運而生,我相信我這篇文章可以幫我實現我的新年願望,也期待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可以開始走向通往你願望達成之路。第一部分 欲望OR願望?
  • 心理學:你為什麼越忙越窮?心理學的自證預言你需要了解下
    這種信念是什麼呢?心理學認為,我們日常「有意識」的念頭只佔5%,其餘95%都是隱藏在水下的潛意識,它像一隻無形的手,主宰著一個人的人格、個性、心理。而這份匱乏感也是我們潛意識的一部分,一直在影響著我們。身窮一時,心窮一世如果一個人內在充滿金錢的匱乏感,他的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是窮的,所以給他多少錢都無法讓他有富足的感覺。
  • 孩子的「自證預言」需慎用,成長的雙刃劍,家長要學會趨利避害
    後來,她真的實現了這一夢想。一個名叫程強的男孩,在四川汶川地震中見證了空降兵的救援過程,於是他就舉著「我長大了要當一名空降兵」的橫幅。十幾年後,他也真的成為了一名空降兵。這種實現童年願望的過程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自證預言」。
  • 心理學定論「自證預言」,遇事用這種方式思考,你會心想事成
    如果是一件事情自己覺得是相當有可能成功的,那麼只要是自己心裡沒有發生任何的轉變,最後的結果也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下去;當然還有一些事情是自己覺得很有壓力,於是自己首先就失去了信心,而最後的結果也基本上是會失敗,而以上種種的原因都在表明,實際上決定最後結果的並不是完全由自己的能力控制,很大的程度上是自己的預言導致。
  • 心理學:越是容易憤怒的人,骨子裡越自卑,內心越軟弱
    歡迎來到付費專欄《活出自己的心理學大課100講》第40節。本專欄的100節陸續更新,詳情請查看專欄簡介。作者:相先生,心理諮詢師,籤約作者。以下是本節摘要:摘要:1、憤怒的背後往往是恐懼,對於自我虛弱的恐懼,可以說越是容易憤怒的人,骨子裡越自卑,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成立的。
  • 心理學表明:越是喜歡獨來獨往的人,越容易擁有開掛般的人生
    "顏如晶說:"你合群,你快樂嗎?"仔細想想,合群讓你快樂嗎?人生短短數十年,人人都在追求幸福的人生,可是從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越走越遠,也越錯越遠。學會和世界相處是人生修行當中的一種能力,可往往很多人害怕掉隊,他們機械地附和著大眾,卻忽視了人生沿途的風景,更加忽略了自我的真實內心。
  • 「自證預言」到底是一回什麼事情?
    不管你相不相信,人的意識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一旦你意識到某種東西,就會停留在你的腦海中,然後不知不覺中地影響著你的生活。比如有的人在腦海中有「愛情」這個概念,也相信自己會有美好的情感經歷,於是在接下來的生活中就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尋求「愛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未來的某一天,他/她獲得了理想中的愛情。後來心理學家給這樣的一種現象起了一個專業的名字,叫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指的是人會不自覺地按照自己的預言(想法)來行事,最終令預言或者想法發生。
  • 命運,就是你自證預言的過程
    這兩年對我影響比較大,甚至說最大的,應該就是:自證預言,百度百科的解釋是:1、人會不自覺地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2、也指對他人的期望會這個太難了,我做不到」--「這個太難了,我要怎麼樣才能做得到呢」「這個我不會」--「這個我可以學」「就這樣吧」--「像我這樣的天才……」2、學會自我激勵與鼓勵他人其實從前邊的例子,我們知道自證預言其實從很小就開始影響我們
  • 神奇的「自證預言」,從「疑鄰盜斧」說開去
    《疑鄰盜斧》的故事還只是個前兆,還不算真正意義上的「自證預言」。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常規解釋為:這是一種在心理學上常見的現象,意指人會不自覺的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也指對他人的期望會影響對方的行為,使得對方按照期望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