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花光積蓄買了四合院,因日本弟媳與家人翻臉,有愧母親之恩

2021-01-18 上官穎兒呀

1919年,魯迅花了3500大洋在北京八道灣胡同買了一個三進的四合院,面積500多平,合計32間;當時為了湊足房款,魯迅變賣了紹興老家的祖宅,又向銀行貸了500塊大洋(約定3個月還清),又加上二弟周作人和三弟周建人的那一點微不足道的積蓄,總算是把房子買下來了。

等到魯迅交夠房款拿到房本和鑰匙,忙完水電和裝修之後,他就馬不停蹄給老家去了一封信,讓一家人來北京的新房居住,這其一是因為老家的房子被他賣了,其二,是因為他是周家的長子,又是家族裡面第一個留過洋、喝過洋墨水的人,三十多歲就當上了教育部的小領導,他理應承擔起照顧一家人的重擔。

一個月之後,老家的一行七八個人走水路來到北京,魯迅給他們一一安排了房間,他把自己的媳婦朱安和母親魯瑞安排住在第二進院子,周作人一家和周建人一家分別住在第三進院子的東西兩個房間,而他自己,則是一個人住在第一進院子的廂房之中,這樣的安排,二弟三弟倒是沒說什麼,但是卻引起了魯迅母親的不滿。

她問兒子:

「你為什麼不讓朱安跟你住在一起,她是你的媳婦,你又是周家的長子,你們不在一個屋裡睡,那我什麼時候能抱上周家的長孫?」

魯迅只是簡短地回應:

「我跟她談不來,沒有共同話題,聊不到一塊;再說,讓朱安跟你住一塊兒,也是為了方便照顧你嘛;我一個人住挺好的,屋裡清淨,也不會有人打擾我寫作。」

周母便也只能作罷,她知道,自己的兒子看不上朱安,可是為了顧全名聲,又不同朱安離婚,就這樣過著類似於陌生人的生活。

搬到八道灣胡同之後,由於一家人聚在一起生活,吃穿用度統統都要花錢,而魯迅和周建人周作人又忙於公事,白天很少在家,於是,家裡的財政大權就交給了二房的媳婦羽田信子手中,周母本來是想讓朱安管帳的,可奈何朱安不識字,就只能妥協。

羽田信子是日本人,是周作人跟隨隨魯迅在日本留學期間認識的,後來倆人結了婚之後返回中國,對於弟弟的這段婚姻,魯迅沒有表示不滿,可也沒說滿意,他權當是尊重弟弟自己的選擇,畢竟,他的三弟周建人的妻子也是日本人,還是羽田信子的妹妹,姐妹兩嫁給了兄弟兩,那他這個大哥還能說什麼呢。

當時,魯迅和工資和周作人兩個人加起來差不多有600塊大洋,到月底領了薪水之後,都會交給羽田信子,由她來安排家裡的開支,買米買菜,床單布料,衣服鞋子,都要經過她。起初,她還能做到公平分配,可是時間一長之後,她花錢大手大腳以及厚此薄彼的態度就越發明顯了。

她出門就坐汽車,喜歡穿戴首飾,自己房間的床單更是換的勤快(原因是她說自己愛乾淨),花錢總是先緊著自己和妹妹一家,而對於朱安、魯迅和母親,則是照顧不周。

按照後來許廣平的說法:

「羽田信子喜歡擺排場,家裡一切用品都要到日本商店去買,滿桌子菜做得不可口就重做,被褥舊了就要換成新的,出門一定要坐汽車。甚至信子父親家每月家用的接濟,及其弟弟妹妹在日本所需費用,也都是從魯迅的工資中支付。」

就這樣,以魯迅的工資原本可以讓家中日子過得舒舒服服,卻硬是被一個日本女人給弄到拮据甚至是負債的地步,矛盾開始產生了。

最終,在4年之後的1923年,魯迅因為經濟問題和周作人夫婦失和,傳聞當時還大打出手,魯迅被從四合院趕了出來,周家的和睦生活,自此煙消雲散。

以上,我們至少可以得出三個結論:

