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周作人不和,確與日本弟媳有關,但矛盾根源從來與風月無關

2021-01-07 騰訊網

文人,是最擅長言辭的群體,但他們往往偏偏不擅長用言辭去解釋。他們不擅長解釋的原因,顯然不是因為他們「不會」,而往往是因為他們在心裡「拒絕解釋」。

實際上,任何人,一旦試圖「解釋」,就已經是受害者了。因為,解釋通常發生在別人不信任自己以後。解釋這種東西,如果對方當時信了,即使誤會消除,也終究會埋下了一顆懷疑的種子,於當事人而言,這顆懷疑的種子,將是日後隨時引爆矛盾的所在。

如果解釋後,對方不信,誤會繼續、甚至誤會更深了。那麼,對於解釋者而言,這分明將是又一次傷害!

這些,每一個通透的文人,都心知肚明。所以,他們很少會去費心解釋什麼!因為解釋,往往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相比解釋,他們更願意將誤會交由時間!

大文豪魯迅與胞弟周作人決裂,分明也是因為一場誤會。

「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邊院子裡來,沒有別的話,願你安心,自重。」

這段話,是周作人最後寫給魯迅絕交信裡的一段。1923年7月19日早晨,周作人將這封絕交信拍在魯迅桌上後,就氣衝衝地離開了。

「請不要到後院來」、「請自重」,是發生怎樣的事情,才會說出這樣的字句呢?

很明顯,他們決裂與魯迅經常去「周作人和其日本妻子所住的後院」有關。而「自重」二字,則表明:周作人覺得哥哥魯迅做出了越矩的事情。

這封信後,想像力豐富的世人甚至開始猜測,此事起因是「魯迅偷看了周作人妻子洗澡」所致。這種無端揣測顯然站不住腳,因為當時魯迅他們一大家子居住的八道灣,是個四合院的構造。這種構造老北京知道,浴室通常建得院牆高高、密不透風,根本不可能「偷看」任何。

而且,以羽太信子的身材長相,相信審美正常的魯迅,不會有這種衝動。因為這個矮小胖圓的日本女子,常人多看兩眼都會深覺「辣眼睛」。

但周作人既然寫出了「自重」的字眼,肯定他已認定魯迅幹了「越矩」之事。而從周作人在信裡隻字不多提的做法看來,這件事還肯定不能言說!

那麼什麼事情會達到不能「言說」的地步呢?在中國,大約就只有諱莫如深的「性」字了!

如此一來,真相就呼之欲出了。這周作人已經認定,魯迅對他的妻子羽太信子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能讓一個男子對著自己親兄弟下「絕交信」的,大抵也只有這檔子事兒了。

而這事到底是什麼,周作人沒說。但他從哪裡得知的呢,不用說,肯定來自羽太信子之口。

魯迅看到信後,當即就追出來了,他想說什麼,卻不知道怎麼說,很顯然,他並未完全搞明白出了啥事!

而周作人則擺出了一副「你自己幹的事你自己清楚」的架勢,頭也沒回,根本就沒理會魯迅。

魯迅突然之間收到這樣的絕交信,心裡雖想搞清楚狀況,但他的理智終究還是被憤怒等情緒碾壓了。

情緒佔上風的魯迅,頭腦整個地昏了。當天下午,他就開始找房子了,幹什麼呢?很簡單,你不是讓我不來後院嗎,我不僅不來後院,連八道灣都不住了,從此徹底不相往來!

魯迅此時的氣憤越大,就越證明此事是誤會的可能越大。但周作人顯然沒意識到這點,因為,此時的他,心思已經完全「糾」在了自己妻子受了「侮辱」、兄弟背叛他這一情緒上。

人的大腦一旦被情緒管控,多半就不會動用理性去分析、思考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智商被下線了。

說來,無論現實還是歷史上,任何人都經不起這種誤會。因為關於「性」的、情感的誤會,是永遠解釋不清的!因為這些感性的東西,從來也不是理性能分析清楚的!

