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物理學家為中國量子計算機寫了首詩,中國科學家的翻譯絕了!

2021-12-21 中國日報雙語新聞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國在科技領域取得許多成就,其中一個裡程碑式的突破是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的問世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a light-based prototype quantum computer which manipulated 76 photons to do calculations) 。科學家們根據中國古代數學專著《九章算術》將計算機命名為「九章」。

 

光量子幹涉實物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

根據目前最優的經典算法,「九章」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級計算機「富嶽」快一百萬億倍,等效地比谷歌2019年發布的53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

It can perform an extremely esoteric calculation, called Gaussian boson sampling, in 200 seconds. The same task would take the world's fastest classical supercomputer, Fugaku, around 600 million years. It is about 10 billion times faster than the 53-qubit computer, Sycamore, developed by Google, which uses superconductive materials.

相關論文於12月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誌的網站上,最近該雜誌又將此論文刊印出來。

為了向潘建偉團隊表示祝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Peter Shor還專門寫了一首詩,12月19日發布在他的推特帳號上。

 

先說說這位Peter Shor是誰。

他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了基於量子計算機的質因數分解算法,即Shor算法,從理論上證明,在當前最快的計算機上需要上萬年才能完成的計算任務,量子計算機瞬間即能完成。他被稱為質因數分解算法的發明人,是量子計算奠基人之一。

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主任Michel Goemans曾經如此評價Peter Shor:

Peter Shor's quantum algorithms, starting from his factoring algorithm — known as Shor's algorithm — has revolutionized the field of quantum computing. One could even say that the field would never have taken off without his deep and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it.

Peter Shor的量子算法從他的分解算法起步(即Shor算法),為量子計算領域帶來了革命。可以說,如果沒有他做出的深刻而重大的貢獻,這一領域的研究就永遠不會起步。

關於寫這首詩的目的,Peter Shor本人是這樣說的:

In celebration of Jian-Wei Pan's amazing quantum advantage experiment (which was in yesterday's print edition of Science,) here is another poem for quantum computing skeptics.

為了慶祝潘建偉等人令人驚嘆的量子計算優越性實驗(昨天《科學》雜誌刊登了這篇文章),我寫了一首詩,送給那些對量子計算持懷疑態度的人。

雙語君很努力地翻譯了一下,拋磚引玉:

Variation on a Theme of von Neumann

馮·諾伊曼主題變奏詩


(Theme: Anyone who considers arithmetical methods of

producing random digits is, of course, in a state of sin.)

(馮·諾伊曼主題:任何考慮用算術手段來產生隨機數的人自然都是有原罪的。)

Is it not blasphemous of us to hope

That all of Nature, in her boundless scope,

Can be reduced to voltage on a chip?

大自然無邊無界,

若希望一塊小小晶片就可將她的萬物歸結,

這難道不是一種褻瀆?

blasphemous /ˈblæsfəməs/ :褻瀆神明的

If God's great handiwork does not have more computing power

Than do our jury-rigged contraptions, how are

We to believe that it could be His finest workmanship?

若上帝的妙手算力

不及我們粗製濫造的裝置,

我們又如何相信那是上帝之神工?

jury-rigged:權宜的,湊合的,臨時準備的

contraption:古怪裝置

這首詩大致可以這樣理解:

在神奇的大自然面前,人類製造的小小晶片顯得十分粗鄙。而量子計算進一步揭示了自然科學的神奇,讓我們相信人類過去在計算能力方面的小小進步,終將被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碾壓。

對於這首詩,國內的科學家們也興致盎然地做起了翻譯,一展文學功底,一起來欣賞。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王冠中教授是這樣翻譯的:

天地無垠,

有神居之。

萬物有靈,

唯神作之。

晶片電位,

豈能擬之?

眾稚且狂!

自然之玄,

唯神營之。

超算逆天,

器械難匹。

若非神機,

何由信之?

