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雪梨港出發不到兩個小時就能到達深海釣場)
前言
經過釣友們與我的實踐與推廣,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的雪梨釣魚人接觸到並喜歡上慢搖鐵板(Slow jigging)的釣法。慢搖鐵板打破了當地用鐵板作釣幾乎只能針對青甘(Kingfish)一種魚的單調格局,解鎖了一系列的目標魚種。
在這裡,大陸架邊緣離陸地比較近,玩慢搖鐵板的釣場一般不太遠,水深普遍在50-150米。然而,如果再往外走到三十海裡處就能到達水深400-700米的深水海域。在這裡生活的魚種又是完全不一樣的了。長期以來,釣這個海域的人們基本上都是以大電輪掛餌沉底的方式作釣。也曾有過壯漢拿著一公斤多的長條鐵板,用紡車輪快抽深海魚的極少個例,但這樣玩的話恐怕上了一條魚就已經要了你半條命了。
能不能將在日本起源的深海慢搖鐵板釣法(Deep slow jigging)在這裡應用?帶著這個想法,幾年前的我渴望著有機會到達雪梨的深海海域,在這裡開闢一種陌生的釣法。沒過過久,機會真的來了。船隻在開往釣點的路途中,同船的釣友們疑惑的打量著我的慢搖鐵板裝備,我內心也十分沒有底。第一次放鐵板下去,線是傾斜的,用了好長時間好不容易鐵板到底了,一開始收線就感覺卡底了,心裡頓時冰涼冰涼的。之後的幾次嘗試,經過與船長的溝通與配合,線終於能保持得比較垂直了,我甚至能感知到鐵板的動作了!抽著抽著,突然感覺鐵板變重了,心跳突然加快,難道真的中魚了?經過漫長的收線,一條小小的短蛇鯖(Gemfish)出水了!從這以後,我不斷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如今終於感覺有能力可以與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了。
(一條體型比較大的雲紋亞海魴)
基本攻略
深海慢搖鐵板的基本原理與普通慢搖是相通的,只不過因為水深的不一樣,在一些方面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在裝備方面,首先要根據水深,流速與控船能力選擇鐵板的重量。一般來說,我用的克數範圍在400-800g,也有一些釣友用更輕的,但因為下沉速度太慢所以並不太推薦。子線用30-40lb的碳線即可,如果Gemfish太多還可以在末端加上一段鋼絲線。2-3號的PE線是我認為比較好的選擇。魚輪的選擇方面,容量是一個很大的考慮因素。我認為擁有釣場深度至少兩倍長度的線量是比較保險的。也就是說,如果我的釣點水深在400-600米,那我應該至少有1200米的線。有一些釣友會選擇用電輪玩深海慢搖,這也是一種可取的方法,但我個人偏愛純手動的方式。竿子方面,選擇適合你鐵板克數範圍的慢搖竿即可。就我個人而言,目前在使用的輪子是已停產的Shimano Ocea Jigger 4000P,裡頭裝有1200m的PE3,竿子是Deepliner Logical 60 #10。
實際操作中,鐵板下沉的過程線應儘可能保持垂直,要做到這一點需要釣手與船長的溝通與配合。如果線能保持垂直,釣手就能清楚的感覺到鐵板到底的瞬間,從而迅速做出關線杯的反應並搖上幾圈以防掛底。深海慢搖抽鐵板的動作與普通慢搖是相通的,但因為線很長,線的總水阻會更大,線傾斜的影響也會被放大,而所用的鐵板也更重,所以動作幅度應該加大,而速度可以降下來。如果能找到某一情況下的最佳節奏並且使用一個彈性好的慢搖竿,哪怕是抽800g的鐵板也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的費勁,抽個大半天是完全可能的。中魚後的博魚過程同樣也是與普通慢搖十分相似。值得注意的是,在把魚拉上來的過程,因為水壓在不斷降低,有一些魚魚鰾裡的氣體會膨脹,導致魚只上浮。以我個人的經驗,離水面還有大概100m的時候開始,收魚的阻力就會逐漸降低了,因為魚也在往上浮。此時需要保持線持續的張力,不然比較容易脫鉤。