這也是羽太信子用此計,即能成功離間兩兄弟的秘密所在。

周作人是魯迅最疼愛的弟弟,他雖只比魯迅小四歲,但從小他的生活就一直由魯迅照顧。封建家庭多以「長兄為父」,魯迅在周作人面前,是又當兄長又當慈父。

魯迅供周作人讀書,教他寫文,兩兄弟的感情那是相當深厚。

也正因為兩兄弟情深,1919年,魯迅才會在弟弟來北京後。著急忙慌地花3500元巨款,買下了八道灣的房子。

這個房子在當時和現在,都屬於超級豪宅,這是一套典型的三進大四合院,有21間坐北朝南的正房,還有幾間廂房,更重要的是,這套宅子前後有三個庭院。

八道灣

也只有這樣的房子,才容得下魯迅一家和母親還有弟弟周作人一家。要特別交代的是,這羽太信子可不是一人,她還帶了親娘、親妹等等一干人等。

而住下後,八道灣的開銷,也基本由魯迅支付。沒辦法,弟弟周作人的稿費連養活他自己都困難。但因為兄弟感情好,魯迅對此從未有過怨言,似乎這一切都是他之分內!

只是對於羽太信子及其一家大手大腳的花錢習慣,魯迅有時候偶爾會和弟弟叨叨兩句。不用說,一向聽老婆話的周作人,自是會將這些話傳給妻子羽太信子了。

話說這周作人為何如此聽羽太信子的話呢?因為她夠強勢!

周作人的性格軟弱且不善交際,人說婚戀都是找互補,周作人與羽太信子的結合就是如此。

羽太信子本是一位稀鬆平常的女子,但在心機上,羽太信子卻很明顯非一般女子可比。最初,羽太信子只是周家的一個僕人。

羽太信子最初只是魯迅和周作人在日本期間請的保姆,因為兩人都不擅長打掃一類的家務活,於是經房東介紹,羽太信子成了他們家的僕人。

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在這期間,羽太信子便經常借著和魯迅兄弟照面的機會,和周作人聊天了。

周作人自小是一個缺乏主見並且不善交際的人,這點和母親、哥哥魯迅一直對他的格外照顧有關。成年後,魯迅也一如既往的幫持和照顧弟弟,這或多或少讓周作人養成了過分依賴缺乏主見的性格。

也因為這層關係,周作人的異性緣一直不特別好,所以留學期間,周作人鮮少與女性往來。相比之下,住家幫忙的羽太信子,倒成了和周作人交往最多的女性了。

因為他極少與女子有過近距離的接觸,因此一遇到開朗大方的羽太信子,周作人就招架不住了。接下來,一切就順理成章了,相關詳情請參考《我家保姆上位記》等類似電影。

很快,1909年,28歲的羽太信子便和24歲的周作人結了婚。

周作人與羽太信子

婚後,因為兩人文化差異太大,周作人是大學問家,而羽太信子大字都認不全,加之他們又是不同國籍,所以兩人之間的各種矛盾常有發生。但好在,周作人善於容忍,所以日子也算過得下去。

但任何一個家裡,一旦男人一味忍讓,女人是要上天的。

很快,感覺自己吃定了周作人的羽太信子就上了天了。回國後,她將自己娘家一眾人等悉數接到了北京,和自己一同生活。

到這裡,周作人已經儼然「入贅」一般了。但他卻似乎並不計較,其實是無法計較,因為在這個家裡,根本輪不到他做主。

對於周作人而言,他自己早已習慣了依賴,所以,這種「聽擺布」的生活他反而很習慣。

但自打這一家子和魯迅一家子住到一塊兒後,矛盾慢慢就浮出水面了。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一家不容二主!在周家,一下子有了羽太信子和魯迅兩個主人,這分明要出事。

魯迅雖和周作人是兄弟,但兩人性格卻截然不同。周作人性格軟弱,而魯迅卻性格剛毅;周作人做事沒主見,魯迅卻完全相反。

所以,生活裡的魯迅自不習慣有人對他指手畫腳。而羽太信子,婚後過慣了凡事她說了算的日子,自然也不喜歡有人約束她。

但在周家,羽太信子上有婆婆、兄長,還想一人說了算,顯然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所以,在這個家裡,周作人雖然覺著相安無事,羽太信子和魯迅卻並不舒服。但魯迅愛弟弟,所以一些生活上的小矛盾,他雖覺得不舒服卻也沒太在意。

但高知識分子魯迅是如此,不代表沒讀過書的日本媳婦羽太信子也是如此啊!