眾妙之門。

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陳向軍教授是這樣翻譯的:

天地造化兮

唯神營之

方寸電位兮

豈可擬之

眾生之妙兮

造物作之

器械不工兮

焉得神機

看到兩位物理學家的翻譯,雙語君忍不住拍手稱讚。

你會怎麼翻譯這首詩呢?

編輯:左卓


雙語君有抖音啦!

抖音搜索:中國日報雙語新聞

一起學英語、看新聞

↓↓↓

相關焦點

  • 中國實現全球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院士:不怕量子黑客攻擊
    圖文|科技故人「19世紀屬於英國,20世紀屬於美國,21世紀則是屬於中國的」,這是美國著名的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在2000年左右的一句名言,當時外界或多或少對此有些質疑不過如今快20年過去了,人們越來越發現,羅傑斯確實很有前瞻性,以科技領域為例,中國的進步堪稱神速曾經兩手空空的我們,如今已經有世界最領先的5G通信技術,中國北鬥首創的衛星短消息功能連美國
  • 技術超越中國?西方盛讚美專家突破瓶頸,或掌握量子計算機話語權
    在信息大爆炸的當下,量子計算機+量子通信被譽為未來科技的絕對制高點。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我國的量子通信走到了世界前列。在不久前的ISO工作會議上,我國獲得了制定量子密碼安全方案的資格。這一方案將成為國際通行的標準,對提升我國量子技術的話語權非常關鍵。
  • 百年的超越:量子物理學與量子計算機
    薛丁格薛丁格這個名字翻譯的不錯,筆者剛知道這名字還以為是中國人……他最著名的就是那個不知死活的貓的理論。作為一代物理宗師,薛丁格假設電子就是繞著原子核轉的一種波,那麼在數學上可以表達為一種波函數的方程,這就是著名的薛丁格方程,在波函數方程中,薛丁格給出了軌道的名稱、軌道的形狀以及軌道的傾角(後來泡利又給出了自旋)。
  • 外媒盛讚中國「九章」量子計算機獲裡程碑式突破
    「九章」只需200秒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富嶽」需6億年我國因此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英國《自然》雜誌以《中國物理學家挑戰谷歌「量子優越性」》為題對這一成果進行報導。>這個重大突破朝著研製比傳統計算機更有優勢的量子設備邁出一大步!
  • 中國量子計算新突破!6億年的活兒,這臺計算機只用200秒就幹完了
    上海證券報報導 6億年的活兒,這臺計算機只用了200秒就幹完了。今天,中國科學家再度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據新華社報導,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 什麼是量子計算機?「九章」確立的「量子計算優越性」有多厲害
    12月4日,包括本報在內的許多媒體報導了一個量子計算的大成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潘建偉、陸朝陽等人構建了一臺76個光子100個模式的量子計算機「九章」,它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富嶽」快一百萬億倍。也就是說,超級計算機需要一億年完成的任務,「九章」只需一分鐘。
  • 「九章」量子計算機到底有多神
    什麼是量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是用量子力學原理製造的計算機,目前還處於很初步的階段。相應的,現有的我們在用的計算機被稱為經典計算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副研究員袁嵐峰一直致力於科普寫作,他告訴記者,兩者的計算形式不一樣,「電腦通過電路的開和關進行計算,而量子計算機則是以量子的狀態作為計算形式。」
  • 又一個世界第一,九章量子計算機誕生,中國戰鬥機智能空戰不是夢
    近日,中國新型量子計算機「九章」( 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的誕生,引發了熱議,因為其先進程度遠超大家的想像,它一分鐘完成的任務,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富嶽」需要一億年,即「九章」的處理速度比「富嶽」快一百萬億倍,等效地比谷歌去年發布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
  • 碾壓谷歌 「量子霸權」:詳解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在量子計算領域,我國再次實現了裡程碑式的重大突破!  12 月 4 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 76 個光子 100 個模式的量子計算原型機 「九章」。