可以應用到深海的鐵板釣法除了慢搖還有炎月釣法(鐵板中部或底部連接帶塑料魷魚須的鉤子)。我簡單的將它命名為「深海炎月」(Deep inchiku)。在理想的情況下,深海炎月的效果往往不如深海慢搖,但當遇到線很難保持垂直的惡劣情況時,深海炎月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與慢搖鐵板不一樣,炎月的鐵板本身並不需要飄動來吸引魚來咬,它的魷魚須就已經起到了這個作用,而鐵板本身更多是一個鉛墜的角色。這樣一來,哪怕是線比較傾斜沒法有效做出慢搖的那種動作,也可以用勻速收線與放線來代替。炎月鐵板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包涵在廣義慢搖鐵板範圍內的釣法。
(同時中魚,同時上魚;一人一條,一白一紅。)
*在新州釣魚需要購買釣魚證並遵守漁獲尺寸和條數的相關規定,具體可參考:https://www.dpi.nsw.gov.au/fishing/recreational/fishing-rules-and-regs/saltwater-bag-and-size-limits
主要目標魚種
短蛇鯖(Gemfish,Rexea solandri)
這是一個大家又愛又恨的深海魚種,也是在雪梨深海海域最常見的魚種。短蛇鯖普通大小在半米左右,但最大能長達1.35m。它們一般在水深300m以下的地方集群,但偶爾也會有一些遊到一百多米的地方。因為它們身子比較修長,博魚時,當它的頭朝上阻力就會變得很小,所以中了短蛇鯖一般都很好判斷。短蛇鯖有一副鋒利的牙齒,是鐵板殺手,所以如果遇到魚群的話建議趕緊加上鋼絲線。別看它那麼令人討厭,其實它是相當不錯的一種食用魚,其肉質白嫩而多油。新州法律規定,一人每日不得拿超過2條,一船不得拿超過10條。
(用深海炎月釣上來的大短蛇鯖)
十指金眼鯛/南洋金目鯛(Imperador/Alfonsino,Beryx decadactylus)
雪梨深海海域最受歡迎的目標魚種之一,可惜並不是十分常見。這種魚長不大,普遍生活在水深300m以下的海域。中魚後掙扎感不強烈。南洋金目鯛是一種非常好的食用魚,肉質白嫩,細緻,極其多油。如果香煎則根本不用放油,甚至可以用煎出來的魚油來炒其它的菜。新州法律對此魚種並沒有明確的數量與尺寸大小限制規定,所以默認是每人每天不得拿超過20條。
(一條普通大小的南洋金目鯛)
(南洋金目鯛刺身口感與味道都非常不錯)
雲紋亞海魴(Mirror Dory,Zenopsis nebulosa)
雪梨深海海域時不時能碰到的魚種。體高而非常側扁,普遍大小在40-50cm,一般生活在深水海域。中魚後十分沉重,但掙扎感不強烈。雲紋亞海魴是一種非常好的食用魚,肉質白嫩,味道香甜,適宜香煎。新州法律對此魚種並沒有明確的數量與尺寸大小限制規定,所以默認是每人每天不得拿超過20條。
(長相奇異的雲紋亞海魴)
南極櫛鯧/藍眼斑(Blue-eye Trevalla/Blue-eye Cod,Hyperoglyphe antarctica)
雪梨深海海域主要的目標魚種之一,因其體型碩大,深受歡迎。它們普遍大小在40-80cm,但最大的能達到140cm。藍眼斑一般生活在水深400m以下的海域。中魚後非常沉重,大體型的個體甚至會短暫的快速出線。要從400m水深手動搖一條大藍眼斑上來,恐怕沒有個大半個小時是不行的。這種魚算是不錯的食用魚,其魚頭尤為受歡迎,但魚肉也不錯。新洲法律規定,此魚種一人每日不得拿超過5條。
(大藍眼斑)
(經過大半個小時的煎熬,終於把這條米級藍眼斑搖上水面)
結語
在雪梨,因為天氣原因能出到深海釣場的日子並不多,一旦有風平浪靜的日子釣點就會布滿船隻,這種現象在當地被稱為「停車場」。可想而知,這裡的深海漁類資源也是受到不小的壓力的,並不是每一次出行都能有比較好的收穫。但也有時候天時地利人和,每一竿下去就立即會有咬口,讓你又快樂又痛苦。因為入門的門檻比較高(特別是在出船機會,裝備和體能方面)深海慢搖在雪梨仍然極其小眾,但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發燒釣友加入到深海慢搖的行列裡。在這幾年的深海慢搖探索中,身邊的釣友們給了我不少啟發,在此致謝他們。同時,也希望讀者能從中收穫一些諮詢,在未來能有機會親自體會一下深海慢搖鐵板的極限釣法。
(一個上午的成果,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