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EMBA微金
2020年對於烘焙行業來說是艱難的一年,有的企業由於外因困難重重,但也有的卻是因為內部原因不堪重負,而「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就是其中之一!
4月1日,克莉絲汀發布2019年未經審核年度業績公告。年報顯示,2019年,克莉絲汀虧損兩億,關店110家,資產負債率提升到87%。
從2013年首虧至今,克莉絲汀已連虧7年。這個曾經的先行者,是如何從「烘焙第一股」隕落至此的?
關店百家,裁員千人,
據最新公告,克莉絲汀2019年未經審核業績,公司全年實現營收5.49億元,同比減少約17.34%;全年虧損2.07億元,虧損面同比減少約10.98%。門店數量淨減少110家。
財報稱,公司收入減少,主要跟其2019年持續實行關閉績效不佳且租約到期門店的策略,銷售點的減少及新開店運營時間尚短所致。
事實上,除了在門店上進行縮減外,克莉絲汀也進行了大規模裁員,報告顯示,2019年底其員工數為3306人,較前一年減少了1039人。
同時,公司在業績報告中稱,年內因員工規模同步縮編,且政府減緩調升勞動者最低工資幅度,因此,2019年員工成本較2018年縮減2046.9萬元。
除此之外,旗下各業務板塊業績均出現下滑。
作為主要業務的麵包及蛋糕品類,營業額同比下降14.24%至6770.3萬元,點心類下滑10%至809.9萬元,其他品類(胚芽乳、果凍等)營收下滑51.5%。
而月餅這一品類的收入,卻同比降低23.5%,拖了後腿。
事實上,早在2015年,克莉絲汀就特別強調公款消費限制對月餅銷售的影響。而本次年報中,克莉絲汀對於月餅銷量下降的原因,也提到與「二零一九年傳統月餅消費市場持續消退」有關。
克莉絲汀月餅產品收入的下降,產品缺乏創新和品牌影響力衰退或是主因。
其實,克莉絲汀的整體銷量下降還體現在存貨周轉天數上。2019年,克莉絲汀的存貨周轉天數從2018年的29天提升到了32天,同比上升超過10%。
此外,公司的高資本負債率也引人注目。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克莉絲汀的資本負債率(按總負債除以總資產計)為87.39%,將近90%。
對此,克莉絲汀表示,主要因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入下降、銀行借款增加及預付卡券銷售收入降低,減少了銀行及現金餘額,導致資產快速減少,提升了負債率。
上市8年連虧7年,股票跌成仙股,股東內鬥
據公開資料顯示,克莉絲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國領先的烘焙產品連鎖經營商,公司自1993年起生產及銷售烘焙產品。
而克莉絲汀也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投資烘焙企業之一,於2012年2月在中國香港上市,巔峰之時店鋪數量堪比全家,在全國布局1000多家店鋪。被稱為「烘焙第一股」。
可惜好景不長,克莉絲汀在港股上市後,便陷入了虧損困境。自2013年首虧至今,克莉絲汀已連虧7年。
股價率先反應,自2014年以來,克莉絲汀的股價就一直低於1港元。而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三月,克莉絲汀股票整月的的成交金額不到33.36萬,接近一周股市交易日裡,其成交量甚至為0。
而截至4月3日收盤,克裡斯汀的股價只有0.17港元/股,也就是說,當初的「烘焙第一股」,如今已是港股市場上一隻無人問津的「仙股」。
據了解,2000年左右,走高端路線的克莉絲汀曾是烘焙行業中唯一接近千家連鎖店的企業,據此前媒體報導,克莉絲汀最初近1000家門店全部為直營店,大都位於城市商圈的黃金地段。
但自從2012年上市後,克莉絲汀實行了一系列的擴張計劃。比如將募資所得的41%用於開設新門店,兩年內增開220家零售店,涉及資本開支1.25億元,新店面開到了合肥、馬鞍山、商丘、慶陽、湖州等二三線、甚至三四線城市。
而擴張是需要錢的,克莉絲汀定位高端,門店都位於黃金位置,更需要重金支撐。當克莉絲汀意識到擴張出了問題,在2014年開始關閉100家門店時,已經來不及了,產品質量、直營店高效管理等曾經的優勢一去不復返。
業績不振的同時,克莉絲汀還屢次曝出股東內鬥
2017年,克莉絲汀創始人、時任CEO的羅田安還被三位股東聯合提案罷免董事職位,之後更是數度換帥。
可想而知,內訌的公司大多是忙著爭奪控制權,而業績自然也會有所影響,如今,克莉絲汀上市才8年,已連續虧損了7年。
小結
業績下滑、負債率上升、股東內鬥,克莉絲汀的狀況讓人唏噓。
無論在餐飲行業,還是更大的商業環境裡,這樣的故事總在上演,延綿不斷。
具體到每個企業,也許有各種具體原因。但歸根結底,是決策人的選擇。
在未來,克莉絲汀是將繼續滑向谷底?還是實現絕境逢生?這一切的答案只有等待時間的驗證。
資料參考自:中國網、藍鯨財經、財經早餐、中國基金報