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逐漸恢復,消停了許久的我終於又要活躍起來了。前些日子去找小夥伴的時候,發現他這段時間也沒閒著,讓廠家給他生產了不少「鐵板」。
雖說之前跟有船的朋友聊到過海釣的幾種玩法,但都沒提起太大興趣(畢竟那時候沉迷於學路亞)。然而這次好好聊了聊,才發現玩慢搖鐵板在某種程度上跟路亞有「共通之處」,完全可以嘗試。更主要的是,其目標魚不但生猛,而且經濟價值還相當高(比如真鯛、石斑等等)。話不多說,如果開始有興趣了,咱們就探討一下初學者應該如何選擇裝備。
對海釣人來說,釣具搭配少不了「竿鉤餌線輪」。先說釣竿,隨著現在產業的不斷升級和細化,專門的慢搖竿已經很常見了。對於我們來說,選擇M/MH調性、承餌重量在20g~100g的釣竿就可以了。而在長度方面,需要結合一下目標釣場的水深和流速。如果水深、流速快,則儘量選短竿;而水淺、流速慢,則可選長竿。
在鉤餌方面,首先要選擇正規廠家的產品,確保穿刺力、重量等都沒有虛標。鉤子建議選擇細鉤條的三本鉤,強度大、擅搏魚,且細鉤條能強化其穿透力。不過,同時還需注意三本鉤易掛底的缺點,在操作時要多加小心。在鐵板餌方面,除了看外在(如塗裝、泳姿等)是否有助於誘魚,也需要結合釣場情況,如水流速度快,儘量選長的鐵板;反之,則選短型的鐵板。
釣線用得最多的還是2~4號的PE線,前導線則搭配8~12號碳線(當然這並非固定,可根據情況適當增減一或半個線號)。同樣,選擇正規產品,不但能保證切水性、隱蔽性以及入水速度在理想的範圍內,而且可避免遇到漲號的情況。畢竟,我們還是希望保證拉力的同時,線越細越好。
接下來就到魚輪了,最常用的還是4000型或者6000型的魚輪,卸力不低於十公斤。而且這時候就別太過追求「輕量化」,畢竟我們所面對的主要還是掠食性魚類。
最後,再說說搭配的事兒。比如我們的釣竿承餌重量是20g~100g,那麼我們用的鐵板還是40g~60g為最佳,就如同有高手舉得慄子:一輛車最高時速能飆到200km/h,但沒人會把速度開到極限,反而是80km/h~120km/h最適合跑長途。另外,就是線、輪的搭配,需要結合竿子的長度、調性以及釣場的目標深度來確定,即便是老司機,在出釣前也需要確認這些事項。
以上只是給大家一些最基礎的建議,具體如何搭配,除了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外,也要多徵求老船長、老釣手們的意見。今後一段時間還會時常跟大家分享此類問題,有興趣的釣友可以在評論區提問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