羽太信子本就是一個很有心機的女子,這點從她保姆上位就可以看出了。在搬入豪宅八道灣以後,羽太信子對這套房子和這個房子裡的一切,都非常滿意。慢慢地,她甚至滋生出了想獨佔豪宅為己有的心思。

對於羽太信子而言,八道灣什麼都如意,如果八道灣沒有魯迅、朱安還有婆婆這些人的話,那就更加完美了。那就意味著,這個家的真正主人,就只她羽太信子一人!

而想要這個家完全屬於自己,只有一個辦法:趕走魯迅。而要趕走魯迅,以魯迅的性子,點把火就夠了。

1922年2月24日,俄國作家愛羅先珂和秘書吳克剛,在魯迅的邀請下,也住進了八道灣。他的入住,讓羽太信子終於找到了突破口。

原來平日裡,魯迅為了避嫌,基本不出入後院。這讓想找茬的羽太信子很是苦悶,但這俄國作家來了以後,魯迅就一反常態經常出入後院了。根據吳克剛的回憶,為了更好地陪伴愛羅先珂,魯迅經常會過來陪聊,有時甚至夜晚也會陪他聊完再睡。

加上愛羅先珂在後院裡又養了些小動物,魯迅光顧後院的次數便頓時多了起來。

1923年4月中旬,愛羅先珂回了俄國。但愛羅先珂雖然走了,他養的小動物還在後院啊。而魯迅素來又喜歡小動物,他甚至還專門為小動物寫過一篇有名的《兔和貓》。所以,愛羅先珂走了以後,魯迅偶爾也會出入後院去看小動物。

這一看,就出了大事了。

愛羅先珂離開三個月後,即同年7月,羽太信子就跟丈夫周作人「匯報」了「相關」。

至於相關具體怎樣,已經不得而知了,幾位主角都已仙去,這裡就不做揣測了。但此事肯定與魯迅出入後院有關,而魯迅出入後院:很可能只是去看看小動物,而不是大動物。

但魯迅沒想到,這一看,卻偏偏被說成了看「大動物」。魯迅心裡苦,魯迅無處說!

事發後,氣憤不已的魯迅搬出八道灣後,某日回來拿遺留在八道灣的物品,卻不想,極其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了。

右抱孩童者為羽太信子

也是這一次,魯迅和世人才真正見識了羽太信子的潑辣。

羽太信子的潑辣,歷來是出了名的。這潑辣程度,遠非普通中國女子可比,周建人曾佐證說:

「早在辛亥革命前後,他(周作人)攜帶家眷回國居住在紹興時,他們夫婦間有過一次爭吵,結果女方歇斯底裡症大發作,周作人發愣,而他的郞舅、小姨指著他破口大罵,從此,他不敢再有絲毫『得罪』。相反,他卻受到百般的欺凌虐待,甚至被拉到日本使館去講話。」

想想,夫妻小矛盾能鬧到大使館,這潑辣勁兒,一般女子能比嗎?能把自己男人治成這樣,想來「潑辣」二字還應該算是「保守評價」。實際上,羽太信子能如此撒野,主要還是與周作人意志薄弱、性情和順有關。

但相比鬧到大使館的潑辣,羽太信子接下來的潑辣,才真正堪稱「骨灰級」,直將魯迅氣了個半死不活,對於這一切,魯迅在《魯迅日記》中的記載如下:

「下午往八道灣宅取書及什器,比進西廂,啟孟(周作人)及其妻突出罵詈毆打,又以電話招重久及張鳳舉、徐耀辰來,其妻向之述我罪狀,多穢語,凡捏造未圓處,則啟孟救正之,然終取書、器而出。」