1-顯然魯迅是一個顧家的男人,在接受過新式教育之後,他並沒有離經傳統的道德框架,雖然不喜歡原配妻子朱安,可也沒有像同時期的徐志摩一般;至於他後來和許廣平的結合,更加不能看作是對私德的拋棄;

2-魯迅早期對日本這個國家和日本人是不存在厭惡的,哪怕當時已經和日本發生過割地賠款;

3-妯娌關係是一個家庭和諧的基礎,即使是魯迅這樣的文學家,在不能調和妯娌的關係之後,也只能選擇搬出,而他搬出的行為,也為後來周母的贍養問題上,留下了隱患;此後很多年,周作人和周建人都沒能盡到一個合格的兒子的責任,他們大概是把對魯迅的不滿轉嫁到了周母的身上。

相關焦點

  • 魯迅和弟弟周作人鬧翻搬出房子,原因是?魯迅被指責偷窺弟媳洗澡
    房子並不是魯迅一個人買的。首先要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在1919年,魯迅的確買下了房子,那就是位於北京八道灣11號一所三進的大四合院子,但是這並不是魯迅一個人花錢買的,而是和家人一起湊錢買的。最後兄弟倆鬧翻了,魯迅作為兄長不想繼續吵架就自己搬出去了,而他們鬧翻的原因更是奇葩,是因為魯迅被指責偷窺弟媳也就是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洗澡。魯迅兄弟二人鬧矛盾。魯迅和弟弟的關係原來一直很好,兄弟二人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優異,兄弟二人都爭取到了「官費生」的名額,一起遠渡日本留學了。
  • 他名氣不算大,卻花光積蓄在北京買下了四合院,成為了人生贏家
    在娛樂圈中各種明星非常之多,像劉德華呀、周迅、劉坤呀等等眾多大明星名聲如雷貫耳,然而今天要說的這位可能是大家都不是很熟悉的一位明星,他的名字叫于波,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甚至可能都想不出他到底是誰吧于波,1976年7月22日生於遼寧省瀋陽市,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2002年,于波因主演武俠劇
  • 1919年魯迅花3968塊大洋,在北京買了套32間的四合院,今值多少錢
    ——魯迅從古至今文人都羞恥於說金錢之事,因而很多人地位高但窮困潦倒,但魯迅卻不,他私下給人寫的信裡面經常提「錢錢錢」,說「錢是要緊的」,說「自由不是錢能買到的,但能為錢賣掉」,還說「每個月的收入應該儲蓄一半,以備不時之需」,又說「積幾文錢,將來什麼都不做,苦苦過活」.
  • 魯迅究竟有沒有偷看弟媳洗澡?魯迅兄弟為何反目
    搬家前後一直是魯迅一人在忙。才有兩個孩子,全家上下就僱傭了六七個男女僕人。孩子偶有傷風感冒馬上要請日本大夫出診,日常用品用的也全是日本貨。  在中國買不到的就託人從日本捎過來。錢的來源她不管,只圖花錢舒服痛快。這些的確在周建人的回憶中也得到了證實,周海嬰的材料是不是來自於周建人就不得而知了。
  • 老戲骨王姬,為救患病兒子花光積蓄,卻讓女兒「還債」10年
    她知道自己愧對這個孩子,因為如果不是她堅持懷孕時拍戲,兒子就不會得這個病,可一切都沒有辦法挽回,她只能帶著孩子四處求醫,為此花光了所有的積蓄,因為她知道,只有賺到足夠多的錢,兒子未來才有康復的可能。雖然現在的高麗雯,也是娛樂圈中小有名氣的演員,但在出道之前,她本來有機會進入政府機關工作,有希望過上穩定的生活,只是為了賺錢給弟弟治病,她只能聽媽媽的話,進入複雜的娛樂圈。
