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愚人節這天,「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HK:01210)披露了2019年未經審核年度業績,全年實現營收5.49億元,同比減少約17.34%;全年虧損2.07億元,關店110家,資產負債率提升到87%。
業績報告發布後的第二日,藍鯨財經記者發現,其在港交所的成交量已持續6日保持0記錄,當下股價跌至0.17港元,總市值僅為1.72億港元。
外界對於公司業績的態度,直接反應在了股價上。連虧7年的克莉絲汀,似乎在資本層面的處境不容樂觀,股價長期處於低位。
對此,克莉絲汀創始人羅田安接受了藍鯨財經記者專訪,他表示:「作為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本該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隨著一些追求賺快錢的基金進入,管理層出現分歧甚至內訌,導致很多戰略無法實施,最終掉隊。」
與此同時,清明節期間,克莉絲汀青團還被上海市松江區市場監管局檢測出菌落總數超標。「多病纏身」的克莉絲汀似乎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多項指標不樂觀:營收毛利下降,負債率過高
公開資料顯示,克莉絲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克莉絲汀」或「公司」)是中國領先的烘焙產品連鎖經營商,自1993年起生產及銷售烘焙產品,主要產品包括麵包、蛋糕、月餅及點心,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投資烘焙企業之一。據了解,公司主要在長江三角地區的黃金地段及主要城市進行營運,包括上海、江蘇省及浙江省。
2012年,克莉絲汀正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被稱為「烘焙第一股」。據了解,當年也是公司成立20周年,可謂雙喜臨門。
可惜好景不長,上市後的第二年,公司便陷入虧損困境,且這一陷就是7年。
2020年4月1日,克莉絲汀發布2019年年度業績報告,全年共計虧損2.07億元。報告期內,公司幾項核心指標均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其中營收同比下降17.34%、營業成本同比下降15.8%,受收入及成本下降幅度不同的影響,毛利受壓縮,同比下降19.25%,毛利率微降,為43.53%。
關於收入減少的原因,克莉絲汀表示,主要因公司2019年持續實行關閉績效不佳且租約到期門店的策略,共關閉舊門店117家,期間雖也開設新店7家,門店總數仍從2018年底的586家減少至2019年底的476家,淨減少了110家門店,銷售點的減少及新開店運營時間尚短影響了收入。
事實上,除了在門店上進行縮減外,克莉絲汀還在產銷規模和員工人數方面進行了縮減縮編。報告顯示,2019年12月31日,克莉絲汀員工總人數為3306人,較前一年減少了1039人,人員結構維持大部分為零售門店銷售人員。
除以上數據外,公司的高資本負債率也引人注目。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克莉絲汀的資本負債率(按總負債除以總資產計)為87.39%,較前一年增加了24.86%。對此,克莉絲汀表示,主要因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入下降、銀行借款增加及預付卡券銷售收入降低,減少了銀行及現金餘額,導致資產快速減少,提升了負債率。
由此來看,各項指標數據似乎都指向克莉絲汀存在著經營管理不善的問題,且這一問題正持續「拖累」著該公司。好好的上市公司為何會衰退成這樣?曾享譽「烘焙第一股」的克莉絲汀究竟是怎麼了?