從日記中「穢語」二字,可以進一步佐證,魯迅與周作人之間誤會的根源,確係涉及「感情,性」一類。而魯迅的「捏造」二字,可見這些「穢語」於他並不實。

從日記可以看出,大文人魯迅竟被羽太信子逼得動了手。這大約是魯迅平生頭一遭吧,能把魯迅逼到動手這程度的,大約也只有「骨灰級潑辣」的羽太信子之流了吧。

最終,魯迅雖取回了書、器,但心情不爽,已成必然。

這以後,羽太信子便真正成了八道灣名副其實的女主人,據說,得瑟的羽太信子還幹過一件讓魯迅瞠目結舌的事,他給八道灣弄了「羽太府」的牌匾........

魯迅聽到消息後,當即就氣得火冒三丈,良久後,他才咬牙切齒地罵出了兩個字「昏人」!

這昏人,毫無疑問,肯定是罵弟弟周作人的,在這以後,魯迅一度對人說:「八道灣只有一個中國人」。

魯迅說這話是有原因的,因為魯迅走後,整個八道灣就真的全是日本人了,周作人實際上已經處於日本人(羽太信子和她的娘家人)的包圍之中。

圖為魯迅與周作人最後一次同框

這大概也是周作人「七七事變」後,周作人沒有南下而留在北平,並最終出任偽職一事的原因了。一代大文豪、愛國革命志士魯迅的親兄弟,最後竟背上了「文化漢奸」的罵名,想來,當真可惜。

古人所說的「讀書多而不明理」,大抵如此!

此後,直到1936年魯迅去世,魯迅與周作人都再未相見。

據魯迅母親回憶,曾有一位法師給魯迅取法名——長庚(星名),給弟弟周作人取法名叫啟明(星名)。卻不想,法師一語成讖,最後十多年,兩兄弟竟如「東之啟明與西之長庚」:兩星永不相見!