  • 量子物理有什麼用?或許是下一代計算機
    與想像中不同的是,大概兩平米的費米混合實驗臺上安裝得最多的實驗用具是透鏡,將光通過雷射冷凍到接近絕對零度,科學家們就能研究和操縱粒子為己所用。最接近實現的目標之一,就是利用量子計算,製造比超級計算機還要快上幾萬倍的計算設備——「超級計算機時過去 30 年以來的技術,量子計算機是後 30 年的技術。」量子計算機是如何工作的?
  • 量子計算機潛力巨大
    「在量子計算機面前,傳統的計算機就像『算盤』」  近段時間,量子計算機領域頻頻傳來重要進展:美國霍尼韋爾公司表示研發出64量子體積的量子計算機,性能是上一代的兩倍;我國本源量子計算公司與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等研究團隊合作,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一種控制、讀取量子比特的新思路,為擴展量子比特提供了可能性……  何為量子計算機?
  • 美媒:美軍擬發力推進抗量子加密技術 以防對手量子計算機攻擊
    算力遠超經典計算機去年,谷歌公司登上新聞頭條,其研發的「西克莫」量子處理器耗時約3分鐘完成了超級計算機需要1萬年才能完成的任務。而中科大團隊在其論文中估計,如果用全球排名靠前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來執行「九章」完成的這項運算任務,需要耗時驚人的25億年。報導指出,這不過是科學家第二次演示「量子霸權」。
  • 中國量子計算機比超級計算機快1百萬億倍
    昨天被中國量子計算機「九章」刷屏,朋友圈裡不少人轉了。作為一個理工女,也是歡欣鼓舞,連忙看了一下,被那些數據亮瞎了眼。在中科大的官微上說,中科大的量子計算機處理高斯玻色採樣,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
  • 何為量子產品?吳尊友、薛其坤等科學家接力演講
    中新網北京1月5日電 (記者 張素)在「2021科學跨年之夜」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等十餘位科學家接力演講。資料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
  • 我科學家確立「量子計算優越性」裡程碑 「九章」比「懸鈴木」等效...
    「九章」比「懸鈴木」等效速度快100億倍我科學家確立「量子計算優越性」裡程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
  • 36氪首發丨24比特超導量子計算機即將上線,本源量子獲中網投領投數...
    本源量子研發專家團隊由量子計算院士和科技部超級 973 項目首席科學家組成,核心研發團隊成員均為中科院計算機、物理領域博士,囊括了中國大部分量子計算人才,公司研發人員佔比超過75%,團隊成員以90後為主。目前總部位於合肥高新區,在成都和深圳設有分支機構。本源量子在量子計算機、量子晶片、量子測控、量子軟體、量子云領域均有部署。
  • 這就是我們未來的立國重器,「九章」量子計算機原型機
    這確實是真的,它就是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的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這個計算機求解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號稱速度較谷歌量子計算機快百億倍,圖中所示即為光量子幹涉實物圖片。據說,眼下這一成果引發了廣大國際科技界的質疑,大家紛紛表示不敢相信。
  • 只要兩個量子計算機
    但是對於一臺量子計算機而言,無論是 5 位還是 50 位隨機數的生成都一樣直接。 量子計算機從所有的量子比特(qubits)的某個特定狀態開始運算(比如,初始態為 0)。就像傳統計算機使用邏輯電路操縱比特一樣,量子計算機使用量子等價物(量子門)操縱量子比特。 但是有所區別的是,量子門可以把量子比特置於奇怪的狀態。
  • 量子計算機"九章"有多厲害?量子計算機概念股有哪些?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所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計算玻色採樣問題,「九章」處理5000萬個樣本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需要6億年。
  • 首張量子糾纏照片問世,科學家拍攝到了愛因斯坦口中的「鬼魅」
    薛丁格在看到愛因斯坦的這篇論文後,對愛因斯坦表達量子力學「不完備」的觀點表示肯定,同時對量子糾纏這個神奇的現象感到很感興趣,在和愛因斯坦的書信討論中提到了「Verschrnkung」這個詞,薛丁格本人翻譯為「糾纏」,量子糾纏這個現象就這樣在兩個人的書信討論中被命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