  • 魯迅與周作人不和,確與日本弟媳有關,但矛盾根源從來與風月無關
    很明顯,他們決裂與魯迅經常去「周作人和其日本妻子所住的後院」有關。而「自重」二字,則表明:周作人覺得哥哥魯迅做出了越矩的事情。 這封信後,想像力豐富的世人甚至開始猜測,此事起因是「魯迅偷看了周作人妻子洗澡」所致。這種無端揣測顯然站不住腳,因為當時魯迅他們一大家子居住的八道灣,是個四合院的構造。
  • 魯迅冬天為何不穿棉褲?鬱達夫:我的學生告訴我,因為「火氣」大
    外界推測之:魯迅和周作人一家有經濟紛爭 魯迅一家,算是比較典型的封建家族相處模式。魯迅家兄弟三個,都是一母同胞。因此,作為嫡長子的魯迅對下面兩個弟弟都有一種類似「長兄如父」的教養感。 比如說,周作人和周建人作為弟弟,都有過給哥哥寫稿子、譯書的經歷。
  • 魯迅與周作人 兄弟失和的內幕
    周作人與妻子羽太信子周豐一在為他父親周作人辯護的同時,也對伯伯魯迅表達了不滿:「現在『哥哥』被看作神,如果是神就不應該有過錯,因此必定是『弟弟』受『弟妹』的挑撥與哥哥吵架,這成為現在一般的社會認識。日本學者分析了出現這種傳言的原因:「周作人的後代被魯迅的家人,特別是被許廣平批評為日本軍國主義的嘍囉、奴隸,自己沒有辯解的機會。解放後,雖然周作人本人的工作環境得到了保障,但其家人作為賣國賊的後代而受到嚴厲批判,結果當然會被社會所封殺,特別是在文革中受踐踏之苦,於是置是否是製造的流言而不顧,將屈辱感、憤怒感、怨恨之心等都匯集在這個具有攻擊性的流言裡。」
  • 謝其章︱「我與魯迅翻臉極早」——《葉靈鳳日記》讀後
    不然的話,白板一塊(白文本)的葉氏日記讀起來既乏味又多有費解。從書籍裝幀的角度來考量,箋注起到了美化版面的作用,並額外增加了更多的信息。不管別人怎麼議論,反正我給小思的工作點讚。如1951年8月8日葉靈鳳日記有云:「苗秀送《魯迅書簡》來,紅布面裝訂與全集一式。翻閱一過,發現其中頗多關於漢畫石刻資料。我與魯迅翻臉極早,因此從未通過信。也從未交談過。左聯開會時只是對坐互相觀望而已。
  • 花光所有積蓄為了這套房子,終於看到完工後的效果,一家人很高興
    這位屋主就是如此,從買房到裝修,花光了所有積蓄為了這套房子,而且還欠了一屁股債,辛苦這大半年的時間終於看到完工後的效果,一家人都很高興。目前這段時間正在慢慢添置軟裝部分,爭取能在過春節的時間搬進來入住,非常起到。下面,帶大家一起看看吧,喜歡的話可以參考。
  • 她為智障兒花光積蓄,逼女掙錢還債10年,看王姬不為人知的一面
    為智障兒花光積蓄為了給兒子看病,他變賣家產,花光積蓄,甚至還被騙了600萬。後來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選擇復出拍戲就是為了掙更多的錢給孩子看病。以此類推,直到滿10年為止,很多人看到母親這樣對自己的女兒覺得不近人情。
  • 于波曾用他全部的積蓄買下北京的四合院
    2004年,于波拿出全部積蓄260萬,買下了北京雍和宮和什剎海附近兩處四合院,朋友知道後都嘲笑他:哪有人買舊房子的,都不值錢!當年,28歲的于波憑藉《水月洞天》和《蕭十一郎》2部劇的精彩表演,迅速走紅,為此他也拿到不少片酬。
  • 蔡元培、魯迅、胡適等民國名人北漂時都住在哪裡