相關焦點

  • 魯迅和弟弟周作人鬧翻搬出房子,原因是?魯迅被指責偷窺弟媳洗澡
    最後兄弟倆鬧翻了,魯迅作為兄長不想繼續吵架就自己搬出去了,而他們鬧翻的原因更是奇葩,是因為魯迅被指責偷窺弟媳也就是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洗澡。魯迅兄弟二人鬧矛盾。魯迅和弟弟的關係原來一直很好,兄弟二人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優異,兄弟二人都爭取到了「官費生」的名額,一起遠渡日本留學了。
  • 魯迅與周作人 兄弟失和的內幕
    ……有時候朋友寫信來,雖然信是寫給兩個人的,但封面收信人姓名卻只寫一個人,魯迅,或者周作人,因為他們弟兄,本來住在一塊,隨便哪一個收信,兩人都會看到的。有一次,一個日本朋友寫信來,而且是快信,封面寫的是周作人,魯迅自然知道是誰寫來的。恰恰送信來時,已是晚上,周作人已經睡了。魯
  • 魯迅、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一大家子人,到底都怎麼鬧掰的?
    周作人其實也是個大作家,但是當時時局混亂,立場很不正確,曾經幫汪偽政府做事。周作人的妻子是羽太信子,是一個日本人。當年,周作人跟隨大哥魯迅去日本留學,在那裡認識了信子,並娶她回家。周建人是著名社會活動家、生物學家。1923年應瞿秋白邀請,在上海大學講授進化論,上海暨南大學、安徽大學任教授。
  • 因為周作人日本妻子挑撥,周家兄弟三人分道揚鑣,魯迅:二弟頗昏
    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和周建人的妻子羽太芳子,都是日本人,加上他們各自的子女,周家一大家子人住到了一起,還算和睦。 魯迅和二弟周作人年齡相仿,早年間一同外出求學,魯迅不止在一篇文章中寫到兄弟之間的情誼。後來留學日本,兄弟兩在異國他鄉,互相勉勵和提攜,關係親密。因為要照顧母親,加之家庭困難,三弟周建人只得留在了老家。
  • 魯迅究竟有沒有偷看弟媳洗澡?魯迅兄弟為何反目
    想必大多數人都知道魯迅兄弟失和的事情,也有很多關於他們兄弟失和的文章。有的說可能是魯迅不檢點,偷看自己弟媳即周作人的老婆洗澡,以至於兄弟失和。
  • 魯迅冬天為何不穿棉褲?鬱達夫:我的學生告訴我,因為「火氣」大
    當然,要是算細帳的話,肯定是魯迅出的多。一來說,魯迅是大哥;二來說,當時兄弟三個,魯迅是收入最高的。 不過,人多了就容易出矛盾。先是魯迅的三弟周建人搬出了大家庭,沒過幾年,魯迅也搬走了。但是,魯迅在自己的作品裡寫到:自己是被趕出八道灣大院的。 那麼,魯迅為何會被趕出來呢?
  • 張中行:在魯迅的狂狷與周作人的衝淡之間
    記得有一次他把周作人給他寫的扇面的照片給我看,隱含了許多歷史故事。我至今還保留著這些。周作人死後,弟子亦散,廢名逝於「文革」初,江紹原和俞平伯早已沉寂了。一些受苦雨齋影響的文人,也鮮及周氏的文章。其實,周作人的熱,是和張中行這 樣的老人出現有關。無數模仿周作人體的文字的作家出現後,人們才廣泛認可存在一個苦雨齋的傳統的。而張中行在這裡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魯迅發表《阿Q正傳》後名聲大噪,弟弟周作人的一個動作讓人心寒
    當然,評論者幾乎都是對魯迅先生的讚美之詞。在魯迅的才華得到社會的認可之時,人們對於周家是很羨慕的。魯迅姓周,原名周樹人,他還有二個弟弟,其中大弟弟叫周作人,小弟弟叫周建人。其時,周作人在北京大學做教授,也是一位大學者,大散文家、大評論家。而且,周作人和哥哥魯迅一樣,也在新文化運動的陣營裡,一直為新文化運動在搖旗吶喊。
  • 魯迅花光積蓄買了四合院,因日本弟媳與家人翻臉,有愧母親之恩
    一個月之後,老家的一行七八個人走水路來到北京,魯迅給他們一一安排了房間,他把自己的媳婦朱安和母親魯瑞安排住在第二進院子,周作人一家和周建人一家分別住在第三進院子的東西兩個房間,而他自己,則是一個人住在第一進院子的廂房之中,這樣的安排,二弟三弟倒是沒說什麼,但是卻引起了魯迅母親的不滿。
  • 許廣平為何大罵周作人?從魯迅原配朱安的一封信說起!
    周作人委身於文聯部門,苟且偷生,靠給出版社翻譯作品獲取微薄稿費,戰戰兢兢度日。但此時許廣平的地位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借著魯迅夫人(儘管她並未和魯迅辦結婚證)的光環,許廣平威風八面,不僅成了政府高官,在話語權上對周作人也呈碾壓之勢。她對周作人的態度也隨之大變,言必稱〝老漢奸〞,不放棄任何辱罵和攻擊周作人的機會。