盲目擴張釀苦果,管理層內訌限發展
作為開啟內地烘焙店連鎖模式的第一企業,克莉絲汀曾有過一段較為輝煌的經歷。
據了解,公司的大本營主要是長三角地區。自1993年起至2012年,隨著長江三角洲經濟帶的崛起,克莉絲汀這家僅靠烘焙行業起家的企業也隨之快速擴張,直至成為長三角地區最有影響力的烘焙品牌。
藍鯨記者點進克莉絲汀官網,在企業榮譽一欄,看到了公司過往取得的種種優秀成就。2007年至2011年間,公司曾獲得多個獎項:中國烘焙業十大最具競爭力品牌獎項、優秀企業、2009年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行業百強企業等等。但從日期來看,這些獎項基本集中在公司上市之前,上市之後的日子克莉絲汀似乎有些「歸於平靜」。
獎項追求方面的「平靜」並不代表公司在戰略發展上也保持「平靜」。克莉絲汀於2012年籌備上市,並在此之後實行了一系列的擴張計劃。
據悉,在最高峰時,克莉絲汀在中國大陸擁有超過一千家門店。但據此前媒體報導,克莉絲汀最初近1000家門店全部為直營店,成本過高。此外,公司定位上也出現了偏差,定位高端,但擴張的城市卻是二三線,甚至是三四線城市。
而盲目擴張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業績下降。繼2013年虧損3700萬元之後,克莉絲汀2014年年報顯示,公司業績再度下滑,全年共計虧損1.51億元人民幣。
經歷了連續兩年的虧損後,克莉絲汀開始「反省」自己的擴張計劃,並於2014年下半年開始逐漸關閉部分虧損門店。直至2019年末,克莉絲汀門店數量已減少至476家。
業內人士表示,門店數量的減少雖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克莉絲汀降低了成本,但同時也使公司營收下降。目前來看,門店縮減導致的公司收入下降速度大於成本,這使得公司仍然保持虧損狀態。
事實上,關於公司業績下滑的影響因素,除擴張失敗外,外界還有觀點認為與克莉絲汀高層內部矛盾嚴重以及股東不和高度相關。藍鯨記者就此採訪了克莉絲汀創始人羅田安,對方認可了這一觀點,他表示克裡斯汀作為「烘培第一股」,本來應該是非常好的企業,而這幾年財報數據變差,主要是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
羅田安介紹:「五六年前,曾有小基金進入克莉絲汀,但後來發現,我們各自追求的利益不同,資本追求短平快,只要能掙錢就行,而我是希望公司能長遠發展。立場不同使得我們的目標出現分歧,股東董事會之間也漸漸出現不和諧的情況,發展到後面,公司高層內訌嚴重、管理層頻繁變更,這些都使得公司動蕩不已、經營不安定,同時也沒辦法去大膽的去制定策略、推動發展,因而才走到今天這一個局面。」
克莉絲汀官方表示,由於羅田安先生只是公司的股東,也非擔任公司董事,所以他的發言僅代表其個人立場和說法,無法代表公司,公司對此持保留意見!
連虧七年,股票無人問津,克莉絲汀回天乏力?
持續7年業績虧損、接近一周股市交易量為0,股價低迷,如今的克莉絲汀似乎正面臨著存亡危機。負債持續上升、行業競爭加劇,昔日的「烘培第一股」這是要「涼」了嗎?
創始人羅田安並不這樣覺得,他仍然看好克莉絲汀,並有把握讓公司「死而後生」。
據羅田安透露,目前小基金已經陸續退出完畢,公司股東組織和成員結構也剛剛穩定下來,還需要1-2年時間來整頓。此外,管理層內部也已在近期開始商討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重新制定戰略目標,打算重振旗鼓,再度出發,有信心在不久之後將公司業績提振上來!
克莉絲汀能否實現「先死後生」?外界對此也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烘焙行業當前正處於零售業的風口,隨著城市用戶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不管是作為早餐或是休閒零食,麵包市場的空間都越來越大。
風口之下,吸引了不少新的競爭者,他們在產品創新及營銷方式上都更有想法,更懂得當下消費者的喜好及需求。而相比之下,作為傳統烘培企業的克莉絲汀,產品創新能力有所欠缺,堅持中央工廠生產配送的方式使得產品新鮮度不夠,未能把握住消費者對於健康新鮮產品的需求,加上品牌老化,公司競爭力似乎顯得有些薄弱。
實際上,在2019年半年報中,克莉絲汀曾表示,烘焙產品同質化程度高,行業競爭激烈造成集團近年來市佔率連續下降,品牌知名度弱化使得經營業績不斷下滑,大部分單店營收不如過往。
除此之外,近日,克莉絲汀上海倉匯路店的青團產品被上海市松江區市場監管局抽檢發現菌落總數超標不合格。據悉,目前該店已無青團產品在售。
業績下滑、負債率上升、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難題似乎都在考驗著這個企業,而這個如羅田安先生說的已經重整旗鼓、整裝待發的克莉絲汀,在未來,是將繼續滑向谷底?還是實現絕境逢生?我們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