    1917年春天,蔡元培在位於今天北京市東城區東堂子胡同75號的地方,租了一座有東、西各三進房子的四合院,面積有368平方米。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座四合院足夠寬敞了,但蔡元培是拖家帶口,還有僕人,只能勉強夠住。 從1917到1920年,蔡元培在東堂子胡同75號居住了3年。其後,蔡元培因為各種原因,多次搬家,直至1928年離開北京前往上海,期間一直租房居住。
  • 他演了一輩子的壞人娶兩房妻子,因看病花光積蓄,死後葬在村頭
    他演了一輩子的壞人娶兩房妻子,因看病花光積蓄,死後葬在村頭!在香港的影視圈,除了一線明星,還有一些演員也深入人心,那就是壞人專業戶,他們擅長飾演反派,默默無聞,成就了很多經典。雖然他們在劇中飾演配角,但是他們的演技非常精湛!
  • 《水月洞天》一炮而紅的于波,當年花掉所有積蓄買下兩套四合院
    後來,于波用他那幾年賺來的所有積蓄,在北京購買了兩套四合院。當時,他身邊有朋友嘲笑他,好不容易賺了這麼多,就用來買了個這。現在看來,于波當年買四合院是賺了,其實,當時于波買它純粹就是因為喜愛它,買來自己住的,不是買了投資的。
  • 魯迅是被日本醫生須藤害死的
    魯迅身體並不好,但還不至於到早死的地步。對於魯迅早逝,其親友均深感意外。當時中日即將爆發全面戰爭,而魯迅最後一任主治醫又是日本人須藤五百三,故「魯迅被日本醫生暗殺」一說不脛而走。1949年後,周建人、周海嬰(魯迅的獨子)均曾撰文提出疑點。
  • 張達明抗癌花光積蓄
    因為手腳出現麻痺情況,張達明曾找精神科醫生幫忙。做了好多測試,又走又針又電,但最後醫生表示,無能為力。張達明抗癌路漫長難熬,未來五年要繼續定期檢查治療,預計要再花百萬元龐大費用。張達明坦言有經濟壓力,數百萬積蓄已花光,多虧劉德華、吳鎮宇、吳君如分別獻計贈藥,甚至介紹工作,又到內地登臺商演,繼續維持生計。
  • 1936年,魯迅深夜而亡,獨守空房41年的朱安,說了句著名怨言
    在那個舊社會,三妻四妾本不算什麼,但魯迅和那些人並不一樣。那些有著三妻四妾的人,好歹也曾經恩愛過。但魯迅與朱安,從來都沒有恩愛過。朱安與魯迅,一堆被時代所耽誤的苦命人魯迅與朱安的結合,愚以為朱安是受傷最深的人。朱安生於浙江紹興一戶商人家,從小便衣食無憂。但她卻沒能和大家閨秀一樣,學習先進的知識,提升自己的意識。
  • 用了畢生積蓄在上海買了房,但無奈生了了白眼狼兒子,有房不能住
    老嚴兩口子雖然在上海奮鬥了好多年,並且在上海買了房,房子還是他們的名字,但他倆卻不屬於這座城市。屬於他們的只有那一個個熱騰騰的包子,和那熟悉而又陌生的老家。老嚴兩口子到了幹不動的時候,終將會回到老家去生活。老嚴的兒子小嚴是個標準的白眼狼。
  • 魯迅、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一大家子人,到底都怎麼鬧掰的?
    周作人的妻子是羽太信子,是一個日本人。當年,周作人跟隨大哥魯迅去日本留學,在那裡認識了信子,並娶她回家。周建人是著名社會活動家、生物學家。1923年應瞿秋白邀請,在上海大學講授進化論,上海暨南大學、安徽大學任教授。周建人的結髮妻子是芳子,她是信子的妹妹,兩人育有兒女。後來周建人也愛上了自己的女學生王蘊如,並與之育有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