  • 斷交之後,魯迅發表三篇小說向弟弟示好,周作人為什麼不接受....
    後排從左到右:周建人、魯迅、周作人他照顧最多的二弟周作人,受日本妻子羽太信子挑撥,在1923年7月交給他一封絕交信,要他以後不要到後院來,魯迅心底一片哀涼,他帶著母親魯瑞和原配朱安搬離了八道灣周作人生性柔弱,自幼依賴大哥,無論是在日本留學、結婚還是後來到北京求職、安家,都由魯迅一手安排並提供經濟支持,但正因為他性子柔緩不爭,娶了出身女傭的妻子羽太信子後,漸漸一切都聽妻子擺布,為了分家奪產,與大哥決裂。1923年7月2日,魯迅與周作人二人還同去東安市場購物,半個月後,周作人就突如其來地寫信與大哥絕交,要他不要來周作人住的後院。
  • 周作人:世間最是作人難
    在管輪班讀了6年,當時專業科目都用英文書,他因此有了相當的英文基礎。1906年,周作人考取了官費留學生,和哥哥魯迅、好友許壽裳等人留學日本。到達日本後先補習日語,後攻讀海軍技術,最後攻學外國語,課餘和魯迅翻譯出版了著名的《域外小說集》一、二部分,這兩部譯作以東歐弱小民族文學為主,也包括王爾德等名家名作,但初版只賣出20多本。
  • 日本著名漢學家小川環樹:我所見的魯迅,並不是那樣的
    小川環樹,日本學者,專注於研究中國文學,被日本京都大學院長兼博物館長評價是戰後時期研究中國文學的支柱。我國學者李慶評價他是研究中國文學的棟梁。他對魯迅的評價有他自己的看法,並且直言說:「我所見的魯迅,並不是那樣的」。
  • 吵個架就多個筆名,心情矛盾成就經典
    」他的大部分筆名都展現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但有一個筆名非常奇怪,展示的是他的家庭矛盾。這個筆名就是「宴之敖者」,魯迅還在小說《故事新編》之《鑄劍》中給一個角色用了這個名字。這個筆名是啥意思呢?魯迅說:「宴從宀(家),從日,從女;敖從出,從放;我是被家裡的日本女人趕出來的。」我們都知道,魯迅有兩個弟弟——周作人和周建人,這兩個弟弟正好娶了一對來自日本的親姐妹,也就是羽太信子和羽太芳子。魯迅在北京工作後,工資挺高,然後他斥巨資在八道灣買了個大房子,把家裡人都接來同住。
  • 50年前的今天,周作人寂寞地離開了人間
    其中,魯迅和周作人因年齡相近、志趣相投在早年關係最為密切,兩人又同為五四新文學重要人物,因此「周氏兄弟」通常指他們二人。  生前死後的寂寞與尷尬  他的死在外界幾乎沒有一點反應,骨灰亦沒有留下。這固然與時代背景有關,可這種寂寞又遠遠未止於他的死。直至他死後十七年,第一本署名「周作人著」的散文選本才在國內公開發行。
  • 許廣平被76號特工處囚禁兩月,周作人乘機慫恿朱安出售魯迅藏書
    朱安不懂許廣平出版魯迅全集的艱難。為了逃過日本軍隊的秘密監視,許廣平帶著海嬰到處搬家,一年的努力,才終於實現了全集的出版。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正式開始。日本人在上海租界的許廣平寓所裡面將許廣平抓捕,關押在北四川路日本憲兵司令部,後來又被轉送到了臭名昭著的汪偽特務機關76號。
  • 魯迅的弟弟,周作人十句經典語錄:堅忍精進這四個字是一切的捷訣
    周作人,原名不叫周作人。周作人是他後改的名字。周作人,是魯迅的弟弟。是周建人的哥哥。周作人,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翻譯家、文學評論家和思想家。周作人,曾擔任北京大學教授,「新思潮」主任編輯,北平世界語學會會長。但,據我所知,世人對周作人,大多存有一些不好的印象,來源於他的部分生平履歷和工作職務問題。但如果我們了解他的文學著作和翻譯貢獻,會知道,周作人的理論和創作是有著一定的影響的。
  • 魯迅是被日本醫生須藤害死的
    魯迅去世時僅56歲,而他的二弟周作人活了82歲,三弟周建人活了96歲,魯迅的母親亦享年86歲,相比之下,魯迅堪稱短壽
  • 八道灣兩聲槍響後,周作人與高徒決裂?師徒老死不相往來背後真相
    魯迅弟弟、大文豪周作人一生有兩段公開的「絕交」,其中一樁是與兄長魯迅,另一樁則是與高徒沈啟無。沈啟無生於1902年,江蘇淮陰人。他是詩人,學者,還與俞平伯、廢名、江紹三人被並稱為"周作人四大弟子"。能被列入周作人「四大弟子」,一來表明沈啟無是才學過人之輩,二來可看出他與周作人的關係必定非常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